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已生恶令断
第二、未生恶不生
第三、未生善令生
第四、已生善令增长
第一、已生恶令断
学佛之前虽然糊里糊涂,心中时常起恶念;但是学佛之后就要赶紧下工夫,以“正”确的观念和方法,殷“勤”地精进用功。而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心态若心生恶念,就要立即断除。
日常生活,不离人与事,对待别人一定要有一份平常心、平等爱。人与人相处,都是以声色来相待:讲话就是声,态度就是色。我们与人讲话(声)要轻声细语;对待人的态度(色)要微笑宽柔。当然,有时候难免有些人对我们粗声粗气地讲话、对我们的态度冰冷无情,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自我要求,达到轻声细语、态度宽柔的程度,并且多以微笑对待他人。
我们不可向别人要求,或跟别人计较,有时对方无意中说的话,自己却有心去接受,两起怨心恨念,那就错了;有时对方粗声粗气地说话,我们就埋怨在心,这也是不对的,说不定对方是无心的,只因为习气影响,习惯大声说话罢了;也有些人表面非常冷淡寒情,没有柔爱的形色,但是说不定他内心隐藏着非常丰富的爱念。我们不可以在别人的形态上钻牛角尖,应该时时善加警惕,和善待人,不要整日在人与事中起嗔、恨、爱、怒的心念。
若对人起了怨恨与嗔恚之心,必须将其断除,甚至达到“令速断”的程度,不可丝毫疏忽、懈怠,这称为“已生恶令断”。
第二、未生恶不生
还没有生起善念的人,既然开始学佛,就要善和培养同情心等善念。
我们若能以平等的爱心对待别人,那是最好的事,希望大家常常保持这种平等心;若对人未起恶念,也要时时保持这不生恶念的心理。有些人在不熟识对方时,彼此都客客气气地相待,讲究客套与礼节,并且和乐相处;等到彼此相处日久,熟悉对方后,就“熟不拘礼”,不再讲求礼节了。忘记礼节时,讲话就开始发生冲突,所以有人说:“恨由爱起”,最初彼此客气时,能够相亲相爱,等到熟识对方、讲究客套的礼节渐失时,就会生起计较怨恨之心。
所以,我们要保持最初相识时的那种相敬互让的态度,始终不渝,不可起嗔恨的心念,这就是“末生恶不生”--尚未生起的杂念恶念,千万不可让它萌生出来,要常常保持一份对人平等、平常的爱念。
第三、未生善令生
还没有生起善念的人,既然开始学佛,就要善和培养同情心等善念。
有一位委员带了一位台北会员回来本会,这位会员对我说:“师父,我非常感动,慈济这个团体实在是大好了!劝人捐善款、回应善举,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能够做多少就尽量做,希望能够加入慈济委员的行列去劝募善款。但是有件事我想请求师父,不要让我去慰问病患和访问贫民……”我问他:“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我非常有爱心,但是我害怕看到病人,怕被他们传染。而且我听说委员必须帮人助念,我也很怕死人,所以我求师父答应我,让我不用参加这些工作。”
这位会员虽然有爱心,但是他还末生起一份“同体大悲”的善念。他若能将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自然会了解自己该如何对待病人;若能体会到往生者也是自己“同体大悲”的亲人时,难道还会坚持不肯接近死去的人吗?
所以,很多人虽然有爱心,但却尚未培养“同体大悲”的平等爱心,这样的人我们应该赶紧鼓励他,使他培养博爱、大悲的善念。慈济也有很多委员以前都很怕病人、死人,但是他们加入慈济团体后,受到其他委员们行动的鼓励,慢慢地跟着大家去慰问病患,甚至愿意亲手去扶持、照顾;而且不只跟随大家去助念,甚至敢为往生者换寿衣。这就表示,只要善加培养训练,自然能生起同体大悲的平等爱念。
所以说,“未生善令生”--让善念尽快地长养;人生无常,再不赶紧结善缘、生善念,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因此我们要赶紧鼓励他人,尽快培养“体解大道,发无上心”的爱念。
第四、已生善令增长
他人若已拥有一份爱心,我们还要积极鼓励他,使其爱心绵延不断。不只是一时短暂的爱念善心,还要使他们能保持长期不断的精进心,去完成菩萨的道路,此即“已生善令增长”,不仅是行十善道,还可以精进增长到行菩萨道的阶段。
以上就是“四正勤”。
第一、正见 第二、正思惟 第三、正语 第四、正业...
前言 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 世间...
三十七道品讲义--四念处篇 学佛是有法门的,佛...
第一、欲如意足 第二、念如意足 第三、进如意足...
第一、择法觉支 第二、精进觉支 第三、喜觉支 第...
第十八难:随化度人 佛说人有二十难,随化度人十...
三十七道品偈诵释义 证严法师 著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已生恶令断 第二、未生恶不生 第三、未生...
第五难:生值佛世 佛说人有二十难,生值佛世第五...
第一、信力 第二、精进力 第三、念力 第四、定力...
编者后记 编者后记之一 救世先从救心起 如果您是...
总结全文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
第八觉知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
第六觉知 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
第五觉悟 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
第四觉知 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
第一觉悟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