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人物 > 汉传佛教人物 > 悟慈法师 > 正文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 增一阿含经新译

  作者: 悟慈法师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广演品第三

十一

概要:本品所叙述的大意,乃将上面的十念一再的布衍说明。首先指示当观如来的形体,念如来的十力具足等诸功德,自会成就大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修行一法,应当广演传布一法。如果已修行一法的话,便会有名誉,而会成就大果报,种种之善都会普至,而会得甘露味,而至于无为处(回到无造作的本源,而脱离生死轮回的境界),便会成就神通,便会除去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其么为一法呢?所谓念佛是。」

佛陀告诉诸比丘们说:「为甚么修行念佛,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能得甘露味,而至于无为处,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诸法的根本,乃为如来所说的。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如从如来之处听到其教义之后,便当会受持!」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谛听!谛听!(你们要注意的听!要专心一意的听!)听后,应当要善思念其义,我当会为你们广演分别(解释)其中的真义。」大众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们,乃趋前(提高精神)而受教。

世尊告诉他们说:「如果有一位比丘,正其身,整其意,结跏趺之坐(趺就是足背,故为两脚交结,而将两趺放置在于两胁之坐法,所谓坐禅的型态),系念在前(注意其念头),并没有其它的杂想,专一精神的怀念佛陀。观想如来的形体,未曾离开其眼睛。已经不离开其眼睛的话,便思念如来的功德。所谓如来之体,乃为金刚所成的,为十力具足(1.处非处智力〔是这样的,或不是这样的智力。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是处,如作恶业,得受乐报为无是处。〕2.业异熟智力〔知诸业必至之果〕。3.知道达于结果的正道。〔众生六道,或涅槃无漏行所至之处。〕。4.知道上下根智。5.知有情的种种的性向-欲乐善恶等。6.知诸感官的比较的势力-众生的,众生种种界智力。7.知道诸度的冥观,以及入定,和净洁这些精神,而致坚固的智力。8.能忆念前生〔宿命〕的智力。9.得天眼而知一切的智力,众生死时、生时、端正、丑陋、善恶业缘等。10.知道诸漏灭尽的智力,永断习气),也具有了四无所畏(1.说了知一切法无所畏。2.说一切漏灭尽无所畏。3.说染法为修道之障阻无所畏。4.善能说出离之道无所畏。)在大众当中,为非常的勇健的,如来的颜貌,乃为端正无双,怎么看,也不会厌足。是戒德成就,有如金刚,不可能毁废那样。也非常的清净而没有瑕疵,有如琉璃那样。如来的三昧(正定)并未有始而减(没有开始退减的现象),已息灭而永寂(已没有烦恼心的动静之象),而没有他念(无杂念)。那些憍慢刚暴强横等诸性情,都已担怕(恬静寡欲),那些欲意(贪欲)、恚想(瞋恚之念)、愚惑之心,以及犹豫(疑念)、慢结(我见)等,统统除尽。如来的慧身,其智慧并没有崖底,并没有所罣碍。如来之身,可说就是解脱成就(脱离一切系缚烦恼),诸趣都已灭尽(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趣,也就是生死轮回的六道,已和佛无关),已不再有生在六趣之分,不再说:『我当会更堕入于生死』等语。如来之身,已度脱知见之城(已超脱世知世见),能知他人的根智,能知应度与不度,知道死于此,而生于彼,在周旋往来于生死之际当中的有解脱者,没有解脱者,等事,均能知道的详尽。这就是所谓修行念佛之行的话,便会有名誉,便能成就大果报,便为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于无为之处。由于是这样,便能成就神通,除灭诸乱想,而获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位比丘们!应恒常的思惟,永不离佛念(念佛),便会当然的获此诸善功德!应该要如是!比丘们!当应作如是之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后,都欢喜奉行!

