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罗阅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是时。摩竭王阿阇世欲伐跋只。王自念言。彼虽勇健。人众豪强。以我取彼。未足为有。时。阿阇世王命婆罗门大臣禹舍。而告之曰。汝诣耆阇崛山。至世尊所。持我名字。礼世尊足。问讯世尊。起居轻利。游步强耶。又白世尊。跋只国人自恃勇健。民众豪强。不顺伏我。我欲伐之。不审世尊何所诫敕。若有教诫。汝善忆念。勿有遗漏。如所闻说。如来所言。终不虚妄。
大臣禹舍受王教已。即乘宝车诣耆阇崛山。到所止处。下车步进。至世尊所。问讯毕。一面坐。白世尊曰。摩竭王阿阇世稽首佛足。敬问殷勤。起居轻利。游步强耶。又白世尊。跋只国人自恃勇健。民众豪强。不顺伏我。我欲伐之。不审世尊何所诫敕。
尔时。阿难在世尊后执扇扇佛。佛告阿难。汝闻跋只国人数相集会。讲议正事不。
答曰。闻之。
佛告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只国人君臣和顺。上下相敬不。
答曰。闻之。
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只国人奉法晓忌。不违礼度不。
答曰。闻之。
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只国人孝事父母。敬顺师长不。
答曰。闻之。
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上。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只国人恭于宗庙。致敬鬼神不。
答曰。闻之。
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上。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只国人闺门真正洁净无秽。至於戏笑。言不及邪不。
答曰。闻之。
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阿难。汝闻跋只国人宗事沙门。敬持戒者。瞻视护养。未尝懈惓不。答曰。闻之。
阿难。若能尔者。长幼和顺。转更增盛。其国久安。无能侵损。
时。大臣禹舍白佛言。彼国人民。若行一法。犹不可图。况复具七。国事多故。今请辞还归。
佛言。可。宜知是时。时。禹舍即从座起。绕佛三匝。揖让而退。其去未久。佛告阿难。汝敕罗阅只左右诸比丘尽集讲堂。
对曰。唯然。即诣罗阅只城。集诸比丘。尽会讲堂。白世尊曰。诸比丘已集。唯圣知时。
尔时。世尊即从座起。诣法讲堂。就座而坐。告诸比丘。我当为汝说七不退法。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时。诸比丘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诸比丘。七不退法者。一曰数相集会。讲论正义。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二曰上下和同。敬顺无违。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三曰奉法晓忌。不违制度。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四曰若有比丘力能护众。多诸知识。宜敬事之。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五曰念护心意。孝敬为首。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六曰净修梵行。不随欲态。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七曰先人后己。不贪名利。则长幼和顺。法不可坏。
