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淴-心+目】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神鬼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浪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虽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秖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佛对阿难以及在场的大众们说:“在这个有漏烦恼苦难的世界中,虽说存在着林林总总十二类的不同众生,但是每一类众生中的每一个,其本来觉了光明圆满的真心之体,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根本无二无别,本来即一。”
“只是因为你们这些众生在种种妄想的作用下,迷失了究竟的真理,以此作为根本的过失,而产生了种种的痴迷贪爱等心念和作为,在这些痴迷贪爱的心念和作为的影响下,出现了更加遍布的迷惑,而产生出来了虚空的特性;然后再这个虚空之中,更加繁复地产生了更多的痴迷和贪爱等心念和作为,从而就逐渐地产生了整个的世界和一切的众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们所能够感知到的整个的十方微尘数量的无量无边的国土世界,其实全部都不是什么‘无漏’,其本质全部都是因为众生自己的迷乱冥顽妄想而建立起来的,本来就属于空中楼阁,是不可靠的。”
“你们要清楚的知道,所谓的虚空,其实就是出生在你的心中,就好像一片白云点缀在天空中是一样的道理,更何况这些世界,都还是出现在这个虚空中呢!也就是说,所有的世界众生,连同他们所存在的这个虚空,其实都只是你心中的朵朵白云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自心。”
上述这一段话,更加清晰的点名了整个楞严法会的核心法义,只不过所使用的方法和言语,较之之前,有所不同而已。
在前面,释迦牟尼佛反复强调说:一切国土世界,一切众生,一切善恶六道,无非都是本来妙明真心空如来藏;而在这里,释迦牟尼佛说的是:一切的国土世界,一切的众生,一切善恶六道,并非无漏。
貌似两种说法直接对立,其实本质上的意思还是一致的:所有的一切的显现,全部都只是本来真心中的点缀而已,既不是真心本身,又不能脱离真心而独存,既可以说是无二无别,也可以说是非一非异。
这就是一切佛说法时候的弯弯绕,这也就是一切佛说法时候的高明之处。如果你在阅读佛的经典的时候,紧紧抓住了其中的某一句法义,而认以为真,反而否定了其他貌似相对的法义,那可就真的错了!
相反,如果你能够真正的明白,佛在不同场合下所说的任何一种法义,其之所以能够成立,之所以可以当成正确论断的前提,那么你就不会被佛的说法所束缚,反而能够轻松自在的徜徉在浩瀚的法海之中,那才是真正的明白了佛的法义了呢!
要不然,可真的皓首穷经,完全被淹没在法海中,完全被淹没在轮回中了。
我们读经,学佛,不但要能深入经藏,更要能够跳出经藏,不被经藏所迷惑,如我所说,即为佛说,不如我所说,即为魔王说。
“你们这些真正的修行人当中,只要能够有一个人真的明白了真心,真的回归了本来,那么之前所执著的十方世界一下子全部都会坍塌消亡,就连广阔无比的虚空都会消散,更何况处于虚空中的所有国土世界,哪里有不会坏散而长存的道理呢!”
“只要你们能够精进地修行禅定,在真正的三摩地正定上面如法上进,十方世界一切诸佛菩萨以及无漏果位的大阿罗汉们,全部都会澄明本心安然自若地安住,也会随喜你们的功德;而那些一切的魔王、鬼神、凡夫天人,则会突然发现他们所居住的美妙宫殿无故崩坏,大地震动、地裂河崩,他们的世界中,一切水陆生命,全部都非常烦躁不安,心生恐怖。一般的凡夫则对于这些种种状况,根本没有任何的察觉,根本就没有发现任何的变化,一切照旧,一切如常,马照跑,舞照跳。”
“可是那些魔王、鬼神、凡夫天人是什么人啊?他们全部都是因为往昔的业力,自然感得种种神通之人,除了他们没有断除了一切烦恼的漏尽通之外,完全具足了其他的五种神通,他们对于自己所感得的种种五欲享乐,不但不认为是烦恼尘劳,反而非常看重,非常珍惜。因此,他们绝对不会听任你们精进修行而令他们的享乐被摧毁,因此他们这些魔王鬼神凡夫天人魍魉妖精等,全部都会在你们处于三昧耶禅定之中的时候,前来扰乱你的心神。”
神通,神,不可估测、难以思维的意思;通,毫无障碍、自在任运的意思。三乘圣者大成就者,所证得的神妙不测、无碍自在的六种智慧,称之为六神通,略称为六通。哪六通呢?