十二

大意:本经乃详述修行念法的人,应该要专一精神的念法。应该除诸欲爱,离开诸结缚,便会有名誉,而成就大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之时。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一法。如果修行、广布一法完毕之后,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会得到甘露之味,而能至于无为之处,便会成就神通,而除灭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法是。」

佛陀告诉诸比丘们说:「为甚么修行念法,便会有名誉而能成就大果报,诸善也能普至而得甘露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能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获得沙门果,自致于涅槃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诸法的根本,乃为如来您所说的。唯愿世尊为诸比丘们演说这种妙义,诸比丘们从如来之处听此义后,就会将其受持!」

那时,世尊就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中的意义,我当会为你们广演分别解说(详细讲解)。」大众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回答后,乃趋前受教(提高精神,注意的听)。

佛陀告诉他们说:「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没有他想,专精念法(坐得端正,将两脚背互放在于两腿的上面,也就是坐禅的形态。此时不起杂念,专心一意的忆念于法)。这样的话,便能除弃诸欲爱,而没有尘劳(尘世的烦恼),那些渴爱之心(起烦恼时,心内如被火焚,如干渴的人之渴求凉水那样),永远不会再兴起的了。所谓正法,乃对于欲念一事,用功把它弃掉,而至于无欲,而离诸结缚(烦恼),离开诸盖之病(烦恼。烦恼会系缚人的身心,烦恼会覆盖佛性,故结缚与盖,均为烦恼的异名)。此正法,乃如众香之气,并没有瑕疵乱想之念。比丘们!这就是修行念法的人,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会成就神通,除弃诸乱想,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恒常的思惟,不离开法之念,这样的话,便当会获得这些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之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后,都欢喜奉行!

十三

大意:本经乃详述修行念僧的人,应当要专精于念僧。佛陀的弟子,乃为善业成就,质直而顺义,而没有邪业,这是世间的福田。念僧的人,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傅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后,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功德,诸善都会普至,而会得甘露味,而至于无为之处,到这境地,便会成就神通,会除去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那一法呢?所谓念僧是。」

佛陀告诉诸比丘们说:「为甚么修行念僧的话,便有名誉,便能成就大果报,诸善都能普至,而能得甘露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能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诸法的根本,均为如来所说的。唯愿世尊为诸比丘们说此妙义,诸比丘们如从如来之处听此妙义之后,便当会受持的!」

那个时候,世尊就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谛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我当会为你们广演分别讲说。」大众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们就趋前受教(提高精神的恭听教义)。

世尊告诉他们说:「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之坐,系念于前,没有其它的杂想,专一精神的念众(僧):所谓如来的圣众,乃为善业成就,质直而顺于义,并没有邪业,上下都和穆,法法都成就。如来的圣众,都为律戒成就,三昧(正定)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知见成就。如来的圣众,乃所谓四双八辈(向与果为一双,有四向四果的四双,四双就是八辈。1.预流向、预流果,2.一来向,一来果,3.不还向,不还果,4.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为弟子进修的四项次第和四种果位),这就是所谓如来的圣众,都应当恭敬,应当承事礼顺。为甚么呢?因为这是世间的福田之故。这些大众当中,都是同为一器(根器),也用来自度,又再度脱他人至于三乘之道,像作如此之胜业的人,名叫圣众。这就是所谓,诸比丘们!如果念僧的话,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会成就神通,而除诸乱想,逮得沙门之果,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啊!应当常常的思惟,不离于僧念(念僧),便当会获得此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之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十四

大意:本经乃详述念戒之法益,说念戒的人,应当要专一精神的念戒。由于戒乃能灭息诸恶,而成正道,同时行持禁戒的人,必定能成就大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之后,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同时,便会成就神通,会除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戒是。」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为甚么修行念戒的话,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这时便会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诸法的根本乃为如来您所说的。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们如从如来听此法后,便当会受持的!」

那候,世尊就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中之义,我当会为你们广为分别解说。」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就趋前去受教。

世尊告诉他们说:「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之坐,系念在于前,并没有他想(无杂念),专一精神的念戒,所谓戒,就是息诸恶之故。戒能成道,戒能令人欢喜。戒能缨络人之身,而现出众好之故。所谓禁戒,乃如吉祥之瓶,有所愿便能克(胜任),诸道品法,均由于戒而成就的。像如是的,比丘们!如行持禁戒的话,便能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同时,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该常常思惟,不离于戒之念(念戒),这样的话,便当会获得此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作如是的修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十五

大意:本经乃详述念施所获的功德。修行念施的人,应专一精神的念施。对于所施的,要永远没有悔心,也不抱回报之想,应施意不绝,这样,便能成就大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后,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同时,便会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施是。」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为甚么修行念施,便会有名誉,便能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同时,便能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诸法的根本,乃为如来所说的。唯愿世尊为诸比丘演说此种妙义,诸比丘们如果从如来而得到听闻后,便会当于受持的!」