佛告比丘。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乐于少事。不好多为。则法增长。无有损耗。二者乐于静默。不好多言。三者少于睡眠。无有昏昧。四者不为群党。言无益事。五者不以无德而自称誉。六者不与恶人而为伴党。七者乐于山林闲静独处。如是比丘。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佛告比丘。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一者有信。信于如来.至真.正觉。十号具足。二者知惭。耻于己阙。三者知愧。羞为恶行。四者多闻。其所受持。上中下善。义味深奥。清净无秽。梵行具足。五者精勤苦行。灭恶修善。勤习不舍。六者昔所学习。忆念不忘。七者修习智慧。知生灭法。趣贤圣要。尽诸苦本。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佛告比丘。复有七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一者敬佛。二者敬法。三者敬僧。四者敬戒。五者敬定。六者敬顺父母。七者敬不放逸。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佛告比丘。复有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法。一者观身不净。二者观食不净。三者不乐世间。四者常念死想。五者起无常想。六者无常苦想。七者苦无我想。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佛告比丘。复有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七。一者修念觉意。闲静无欲。出要无为。二者修法觉意。三者修精进觉意。四者修喜觉意。五者修猗觉意。六者修定觉意。七者修护觉意。如是七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佛告比丘。有六不退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何谓为六。一者身常行慈。不害众生。二者口宣仁慈。不演恶言。三者意念慈心。不怀坏损。四者得净利养。与众共之。平等无二。五者持贤圣戒。无有阙漏。亦无垢秽。必定不动。六者见贤圣道。以尽苦际。如是六法。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佛告比丘。复有六不退法。令法增长。无有损耗。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施。六者念天。修此六念。则法增长。无有损耗。
尔时。世尊于罗阅只随宜住已。告阿难言。汝等皆严。吾欲诣竹园。
对曰。唯然。即严衣钵。与诸大众侍从世尊。路由摩竭。次到竹园。往堂上坐。与诸比丘说戒.定.慧。修戒获定。得大果报。修定获智。得大果报。修智心净。得等解脱。尽于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已得解脱生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尔时。世尊于竹园随宜住已。告阿难曰。汝等皆严。当诣巴陵弗城。
对曰。唯然。即严衣钵。与诸大众侍从世尊。路由摩竭。次到巴陵弗城。巴陵树下坐。
时。诸清信士闻佛与诸大众远来至此巴陵树下。即共出城。遥见世尊在巴陵树下。容貌端正。诸根寂定。善调第一。譬犹大龙。以水清澄。无有尘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严其身。见已欢喜。渐到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诸清信士闻佛说法。即白佛言。我欲归依佛.法.圣众。唯愿世尊哀愍。听许为优婆塞。自今已后。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奉戒不忘。明欲设供。唯愿世尊与诸大众垂愍屈顾。
尔时。世尊默然许可。诸清信士见佛默然。即从座起。绕佛三匝。作礼而归。寻为如来起大堂舍。平治处所。扫洒烧香。严敷宝座。供设既办。往白世尊。所设已具。唯圣知时。
于是。世尊即从座起。著衣持钵。与大众俱诣彼讲堂。澡手洗足。处中而坐。时。诸比丘在左面坐。诸清信士在右面坐。
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
时。夜已半。告诸信士。宜各还归。诸清信士即承佛教。绕佛三匝。礼足而归。
尔时。世尊于后夜明相出时。至闲静处。天眼清彻。见诸大天神各封宅地。中神.下神亦封宅地。是时。世尊即还讲堂。就座而坐。世尊知时故问阿难。谁造此巴陵弗城。
阿难白佛。此是禹舍大臣所造。以防御跋只。
