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且吾与汝观四天王所住宫殿。中间遍览水陆空行。虽有昏明种种形像。无非前尘分别留碍。汝应于此分别自他。今吾将汝择于见中。谁是我体谁为物象。阿难极汝见源。从日月宫是物非汝。至七金山周遍谛观。虽种种光亦物非汝。渐渐更观云腾鸟飞。风动尘起树木山川。草芥人畜咸物非汝。阿难是诸近远诸有物性。虽复差殊同汝见精清净所瞩。则诸物类自有差别见性无殊。此精妙明诚汝见性。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若同见者名为见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物云何非汝。又则汝今见物之时。汝既见物物亦见汝。体性纷杂则汝与我。并诸世间不成安立。阿难若汝见时是汝非我。见性周遍非汝而谁。云何自疑汝之真性。性汝不真取我求实。
阿难听了佛所说的八种能还和一种不能还的道理,心中还是不能下定决心去相信,因此阿难还是对佛说:“佛啊,虽然你刚才给我做的分析很精彩,也让我明白了原来我的见性是不能归还给任何事物的,可是我又如何能够知道那个见性就是真正的我的自性,真正的我的自心,真正的我的本来面目呢?”
这个问题,我想同样也会是我们大家的问题:这个能够分别见到各种事物的这个所谓的“见性”,真的就是我们自己吗?那么照此说来,我们能听闻的听闻性,那应当是我们自己了?我们能够感受触觉的触性,也应当是我们自己了?还有能嗅的、能尝的、能思维的等等,到底我们有多少个我们自己的真性啊?!
难不成,佛在这里所说的“见性”,字面上的意思,还是能够分别色尘而产生见的见性,其实骨子里,又是指到了终极意义上去了?
佛经里,到处可见这种概念上的游离和变换,我们可以把这个称作是方便智慧,也可以称作是辩论技巧,其实还可以说是偷换概念。只不过这种偷换概念,在还没有站在究竟层面之前,还真是难以避免的,况且这种偷换概念,在说服别人摆脱明显错误见地方面,功效表现的还是很卓著的呢!
佛这个时候,再次耐心地给阿难进行了解释,佛说:“阿难,这样吧,我来向你提一个问题:虽然你已经出家,伴随在我的身边很多年,法也听了很多,可是这次发生的事情,可是很明白地说明了你还是没有证到清净无漏的菩提果位。”阿难听到佛这么说的时候,看了看旁边的摩登伽女,惭愧地低下了头。
“虽然你并没有证得果位,但是你还是在我,作为一个佛的加持力量的作用下,也能够看得到初禅天的景象,这一点,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障碍和难处。”阿难这个时候,又有点洋洋自得地挺起了胸膛,看看!还是佛的堂弟有特殊待遇吧?我不用修定修到初禅境界,就能见识初禅境界。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因为在后面的内容中,佛会详细讲解修行的阶段次第和宇宙的构成,那时会对色界天的初二三四禅天、无色界、欲界天、人间四大洲等等讲述的非常详细。因此在这里我们就简单解释一下初禅的概念:作为天界较高的色界天,诸天共分为四禅天,也可简称四禅,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既包含了目前正在住在此天的众生,也包括人间修行者达到相应定境之人。)
所谓的初禅,就是心中没有色欲,不再有男女情谊,因为不会产生最根本的漏失,当然其他的各种漏失也就不会产生了,这种境界,名为“初禅”,包括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此三天的众生,已不须通过一顿一顿的进食来维持生命,因此他们没有用来享受美味的鼻舌二识,但是还剩下相应于眼、耳、身、意识的喜乐感受。
也就是说,在整个轮回中比较享乐为主的天界之中,相对比还有色欲的欲界天高一个层次的,色界天的最基层的三天,就是初禅天,也是算得上修禅定正式入门后的初步所得。继续努力,就会渐渐在天界提高层次,享受更美妙的天人的享乐;如果放逸了,自然就会退回到低层次的欲界天,享用自然也就差了一些;甚至还会退出天界,轮转到其他道里去,享乐还是受罪,就看具体那个道了。
为什么要啰里啰唆地讲这些呢?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因此而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按照世间的各种宗教所传授的方式,包括佛法在内,只要你是在修类似的禅定,最好的结果也就是上升到天界去享乐,不管是在低级的欲界天,还是在最高级的天,都还是在轮回之中,根本没有脱离轮回。就这个意义上来说,按照佛教的观点,真正的定,并不是所谓的外道都能够传授的那种修定,而应当是好像这本《楞严经》中所开示的:专门寻找真正自心的这种“定”,才说的上是真正的定,真正的修行道路。大家千万不要想差了!