那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中之义,我当会为你们广演分别解说。」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们就趋前受教(提高精神的听佛解说)。

世尊告诉他们说:「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其身心),结跏趺而坐,系念在于前,并没有其它之想(无杂念),专一精神的念布施。所谓我今所布施的,乃为布施中之上,永远没有后悔之心,没有返报之想(不求他人的回报),而快得善利。如果有人骂我,我乃始终不还报(不报复);假如有人害我,用手拳相加于我,用力杖相向于我,用瓦石相掷于我,都应当起慈心,不兴起瞋恚之念。我所布施的,都施意不绝(永怀布施心)。这就是,比丘们!就是名叫大布施,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同时,便能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该常常思惟,不离开布施之念,这样的话,便当会获得如此的诸善功德。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之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十六

大意:本经乃详述念天的功德。修行念天的人,当应专一精神的念天。身口意应清净,而不造秽行,行戒成身,而众行具足的话,便能成就大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所听到的就是如是: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要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传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的话,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能得甘露法,

而至于无为之处。那时,便会成就神通,便能除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天是。」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为甚么修行念天,便会有名誉,便能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能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之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诸法的根本,乃为如来所说的。唯愿世尊为诸比丘们演说此妙义,诸比丘们如从如来听后,便当会受持!」

那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中之义,我当会为你们广演分别解说。」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们就趋前受教(提高精神的听佛的教言)。

世尊告诉他们说:「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其身与心),结跏趺而坐,系念在于前,并没有他想(无杂念),专一精神的念天(忆念三果的诸天)。身口意三业都清净而不造秽行,行持禁戒,而成就其身,由身而放出光明,没有不照到的地方,而成就其天身;由于善的果报,而成就其天身,由于众行具足,乃成就天身。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就名叫念天,便能得具足,而成就大果报,诸善都能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常常思惟,而不离于天念(念天),便当能获得此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当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十七

大意:本经乃详述念休息的功德。念休息的人应该专心一意的念休息。休息就是心意之想之息寂。其意乐于闲居,常求方便,而入于三昧之禅定,就能成就大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修行一法,应当广演传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后,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能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成就神通,而除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休息是。」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为甚么修行念休息之一法的话,便会有名誉,便能成就大果报,众善都会普至,而能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

「诸法的根本,乃为如来所说的。唯愿世尊为诸比丘们演说此妙义,诸比丘们如果从如来之处听此妙义后,便当会受持!」

那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我当会为你们广为分别解说。」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们便趋前受教(提高精神在听法)。

世尊告诉他们说:「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他的身心),结跏趺而坐,系念在于前,并没有他想(没有其它的杂念),专一精神的念休息。所谓念休息,就是心意之想之息止,其志性详谛(心志详实),也没有卒暴(不横暴),永恒的将其心专一,其意乃乐于闲居,而常求方便,而入于三昧禅定。都常念不贪,胜光乃上达。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就名叫做念休息,便能得具足而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常常思惟,不离开于休息之念,便当获此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之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十八

大意:本经乃详述念安般(呼吸)的功德。修行念安般的人,应该要专一精神的念安那般那(入出息)。所谓安般,就是说:如果息长时,也就观想我现在之息为长,假如息短之时,也应观想而知自己现在之息为短。而具观其身体,从头至于足,都应观知,便能成就大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修行一法,应当广演传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之后,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具,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这时,便会成就神通,便能除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安般(呼吸)是。」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为甚么修行念安般,便会有名誉,便能成就大果报,众善都会普具,而能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去诸乱想,而获得沙门之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诸法的根本,乃为如来所宣说的。唯愿世尊为诸比丘们演说此妙义,诸比丘们如从如来听闻后,便当会受持!」

那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于思念其义,我当会为你们广演分别解说。」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们就趋前受教(提高精神的在听佛说法)。