佛告阿难。造此城者。正得天意。吾于后夜明相出时。至闲静处。以天眼见诸大神天各封宅地。中.下诸神亦封宅地。阿难。当知诸大神天所封宅地。有人居者。安乐炽盛。中神所封。中人所居。下神所封。下人所居。功德多少。各随所止。阿难。此处贤人所居。商贾所集。国法真实。无有欺罔。此城最胜。诸方所推。不可破坏。此城久后若欲坏时。必以三事。一者大水。二者大火。三者中人与外人谋。乃坏此城。
时。巴陵弗诸清信士通夜供办。时到白佛。食具已办。唯圣知时。
时。清信士即便施设。手自斟酌。食讫行水。别取小敷在佛前坐。
尔时。世尊即示之曰。今汝此处贤智所居。多持戒者。净修梵行。善神欢喜。即为咒愿。可敬知敬。可事知事。博施兼爱。有慈愍心。诸天所称。常与善俱。不与恶会。
尔时。世尊为说法已。即从座起。大众围绕。侍送而还。大臣禹舍从佛后行。时作是念。今沙门瞿昙出此城门。即名此门为瞿昙门。又观如来所渡河处。即名此处为瞿昙河。尔时。世尊出巴陵弗城。至于水边。时水岸上人民众多。中有乘船渡者。或有乘筏。或有乘桴而渡河者。尔时。世尊与诸大众。譬如力士屈伸臂顷。忽至彼岸。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
佛为海船师 法桥渡河津
大乘道之舆 一切渡天人
亦为自解结 渡岸得升仙
都使诸弟子 缚解得涅槃
尔时。世尊从跋只游行至拘利村。在一林下告诸比丘。有四深法。一曰圣戒。二曰圣定。三曰圣慧。四曰圣解脱。此法微妙。难可解知。我及汝等。不晓了故。久在生死。流转无穷。尔时。世尊观此义已。即说颂曰。
戒定慧解上 唯佛能分别
离苦而化彼 令断生死习
尔时。世尊于拘利村随宜住已.告阿难俱诣那陀村。阿难受教。即著衣持钵。与大众俱侍从世尊。路由跋只。到那陀村。止揵椎处。
尔时。阿难在闲静处。默自思惟。此那陀村十二居士。一名伽伽罗。二名伽陵伽。三名毗伽陀。四名伽利输。五名遮楼。六名婆耶楼。七名婆头楼。八名薮婆头楼。九名陀梨舍[少/兔]。十名薮达利舍[少/兔]。十一名耶输。十二名耶输多楼。此诸人等。今者命终。为生何处。复有五十人命终。又复有五百人命终。斯生何处。作是念已。从静处起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向静处。默自思惟。此那陀村十二居士伽伽罗等命终。复有五十人命终。又有五百人命终。斯生何处。唯愿解说。
佛告阿难。伽伽罗等十二人。断五下分结。命终生天。于彼即般涅槃。不复还此。五十人命终者。断除三结。淫.怒.痴薄。得斯陀含。还来此世。尽于苦本。五百人命终者。断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必定成道。往来七生。尽于苦际。阿难。夫生有死。自世之常。此何足怪。若一一人死。来问我者。非扰乱耶。
阿难答曰。信尔。世尊。实是扰乱。
佛告阿难。今当为汝说于法镜。使圣弟子知所生处。三恶道尽。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亦能为他说如是事。阿难。法镜者。谓圣弟子得不坏信。欢喜信佛。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十号具足。欢喜信法。真正微妙。自恣所说。无有时节。示涅槃道。智者所行。欢喜信僧。善共和同。所行质直。无有谀谄。道果成就。上下和顺。法身具足。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罗汉.得阿罗汉。四双八辈。是谓如来贤圣之众。甚可恭敬。世之福田。信贤圣戒。清净无秽。无有缺漏。明哲所行。获三昧定。阿难。是为法镜。使圣弟子知所生处。三恶道尽。得须陀洹。不过七生。必尽苦际。亦能为他说如是事。
尔时。世尊随宜住已。告阿难俱诣毗舍离国。即受教行。著衣持钵。与大众俱侍从世尊。路由跋只。到毗舍离。坐一树下。有一淫女。名庵婆婆梨。闻佛将诸弟子来至毗舍离。坐一树下。即严驾宝车。欲往诣佛所礼拜供养。未至之间。遥见世尊颜貌端正。诸根特异。相好备足。如星中月。见已欢喜。下车步进。渐至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
尔时。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闻佛所说。发欢喜心。即白佛言。从今日始。归依三尊。唯愿听许于正法中为优婆夷。尽此形寿。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又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诸弟子明受我请。即于今暮止宿我园。尔时。世尊默然受之。女见佛默然许可。即从座起。头面礼足。绕佛而归。
