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五教章》
《华严五教章》,全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一乘教分记》,略称《五教章》。四卷。唐代华严宗三祖法藏(643|712)述。师字贤首,号国一法师,又称香象大师、康藏国师。以通西域诸国语与梵文经书,奉命参与义净的译场,先后译出《新华严经》、《大乘入楞伽经》等十余部经典。尝为武后讲华严十玄缘起的深义,撰成《金师子章》。师一生宣讲《华严》三十余遍,致力于华严教学的组织,并仿天台,撰述《华严五教章》,将佛教各种思想体系分类为五教十宗,而推崇华严的组织居于最高地位,华严哲学于现实世界中是属理想世界的实现。华严宗的观门教相,至师而圆备,是华严宗的大成者,所以又名贤首宗。其著作有《华严经探玄记》、《华严料简》、《大乘密教经疏》、《华严纲目》、《华严玄义章》等二十余部。
“五教”,贤首大师将如来一代言教,就所诠或深或浅,区分教相为五类,如《第四分教开宗》说:“就法分教,教类有五。”
本论是华严教义的概说书,华严宗的教判论着,也可说是佛教概论书。全书共分十门,其组织次第分别为:建立一乘门、教义摄益门、古今立教门、分教开宗门、乘教开合门、起教前后门、决择其意门、施设异相门、所诠差别门、义理分齐门,主要是开释如来海印三昧(华严家以此三昧为华严大经所依之总定)的一乘教义,并将其分类为五教十宗,主张《华严经》是超越诸教的别教一乘,也就是最胜经。兹将其各门内容略述如次:
第一、建立一乘:叙述一乘的意义,即华严独特的一乘与融合三乘于一乘的意义。贤首大师将一乘教义开为同教、别教二门。这是依《华严经》树立其不同于三乘,超越诸教的别教一乘,依《法华经》树立其应同三乘,开会一乘的同教一乘。因此,说明此同、别教判的特点,就是“建立一乘”的精义。
第二、教义摄益:叙述一乘与三乘的教义,与其摄化机宜利益的差别。
第三、古今立教:贤首大师谓古今诸贤所立教门各有差别,因而列举十家,作为其龟镜。即:□菩提流支依《维摩经》等,立一音教;□诞法师依《楞伽》等经,立顿渐二教;□光统律师立渐顿圆三教;□大衍法师立四宗教;□护身法师立五种教;□耆闍法师立六宗教;□南岳思禅师及天台智者禅师立四种教;□江南敏法师立二教;□梁朝光宅寺云法师立四乘教;□大唐三藏玄奘法师依《解深密经》、《金光明经》及《瑜伽论》,立三种教,也就是指三法轮。
第四、分教开宗:此门主要是在说明华严宗的教相判释。是依其自宗宗义,将佛陀一代圣教分别判作五教十宗。五教,是就所说教相分为五类:□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十宗则依佛陀所说的义理区别为十:□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一切法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
第五、乘教开合:叙论五教相互的关系。
第六、教起前后:论述一乘、三乘、小乘教法于时间上的前后顺序,分为“称法本教”、“逐机末教”的本末二教。
第七、决择前后意:谓诸教前后差别难知,因此以十门分别其意。即:□或有众生于此世中,小乘根性始终定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小乘根不定,堪进入大乘初教即便定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于小乘及初教根不定,堪入终教即便定者;□或有众生于渐教中根不定,堪入顿教即便定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顿悟机熟即便定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三乘根性定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三乘根不定,堪进入同教一乘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三乘根不定,堪可进入别教一乘者。□或有众生于此世中,具有普贤机者;□或有众生于一乘别教,解行满足已,证入果海者。
第八、施设异相:于别教一乘和三乘的众多相异中,约略分为时异、处异、主异、众异、所依异、说异、位异、行异、法门异、事异等十门,以显华严经教与诸乘间,无尽的法化差别。
第九、明诸教所诠差别:略举十门论述五类能诠教的不同。即:□所依心识;□明佛种性;□行位分齐;□修行时分;□修行依身;□断惑分齐;□二乘回心;□佛果义相;□摄化境界;□佛身开合。
