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行无往分第四
【经文】“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fǒu)”?“不(fū)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fǒu)?不(fū)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译语】第四章 离相布施 福德无量
“再次,须菩提!凡是发广大菩提心的菩萨,对于世间一切诸法,都不应当根据相去进行布施①。就是不依据于色相而行布施,不依据于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以及意念于法尘而行布施②。须菩提啊!总之,菩萨应当这样去布施,就是不根据一切相而行于布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菩萨不根据一切相而行布施,那么他的福德是将是无边不可思量的啊!须菩提,你认为怎样呢?东方的宇宙世界可以用人的心思去度量它的广大吗?”
“不可以的,世尊啊!”须菩提虔诚地回答道。
“那么,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以及四维③上下各方的宇宙世界可以用心思来度量它的广大吗?”佛陀又问。“也是不可以的,世尊啊!”
佛陀接着道:“须菩提,发大心的菩萨如果不执着于一切相而行布施,那么他的福德也会像浩瀚辽阔的宇宙世界一样,其宽广博大也将是不可以用心思度量的。”
须菩提,菩萨就应当像我所教导的那样,[摒弃四相杂念,]他的菩提心才能常持坚守而不退却!”
【注释】①布施。是“六度”之一,“六度”又名“六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大乘圣者修万行的纲领。布是普遍,施是含意。修大乘菩萨行的人,凡是众生生命所需的,不但是自己身外所有的财物,甚至自己的头、目、脑、髓都要毫不犹豫地施舍出来,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一种极其高尚的道德行为。布施有三种:一是财施,即施舍金银财宝,饮食衣服医药等一切生活需用之物品,因其是用钱财换得来的,故名财施;二是法施,即宣扬正法,启人心智,如赠送经书,匡正人心,或劝人止恶行善,广修功德,益世利人。概括言之,凡是以语言文字教人趋向正道,净化身心,利已利人的,都称为法施;三是无畏施,众生在危难困苦之时,必有惊恐、怖畏、惶惶不安等心理生起,这种精神痛苦,难以言状。若施以佛理名言,开导劝慰,使其泰然处之。解除心理上的恐怖与不安,虽处逆境,亦能心安理得,鼓起对前途的信心与勇气,这就是无畏施。
②色声香味触法。是一切客观外境,佛经中称为“六尘”,尘有二种意思:一是言其种类繁多,如各种固体物质、声音、气体、味道、身体的感觉,以及上述五境在意识中的反映,无量无边,像微尘那样,难以穷尽其数。二是染污不净,一有沾着,便为所污,产生贪嗔痴三毒,犹如含有病茵的尘土一样,侵害人体。
③四维。方位名词,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面,是东、南、西、北四方的旁角方向。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经文】“须菩提,若有人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 序 近年来,弘法寺陆续...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经文】“须菩提,若人言,...
大乘正宗分第三: 【经文】佛告须菩提:“诸菩萨...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经文】“须菩提,于意何云...
如理实现分第五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可...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经文】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经文】“须菩提,若有人言...
善现启请分第二 【经文】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经文】“复次,须菩提,善男...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经文】“须菩提,若有人以...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经文】“须菩提,若人言,...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经文】“须菩提,若善男子、...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经文】“须菩提,若有人言...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经文】“须菩提,若菩萨以...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经文】“须菩提,汝若作是...
非法非相分第二十六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经文】“须菩提,于意何云...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经文】“须菩提,若三千大...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经文】复次,“须菩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