其去未久。佛告阿难。当与汝等诣彼园观。
对曰。唯然。佛即从座起。摄持衣钵。与众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诣彼园。
时。毗舍离诸隶车辈。闻佛在庵婆婆梨园中止住。即便严驾五色宝车。或乘青车青马。衣.盖.幢幡.官属皆青。五色车马。皆亦如是。时。五百隶车服色尽同。欲往诣佛。庵婆婆梨辞佛还家。中路逢诸隶车。时。车行[馬*奔]疾。与彼宝车共相钩拨。损折幢盖而不避道。隶车责曰。汝恃何势。行不避道。冲拨我车。损折麾盖。
报曰。诸贵。我已请佛明日设食。归家供办。是以行速。无容相避。
诸隶车即语女曰。且置汝请。当先与我。我当与汝百千两金。
女寻答曰。先请已定。不得相与。
时。诸隶车又语女曰。我更与汝十六倍百千两金。必使我先。
女犹不肯。我请已定。不可尔也。
时。诸隶车又语女曰。我今与尔中分国财。可先与我。
女又报曰。设使举国财宝。我犹不取。所以然者。佛住我园。先受我请。此事已了。终不相与。
诸隶车等各振手叹咤。今由斯女阙我初福。即便前进径诣彼园。
尔时。世尊遥见五百隶车。车马数万。填道而来。告诸比丘。汝等欲知忉利诸天游戏园观。威仪容饰。与此无异。汝等比丘。当自摄心。具诸威仪。云何比丘自摄其心。于是比丘内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舍世贪忧。外身身观。精勤不懈。忆念不忘。舍世贪忧。内外身观。精勤不懈。舍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云何比丘具诸威仪。于是比丘可行知行。可止知止。左右顾视。屈伸俯仰。摄持衣钵。食饮汤药。不失宜则。善设方便。除去荫盖。行住坐卧。觉寤语默。摄心不乱。是谓比丘具诸威仪。
尔时。五百隶车往至庵婆婆梨园。欲到佛所。下车步进。头面礼足。却坐一面。如来在座。光相独显。蔽诸大众。譬如秋月。又如天地清明。净无尘翳。日在虚空。光明独照。尔时。五百隶车围绕侍坐。佛于众中。光相独明。是时。坐中有一梵志名曰并[既/食]。即从座起。偏袒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向佛。以偈赞曰。
摩竭鸯伽王 为快得善利
身被宝珠铠 世尊出其土
威德动三千 名显如雪山
如莲花开敷 香气甚微妙
今睹佛光明 如日之初出
如月游虚空 无有诸云翳
世尊亦如是 光照于世间
观如来智慧 犹闇睹锭镣
施众以明眼 决了诸疑惑
时。五百隶车闻此偈已。复告并[既/食]。汝可重说。
尔时。并[既/食]即于佛前再三重说。时。五百隶车闻重说偈已。各脱宝衣。以施并[既/食]。并[既/食]即以宝衣奉上如来。佛愍彼故。即为纳受。
尔时。世尊告毗舍离诸隶车曰。世有五宝甚为难得。何等为五。一者如来.至真出现于世。甚为难得。二者如来正法能演说者。此人难得。三者如来演法能信解者。此人难得。四者如来演法能成就者。此人难得。五者险危救厄知反复者。此人难得。是谓五宝为难得也。
时。五百隶车闻佛示教利喜已。即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诸弟子明受我请。
佛告隶车。卿已请我。我今便为得供养已。庵婆婆梨女先已请讫。
时。五百隶车闻庵婆婆梨女已先请佛。各振手而言。吾欲供养如来。而今此女已夺我先。即从座起。头面礼佛。绕佛三匝。各自还归。
时。庵婆婆梨女即于其夜种种供办。明日时到。世尊即与千二百五十比丘整衣持钵。前后围绕。诣彼请所。就座而坐。时。庵婆婆梨女即设上馔。供佛及僧。食讫去钵。并除机案。时。女手执金瓶。行澡水毕。前白佛言。此毗耶离城所有园观。我园最胜。今以此园贡上如来。哀愍我故。愿垂纳受。
佛告女曰。汝可以此园施佛为首及招提僧。所以然者。如来所有园林.房舍.衣钵六物。正使诸魔.释.梵.大神力天。无有能堪受此供者。时。女受教。即以此园施佛为首及招提僧。佛愍彼故。即为受之。而说偈言。
起塔立精舍 园果施清凉
桥船以渡人 旷野施水草
及以堂阁施 其福日夜增
戒具清净者 彼必到善方
时。庵婆婆梨女取一小床于佛前坐。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秽污不净。上漏为碍。出要为上。尔时。世尊知彼女意柔软和悦。荫盖微薄。易可开化。如诸佛法。即为彼女说苦圣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
