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基础书籍 > 佛海启航 > 正文

除烦恼、断执着,从持戒开始

佛海启航  时间:2022-01-10   作者: 达真堪布  来源: 网络  点击: 21次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一讲戒律,有些人就害怕,“我做不到怎么办?”因而不敢受戒,甚至不敢学佛。其实无论你是否受戒,只要造了恶业,就要感受恶报,后果是一样的。比如,杀生就要感受下地狱的恶报,下地狱以后很难出来,出来后先要投生为饿鬼、旁生,然后慢慢才有机会投生为人。虽然也有直接投生为人的,但是也要感受短命多病的果报,欠一条命要还五百条。

  受戒是为了让你增加功德,不是佛要求你什么,让你受苦受累。你受戒了就有功德,有功德了就有福报,有福报了就有智慧。守持戒律是为了严格要求自己,这样进步快,能快速断除烦恼和习气。

  “我的烦恼有时候很少,但是一遇到对境就不行,习气还是改不了。”你能改得了吗?你也没有受戒,对自己要求也不严格,总是那么马马虎虎的。那么多劫积累的烦恼和习气,平时都藏在阿赖耶识中,面对对境的时候自然就出来了,所以你要对付它!什么时候才能对付烦恼习气呢?有正知正见、有智慧的时候才能对付邪知邪见,没有邪知邪见才没有烦恼,没有烦恼才没有习气。

  先断烦恼障,再断所知障,最后断习气障。“我的习气什么时候才能断掉……”你连烦恼障都没有断,怎么断所知障?更不用说习气障了。现在有的人对法的执着特别强,因为烦恼障没有断,所以无法断所知障。断掉了对法的执着是不是无法修行了?不是,断执着是一种修行,断除了执着才有修行。有的人又想:对法也不能有执着啊?然后就不修了。这就是把放弃当放下了。

  放弃和放下是两码事,执着和认真是两码事。佛菩萨、上师不可能不认真吧?但是他们没有执着心。认真是解脱,执着是罪过,你认为自己认真了,实际上是执着,如果你真正认真了就解脱了。“我认真了,怎么还不好呢?”总活在别人的眼光下,总在乎别人的脸色,人家的脸一黑就动心了,人家的脸一白就乐了。这叫执着!哪有这样的修行人?别人脸黑脸白与你有什么关系?这不都是分别心吗?别人脸色好了你就解脱了?不可能所有的人对你都是白脸,也不可能所有的人对你都是黑脸。你不执着白脸就没有黑脸,不执着黑脸就没有白脸,你不执着都不会伤害你。

  “我对家人、孩子、亲朋好友真好啊!”实际上这是执着,不是认真,你不执着了才有认真。我说的认真是一种缘起的作用,是完全的解脱;你说的认真是一种执着,是轮回的因,完全是痛苦的。你的“认真”给你带来了烦恼和痛苦,这不也是一种罪过吗?

  放下和放弃也是一样,“我把家放下了,孩子也放下了,怎么还不好呢?”不用问,这是放弃。放弃了肯定有烦恼,肯定有痛苦,也是罪过。当你没有烦恼和痛苦的时候,才是真正放下了。不要放弃任何人,不要放弃任何事,这才是圆满大乘佛法能圆融一切,容纳一切,所以大乘佛法里的解脱是究竟的解脱,大乘佛法里的成就是圆满的成就。

  不要因“不敢受戒”而障碍了解脱成佛

  现在很多人都不敢受戒,因为怕犯戒。对一个修行者来说,对一个真正想解脱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一点点决心都没有,还想成佛?怕犯戒而不受戒,说明你心里还没有真正下决心求解脱,没有真正下决心求成佛。没有戒哪有定?首先是戒,从戒中生定,从定中生慧,戒定慧是有次序的。如是因,如是果,互相都有因果关系。不受戒就无法修禅定,没有禅定就无法开智慧。不受戒却想解脱成佛,那是痴心妄想,是不可能的事。做人有做人的原则,作为修行人,怎么能没有修行人的原则呢?想做菩萨,怎么能没有菩萨的标准呢?没有标准的约束,怎么分辨是佛菩萨还是凡夫呢?所以说受戒是必须的。

  怕犯戒也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因为怕犯戒而不受戒是错误的。犯戒了可以忏悔,可以重新受戒。佛已经告诉我们了,两种人可以解脱、可以成就,一种是不犯戒的人,另一种是犯戒会忏悔的人。受戒以后,你一定会护持戒律,但是肯定也有把握不住的时候。

