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大悲.拯济群萌(一)
──朝阳佑顺寺八关斋戒共修法会开示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大家欢喜。看到大家非常精进的念佛,实在令我由衷地赞叹。于是想起了蕅益大师所说的一句话;他说:「得生与否,全凭信念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凭持名之深浅。」大家受了八关斋戒,而且持名念佛又念得这么诚恳,确实是非常的难得。昨天我已经跟大家说了,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将来就是「中品中生」,是近阿罗汉住。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体会佛菩萨的慈悲,在《无量寿经》里面呀,有这么的一段经文,说得非常非常的好:「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佛菩萨慈悲,就是悲悯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我们今天念佛,就是因,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果。我们现在懂得学佛,就是因,将来人生改善,家庭幸福美满,就是果。因为佛教相信的就是因果。
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知因识果,赞佛功德;尤其是念佛法门的殊胜,更是令我们赞叹并向往不已;所谓「一句佛号一块金,多念结成净土因」;我们不要少看这一声的佛号,对于往生资粮的累积,那句句都是金呀!而且,比金还要贵!就好像《阿弥陀经》中的描述,极乐世界中庄严无比,有七宝池,八功德水,黄金铺地;昼夜六时,天雨曼陀罗花,种种景象,美妙绝伦。在我们娑婆世界的人间,觉得黄金非常的珍贵难得,可是在极乐世界里边,黄金是用来铺地的,而到处都是珍宝,闪烁生辉,柔和悦目,依正庄严。因为这是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所成就的净土,目的就是为了摄受、接引我们众生前往彼国继续学习、修行。
佛菩萨慈悲摄受众生,种种善巧方便,正如经上所说:「应摄受者摄受之,应折服者折服之。」又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就是为了救度众生,所以,极乐世界之中,才会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等种种众生所希求、所向往的珍宝建造,从而吸引他们,令他们生起向往、欣愿之心。
这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诸佛菩萨「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这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就好像火宅一样,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随时都有衰失生命的危险,可是我们却乐在其中,仍未觉察,从未想过要出离。
所以佛菩萨为了救度我们,给我们指出一条捷徑中之的捷徑,也就是三根普被,利顿全收,简单易行的念佛法门,让我们透过持名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这就「惠以真实之利」,也就是说,由于西方净土是真实不虚的,所以我们众生都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不过,也许有人会说,极乐世界,只是唯心所現,如果在佛的境界去看,亦不过只是幻化而已。从某种意义来说,在漫长的成佛之道上,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中途给众生暂时休息、补充体力的化城而已。就好像《法华经》第三卷〈化城喻品〉里面所说的「化城喻」;其中说到,有一个聪明智慧的导师带着一队商侣,本来要到一个五百由旬远的地方去取宝藏;宝藏比喻佛国。由于路途险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家都很累了,而且粮食及水份都不足,大家都不想走了;好像我们很多人虽然知道极乐世界非常的淸净,而且都很向往,可是却不肯老实念佛;念了几年之后,看见没有什么明显的效益,也就不想念了。这个时候该怎么好呢?于是佛菩萨就给他们一个方便,给他们化现一个极乐世界;在〈化城喻品〉里,聪明的导师就比喻为佛菩萨,当他见到众生不想继续往前的时候,于是便化现一个城市,这是一个假设的涅槃城;当大家走得人困马乏之际,一看见城市,便以为已经到达佛国,于是便欢喜不已,安心在这里歇息、补充粮食;体力恢复后,导师便告诉大家,这只不过是一化城,还需努力往前再走两百由旬,才能到达真正的宝所。由于在化城中,大众的体力得到了补充,所以便可以继续前进。