《三藏法数》中说:“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三、知他心通,谓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四、宿命通,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五、身如意通,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六、漏尽通,漏尽通者,漏即三界见、思惑也。谓罗汉断见、思惑尽,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
六通中的前五通,佛教和外道的修行者,都可以通过禅定功夫获得,甚至神鬼也可以感而得通,但是漏尽通,也就是断除一切烦恼的这种神通智慧,只有通过佛教的正三摩地才能获得。这也是内外道在成就表现方面的最根本差别。
因此,当一个人表现出种种神通的时候,如果我们并不能判断他的烦恼漏尽的表现,那么我们就根本无法判定他是否是佛教的大成就,因为外道同样可以展现出种种神妙的神通表现。
所以说,神通,不能用来作为一个修行者是否成就的标志,而应当从他的日常行为举止言语中去仔细分辨。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我们在宣传一个佛教比丘、瑜伽士、活佛上师等的伟大,主要集中在他的神通幻变方面的话,必然就属于误导了。可是这恰恰是大家更喜闻乐见的方面,而往往会忽视了最基本的烦恼了断方面的表现。这不但是密法流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弊病,也是整个佛教目前波及范围很广的弊病。要警惕啊!
以上,佛讲述了为什么那些邪魔外道鬼神妖精等要来干扰一个精进修行三摩地正定的人,他们为了不让这个修行人在继续上进的同时,摧坏了自己无边自在的享用,希望任何一个修行人,都能够放弃真正的修行,而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当中,追求无边的欲乐,追求种种的神通,他们认为这就是真正的生命意义,这就是真正的人生目的了。
那么,他们的种种干扰行为,会对修行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呢?
“阿难,那些魔王鬼神魍魉凡夫天人等,虽然心中非常生气,暴躁异常,但是因为他们全部都只是你本来妙明真心中的尘劳而已,本来就是大海中的浪涛而已,不管浪涛多么的凶恶,但是又能够奈大海何呢?因此,这些魔王鬼神魍魉凡夫天人的种种干扰动作和心念,对于一个真正处于三昧耶正定中的修行人而言,就好像狂风想吹动日光、挥刀想砍断水流一样,根本就没有作用之处,根本就没有下手的地方。”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就好像滚烫的开水,而那些邪魔外道就好像冰块,冰块一遇到开水,自然慢慢就会受热而融化成水,不再继续冰冷不堪;那些邪魔外道,慢慢会被你的正定开水所融化消失,并不会对你产生任何的影响。”
“但是这些邪魔外道,并不会如此地善罢甘休,他们会凭借着自己的五种神通的巨大威力,虽然让不能直接做你的主,但是他还是会一直盯在你自己的五阴上面,客人时刻都准备着干扰主人,甚至还想反客为主,他的目的,就是要破坏你的三昧耶正定,破坏你的成就。”
“一旦你在修行的过程中,稍微的有一丝一毫的迷惑,那么作为客人的邪魔外道,立刻就会抓住这个机会,侵占主人的领地。”
“如果你一直能够安然自若地处于觉了清净的没有任何迷惑的禅定中的话,就算这个魔王如何威力巨大,如何咆哮叫嚣,都不能把你怎么样。尤其是当你已经明白五阴的虚妄性,显现出本来光明之后,自然那些种种的邪魔外道因为纯粹属于幽冥之气,在光明的照耀下,只要黑暗一靠近,就不能自已,就会自然消散了,哪里还敢停留下来试图干扰你的禅定休息呢!”