第十、义理分齐:列举四门以阐明华严别教一乘圆融无尽的义理。即:□三性同异义;□缘起因门六义法;□十玄缘起无碍法;□六相圆融义。
三性同异义:三性是指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此三性真妄融通,一异无碍,如本章说:“三性一际,举一全收,真妄互融,性无障碍。”
其次,缘起因门六义法,是说于诸法缘起上,作为“因”的法,具有六义:
□空有力不待缘,是刹那灭义。
□空有力待缘,是俱有义。
□空无力待缘,是待众缘义。
□有有力不待缘,是决定义。
□有有力待缘,是引自果义。
□有无力待缘,是恒随转义。
此六义开合自在,或约体唯一,或约义分二,谓空、有;或约用分,则可归纳为三:有力不待缘、有力待缘、无力待缘。
此四门中,由上述二门而引导出十玄缘起无碍法、六相圆融义二门的意义。
十玄缘起无碍法与六相圆融义,是华严的根本教理,二者会通而构成法界缘起的中心内容。
十玄缘起无碍法:有喻说及法说。喻说是以数十钱之喻,先说明异体门与同体门以及相即、相入之义。法说是列举十玄之名,以显重重无尽义。
□同时具足相应门 □秘密隐显俱成门
□一多相容不同门 □诸藏纯杂具德门
□诸法相即自在门 □十世隔法异成门
□因陀罗网境界门 □唯心回转善成门
□微细相容安立门 □托事显法生解门
六相圆融义:说明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等六相,相互圆融而不相碍。六相圆融是十玄缘起的基本,透过六相,论述法界缘起事物中的相貌与关系,以证成华严法界一大总门体的圆融理境。
综观《五教章》,前二门建立一乘及摄益,是属全书的概说。其次自第三古今立教至第八施设异相共六门,是说明华严教学在整个佛教教学上所占的地位。第九所诠差别一门是以其特色,提出对比,而说明华严教学与其他教学的关系。第十义理分齐门则为华严哲学的核心。
本书今收录于《嘉兴藏》第五册、《龙藏》第一二一册、《卍正藏》第六十六册、《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其主要注疏有: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义苑疏 十卷 宋.道亭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焚薪 二卷 宋.师会录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复古记 六卷 宋.师会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集成记 一卷 宋.希迪述
此外可参考《华严五教章名目》、日本寿灵的《华严五教章指事》、凝然的《五教章通路记》、龟山教信着,印海译的《华严学》等。
□试说明华严宗的判教。
□试论述贤首的十玄缘起无碍法与六相圆融义。
《金光明经》 《金光明经》,四卷十九品,北凉昙...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楞伽经》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
《南海寄归内法传》 《南海寄归内法传》,又称《...
《圆觉经》 《圆觉经》,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
《佛遗教经》 《佛遗教经》,又称《遗教经》、《...
《盂兰盆经》 《盂兰盆经》,又称《盂兰经》。一...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又...
《俱舍论》 《俱舍论》,全称《阿毘达磨俱舍论》...
《南海寄归内法传》 《南海寄归内法传》,又称《...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共五卷,南北朝...
高僧传 《高僧传》,又称《梁高僧传》、《梁传》...
《弘明集》 《弘明集》,十四卷,南朝梁僧佑律师...
广弘明集 《广弘明集》,三十卷,唐朝道宣(59...
比丘尼传 《比丘尼传》,又称《尼传》。四卷。南...
《佛国记》 《佛国记》,又称《高僧法显传》、《...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略称《西域记》...
《万善同归集》 《万善同归集》,三卷(或六卷)...
《大乘大义章》 《大乘大义章》,又称《大乘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