时。庵婆婆梨女信心清净。譬如净洁白毡易为受色。即于座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无畏。而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如是再三。唯愿如来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邪淫.不欺.不饮酒。时。彼女从佛受五戒已。舍本所习。秽垢消除。即从座起。礼佛而去。
尔时。世尊于毗舍离。随宜住已。告阿难言。汝等皆严。吾欲诣竹林丛。
对曰。唯然。即严衣钵。与大众侍从世尊。路由跋只。至彼竹林。
时。有婆罗门名毗沙陀耶。闻佛与诸大众诣此竹林。默自思念。此沙门瞿昙。名德流布。闻于四方。十号具足。于诸天.释.梵.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中。自身作证。为他说法。上中下言。皆悉真正。义味深奥。梵行具足。如此真人。宜往瞻睹。
时。婆罗门出于竹丛。往诣世尊。问讯讫。一面坐。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婆罗门闻已欢喜。即请世尊及诸大众明日舍食。时。佛默然受请。婆罗门知已许可。即从座起。绕佛而归。即于其夜。供设饮食。明日时到。唯圣知之。
尔时。世尊著衣持钵。大众围绕往诣彼舍。就座而坐。时。婆罗门设种种甘馔。供佛及僧。食讫去钵。行澡水毕。取一小床于佛前坐。尔时。世尊为婆罗门而作颂曰。
若以饮食 衣服卧具
施持戒人 则获大果
此为真伴 终始相随
所至到处 如影随形
是故种善 为后世粮
福为根基 众生以安
福为天护 行不危险
生不遭难 死则上天
尔时。世尊为婆罗门说微妙法。示教利喜已。从座而去。于时彼土谷贵饥馑。乞求难得。佛告阿难。敕此国内现诸比丘尽集讲堂。
对曰。唯然。即承教旨。宣令远近普集讲堂。
是时。国内大众皆集。阿难白佛言。大众已集。唯圣知时。
尔时。世尊即从座起。诣于讲堂。就座而坐。告诸比丘。此土饥馑。乞求难得。汝等宜各分部。随所知识。诣毗舍离及越只国。于彼安居。可以无乏。吾独与阿难于此安居。所以然者。恐有短乏。是时。诸比丘受教即行。佛与阿难独留。
于后夏安居中。佛身疾生。举体皆痛。佛自念言。我今疾生。举身痛甚。而诸弟子悉皆不在。若取涅槃。则非我宜。今当精勤自力以留寿命。
尔时。世尊于静室出。坐清凉处。阿难见已。速疾往诣。而白佛言。今观尊颜。疾如有损。
阿难又言。世尊有疾。我心惶惧。忧结荒迷。不识方面。气息未绝。犹少醒悟。默思。如来未即灭度。世眼未灭。大法未损。何故今者不有教令于众弟子乎。
佛告阿难。众僧于我有所须耶。若有自言。我持众僧。我摄众僧。斯人于众应有教命。如来不言。我持于众。我摄于众。岂当于众有教令乎。阿难。我所说法。内外已讫。终不自称所见通达。吾已老矣。年粗八十。譬如故车。方便修治得有所至。吾身亦然。以方便力得少留寿。自力精进。忍此苦痛。不念一切想。入无想定。时我身安隐。无有恼患。是故。阿难。当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云何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阿难。比丘观内身精勤无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观外身.观内外身。精勤不懈。忆念不忘。除世贪忧。受.意.法观。亦复如是。是谓。阿难。自炽燃。炽燃于法。勿他炽燃。当自归依。归依于法。勿他归依。
佛告阿难。吾灭度后。能有修行此法者。则为真我弟子第一学者。
佛告阿难。俱至遮婆罗塔。
对曰。唯然。
如来即起。著衣持钵。诣一树下。告阿难。敷座。吾患背痛。欲于此止。
对曰。唯然。寻即敷座。
如来坐已。阿难敷一小座于佛前坐。佛告阿难。诸有修四神足。多修习行。常念不忘。在意所欲。可得不死一劫有余。阿难。佛四神足已多修行。专念不忘。在意所欲。如来可止一劫有余。为世除冥。多所饶益。天人获安。
尔时。阿难默然不对。如是再三。又亦默然。是时阿难为魔所蔽。曚曚不悟。佛三现相而不知请。
佛告阿难。宜知是时。阿难承佛意旨。即从座起。礼佛而去。去佛不远。在一树下静意思惟。
其间未久。时魔波旬来白佛。佛意无欲。可般涅槃。今正是时。宜速灭度。
佛告波旬。且止。且止。我自知时。如来今者未取涅槃。须我诸比丘集。又能自调。勇捍无怯。到安隐处。逮得己利。为人导师。演布经教。显于句义。若有异论。能以正法而降伏之。又以神变。自身作证。如是弟子皆悉未集。又诸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普皆如是。亦复未集。今者要当广于梵行。演布觉意。使诸天人普见神变。