因此,为什要变现化城呢?如果没有化城的话,大家会觉得太遥远、太辛苦了,走到一半便想放弃,无法到达真正的目的地。所以,我们经常说「长远心难发」,就是这个道理。修行的路是绝不容易的,许多时候,不是一生一世努力,而是多生多世的不懈,就好像〈化城喻品〉中所说的,当我们走到一半,开始生退心的时候,慈悲的佛菩萨就会给我们方便,给我们变现种种的境界;正当我们以为这个境界是真实的时候,佛菩萨又告诉我们说,现在已经走了一半,再走一半很快便到家了,我们便会生起信心,继续向涅槃城──即清净的彼岸,亦即极乐世界的方向走去。所以「化城喻」是比喻二乘人,初时闻到一乘大教,中途便容易迷失,而且流转生死,所以世尊就暂设方便,先令众生断见思烦恼,暂证真空涅槃,以为苏息;待所有的烦恼一分一分的断除之后,才能到达真空涅槃──究竟的宝所、究竟的清净彼岸。所以,开始的时候,所证的是一种化涅槃,不是究竟的涅槃,只是暂供修行的地方,仍未到达最终的彼岸。
无尽大悲.拯济群萌(二)
──朝阳佑顺寺八关斋戒共修法会开示
我们将来如何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在这里就必须跟大家讲讲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其中说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意思就是说,假设我成佛的时候,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到我的名号,发起无上的至诚心,相信并且乐意要往生极乐世界,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乃至少到只有念十声佛号,除了犯五逆重罪及诽谤佛法的人以外,都必定往生。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成佛。
「十念必生」愿是四十八愿中的核心,可以说是四十八愿中,最伟大的一愿,它普摄十方无量念佛众生往生极乐。只要有信、有愿,即使包括三恶道在内的一切众生,十念念佛无不往生。由此可见,本愿是阿弥陀佛无上大悲心的具体显现。「至心信乐」;「至心」就是至诚的心,恳切到最高最极程度的诚心。「信乐」;信是信心,乐是欢喜,表示非常相信、非常愿意、非常高兴。所以,「至心信乐」就是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字,知道了极乐世界的庄严殊胜,就一心欢喜信受,想要往生极乐国土。「欲生我国」:非常想要往生极乐世界,非常向往而且下定决心一定要往生,并且相信只要具足信愿,一心念佛,决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
「乃至十念」:虽然所念的佛号不多,甚至少到只念了「十念」,只要是以至诚心来念的,就可以往生。当然能够多念就更好了。蕅益大师说:「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十念」,若在临终时,是连续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在平时修持,则可遵照宋朝慈云忏主所立的「晨朝十念法」,每天晨朝都要连续念十口气「南无阿弥陀佛」,从起修到临终都不间断。若能早晚都念就更好了。
净土宗就是教我们信愿持名念佛:「至心信乐」主要是信;「欲生我国」是愿;「乃至十念」是持名,是行。具足信愿,只有十念就可以往生。包括三恶道在内的一切众生,若能够信愿念佛,没有不能往生的。
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条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也就是极大的重罪,犯了任何一条将来都必定要堕地狱。「诽谤正法」:诽谤了佛法,诽谤了演说正法的大德,这个罪是极大的,亦必堕地狱。
正如善导大师所说:在四十八愿中,是以第十八愿为核心,其他每一条愿都是第十八愿的引伸。因为此愿就是摄受众生都能往生,都能证入无量光寿大誓愿海的无上大愿,显出阿弥陀佛的究竟方便。一乘愿海、六字洪名,普令一切众生同成佛道。
