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愿生极乐,愿离娑婆
诸上善人慈悲:昨天讲到我们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足信愿行三资粮,第一要有信心,不相信净土法门,怎么能生极乐世界呢?绝对要相信释迦佛不打妄语,阿弥陀佛不发虚愿,相信自己有佛性,有成佛的心,这就是信佛信自己,这个条件具足了,三资粮就具有一个。今天再讲「愿」字,愿分二个,第一愿生极乐,第二愿离娑婆。
第一、愿生极乐,我们信了要生去,可是不发愿生去,信了不是等于没有信吗?所以要愿生极乐。第二、愿离娑婆,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如果一方面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一方面以为住在娑婆世界很好,怎么能生极乐世界呢?所以要愿生极乐,一定要愿离娑婆。
愿生极乐能得到什么利益呢?前面讲过,我们要知苦,因为娑婆世界是个苦世界,八苦交煎,人命无常,还要流转生死,六道轮回更是个大苦,生到极乐世界做什么呢?生到极乐世界可了生死,一生去就是阿鞞跋致,中国话叫「不退转」,一生去只有往前进步,不会再退步,就不会流转生死,轮回六道。娑婆世界有生老病死四种苦,生到极乐世界这四种苦都没有了。
第一、生苦:前面已经讲过,生到娑婆世界一入母胎,在母亲的肚子里暗无天日,没有一点光明,等于堕黑暗地狱。母亲肚子里是血是水,等于堕血湖地狱。所以一出生呱呱地哭,碰到任何东西都疼,有如风刀解体、炽火烧身之苦。生到极乐世界不是从母胎出生,是从九品莲花生的。我们念佛念到一心不乱,阿弥陀佛就来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一开就生出来,没有生苦。
第二、老苦:娑婆世界会老,生出来什么时候开始老,是七十岁、八十岁才老吗?不是的。有智慧的人会发觉,人一出母胎就开始老了,活一天就老一天,老到七、八十岁,衰老不堪,六根暗钝,才知道老相现前。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永远年轻,没有老苦。
第三、病苦:生在娑婆世界会生病,无论生哪种病都很痛苦,我们为什么会生病呢?娑婆世界环境不好,忽冷忽热,气候不调,又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喜欢打妄想,东想西想,自寻烦恼。想到顺境,就动爱染心,生爱的烦恼;想到逆境,就动瞋恨心,引起烦恼就招感病苦。极乐世界寒暑不迁,一年四季气候一样,不会忽冷忽热而生病,生到极乐世界,但闻念佛念法念僧,心里不起烦恼,所以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不会有生病的痛苦。
第四、死苦:我们活在娑婆世界最长活到一百二十岁,还是要死,「死」字大家都不愿听闻,我们在佛堂讲开示常常讲到死字,社会上谈到死字代表不吉祥,因为死太苦了。生到极乐世界呢?《阿弥陀经》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极乐世界的人民也是无量寿,一生成佛,一生办道,不再流转生死,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寿命无量,哪有死苦呢?
除了上面四苦外,娑婆世界众生还有第五、爱别离苦,第六、怨憎会苦,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念佛生去的,天天与诸上善人相聚,没有这两种苦,因为这些苦都是我们的心生出来的。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把爱心、憎恨心都降伏住了,当然没有爱别离苦,也没有怨憎会苦。
第七、求不得苦,在娑婆世界满足我们愿望的事情太少,喜欢的事情往往求不得,都不能称心满愿,到极乐世界没有求不得苦。
娑婆世界有见佛闻法之难,我们想见佛见不到,不生佛前,即生佛后,释迦佛已经过去了,弥勒佛还没有来,我们见不到佛,还能闻佛说法吗?生到极乐世界,天天和阿弥陀佛见面,不会求佛求不得,我们想闻法,阿弥陀佛天天向我们讲经说法,所以没有求法求不得之苦。
娑婆世界有求见善知识之难,不仅见佛见不到,菩萨见不到,连求个凡夫善知识,都求不得。到极乐世界,有一切诸大菩萨当我们学佛的伴侣,全是大善知识,一切诸大菩萨都能说法,一定能满我们的愿。不但诸大菩萨会说法,有情无情也都会说法,《阿弥陀经》上说得很清楚:「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又「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水鸟树林,诸宝罗网,微风吹动都演出妙音。不仅有情会说法,无情也会说法,所以生到极乐世界没有求善知识的困难。
在娑婆世界我们是个凡夫需要生活,每天衣食住行生活四大要件,我们想求个满愿很不容易,都是求不得苦。到了西方极乐,衣食方面,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我们心里动了一念,衣服就披到我们身上。想吃什么东西,心里刚动一念,钵就现到面前。住也不要我们烦心,七宝楼阁,阿弥陀佛给我们建筑好了。这都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他观察到娑婆世界的众生,为求世间生活而受痛苦,为忙世间生活不能专心修行,所学佛法生了障碍。生到极乐世界衣食住都是自然,阿弥陀佛都给我们准备好,所以不会生障碍。
第八、五蕴炽盛苦,前面提过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娑婆世界的众生是血肉之躯,属于色法,它支配着使我们痛苦,此外娑婆世界的众生是妄想心,有受、想、行、识四蕴,五蕴像火烧一样痛苦。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化身,身体是清净身,内心的烦恼降伏住了,没有受想行识的妄想心,所以生极乐世界没有五蕴炽盛苦。我们为什么要求生极乐世界?为什么要发愿往生?因为生到极乐世界八苦都了脱,有了生死大苦的利益,所以要愿生极乐,而且愿要发得恳切。
接着讲「愿离娑婆」,娑婆世界有什么不好,我们为什么要远离呢?因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五浊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浊」是浑浊不清,众生在这种环境里受无量痛苦。下面再分说这五种浊:
第一、劫浊:梵语「劫波」,华言时分,娑婆世界年岁不好,天灾人祸,没有好时间,七难具足,劫浊从哪里来的呢?劫浊并无本体,是由下面四种浊招感而成的。
第二、见浊:分为五类,名「五利使」,「利」是快速,「使」是驱使,这五种烦恼生起来很快速,驱使众生流转生死,五利使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一)、身见:「身」就是我们的身体,执着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之身体为我,要打破这个知见很不容易,因有身见把身体当成我,而起惑造业。