记得若干年前,曾经有一个学气功的人,可能是能够进入较深的禅定吧,他认为自己很不错,就逐渐开始给别人进行指导。他指导的方法有两个:一个就是通过自己的禅定,去探寻自己和准备指导的那个人的关系;第二个就是用自己进入禅定的方式,引导别人进入类似于他的定境。有一次,他对一个军医大学的进修医生说:“你是我生生世世的老婆,这一生就要由我来引导你成就解脱。”
这个进修医生是个男的,因为他也信气功,也读了基本佛教书籍,竟然也相信了这个人的话,从此两个人就过从甚密,甚至在那个人的气功门诊中共同对病人进行诊疗。同时气功师还用自己的方式,教这个医生修定。
终于有一天,这个医生很高兴地对别人说:“真好!我终于看到了一些天上的风光!”别人就很好奇地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医生回答说:“在我的前生丈夫的帮助下,前几天,我终于进入了很深的定境。在定境中,我渐渐地越飞越高,终于飞到了白云缭绕非常神奇和漂亮的地方。远远地我可以看见在层层的白云中,隐约显露出好象古代建筑一样巍峨的宫殿群,甚至能够看见写着‘南天门’字样的巨大牌坊。在牌坊前面,整齐威严地排列着两行天兵天将。在我刚刚想探头仔细瞧瞧的时候,突然被一个大金瓜打到了头上,一下子就把我打回来了!”
医生还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他双眼放光,用回味的腔调说:“我相信那绝对就是天界!因为那个地方的美丽和威严,是我难以想象的。只可惜时间太短!”
我不想评价这次神奇体验的正确与否,只要大家知道了他最后对法轮功非常相信,就已经能够得出自己的结论了。
佛看了阿难一眼,说:“阿难,虽然你能够看得到初禅天,但是你也知道阿那律看整个的阎孚提,就好像看那在手中的奄摩罗果一样清楚;在座的各位大菩萨,则可以非常随意的看到成百上千个佛土;而和我一样的十方诸佛,则可以透彻地观看到哪怕任何一个细微的微尘,更何况十方一切刹土呢!”
佛在这里提到的阿那律,是甘露饭王的儿子,也是佛的堂弟,也跟随佛成了出家比丘。梵语阿那律,也有人翻译成为阿那律陀,是如意的意思。因为这个阿那律曾经在很多生之前的前世,给一个辟支佛供养了一顿饭食,因为这个善因,就在他身上产生了在九十一劫这么长的时间内,每一生都能够随意享受种种享用和快乐,非常如意的这种善果。
在《增一阿含经》中有这样的故事:一次,佛同样在这个给孤独园给大家说法,阿那律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犯困,还是因为和阿难一样的仰仗佛力的这种想法,他就没有很好地听法,反而在人群之中呼呼地睡着了。佛看到之后,非常痛心,就以偈句的方式呵斥阿那律说:“咄咄何为睡,螺狮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意思是说,你如果这个样子下去,不但你所能够享受的如意享乐,不会再继续,甚至还会像那些水中泥里生活的那些螺狮蚌蛤一样地,什么都不懂得,一睡就会睡很长的时间,非常愚笨,甚至连听到佛的名字这样的机会都不会有了。阿那律听到佛这样严重的训斥,非常惭愧。他决心从此精进修行,因为他通宵达旦地一直在进行修行,很快就导致失明了。在经过佛的再次亲临指导之后,重新变化了修行的方法和节奏,终于获得天眼通。得到天眼通的阿那律,可以清楚地看见三千世界,犹如看拿在手掌中的水果一样清楚。因此说,阿那律是佛的十大出家弟子中,天眼第一之人。
阎孚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瞻部洲,因为它是位于须弥山南边的一个大洲,因此平常也就称作南瞻部洲。因为这个大洲的中心,生长着阎孚提树林,因此这个大洲也被人们用阎孚提来称呼。
也就是说,佛在这里对阿那律的天眼能力,仅仅用南瞻部洲来说,就这已经比阿难只能见到须弥山半腰初禅天的水平,已经高了很多了。更何况后面还有更加难以思议的菩萨境界和佛的境界呢!