世尊告诉他们说:「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其身心),结跏趺而坐,系念于前,没有其它的杂想,专一精神的念安般(呼吸)。所谓安般,就是如果其息长时,也应当观察而知我现在之息为长,假若其息为短的话,也应当观知我现在的息为短。倘若其息极冷之时,也应当观知我现在之息为冷,假如其息为热的话,也应当观知我现在之息为热。应具观其身体,从头至于足,都应当观察而知。如果其息又有长短的话,也应当观知息之有长有短,应用心而持身,知道息之长短,都能统统了知,应寻找其息之出与入(呼与吸),都分别详细的晓了。如果其心守持其身,而知道息之长短,而又知道,而数息的长短(算其呼吸之长短),而分别详细晓了的话,则如是的,诸比丘们!就名叫做念安般,便得具足,而成就大果报,

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能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之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常常思惟,不离开于安般之念,便当获此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十九

大意:本经乃详述念身的功德。修行念身的人,就应当专一精神的念身为非常。应念吾人之身都是:发、毛、爪、齿,乃至为髑髅,到底甚么为之身?是四大种所造呢?是父母之种所造的呢?到底从何处而来?这样的念身,便能成就大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修行一法,应当广演传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后,便会有名誉,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道。那时便会成就神通,便会除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那一法呢?所谓念身是。」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为甚么修行念身,便会有名誉,便能成就大果报,诸善都能普至,而得甘露味,而至于无为处。便能成就神通,便能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诸法的根本,乃为如来所宣说的。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法,诸比丘们如能从如来听闻此法后,便当会受持!」

那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我当会为你们广演分别解说。」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们乃趋前受教。

世尊告诉他们说:「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其身心),结跏趺而坐,系念于前,并没有他想(无杂念),专一精神的念身。所谓念身就是念自已之身为: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胆、肝、肺、心、脾、肾、大肠、小肠、白(眼球外表白色的膜,巩膜)、膀胱、屎、尿、百叶、仓、肠、胃、脬、溺、泪、唾、涕、脓、血、肪、脂、涎、髑髅、脑等物。到底甚么是身呢?是地大种吗?水大种吗?火大种吗?风大种吗?是父亲之种与母亲之种所造的吗?从何处而来的呢?是谁所造的呢?此眼、耳、鼻、口、身、心,终究当会生在于何处呢?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就叫做念身,便会得达具足,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能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常常的思惟,不离开身之念,这样的话,便当获得此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二○

大意:本经乃详述念死的功德。修行念死的人,应当专心一意的念死。所谓念死,就是念在此处没,而转生于彼处,都往来于诸趣,命终后不休,诸根之败坏,有如腐败的朽木,命根断绝时,宗亲都分离,为无形无响。这样的念死,便能成就大果报。

结集者的我们,都像如是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应当修行一法,应当要广演傅布一法。如果修行一法完成后,便会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这时,便能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逮得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甚么为之一法呢?所谓念死是。」

佛陀告诉比丘们说:「为甚么修行念死,便会有名誉,便能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能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获证沙门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呢?」那时,诸比丘们白世尊说:「诸法的根本,乃为如来所宣说的。唯愿世尊为诸比丘演说此妙法,诸比丘们如从如来听闻此法后,便当会受持!」

那候,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要谛听!要注意的听!听后要善思念其义,我当会为你们广为分别解说。」诸比丘们回答说:「如是!世尊!」诸比丘就趋前受教(提高精神的听佛说法)。

世尊告诉他们说:「如果有比丘,正身正意(端正其身与心),结跏趺而坐,系念在于前,并没有他想(无杂念),专一精神的念死。所谓死,就是在此没而生于彼,往来于诸趣,命逝后,还是不会停止(死后还会生),死后不过是诸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感官)散坏,有如腐败的树木那样而已。其命根断绝后,宗族则分离,而无形无响,也没有相貌。像如是的,诸比丘们!这名叫做念死,便能得达具足,而成就大果报,诸善都会普至,而得甘露之味,而至于无为之处,便能成就神通,除诸乱想,而获得沙门之果,而自致于涅槃寂静。因此之故,诸比丘们!应当要常常思惟,不离于死之念(不离念死),便当能获得此诸善的功德。像如是的,诸比丘们!应当要作如是而学!」

那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奉行!

(结偈如下:)

佛法及圣众乃至竟死念虽与上同名其义各别异(念佛、念法,以及念圣众〔念僧〕,乃至最后之经为念死。虽然此十念均和前经同名,但是内中的意义却各各有别异〔简与详之别〕。)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