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白话佛经 > 禅宗七经白话解(观辉居士) > 楞严经白话解 > 正文内容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十八 第五十二章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卷第十八

第五十二章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

内容提要: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一、眼前精明流溢,二、体内精明流溢,三、精魄递相离合,四、心魂灵悟心光发明,五、过度刻意用心过分,六、细心密澄洞察幽微,七、五尘并消纯定忘觉,八、喜爱厌受凝想交感,九、思念逼切神往远方,十、邪心现魑魅天魔扰人心。阿难,这十种禅定中所见到的如幻境界,都是自己心中色阴作用的表现。众生愚痴迷乱,不能善自思量。遇到这些景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原文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

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1。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注】

1 色阴区宇 区,指时间区间;宇,指包含的范围。色阴区宇,包括在色阴起作用的时间内所发生的种种现象。

白话解

佛接着说:“阿难,应当知道,当你坐禅染杂之念都消除净尽了,就算是离一切念了。心中一切精明,动静不能移,忆忘无分别。应以这种心态入三摩提。

犹如处于幽暗处的明目人,精性妙静。还有色质留碍,心未发光,未见明彻,这便是处于色阴区宇的状态。

若眼前一片明朗,十方洞开,不再幽暗,便说色阴已尽。色阴尽的修行者能超越劫浊。引起色阴作用的因由,根源在于计着坚固妄想。

一 眼前精明流溢

原文

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少选之间,身能出碍。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孤山曰:凡诸境发,虽是善相,取着成邪。任是恶相,若不取着,邪亦成正,一境随心转故。)

白话解

阿难,在色阴区宇中,精心内照,心目妙明,忽然觉得四大寂静,色身无碍,似乎躯壳已不存在。这是精明流溢,显现前尘影事,不过是短暂功用,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若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二 体内精明流溢

原文

阿难,复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身相宛然,亦无伤毁。此名精明流溢形体。斯但精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阿难,再以此心精心向内观照,心目妙明,能彻见身内现象。这人忽然从身内拾出蛲虫蛔虫,而身相无损。这是体内精明流溢,能见平时见不到的体内形象,这只不过是短暂发生的精行,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三 精魄递相离合

原文

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其时魂魄意志精神,除执受身,余皆涉入,互为宾主2。忽于空中闻说法声,或闻十方同敷密义。此名精魄递相离合,成就善种。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注】

1 互为宾 魂、魄、意、志、精、神,六位分工不分家,互融归一。深心寂静之时,六根互通,六位互用,在一位主事之时,其余五位为宾。

白话解

又以此心精心内外观照,这时,除色身外,魂、魄、意、志、精、神,六位互融,互为宾主,忽然听到空中法音,或闻十方如来同时敷演密义。这是精魄递相离合,忽而内精主事,忽而外魄主事,只不过是短暂随希望心所生的善种,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四 心魂灵悟 心光发明

原文

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十方遍作阎浮檀色。一切种类化为如来。于时,忽见毗卢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围绕,百亿国土及与莲华,俱时出现。此名心魂灵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诸世界。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温陵曰:净秽之境,常随心感,故澄彻之极则心魂染于灵悟,副境界现于心光。资中曰:若修念佛三昧,斯境界现前,与修多罗合者,名为正相。若修余观,设见佛形,亦不为正,以心境界不相应故。况观真如,不取诸相,而有所着者,岂非魔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在精心净虑中,心光发辉,一片光明,眼前景象,十分澄彻,十方遍满金光,一切景象都入如来之境。这时,忽然在金光中见毗卢遮那佛,高踞天光台,有千佛围绕。各种颜色的莲花,百亿国土,一时俱现眼前。这是心魂灵悟,心光发明,照见种种佛国世界,只不过是短暂的感悟景象,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五 过度刻意 用心过分

原文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精心静观,微妙圆明,抑按烦恼,降伏邪魔,制止外道,超越世间。这时,忽然见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或纯黄、纯青、纯赤、纯白,遍满空际。这是过度刻意、用心过分,只不过是短暂出现的景象,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六 细心密澄 洞察幽微

原文

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忽于夜半,在暗室内,见种种物,不殊白昼。而暗室物,亦不除灭。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精心静观,澄彻光明,精光不乱。这人半夜在暗室之中,忽然见种种事物,宛如白昼所见。暗室中的物件,亦清清楚楚显现在眼前。这是细心密澄,洞察幽微,只不过是短暂出现的功用。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七 五尘并消 纯定忘觉

原文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体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深心静定,融入虚空。忽然觉得四肢如同草木,不论火烧刀砍,都毫无感觉。而且当火烧之时不觉得爇,割肉之时好像削木一样。这是五尘并消,四大亦不起作用,深深入定,到了忘觉境界,只不过是短暂的作用。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八 喜爱厌受 凝想交感

原文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极之时,这人忽然见到大地十方山河,都变成了佛国胜境,具足七种珍宝,光明遍满十方。又见有恒沙数诸佛如来,华丽的琼楼玉阁,遍满虚空界。俯察地狱,仰观天宫,全无障碍,都见得历历分明。这是喜爱、厌受之心长时凝想化成的景象,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九 思念逼切 神往远方

原文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白话解

又以此心深心静定,凝神致远,这人忽然半夜见到远方市井街巷,见亲族眷属之形象,并闻其说话之声。这是思念逼切,心神飞往远方,远隔能见的现象,不是圣证。未得圣心,只是一种善境界。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十 邪心现魑魅 天魔扰人心

原文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资中曰:此人曾有邪心种子,合于魔境,相因而来,此则非善境界,纯是魔扰,不同前九皆称善境此乃起心作证,方成魔者。温陵曰:所见知识,那魔变现也。前九但明定力,独此乃明魔事者,定离未成,不能动魔。研究精极,那渐发魔事也。故下文魔事愈甚。)

白话解

又以此心深心静定之时,这人忽然见善知识,其形体变幻无端,看起来似神似怪,如仙如佛。这是邪心所现的魑魅,或是天魔入这人心腹。他们不明所以,却能为人说法,通达妙义,说得头头是道。如此种种景象,不是圣证。只要不作圣心,这等魔事自然销歇。如果当作圣解,即受群邪。

 

原文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白话解

阿难,这十种禅定中所见到的如幻境界,都是自己心中色阴作用的表现。众生愚痴迷乱,不能善自思量。遇到这些景象,不识其真相,却说大妄语,自称已登圣境。因此成大妄语,堕无间狱。

你们应当将如来所说正法,在我灭后的末法中,为众生宣示真实义,无令天魔得便。要保护修行人得成无上道。

白云按

凡诸境发,虽是善相,取着成邪。任是恶相,若非不取着,邪亦成正,一境随心转故。

非参禅里手,难识其中奥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