阿难听到佛这样一说,刚刚挺起的胸膛,就又仿佛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瘪了下去。佛赶紧安慰说:“可怜那些一般的凡夫,还只能看到方寸之间的东西,这一点和阿难你的境界相比的话,又差的太远了。”阿难稍为得到一丝平衡。
佛对阿难说:“阿难啊,你再想想,那次我带着你到那欲界天,你参观了四大天王所居住的宫殿,其间也和你一起见识过了大陆、海洋和空中生活和居住的各种众生。你想想看,所有这些景象,虽然表现出或者光明无量、或者昏暗迷蒙、或者汪洋大海的不同样子,但是从其本质上来说,也都不外乎是你所能够观察和分析的色尘、香尘等对象而已,被你的分别心、攀援心执著成为真实存在的种种障碍之物。在这中间,你应当仔细弄清楚到底什么是你自己,什么是外物。”
佛接着说:“阿难,我知道对你来说,直接进行分析并且接受还是有些困难的,因此下面就让我引领着你的思维,去进行分析吧。”
佛说:“阿难,在你能够看见周遭一切事物的过程中,到底哪个是你自己的本体、真心、真性、见精、见性,哪个是相对的外物,应当是这样进行分析的:阿难,我们可以非常肯定的说,你所见到的日月星辰,天王宫殿等就是外物,不是你自己;那围绕着香雪海和须弥山的七重金山,也是外物,不是你自己;那些放射着种种光芒的珍宝事物,还是外物,不是你自己;再慢慢地分析那些虚空中的白云苍狗的变幻,以及鸟飞兽走,甚至那些风吹草动、雨雪飘零,连同巍峨高山和澎湃江河,总的来说,凡你所能够看到的人兽草木山石江河,全部都是外物,并非是你自己。这样的道理,就连一般的凡夫,也一定是认可的,对吗?”阿难在一旁,边听着佛的话语,边缓缓地点着头。
佛说:“阿难,所有这些距离你不论远近的一切事物,不管他们的差别有多么的大,他们统一的一个性质,就是他们全部都是在你的观察范围内才存在的,或者说,正是因为你的观察,正是因为你去看了,所有这些事物,才会在你的认知世界中建立起来一种存在。所有的这些事物的差别,和你没有任何关系,这些差别全部都是事物之间本身的差别,对应于每一个事物的时候,你的见精、见性,是从来没有任何变化的,是一模一样的,准确地说,本来就是同一个。(如果见性可以用一个来表示的话)”
佛说:“这个非常清楚明白玄妙难言的东西,就是你那真正的见性。如果这个见性,不是真正的你自己,而是外物的话,那么我的那个见性也就应当是外物了,也就是说,你就应当能够看得到我这个见性,因为他是个外物嘛。在你和我看到的是同样的事物景象时,我没有办法说你没有看到我的作为外物的见性,因此倒还可以说是你看到了我的见性;可是当我不看东西的时候,因为我的见性已经假设成为了外物,你为什么看不见我这个‘不看东西的见性’这个外物了呢?假如说你能够看到我的‘不看东西的见性’这个外物,那么你的见性就自然不是我的那个‘不看东西的见性’了,也就是说你的见性,并不是外物,这就证明我们的‘见性是外物’的假设不对;假如说你的见性,看不见我的‘不看东西的见性’,那更是说明我的见性并不是外物,我的见性都不是外物了,你的见性还能是外物么?那么,总结一下,通过上面反复的推理,都能够否定刚才‘见性是外物’的假设,因此,见性就不是外物了。既然不是外物,那么这个不是外物的见性,不是真正的你,又会是谁呢?!”