“可是,如果你在修行的过程中,并不能明白五阴的虚妄本质,而是执著其为实法,那么你就会被五阴所迷,也就会被种种邪魔外道的幽冥所乘,那你阿难必然就会成为魔子魔孙了。”
“阿难你想想看,摩登伽女,本来也就是一个卑贱种姓人家的女子而已,但是她却能够通过外道邪咒的作用,令你破坏了佛的律仪,在八万种细行当中,就从男女接触这一条,就已经令你招架不住了,也就是你还能够保持那一念的清净心,才能让你没有真正的沉沦堕落下去。”
“摩登伽女仅仅只是希望你能够和她有淫欲之事,就已经让你无可奈何了;这些身具五通的邪魔外道,他们的目的可是要你全然放弃本来明觉的啊,因此,只要你稍有疏忽,就必定会像犯了错误的官员被抄家灭族一样,被魔王侵扰之后,就会轮转飘零,难以救赎了。”
佛在这里翻来覆去的不断地讲述魔王前来干扰修行者的过程,其实还是在强调:打铁先要自身硬。魔王再厉害,都要瞅得你修行人的一个疏忽一个漏洞才能得便,控制你的;只要你能够从一开始进入正确的修行道路之中,就能够把握好了义的见地,那么不管魔王如何,你自巍然不动,就一定不会入魔的了。
所以说,魔并不是从外来的,而是从内部来的,只要你在内心有丝毫的迷惑,内魔形成,就自然会感召外魔来侵,外因一定要通过内因才能够发挥作用,千真万确,只要没有了内在的空隙,自然就不会有外魔入侵的可能了。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整个的修行过程中,不以进步为进步,不以退步为退步,只要能够把握究竟见地,只要能够把握万法由心造的究竟见地,只要能够把握耳根圆通法门,只要能够把握如来藏,就一定不会产生任何的魔障。
一旦自认为有进步,一旦自认为有所得,那一定就会出现漏洞,一定就会中毒、一定就会入魔。
因此,我们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在岗波巴大师进入大手印的实际修行之后,出现的任何证验和觉受,当他告诉米拉日巴大师的时候,大师都只是说:“这既不是功德,也不是过失,继续吧。”只有在这种心态下,才不会心有旁骛,才能够始终坚定地沿着上师所指点的正三摩地道路前进,否则就会出问题了。
因此我们也就能够明白所谓的“魔来斩魔,佛来斩佛”的意思了。只要在你的心中还有佛魔的分别,还有求佛、拒魔的念头,这本身就是破绽,就是被外魔所乘的机会。只有挥动金刚正见宝杵,才能够打碎一切不究竟的佛魔之相,才能真正的进入无为了义原始界中。
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 《大佛顶首楞...
第九卷 第五章 色阴境界十种魔境 《大佛顶首楞严...
第五卷 第四章 二十五圆通法门(一) 《大佛顶首...
第十一卷 第三章 论戒律(以淫戒为主) 整个楞严...
第二卷 第七章 见性无大小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
第八卷 第五章 众生内分、外分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一卷 第十章 思维体即心,也错了! 《大佛顶首...
第十卷 第七章 此经此咒福德无量不思议 《大佛顶...
第九卷 第八章 想阴境界十种魔境(上) 《大佛顶...
第八卷 第十章 欲界六天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第十一卷 第三章 论戒律(以淫戒为主) 整个楞严...
第十一卷 第二章 论因缘 所谓因缘,就是因与缘,...
第十一卷 第一章 论佛教世界观 佛教的世界观,我...
第十卷 第七章 此经此咒福德无量不思议 《大佛顶...
第十卷 第六章 再说五阴虚妄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 第五章 识阴境界十种魔境(下) 《大佛顶...
第十卷 第四章 识阴境界十种魔境(上) 《大佛顶...
第十卷 第三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下) 《大佛顶...
第十一卷 第五章 论在家出家 在《楞严经》第一卷...
第十卷 第二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中) 《大佛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