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入门 > 佛学常识 > 正文内容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法会的由来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法会的由来

盂兰盆法会的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佛教的“盂兰盆节”,又称佛欢喜日,僧自恣日、报父母恩日。

依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因此,盂兰盆法会结合了佛教布施功德与中国孝道精神,慈悲之心推及七世父母,乃至众生。供佛斋僧,超荐众生累世宗亲,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虔诚祈请诸佛菩萨加被,拯济群生,拔苦与乐。

盂兰盆法会,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中国举行盂兰盆斋,肇始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后渐盛行,一直流传至今。

 

■ 相传典故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孝亲传统,而佛教的盂兰盆节,除了对亡故亲人的追思怀念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这要从盂兰盆节的来历——目犍连救母说起。

《佛说盂兰盆经》中说:目犍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鬼道,受苦而不得救援,因而前往佛处,请佛超拔。佛为其感,即为其说救济之法,指示目犍连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的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于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这样的功德使自己的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世或天界之中,享受福乐。

目犍连尊者以正知正见依教奉行,堪为表率。佛陀再次慈悲叮咛嘱咐:“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 名词释义

○ 僧自恣日

佛制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共三个月为期九十天在这期间,僧众不得外出行化,必须聚集一处,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专心修道,名结夏安居。

结夏九十日期的最後一天,也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为“僧自恣日”僧众必须举行自恣法,即先自我检讨身、口、意三业,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次请他僧众举示对自己修行过程中,在见、闻、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令於大众中自我反省及接受僧众的检举,以发露忏悔,改过自新,回复清净,名僧自恣法。所以这一天亦名僧自恣日,也称佛欢喜日。

○ 斋僧

设斋食供养僧众。初设斋僧的原意在于表明信心、皈依,后渐融入祝贺、报恩、追善的目的。

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以斋僧供佛表达对三宝的恭敬供养。斋僧可得无量功德,如下:《俱舍论》云:若能一昼夜持不杀戒,于未来生,决定不逢刀兵灾;若能以一粒诃子,以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疾疫灾;若以一抟之食,起殷净心奉施僧众,于当来世,决定不逢饥馑灾。

《盂兰盆经》云:若能以饭食、卧具、医药供养十方僧众,藉此十方僧众清净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养者,往昔七世父母、六亲眷属得远离三恶道,现世父母及其本人,长寿无病无恼,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乐。

《佛说布施经》云:供养三宝可得五种利益,身相端庄;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稳;成就辩才。
 

○ 焰口

焰口,又名“面然”,是饿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如果生前悭贪吝啬,死后便转生为饿鬼,这类饿鬼为面然鬼王所统,食量极大,喉管却如针孔,有了食物也难以果腹,所以饥饿之火中烧,烈焰从口而出,故名“焰口”。

放焰口,则是根据《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而举行的一种帮助饿鬼道众生离苦生天的佛事。由于面然鬼王请求阿难尊者救度的因缘,于是佛陀慈悲,说了好多种神咒,例如净业障真言、变食真言、开咽喉真言等,凡是依法诵持这些真言神咒,被召请来的饿鬼,就可仰仗佛对神通愿力而饱餐一顿,之后再为他们授三昧耶密戒,以脱离鬼道的苦难,这就是放焰口的作用和目的。

放焰口对于饿鬼道众生来说,等于是无限制的放赈,所以又叫做“施食”。虽然我们的先亡亲友,可能并未堕落饿鬼道,但是放焰口就相当于他们做了放赈济苦的功德,所以也是有用的。而在《佛说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中也提到,发心举办焰口法会的施主,可以因此而增福延寿。

编辑:果宽

摄影:普陀山佛教协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