时。魔波旬复白佛言。佛昔于郁鞞罗尼连禅水边。阿游波尼俱律树下初成正觉。我时至世尊所。劝请如来可般涅槃。今正是时。宜速灭度。尔时。如来即报我言。止。止。波旬。我自知时。如来今者未取涅槃。须我诸弟子集。乃至天人见神变化乃取灭度。佛今弟子已集。乃至天人见神变化。今正是时。何不灭度。
佛言。止。止。波旬。佛自知时不久住也。是后三月。于本生处拘尸那竭娑罗园双树间。当取灭度。时。魔即念。佛不虚言。今必灭度。欢喜踊跃。忽然不现。
魔去未久。佛即于遮婆罗塔。定意三昧。舍命住寿。当此之时。地大震动。举国人民莫不惊怖。衣毛为竖。佛放大光。彻照无穷。幽冥之处。莫不蒙明。各得相见。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有无二行中 吾今舍有为
内专三昧定 如鸟出于卵
尔时。贤者阿难心惊毛竖。疾行诣佛。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怪哉。世尊。地动乃尔。是何因缘。
佛告阿难。凡世地动。有八因缘。何等八。夫地在水上。水止于风。风止于空。空中大风有时自起。则大水扰。大水扰则普地动。是为一也。复次。阿难。有时得道比丘.比丘尼及大神尊天。观水性多。观地性少。欲知试力。则普地动。是为二也。复次。阿难。若始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地为大动。是为三也。复次。阿难。菩萨始出母胎。从右胁生。专念不乱。则普地动。是为四也。复次。阿难。菩萨初成无上正觉。当于此时。地大震动。是为五也。复次。阿难。佛初成道。转无上法轮。魔.若魔.天.沙门.婆罗门.诸天.世人所不能转。则普地动。是为六也。复次。阿难。佛教将毕。专念不乱。欲舍性命。则普地动。是为七也。复次。阿难。如来于无余涅槃界般涅槃时。地大振动。是为八也。以是八因缘。令地大动。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无上二足尊 照世大沙门
阿难请天师 地动何因缘
如来演慈音 声如迦毗陵
我说汝等听 地动之所由
地因水而止 水因风而住
若虚空风起 则地为大动
比丘比丘尼 欲试神足力
山海百草木 大地皆震动
释梵诸尊天 意欲动于地
山海诸鬼神 大地为震动
菩萨二足尊 百福相已具
始入母胎时 地则为大动
十月处母胎 如龙卧茵蓐
初从右胁生 时地则大动
佛为童子时 消灭使缘缚
成道胜无量 地则为大动
升仙转法轮 于鹿野苑中
道力降伏魔 则地大为动
天魔频来请 劝佛般泥洹
佛为舍性命 地则为大动
人尊大导师 神仙尽后有
难动而取灭 时地则大动
净眼说诸缘 地动八事动
有此亦有余 时地皆震动
大正藏 No. 0085 息诤因缘经 宋 施护译 1卷 佛说息诤...
大正藏 No. 0091 婆罗门子命终爱念不离经 后汉 安世...
大正藏 No. 0046 阿那律八念经 后汉 支曜译 1卷 佛说...
大正藏 No. 0041 频婆娑罗王经 刘宋 法贤译 1卷 佛说...
大正藏 No. 0036 本相猗致经 后汉 安世高译 1卷 佛说...
大正藏 No. 0090 鞞摩肃经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 1卷 佛...
大正藏 No. 0057 漏分布经 后汉 安世高译 1卷 佛说漏...
大正藏 No. 0092 十支居士八城人经 后汉 安世高译...
大正藏 No. 0144 佛说大爱道般泥洹经 西晋 白法祖译...
大正藏 No. 0107 佛说不自守意经 吴 支谦译 1卷 佛说...
大正藏 No. 0025 起世因本经 (10卷) 隋 达摩笈多...
大正藏 No. 0026 中阿含经 60 东晋 瞿昙僧伽提婆译...
大正藏 No. 0003 毗婆尸佛经 宋 法天译 2卷 毗婆尸佛...
大正藏 No. 0002 七佛经 宋 法天译 1卷 佛说七佛经...
大正藏 No. 0005 佛般泥洹经 西晋 白法祖译 2卷 佛般...
大正藏 No. 0007 大般涅槃经 东晋 法显译 3卷 大般涅...
大正藏 No. 0006 般泥洹经 失译 2卷 般泥洹经卷上 不...
大正藏 No. 0011 尼拘陀梵志经 宋 施护等译 2卷 佛说...
大正藏 No. 0008 大坚固婆罗门缘起经 宋 施护等译...
大正藏 No. 0009 人仙经 宋 法贤译 1卷 佛说人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