蕅益大师又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第十八愿主张信愿持名,名号就是佛德,就是佛所证的实德。这句佛号具足了无量无边的一切法门。但当深具信愿,乃至少到只有临终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平时修「十念法」念佛,都决定可以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净土。我们凡夫众生,若能往生极乐,就可以永离恶趣,证三不退,位齐一生补处菩萨,决定成佛。只要信、愿、行具足,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易行道。所以,我们即使再困难、再繁忙,每天只修「十念」总是可能的。所以「十念必生愿」的功德实在是不可思议。
我们都知道,极乐世界是一个绝对清净、绝对善良的地方,那里没有恶人,恶人是不可能去得到的。前面说到「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犯了五逆及诽谤正法的人都是没有资格去的;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就是提婆达多,他多生多世与佛陀作对,想尽办法加害佛陀,而且破和合僧,并曾经出佛身血。但是佛陀在法华会上仍然为他授记成佛。这是什么原故?原来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曾经做过佛陀的老师,给佛陀讲过《妙法莲华经》,就是因为这个因缘,所以佛陀仍然为他投记。但是有一个条件,他要怎么样呀?在阿鼻地狱里头受完罪报之苦以后,才能慢慢地得到超拔,直至最后成佛。
还有,据《佛说无量寿经》所载,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子,因恶友提婆达多的教唆,为了谋夺王位,他把自己的父王频婆娑罗王囚禁在七重密室之中,企图将他饿死;母后韦提希夫人知道了,在身上涂满了酥蜜,璎珞盛浆,偷偷地到囚室去看望;数日后阿阇世王子发现父王并没有饿死,原来是因为母后偷送蜜浆给他吃,于是愤然大怒,斥责母后是贼,竟然举剑想杀害亲母,幸得大臣月光劝阻,才平息了这一场伦常惨剧;但阿阇世王子虽然不敢杀母,可是同样把她幽禁在密室之中;韦提希夫人伤心欲绝,忧愁憔悴,想到自己前生不知造下何种罪业,今天会受到如此五逆之子的加害,于是痛哭流泪遥向灵鹫山上释迦世尊礼拜祈求;世尊即时感应,派遣弟子目犍连与阿难从空而来安慰;夫人至心诚恳,祈求佛陀为其开示人生苦难解脱之道,佛陀即以神通力示现十方清净庄严国土,让夫人选择将来欲生之处,夫人深受感动,心生欢喜,决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于是佛陀为她宣说如何修行净土法门的方法,教授「十六观」及「净业三福」。
而频婆娑罗王在狱中亦是痛苦不堪,同样遥拜佛陀祈求解脱,亦得佛感应,派遣目犍连至狱中探视,并为其授「八关斋戒」;频婆娑罗王一心向佛,感得佛陀放光普照、加持;最后虽然在狱中往生,但他的灵光为恶子阿阇世开示,原谅他的恶行,并劝他改邪归正;可是因为罪报的关系,他身上长满了脓疮,对于自己以前所作种种罪行,深痛忏悔;慈悲的佛陀仍为他说法,解除他一身的罪恶,从此阿阇世王勤修福德,努力护持三宝。
无尽大悲.拯济群萌(三)
──朝阳佑顺寺八关斋戒共修法会开示
所以,最终他身上的脓疮完全地好了。因此,我们不怕犯错,只怕犯了错不识得悔改,所谓「谁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佛教的忏悔法门,就是给我们自我反省、自我改革、自我洗涤的机会;
当然忏悔可分「事忏」和「理忏」两方面。
什么是「事忏」呢?就是依靠着有关事相来达成忏悔的。比方:诵戒、诵经、礼佛、念佛、持咒、观想、做功德等等,都可以说是事忏。
什么是「理忏」呢?就是由对道理的了解,来达成忏悔的;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当我们了解到业性本空,罪业亦是虚妄的,无作者、无受者,如此,无形中,内心的罪恶感便会消失,达到忏悔的目的,这就是理忏。
也就是说,「事忏」是从事相上说的,「理忏」是从心性上说的。事忏不能断根,好比生病一样,只能用治疗的方法把它控制住不至于扩散,保持着现状,但这个病不能够根治。而理忏则是般若智慧现前,烦恼无明统统被照破了,这才叫从根本上忏悔。但是一般人是不容易做得到的。那么什么人才能做得到?从念佛人来讲,念到「理一心不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属于理忏;若念到「事一心不乱」,即断见思烦恼的人,还是不行,因为还没有见性。也就是说见性之后,他所修的一切法门就统统都属于理忏;没有见性之前,统统都是属于事忏。
理忏虽然了解「观罪性空」,了不可得;可是必须内心完全清净了,身心世界俱不可得,达到一念不生,才是这个境界。千万不要错会了意思,以为既然「观罪性空」,多造一点罪也没关系,那将来受的果报就很惨、很严重。我空、人空、法空,罪性亦空;如果「我」还有,罪就实有,决定不空;一定要人法俱空,那这个罪自然就空了。
由此可见,事忏较为容易,我们现前就可以做到;理忏虽然较困难,但等我们事忏达到相当程度的时候,也就能够提升到这个境界。