上面这段话,光看原文的话,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因此我就加上了转接的句子,可能会好一点。
整个这段话,其实非常真实地体现了佛教文献中的逻辑推理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文字上会替惯性地省略掉很多的推理关节,如果是研究过佛教因明学文的人,可能会比较舒服一些。可是对于我们这些连推理过程都不太感冒的人来说,那简直是一塌糊涂。因此,大家在看佛教的相关文献的时候,一定要静下心来,仔细的把推理的每一步都填充完全,这样才能完全地明白文字中的含义。是有点麻烦啊!
佛又要通过另外的一种推理过程,来加强刚才的那个结论,佛说:“如果你还是认为你的见性不是你的真性,而是外物的话,那么在你看到外物的时候,你见到外物的同时外物也会看到你,到底谁才是本体就会搞得一团糟。这样就会令你和我的区分,甚至整个世间,都难以正常的存在。阿难啊,当你作为主体看见外物的时候,这个主体肯定是你,而不会是我;那么当你的见性广大周遍的时候,这个见性不是你又是谁呢?!”
佛说的口干舌燥,最后直接用一句话,结束了关于这个话题的分析:“阿难,为什么直到现在,你还在那里怀疑你自己的真性、本心,为什么你不能相信自己,而要反复由我来帮你决定呢?!”
这句话很严重喔!
在生活中,类似的情形也随时都在上演,很多的时候,我们的决定,不管是今天晚上吃什么饭,还是到底哪一天举行婚礼,还是到底应当什么时候进入股市,买哪一只股票,什么时候卖出,等等,全部都是在听别人的,专家满天飞,可是那些所谓的专家,自己真的明白吗?自己真的能够预知未来吗?好像那个带头大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并不是说,我们要装作我们什么都懂得样子出来去做事,终究这个世界,已经是一个超级细分的世界了,同样是学医的,妇科和皮肤科的医生都要互相会诊,通科医生就意味着不是医生了。
我的意思是想说,在你自己的天地里,在你自己的世界中,你就是主宰,你就是王者,你应当有做一切事情的激情,同时还要有接受各种可能结果的准备。不要为自己准备好一个专家,以便将来失败的时候,去进行指责。而是要自己承担起这个责任,专家的意见可以去听取,但只是进行参考而已,一切都要靠自己。
相信自己,就已经是成功了一半了。
第九卷 第二章 五不还天、无色界天 《大佛顶首楞...
第九卷 第五章 色阴境界十种魔境 《大佛顶首楞严...
第五卷 第四章 二十五圆通法门(一) 《大佛顶首...
第十一卷 第三章 论戒律(以淫戒为主) 整个楞严...
第二卷 第七章 见性无大小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
第八卷 第五章 众生内分、外分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一卷 第十章 思维体即心,也错了! 《大佛顶首...
第十卷 第七章 此经此咒福德无量不思议 《大佛顶...
第九卷 第八章 想阴境界十种魔境(上) 《大佛顶...
第八卷 第十章 欲界六天 《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
第十一卷 第三章 论戒律(以淫戒为主) 整个楞严...
第十一卷 第二章 论因缘 所谓因缘,就是因与缘,...
第十一卷 第一章 论佛教世界观 佛教的世界观,我...
第十卷 第七章 此经此咒福德无量不思议 《大佛顶...
第十卷 第六章 再说五阴虚妄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 第五章 识阴境界十种魔境(下) 《大佛顶...
第十卷 第四章 识阴境界十种魔境(上) 《大佛顶...
第十卷 第三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下) 《大佛顶...
第十一卷 第五章 论在家出家 在《楞严经》第一卷...
第十卷 第二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中) 《大佛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