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个故事)
有一只狐狸,想溜进一座葡萄园去大吃一顿。但是栅栏的空隙太小,它挤不过去。于是,下决心狠狠地节食了三天,让身子略为瘦了一点,总算可以潜进园子里了。
可是,当它满足所愿,痛痛快快吃完葡萄以后,却又钻不出来了。只好在里面又饿了三天,才能够出来。
这只狐狸叹口气说:“忙来忙去,还是一场空。”
无效劳动,白忙一顿,可做可不做却又在那儿大做而特做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概不少吧。为什么却不看破?为什么不能放下?放下,也就减少了白忙,减少了无效劳动了。你要学会有效地办事,有效地工作,也得学会放下的方法。这就是方法的智慧。
说到方法的智慧,我又想起一则故事:
一个大富翁,家财万贯,住在一所豪华巨宅里,每天烦恼不断。在他楼下有一间违章建筑,里面住了一对贫穷的夫妇,每天出去打工,回来了弹琴唱歌,活得非常开心,他觉得很奇怪,这穷人饭也吃不上,这么快乐?我山珍海味,却烦恼不断,实在想不通。管家说:“老爷,这好办。你要送烦恼吗?就送他二十万吧。”富翁说:“送了二十万,他们不就享福了?”管家说:“试试吧,送了就知道了。”这对穷夫妻忽然得到二十万,这下不平静了。到了晚上,想把这笔钱藏起来。放在枕头下,屋梁上,橱柜里,放在哪里都不放心。一夜没有睡,天亮时,才发觉上了当。第二天,原封退回。“把你的烦恼还给你!”不要了。
这当然是一则笑话。送烦恼,实际上就是把烦恼放下。能把烦恼放下,把烦恼送掉,把烦恼断灭,这个意义非同小可。学佛的一大事因缘,其实就是了脱生死,究竟涅槃。众生不能了脱生死,就是因为烦恼不能断尽,因烦恼系缚而流转生死。众生若破执放下,则一切烦恼必能断尽。烦恼无尽既能断,当然也就能出尘了脱生死了。
我见他人死,
我心热如火。
不是热他人,
看看轮到我。
这首偈子看起来很幽默。但说了一个很深刻的道理:谁能不跨越死亡的门槛呢?任何人都要“轮到”的,能把生死放下,当然是最彻底的放下了。
记得香港跑马地天主教公墓,有一副对联:
今日吾躯归故土
他朝君体也相同
含意相仿佛,但上面这首佛教中的偈子,却比这副对联早了一千多年。红尘固不足贪恋,但人人平等,却是佛家的智慧。生死都能放下,还有什么不能放下?
据胡因梦的回忆,广钦老和尚圆寂前,说了一句话:“没来没去没事情。”多么平淡,却又多么丰富;多么平静,却又多么深刻;未来的还没来,当然“没来”;去了的,已经没有了,当然已“没去”。没来没去没事情,这是究竟解脱,无挂无碍,这就是“空”,就是“无我”,就是般若智慧。万念放下,当下离执息妄,当下即涅槃。这是放下多么彻底,心量多么宽广。多么崇高的人格,多么明净的心灵——终极之美!
自己带不走,别人抢得走的是钱则;
自己带不走,别人抢不走的是学问;
自己能带走,别人抢不走的是智慧
——放下即涅槃。
梦商国师有一首偈,正可为我此章作结:
青山几度变黄山,
世事纷飞总不干。
眼内有尘三界窄,
心头无事一床宽。
《仁王护国经》的般若思想 ◎觉真法师 仁王经的...
弥勒文化及其实践意义(一) 在山水如画、钟灵毓秀...
中国佛寺建筑的结构与特色 觉真 内容提要:中国...
无绳自缚 你知道什么叫“无绳自缚”吗? 阿秀是...
香港佛学院建议及设想 觉真法师 创建香港佛学院...
佛教之道 正信之道 佛教之道,这个论题太大了。...
庄严隆重世纪风采——香港庆祝佛诞盛况与联想...
走近能海上师 觉真 大约七年前,时任上海佛学书...
试释“如意” 觉真 如意,梵名anurddha,译作“阿那...
知之一字 众妙之门 觉真法师 市场是没有记忆的,...
(第三十八个故事) 过去,有一个人专门雕刻夜叉罗...
(第三十七个故事) 在中东地区拍卖女奴,是以骆驼...
(第三十六个故事) 在美国,有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
(第三十五个故事) 有一天,苏东坡偕佛印禅师同去...
(第三十四个故事) 马祖道一禅师是四川人,自南岳...
(第三十三个故事) 古代,有一位哲人,能回答大家...
(第三十二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国王,生下一名公主...
(第三十一个故事) 有一只狐狸,想溜进一座葡萄园...
(第三十个故事) 有个出家人去问马祖道一禅师:“...
(第二十九个故事) 有一个人,搭船去英国。途中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