所以,我们如果不小心做错了事,或犯了过失,就必须要忏悔,不能覆藏,怕让别人知道;这样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坦白地把它说出来,在佛教来说,这就是「发露忏悔」,或「披露忏悔」。
在以前的时候要礼比丘的足,现在在我们可以在佛前求忏悔,披露已犯的过失,所谓一声佛号可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只要我们真心诚意,恳切至诚,那么这个罪业自然而然就会消除。不过,很多人会觉得自己以前或者多生多世前可能做了很多的错事,那么,西方净土我能不能去?我有没有份呀?总是产生许多怀疑。慈悲的阿弥陀佛告诉我们,不要疑虑,只要我们「至心信乐」,「欲生彼国」,一念到十念,都能决定往生。
记得我们天台的祖师谛闲长老,他是在农村长大,他有一位玩伴也就是同学,从小一起长大;这个同学生活非常困苦,学了一门「锅漏匠'」的手艺。什么叫锅漏匠?就是碗碟打破了,他能把它补起来再用。他就天天挑个担子在外面叫喊,非常的辛苦。他真正体会到人生实在太苦了!由于穷苦的关系,所以没有人肯嫁给她,因而一直没有结婚。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不想再这样生活下去。
想起了小时候在一起玩的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也就是谛闲老法师,于是就去找他。来到庙里住了几天,就跟老法师说:「我要出家。」法师问:「为什么?」「人生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说:「你不要开玩笑啦!住几天还是去做生意吧!」为什么不让他出家呢?老和尚考虑到他年岁太大了,在当时,四、五十岁就是老人,体力也衰退了,出家,五堂功课学不会,念经也念不来,这样,住在寺庙里,让人瞧不起,冷眼看待,内心有多难过啊!若是学讲经吧,他不识字,那有办法?于是,老和尚就拒绝了他。
可是他就硬赖着:「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老和尚就说:「这样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就得听我的话,我才收你做徒弟。」他说:「这没问题,我认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统统听、统统都接受。」老和尚就说:「这很好!我给你剃头,剃了头之后,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寺里。受戒,五十三天你受不了的。再说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破庙、废庙没人住,就找一个小庙住下来。」
老法师在附近,找了几个护法、信徒,每月给他送一点钱、送一点米,安住他的生活。又在附近找一个念佛的老太太,每天给他洗衣服,并烧中午、晚上两餐饭。然后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交代他:「你就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将来一定会有好处。」这个人没有读书,但是听话、老实,于是他就死心塌地念这六字圣号。他真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在那个庙里,三年都没有出门,一句佛号,一点也不杂,也不散乱,这就是真正的专一、精进。
有一天,他突然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看他的亲戚朋友。晚饭吃完,就跟那位烧饭的老太太说:「明天你不用替我烧饭了。」这老太太心想:师父三年都没有出门,今天出去看朋友,大概明天还有朋友请他吃饭,所以叫我不要给他烧饭。
到了第二天中午,老太太惦掛著,到庙里去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那是个破庙,庙门都是不关的;老太太来到庙里,大喊师父,可是没有人应,于是就到处去找一找;看见师父站在寮房里,面对着窗户,一手拿着念珠;另一手握着把灰,扳开手一看,手里有八、九块大洋(银圆)。为什么手上拿着钱?他一定是做手艺时、做买卖时,存了几块钱,恐怕自己死后别人不知道,把钱抓在手里站着念佛往生。他是预备拿着这些钱,让人们看看好办理后事,应该就是这个道理,这是谛老法师说的。
当时老太太叫喊他,他不回应;走到他面前,才知道,他死了!站着死的,念佛往生了。这时老太太吓了一跳,她从来没有看见人死了是站着的,于是赶紧报告那几位护法。这些护法赶来一看,也不晓得怎么办,连忙派人到观宗寺报告谛闲老法师。
那时候没有车,请人去报信,来回需三天。他站着往生,还要站三天,等他的师父来替他办后事。