(二)、边见:即众生所了解的道理都偏到一边,非起常见,即起断见,不起中道之见。如有的人执着人死了,永远转生为人,是名「常见」。有的人执着人死了,就断灭了,并无来生来世,是名「断见」。所了解的道理仅执一边,这就是边见。
(三)、邪见:是拨无因果的知见,不相信因果报应,认为因果是迷信,是名「邪见」。
(四)、见取见:又叫「差别见」,世间有学问的人或外道,对其自以为是的偏见,执着不舍,叫「见取见」。此类人以偏概全,把偏到一边之理,当作全部真理,世间学问家及修外道的人,因为有「见取见」,所以学佛很难。
(五)、戒禁取见:外道执着他们所订的戒律,以为其所订的戒律最为完善,实际上他们所订的戒律不见得很完善。譬如回教徒戒吃猪肉,但不禁止吃牛羊肉,他们不知道吃牛羊肉也是不对的。又如耶稣教有十条戒律,其中一条不拜偶像,他们认为佛教拜佛菩萨是拜偶像,是一种迷信,不知道他们拜十字架,将上帝当神就是偶像,这些都是「戒禁取见」,以上五种知见合起来叫「见浊」。
第三、烦恼浊:亦分五类,名「五钝使」,即贪、瞋、痴、慢、疑五种。娑婆世界的众生,遇到喜欢的便起贪心。喜欢的得不到,便动瞋恨心。不应该贪的要贪,不应当瞋的要瞋,不明事理、不信因果即愚痴,这便是贪、瞋、痴烦恼。自己以为了不起,比天还大,比佛还大,是我「慢」烦恼。凡事产生疑心,对于佛理,因为多疑而不能决定相信,这是「疑」惑。以上五种叫「五钝使」,这五种烦恼,生起时,是慢慢生起;断除时,亦须慢慢断除,故曰「钝」。
第四、众生浊:众生是个果报法,有见浊、烦恼浊,这两种恶因,结果成就一个众生。「因」浑浊不清,见是浊的,烦恼也是浊的,结果成就的众生当然也是浑浊不清的。
第五、命浊:命是自己的生命,为什么生命短促呢?因为人造的因,不是长久的因,所以结果寿命短促。人身难得,即得人身,生命也很短,纵使活到一百岁,一转眼就过去了。做人时不做好事,造些恶因,人身难得而易失,一息不来,就堕到三恶道受无量苦,出苦无期,所以命浊对于学佛更是障碍。我们在小孩时不知学佛,青年壮年没有闻到佛法,到了老年幸闻佛法,还是不发心修行。刚想要发心修行,岁数已经差不多了,尚未起修寿命到了。不要说堕三恶道,不能接着修行,纵使来生来世转人身,也不一定会知道修行,因为连菩萨都有隔阴之迷,何况我们是生死凡夫,能不警惕吗?所以命浊对修行最生障碍,使我们不能继续不断用功。以我们现在为例,我们前生前世都有修行,都有善根,因为前生前世若没有修行,今生今世不会转人,转人也不会学佛,学了佛也不会来打念佛七,所以我们前生都修行过,但是想想我们是不是一出母胎就接着修呢?不是的,有的是青年间断,有的是壮年间断,这都是命浊的障碍。
既然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我们为什么不愿意离开,还要我们发愿离娑婆呢?因为娑婆世界有五欲之乐,即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人大都贪图这五欲之乐,第一贪财,一天到晚想发财,认为发了财,什么都可享受,有了钱就可得到一切快乐。第二贪色,色即男女之色,男欢女爱,不知是生死的根本。第三贪名,有了名,利就跟着来,权威势力也来,所以名利无人不贪。第四贪食,吃东西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众生肉造杀业,以为吃得好是一种快乐。第五贪睡,人多好吃懒做,睡要睡得好,要有好房间、好床、好棉被,认为睡得舒服是一种快乐。我们有一点善根听到佛法,知道五欲之乐没有一种好享受,贪图五欲是受苦的因,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若是贪图五欲之乐造恶业,一定会堕地狱受苦。我们闻到佛法,晓得我们住的世界是五浊恶世,不可再贪图五欲之乐,所以我们要赶快念佛愿生极乐,愿生极乐,一定要愿离娑婆。既然知道娑婆是五浊恶世,离开就好,为什么还要发愿离娑婆呢?因为我们有无始劫来的习气,我们念佛愿生西方是初发心,而我们贪图五欲之乐,是无始劫来就有的根本烦恼,我们很容易被五欲牵缠,障碍我们往生西方,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切发愿,愿离娑婆,才能生西方极乐世界。
话说多了打闲岔,大家继续好好念佛吧!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记 (二○一一年修...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狱名号品第五) 道源法师讲...
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道源老法师讲 序 第一天 第二天...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如来赞叹品第六) 道源法师讲...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二○一一年修...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 道源法师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道源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道源法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目次 悬谈 甲一、解经题...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二○一一年修...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 道源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见闻利益品第十二) 道源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神护法品第十一) 道源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道源...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称佛名号品第九) 道源法师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如来赞叹品第六) 道源法师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狱名号品第五) 道源法师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 道源法...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 道源法师...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分身集会品第二) 道源法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