  犯戒有四种原因:有时候因不明理而犯戒;有时候因不太相信佛和上师说的话而犯戒;有时候也明白,也相信,但是烦恼现前,控制不了,也会犯戒;有时候习气难改,不知不觉地也会犯戒。很多人现在毕竟还是凡夫,不可能不犯戒,这四种情况肯定都会有。但是你要承认错误,然后去改正错误,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我们所修的法。

  受戒以后要尽量不犯戒,实在把握不住,一定要反省、忏悔。如果犯戒了不忏悔,就是错上加错,罪过会更严重,真心忏悔就可以了。凡夫很多时候认识不到自己的习气和过失,这也需要过程。认识了错误,然后去改正错误,也需要过程,不是一下就能改掉的,但是必须要受戒。

  戒分根本戒和支分戒。犯了支分戒,忏悔就可以了,不用重新再受;犯了根本戒,不仅要忏悔,还要重新再受。对于出家人而言,尤其若是犯了一些根本戒的话,以后就不能再重新受了,要求很严。佛对在家居士的要求很宽松,可以重新受戒。比如居士五戒,它属于别解脱戒,犯了根本戒以后,也可以重新受。若是犯了菩萨戒的根本戒,也都可以重新再受。

  有忏悔的方法,还有什么可怕的!若是想解脱、想成佛,就一定要受戒。受戒以后,不能随随便便犯戒,要尽心尽力护持。实在把握不住,可以发露忏悔,通过忏悔可以清净,然后再重新受戒。

  世间的清净戒律——断十种恶,行十种善

  受持属于世间的清净戒律。世间的清净戒律就是断十种恶,行十种善。

  身三业:不杀生是断恶,爱护自他的生命行善;不偷盗是断恶,上供下施是行善;不邪淫是断恶,护持戒律是行善。

  口四业:不打妄语是断恶,说谛实语是行善;不恶语是断恶,说悦耳语是行善;不挑拨离间是断恶,化解别人的怨恨是行善;不绮语,不说闲话,不说没有用的话是断恶,精进念佛持咒是行善。

  意三业:不贪心是断恶,修持舍心是行善;断除嗔恨心,不伤害众生是断恶,发饶益心、利他心是行善;不愚痴,远离邪见是断恶,有正知正见是行善。

  这就是属于世间的戒律:断十恶是戒,行十善是律。

  各种业均可以归纳在十善业和十恶业中。比如杀生,具足杀业需具备四个条件:对境、思想、行为、结果。如果没有具备这四个条件,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杀业。

  1、不具备对境。比如你认为某地有个人,要杀他并有了行为,结果却发现那不是人,而是块木头或其他东西。这是只有思想和行为,而没有对境和结果。有思想了,相续中就存留了这样一个串习,罪过也很严重,但不是完整的杀业。

  2、不具备思想。不是故意的,而是无意的,比如只是想吓唬他、教训他,结果却把他杀死了,这是动机上的错乱。比如想杀害李四,结果却杀死了张三,这是思想上的错乱。

  3、不具备行为。虽然对境和思想都有了,但是没有行为或者行为上出问题了,结果没有把对方杀死,没有结果,那么这个杀业就不完整。可是由于思想已经有了,按大乘的教义衡量,罪过还是很严重的。

  4、不具备结果。虽然对境、思想、行为都有了,但是却没有杀死对方,没有结果。比如抢救过来了,这样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杀业,但是这个罪过也很严重。

  如果对境、思想、行为、结果四个条件都具足了,就是一个完整的杀业。

  下面是杀业的果报。造了杀业后要承受四种果报:

  1、异熟果:要堕入恶趣,感受恶趣的痛苦。很多人打死一只蚊子、杀死一只鸡,都不当回事,死后堕入恶趣时才追悔莫及,但为时已晚。

  一般的情况下,因嗔恨心而杀生的,先要堕落地狱,尤其是堕落复活地狱,感受炙热和互相砍杀的痛苦;因贪心而杀生的,一般都投生到饿鬼道,感受饥渴的痛苦;因愚痴而杀生的,一般的情况下要转生为旁生,感受互食的痛苦。生前杀父、杀母、杀佛菩萨、杀罗汉、杀上师善知识,都属于无间罪,死后不用经过阎罗王的审判,直接堕入无间地狱。