谛老看了之后,非常赞叹说:「你没有白出家啦!那些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讲经说法的法师,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像你这样的成就不多呀!」
以前倓虚老法师在佛七开示中说到:「这个耍手艺的锅漏匠,人家念三、四年佛,立着就走了,总算是真有功夫。我听谛老法师说过两回,这是真事,很能警诫人。今天我说这话,大家要知道,念佛法门,人人都能行,祇要肯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准能往生佛国。」
前面说到诸佛菩萨为了救度众生,而「惠以真实之利」;而这个故事,它是真实不虚的,有人证有物证。所以,我们只要生起对净土的信心,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坚持到底,专精一念,不夹杂、不间断,将来必定会有所成就。
无尽大悲.拯济群萌(四)
──朝阳佑顺寺八关斋戒共修法会开示
我们都知道,人生有很多苦;这些苦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但是主要来说,可分为「三苦」及「八苦」;三苦即是苦苦、行苦和坏苦:
苦苦:即下三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所经验的苦,及人天(天、人、阿修罗)所经验的病苦、恶毒的诽谤、诋毁及闲言闲语等,都是苦苦。
行苦:当人们过着安乐的日子,似乎生活很快乐,但转眼间,世事无常,变化的苦又来到,这就是行苦。
坏苦:上述两种苦都是因为五蕴(色、受、想、行、识)聚合的缘故,生时为乐,坏时逼恼身心,故名坏苦。
而「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1. 生的五种苦:被生之苦:因为出生时是极度痛苦与危险的。生可以说是苦的基础:因为老、病、死皆来自于生。生又是惑的基础:因为惑会渐渐扩大,而人会不断的造业。与此同时,生隐含着面对死亡或毁灭时的无力及无奈之苦。
2. 老的五种苦:容貌衰老、身体退化、精力衰退、感觉迟钝、财富减少。
3. 病的五种苦:身体健康情况的自然改变,挫折与焦虑的增加,无法享受愉快的事物,必须仰赖别人的照顾,生命能力的减弱。
4. 死的五种苦:离开财富、离开权力、离开亲属及朋友、离开肉体,强烈的绝望及激烈的悲痛。
5. 求不得苦:虽然拚命追求,甚至不择手段的去伤害或毁谤别人,却仍得不到所希望的金钱、名誉或地位,就是求不得苦。
6. 五阴炽盛苦:心理上焦燥、空虚、烦恼、苦闷等难以形容的痛苦。
7. 爱别离苦:至亲、至爱的人如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的死亡;财势的衰退;大笔金钱的损失;忧虑由于自己做坏事或别人忌妒所造成的毁谤、伤害。这些都是爱别离苦。
8. 怨憎会苦:自己最讨厌的人或最不想碰到的人,却偏偏要见面或聚合在一起;帮助别人反而招来讥讽;遭遇病苦、危险敌人的加害、被谋杀、被破坏名声、恶毒谣言所伤,甚至是佣人不听话、懒惰等。这些都是怨憎会苦。
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里头就完全没有这种种的苦,可以说是一个纯乐无苦的美妙国土,所以,这样好的地方,我们为何不发愿求生?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殊胜,不但特别为我们的苦恼众生,创造一个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而且还发愿亲自来接引我们念佛的人,往生彼国。所以,不止大慈菩萨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大势至菩萨亦说:「念佛三昧,最为第一。」
而佛陀在《大宝积经》、《大般若经》、《大弥陀经》、《大集经》以及其他大乘经典中,都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同时告诉我们,十方诸佛,亦皆称赞阿弥陀佛,愿力殊胜,功德难思,劝导我们应当发愿,往生彼国。
