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人物 > 汉传佛教人物 > 觉真法师 > 正文

彻悟人生 第十七个故事

  作者: 觉真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第十七个故事)

  一个来自城里的孩子,第一次随同父母到山林中去旅游。他开心极了。对着对面的山,大喊一声:“喂!”没想到山谷中也回了一声:“喂!”

  他以为有人跟他开玩笑。就问:“你是谁?”

  回答也是:“你是谁?”
  小孩生气了:“你给我出来!”
  回答也是:“你给我出来!”
  小孩就更气了:“我要揍你!”
  回答还是一样:“我要揍你!”

  小孩气得跑去告诉妈妈,说有人戏弄他。聪明的妈妈当然知道那是山谷的回音,就告诉孩子,你现在对他说:“我爱你!”试试看。

  孩子照妈妈所说,喊了一声。果然,他听到了“我爱你!”的响应。

这虽然是则寓言故事,但也很给我们以启示,人际之间,心与心是互相响应的。别人的反应,往往正是我们自心的写照。你以慈悲待人,人也会以慈悲待你。

佛又告诉我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的慈悲,是平等爱护一切,有情众生(一切动物)、无情众生(一切植物、大自然一切生态),都需要我们的关怀,需要我们的保护。不要让无辜的生命,在战火、在恐怖袭击中惨死,不要让儿童在饥饿中遭受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也不要让肆意捕杀而使许多生灵、物种惨遭灭绝。我们的地球村是人类的家园,天空不要刮沙尘暴,树林不要被荒芜,不要让植被被破坏,让洪水冲来,更不能因资源的枯竭而危害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人类是一个整体,人和大自然也是一个整体,把“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遍施法界,依正不二;净因法师在写《尊重生命,慈悲不杀》一文时曾引用了一则故事,那故事说:

   从前有一个屠夫,突然心血来潮,想做点善事。他决定供养一位出家人。为了请这位出家人应供,特意买新锅做素菜。出家人用餐时,屠夫很激动,心想法师吃完饭,能为我讲佛法,我就放弃屠宰业,改行做别的事。可吃完饭后,出家人一句话未说,走了。屠夫很失望,于是,继续杀猪。死后自然堕入地狱受苦。多少年过去了,地藏菩萨来到地狱救度众生。他问:“如果你们当中有人还记得过去曾经做过一件好事,请讲来,以此因缘,必有得救希望。”屠夫说:“我曾经供养过一位出家人,原希望他为我说法,我便发愿不再杀猪。哪知他吃后不留一言就走了,于是我仍杀猪为业,死后就来此受苦至今。”地藏菩萨用他的智慧观照,发现那位出家人已成正果。地藏菩萨就问这位出家人,是否有这件事?那位出家人惭愧地说:“确有此事。因我那时学习小乘,只求自度,未能说法度人,于今不安。为了了结这一宿缘,我愿再回人间,度化那位曾经供养过我的屠夫。”地藏菩萨很高兴,让二人又重投人间,屠夫转世为屠夫,圣者转世仍为僧,但二人成了好友。有一天,出家人来看屠夫,只见肉店关门,屠夫垂头丧气。原来没有钱买猪,只好停业。出家人说:“不用担忧,我借二百两白银给你做本钱,你可继续营业。但有一个条件,我要肉时,你必须及时供应。”屠夫一听,爽然允诺。出家人借了钱,屠夫照常营业。三年无事,出家人亦未来要肉。第四年,新继位的皇帝是佛教徒,规定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全国禁屠三日。违者斩首。恰好六月十九日,出家人赶来要一斤肉。屠夫无肉可给。出家人说:“借钱时,有言在先。随时要肉,随时供应,你不能违约。”屠夫自知理屈,便问:“你说怎么办?”出家人想了一想,说:“既然全国禁屠,你不便杀猪,那么,我有一个折中办法,现在只需一两肉,就从你身上割下一两吧。”屠夫大叫道:“从我身上割一两肉,难道我不痛吗?”出家人突然问道:“从你身上只割一两肉,你就叫痛,那么多猪被你无辜屠杀了,难道它们就不痛吗?”屠夫猛然醒悟,从此弃屠修道,皈依了佛门。

读了净因法师所述这一故事,我感动得落泪,因为我想到了恩师茗山老法师,他讲《华严经》中“普贤行愿品”时,讲到“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这一段经文时,他说:“一切众生,是佛菩萨的根本,诸佛菩萨也是从众生修成佛果的。大悲水,就是大悲之心,慈悲之心。以大悲水去灌溉树根,就是你以慈悲去关怀众生。使众生获得大悲水的浇灌,众生也能修成佛菩萨一样的智慧花果。所以,你对众生的态度,就是你对佛菩萨的态度。”经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师父讲这句经文说:“顺众生就是顺佛。众生生欢喜诸佛也必定欢喜。原因何在?就因为佛与众生同心同体,(佛与众生本为一体),所以叫‘同体大悲’。佛念众生,悲悯众生,发大悲心,救他如救自身。我们一般人也会有同情心,有怜悯心,但往往是有条件的,有局限的,叫过时不候。而佛的悲心,广大深远,毫无条件。众生时时刻刻都在佛的心中。你的心中没有众生,你还会有佛吗?”想到师父生前讲的这此悟彻慈悲的话,我的眼内不能不溢满泪水。


慈悲喜舍,不能忘了说“喜”。

  喜,就是生欢喜心,为别人的喜而喜。这叫随喜。随喜也是功德。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有很多的心理不平衡,一件小事,一句微不足道的言语,很可能引发一场不幸的后果,这个根源就是“心理不平衡”。或者叫嫉妒障碍。这是没有智慧的人的通病。治疗嫉妒心的最好方法,就是随喜。遇他人做好事、做善事、做功德、获得荣誉、取得成就、得到奖赏,包括一切有利众生,有利社会的事,都应当生欢喜心,生赞叹心,也叫随喜称赞心。可是,有一种人,妒忌心重,瞋恨心重,见不得别人的好。别人做善事,他不舒服。别人受赞扬,他心里不平衡。不是妒忌人家,贬低人家,就是怀恨在心,心存恶念,这就很可怕。你能随喜,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善,如己之善;见人之美,如己之利。这就是随喜。随喜他人功德,你也会多一份功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