  2、等流果:从恶趣中出来后,即使万幸获得了人身,还要在人间继续感受杀生的果报。此果报分两种:同行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杀生的同行等流果是前世喜欢杀生,今生也喜欢杀生,从小就有这样的习气。杀生的感受等流果是短命多病。

  3、增上果:主要是投生为人的时候,在外境上要感受的报应。以前造杀业了,就会生于对生命有危害的地方,如出生在经常有海啸、地震、战争、瘟疫等灾难多发的地方,生于环境恶劣、深谷险地等不安全的地方。

  4、士用果:造杀业了,如果不及时忏悔,随着时间的延续,罪业会刹那不停地增长,会越来越重,最终感受巨大的痛苦。

  十恶业中的每种恶业都有四种果报。这里我们只讲解了杀业感受的四种果报:异熟果,要在恶趣里感受痛苦;等流果,转生为人的时候,要感受的恶果;增上果,主要指在外境上感受的痛苦;士用果,就是罪业不停地增长,最终要感受巨大的痛苦。在这里只是以杀生为例,讲了具足杀业需具备四个条件,还有造了杀业后要承受四种果报。造其他九种恶业也是一样,需具备四个条件,承受四种果报。

  修十善业就能获得善趣的快乐,造十恶业就会堕入三恶趣,感受三恶趣的痛苦。一切苦乐都由业生。我们要先掌握善恶的标准,然后再全力以赴地断除一切恶,行持一切善。除了取舍善恶,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除了断恶行善,我们没有别的可做。

  如果你想享受快乐就要行善,如果你不愿意遭受痛苦就要断恶。但凡夫是颠倒的,从来不知道畏因,只知道畏果。现在很多人都处于这种颠倒的状态:有的人为了早日康复,自己杀或让别人杀活的动物来滋补身体;有的人非常贫穷,特别想发财,就去拼命地坑蒙拐骗;有的家庭不和睦,夫妻不和睦,这是前世造的业,是邪淫的果报,但是他不明白,又去邪淫了。遭遇妄语、恶语、绮语时也是如此:如果有人欺骗你,你记恨了,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去报复他;有人辱骂你,你动心了,他说一句,你还两句,唇枪舌剑、以牙还牙;有人跟你说绮语,你也跟他说绮语。遇到不顺,不知道忏悔、积福,反而罪上加罪……这都是颠倒。

  想改变命运,远离痛苦,获得安乐,唯一要做的就是断恶行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我们遭受痛苦,是因为造恶业;我们享受安乐,是因为做善业。遭受痛苦的时候,如生病、贫穷,被人欺骗、伤害、咒骂、羞辱,不应该怨他人,应该怨自己,这都是自己往昔所造恶业的果报,应该猛厉忏悔,尽快消除这些恶业,让自己从根本上解脱。

  我们掌握了善恶的标准后,接下来要掌握断恶和行善的标准。仅仅不做恶业不叫断恶,比如很多众生都不杀生,这不是断恶;无论是在人道还是在其他道,都有很多众生自然而然就不偷盗,这不是断恶;有些人或其他道里也有众生自然而然就不邪淫,这也不是断恶。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语,无贪心、无害心、无邪见,都不是断恶。只有立下誓言,得到戒体,才是断恶。没有戒体,是不能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

  此处讲的断十种恶,行十种善,如果能在上师善知识面前受最好,但不是必须要这样。自己在心里观想,在上师善知识、佛菩萨面前受,或在三宝的所依,比如佛像、佛经、佛塔前面受也可以。在此处,主要是要下决心,做决定,包括时间和地点。比如不杀生,时间最好是“乃至菩提果”——从现在开始,直至成就佛果之前,不杀害任何一个众生。或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杀害任何众生,这是最圆满的戒杀。只要下决心、立下誓言,就能得到戒体。

  在小乘佛法里,戒体是一种细微的物质,但是在大乘佛法里,戒体是一种决心和誓言。立下誓言的同时得到了戒体,得到了戒体才能对治烦恼和习气。比如杀生,如果没有立下誓言,不杀生也只是一般的善,不是持戒;没有戒体,不能对治烦恼和习气,不叫断恶。如果实在做不到无论何时何地不杀害任何众生,你也可以这样发誓、发愿:在某某地方,某某时间,不杀害某某众生。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圆满的戒杀,但也有极大的功德。

  现在我们学习的十善业戒是基本戒,是世间出世间共同的戒律,先不说获得出世间的成就,仅仅想得到世间的福报,想获得人天的安乐,也必须要受持这些戒律。


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挑错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