据说:中国唐朝的法照大师,是一位戒行精严的高僧,朝五台山时,亲见文殊菩萨,即顶礼启问:「末代凡夫,去圣遥远,知识浅劣,不知修行何种法门,最为其要,唯愿大圣,断我疑网。」文殊菩萨说:「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过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密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正遍知海,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念诸法之王。」法照大师问:「当云何念」?文殊菩萨言:「此世界西方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忆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而文殊菩萨不但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也至诚发愿,求生极乐,其回向偈曰:「愿我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剎。」
在《大乘庄严宝王经》中说:观世音菩萨变现种种身,救度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有情,令得往生极乐世界,见无量寿如来,得闻法要,皆令当得,成菩提道。
唐朝慧日禅师,至北印度健驮罗国时,特别往城东大山,在观音菩萨圣像前,断食七日,至诚祈祷,请菩萨开示修行法门;观音菩萨于空中出现,坐宝莲华,身高丈余,垂右手摩其顶言:「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应当念佛,诵经回向,发愿往生西方净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
由此可见,诸佛菩萨,皆称赞阿弥陀佛功德不可思议,皆劝导我们发心念佛,发愿求生彼国;是故,我们当然应该信受佛语,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圣号。
而且阿弥陀佛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有缘,他在因中发四十八愿,成就净土,摄受众生,来生其国;正如《随愿往生经》所说:「十方佛土,皆悉严净,随愿并得往生,但悉不如无量寿佛国,何意如此?因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初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难怪此土众生,对西方三圣特别熟悉、亲切。
而且西方极乐世界比起我们娑婆世界实在有太多、太多的好处了,实在令我们无限向往、欣愿,例如:
(一)远离诸苦
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莲华化生,故无生苦;寒暑不迁,故无老苦;身离分段,故无病苦;寿命无量,故无死苦;无父母妻子眷属,故无爱别离苦;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故无怨憎会苦;所欲自在,故无求不得苦;观照空寂,故无五阴炽盛苦。此外,极乐世界,更无地震,风灾、水灾、火灾种种自然界的灾祸,也无人事界的困扰与侵犯,更无战争的恐怖,无政治的逼害,无恶友的牵连,无烦恼的困扰,无生死轮回的束缚等等。有的,只是佛菩萨的教导与加被,善知识的接引与提携,所以一生极乐国土,立即可以远离人间诸苦。
慈云忏主,更引用修行难昜十事比对,说明娑婆与极乐两个世界的苦乐悬殊,而劝导我们,当念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一、此土常不见佛;彼土花开见佛常得亲近。
二、此土不闻佛法;彼土水鸟树林皆宣妙法。
三、此土恶友牵缠;彼土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四、此土群魔恼乱;彼土诸佛护念远离魔事。
五、此土轮回不息;彼土横截生死永脱轮回。
六、此土难免三途;彼土永离恶道且不闻名。
七、此土尘缘障道;彼土受用自然不俟经营。
八、此土寿命短促;彼士寿与佛同无有限量。
九、此土修行退失,彼土入正定聚永不退转。
十、此土尘劫难成;彼土一生行满所作成办。
无尽大悲.拯济群萌(五)
──朝阳佑顺寺八关斋戒共修法会开示
为什么极乐世界是远离诸苦呢?因为在极乐世界之中,「众生生者,皆莲花化生」,所以没有「生苦」,而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是什么生呀?我们是胎生的,经过母亲的十月怀胎,然后才来到这个世界;这就是「生苦」;有生接着就有老、病、死种种苦恼,而人生之中,有了亲人眷属,便会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烦恼;极乐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那里面没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分别;没有分段生死,所以寿命无量,而且观照空寂,破除任何的烦恼;而且更没有任何的天灾人祸,风雨顺时,社会太平,人民安乐。试想想,这有多好呀?
我们娑婆世界就刚巧相反,这里北方非常、非常的寒冷,而南方又非常、非常的炎热,这个南方的夏天,如果没有空气调节的话,关上窗,就好像没有空气;开了窗又很吵。总是觉得难受,多么的不自在啊。而极乐世界里面则四季如春,令人舒畅,因为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变化所作,所以殊胜无比,不是人间可想像的。
(二)依正庄严
总说: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入莲胎,莲华化生,清净香洁,无父母血肉的污秽,无住胎十月的痛苦;无论上中下品,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人之相,身光无量,寿与佛齐。不仅生处清净,寿命殊胜,正报庄严;而且依报国土,亦非常清净美妙,无三恶道众生,无空气污染,无高低不平。物资丰富,宫殿楼阁,栏杆街道,皆七宝所成,光洁严净,无需要清洁打扫;衣食自然而至,无需要买菜造饭;日用品丰盛具足,无需要选择购买;遍地黄金,七宝载道,无需要唯利是图,辛苦劳碌。
如《无量寿经》中说:「所处宫殿,衣服饮食,众妙花香,庄严之具,犹第六天自然之物。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珍珠,如是诸钵,随意而至,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意以为食,自然饱足,身心柔软,无所味着,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又说:「无量寿国,其诸天人,衣服饮食,华香缨络,缯盖幢旛,微妙音声,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意所欲,应念即至。」如斯环境,实有助于修行办道。
别说:一、依报庄严
在《无量寿经》中,世尊告诉阿难:「彼极乐世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无量劫来修诸功德,而成就的庄严国土。「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远离各种痛苦、烦恼。前面说到娑婆世界有苦苦、坏苦、行苦等等的逼迫,此外又有八难的障碍。
所谓八难:前三难,即「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的众生,永世在受苦,没有机缘听闻佛法,所以没有解脱出离的希望。
第四无想天难:居色界的第四禅,寿命五百劫,为诸外道修行的归宿处,但此天没有佛法。
第五北俱卢洲难:众生寿命一千岁,没有中夭现象,不同于南阎浮提的有情,他们非常安逸快乐,因为贪着享乐而不受教化,所以圣人不去那里说法度生,北俱卢洲的众生也无缘听闻佛法的音声。在各大寺庙里都塑有韦驮菩萨,号称三洲感应,即是除去没有佛法的北俱卢洲。
第六盲聋喑哑难:虽然生处中国(即有佛法的地方),但是他们的业障深重,六根不具,不能见闻佛法。有些人虽有耳目,却不肯接受佛法,如同盲聋喑哑一般,不能见佛闻法,实在是非常可惜。
第七世智辨聪难:世间有许多聪明人,他们只学世间法、外道法,而不学佛教出世法,不学了生脱死的大法,自以为聪明,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终成所知障。
第八佛前佛后难:在佛没有出世以前的人,或佛入灭以后的人,由于业重缘缺,不能听闻佛法而得解脱之大利益。
这八难,极乐世界中都不复存在,更不会有诸魔的扰乱了。「魔」,译成汉语的意思是障碍、扰乱。所以,现在如果有人故意障碍扰乱其他道友用功修行,也名之为魔。真正的佛弟子绝不会这样做。
极乐世界之中,其依报是多么的美好啊。正如前面所说,极乐世界之中,「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没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差别,更没有寒冷、暑热与雨天阴天等种种不调顺的气候,有的是华雨飘香,风光无限。
《无量寿经》中又说:「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极乐世界既没有江流大海,也没有丘陵坑坎以及杂草碎石等零乱之物的存在,更没有铁围山、须弥山(须弥山──娑婆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外部有九山、八海围绕,八海最外围是铁围山,须弥山顶是帝释天主所居之处)。
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与娑婆世界完全不同。极乐世界是如何构成的呢?「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极乐世界国土无边无际,宽广无比,所以无论多少人往生彼国,都不会造成人口过多的问题。佛经中所谈到的极乐世界种种殊胜庄严,绝不同于娑婆世界有种种贫苦浊恶,其目的是为了接引众生相信净土法门,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无尽大悲.拯济群萌(六)
──朝阳佑顺寺八关斋戒共修法会开示
二、正报庄严
极乐世界有教主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等诸大菩萨及诸声闻、天人等诸圣众。在《无量寿经》中,佛陀对阿难说:「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种智洞达。」意谓极乐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声闻,具有无上智慧与福德神通,「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极乐世界里边的声闻众,尚且有如此广大神通,更何况佛菩萨呢?
《无量寿经》又说:「我弟子当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释迦牟尼佛说: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在一天内,能遍知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娑婆世界有多少众生。接着佛陀又说:「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中不及一分。」假如十方一切众生都成缘觉,寿命一万亿岁,神通智慧都如目犍连那样大,竭尽他们的寿命与智慧,来推算极乐世界有多少位声闻,其结果是千万分中不及一分,极乐世界里的圣众,真是不可思议的多啊!
佛陀接着说:「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非是算计譬喻之所能知。」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声闻、天人的寿命都是不可称计的。
有人或许会问:极乐世界怎么会有声闻乘呢?殊不知这是佛陀的善巧方便,对娑婆世界种种不同修行的众生而施设的。天台宗把极乐世界分成四土,即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阿弥陀佛居住常寂光土,观音、大势至等诸大菩萨住在实报庄严土,诸声闻众住在方便有余土,天人住在凡圣同居土。
佛陀继续说:「彼佛国中,诸菩萨众,悉皆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之类,心意善恶,口所欲言,何时度脱,得道往生,皆豫知之。」
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对十方三世一切众生,包括蜎飞蠕动,小小的蚂蚁、苍蝇、蚊子,每一众生说什么话,做什么事,起什么心,动什么念,都完全知道。十方世界每一众生什么时候因缘成熟而得度脱,什么时候发愿往生,诸大菩萨悉知悉见。
《无量寿经》说:「又彼佛剎,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极乐世界诸声闻众的身光只有一寻(八尺)。菩萨的光明有百由旬,一由旬在印度分四十、六十、八十里三种。若一由旬以四十里计,是四千里,以六十里计是六千里,以八十里计则是八千里。极乐世界有二位大菩萨,其光明能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问佛陀说:「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这两位大菩萨是在娑婆世界修菩萨行而成就,之后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的,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护持佛法,接引众生,这两位大菩萨对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特殊因缘,一般念佛堂里供奉西方三圣,原因就在于此。
《无量寿经》中又说:「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为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娑婆世界里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遇到任何灾难苦厄,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没有不得救度的。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而不是恶男子、恶女人,假如恶人做了坏事就应该遭受恶果的报应,菩萨虽有广大悲心,也是爱莫能助,也不能消除他们的罪业。
(未完待续)
一向专念,业障就会消除 学佛的人,都知道自己业...
十善业道之不邪淫 摘自宽运法师《因缘集世间》...
业障很重,精神提不起来 1 台北有一个开计程车的...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一) 佛教教义,浩瀚精...
发心之初.成佛有余 ──信心与学佛 经上说,一...
《无量寿经》的义趣 ──愿效法藏比丘 这篇文章...
人生何去何从? ───末法时代应如何修行 日前...
十善业道之不杀生 摘自宽运法师《因缘集世间》...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三) 「心」: 心有多种...
经咒的力量 ──消灾免难.逢凶化吉 西方寺《孔...
万佛忏五观堂开示 拜万佛忏比较辛苦,但它在诸忏...
何谓布施 布施是梵语「檀那」的音译,意译为财施...
八关斋戒精进佛七开示 西方寺从七七年已开始念佛...
西方寺佛七开示——修行道上的难与易 这两天我们...
净土经典概说及其思想源流 净土三经即《无量寿经...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
何谓「三不坚」「三心」「三福」 何谓三不坚呢...
心不附物 是真修行 念佛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至...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妙法莲...
得闻弥陀名 地狱化清凉—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