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寺院 > 上海寺院 > 正文

上海青浦蟠龙庵

  作者: 未知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青浦蟠龙庵
青浦蟠龙庵山门

  蟠龙庵,地处青浦区徐泾蟠龙村。蟠龙庵始建年代不详,当地俗称“古庙”或“圣堂”。中国上海市青浦区徐泾镇蟠龙村蟠龙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蟠龙庵是由“蟠龙大寺”即“普门教寺”与圣堂两个寺院合并而成。大寺位于村北,圣堂位于村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蟠龙庵恢复宗教活动,以后逐渐重建大殿、配殿及附属建筑。2001年获准正式登记。

青浦蟠龙庵
青浦蟠龙庵内院

  寺院简介

  蟠龙镇(又名盘龙镇),以坐落于蟠龙塘(又称盘龙港)之西侧而得名,现为青浦区徐泾镇蟠龙居委所在地.清光绪元年《盘龙镇志》中记载“其地处青邑东境,与上海县接壤,曲水萦居,溪桥鱼唱,盖鱼米之乡.镇建于清初,历三百余年,发展为东西长一里,南北长半里之十字街,里人从事耕织,群居于此”。抗日战争期间,镇上有米行、米厂10多家,是向上海市区输送粮食的主要集镇之一。解放后,曾为龙固区政府驻地。现蟠龙居委会,有总人口2743人。辖区内还保存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香花桥和香客云集的蟠龙庵堂。徐泾蟠龙古镇也即将成为上海市又一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据徐泾志记载,隋朝仁清年间,由如莹法师开山建寺,取名普门教寺。距今已有壹仟肆佰叁抬多年的历史。

  唐太宗十三年吴人陆素居士护法建寺,扩寺基72亩,宋祥符元年赐额。当时留有隋朝炫帝御制的碑记。明嘉靖年间遭倭寇焚掠,鞠友茂等僧某募建;崇祯乙卯年五月十七日午时遭大风吹倒,清朝陈瞻甫居士募建中殿;乾隆十一年募建前殿;道光年十九年程锡瑞金时待等募资主修,后当地百姓称为蟠龙大寺。一九三七年释友吉法师离开上海闵行区莘庄春申庵,常住蟠龙大寺,后因圣堂无人管理,友吉师太与徒仁秀法师来圣堂常住。圣堂始建于乾隆年间,当时从金联的普江寺请来一尊佛像而建起,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四颗炸弹炸毁,后改建两间由芦苇编的茅屋。友吉师太长住后,又遭文化大革命,寺庙不得发展,十年浩劫中友吉师太种地卖菜,血汗积累,一分一毛积存。十年过后,终于又造三间砖瓦房,中间供佛,两头住人。后于一九九四年不慎火烧,一九九五年经国家批准后,由明阳大和尚题词为蟠龙庵,并介绍弟子释果乐法师前来协助共同建庙,于一九九七年正式建成。

青浦蟠龙庵
青浦蟠龙庵一角

  寺院历史

  蟠龙村原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古镇,传说古时候朱元璋皇帝因战乱困于此地,持两把战刀冲出去而得天下,故而取名蟠龙村。

  相传,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叔侄2人,由江苏海州荡芦村三槐堂迁此立村,因此地山岭盘旋曲折,形如蟠龙,又因有庵,故名。该村东边有条小河,长年流水,河西边绿竹茂盛,在竹林西侧,有一棵古银杏,约计有600余年的树龄,至今还枝繁叶茂。现蟠龙庵村有土地1755亩、居民317户,1122口人,该村除王姓居民外,尚有苗姓、朱姓、荐姓、周姓等少数居民。

  蟠龙庵村历史上以农为主。近几年来通过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畜牧养殖、苗木种植、面粉加工等规模较大的支柱产业,村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蛋鸡养殖在近15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较大规模,现存栏量在20万只以上;种植银杏苗木100多亩,经济林1400多亩。面粉加工业在2004年又加大规模,现日吞吐量达50余吨。该村有个体工商业户20多家,面粉加工企业1家。2004年,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100元。该村被市政府命授予“畜牧业养殖状元村”等荣誉称号。

  寺院住持

  二零零零年三月二十五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若山长老介绍,世界名人之一的大德高僧园霖大和尚的弟子释通朋法师常住,经青浦区宗教局批准由通朋法师任主侍。

  通朋法师不辞辛苦的教导着出家、在家弟子,把正法传播人间,感应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人士前来求法,蟠龙庵香火旺盛、佛法兴隆、道风正派、正法久住,是末法时期崛起的一座正法道场。

  如来庵的扩建工程得到了高邮市政府、宗教局的大力支持,原市委书记王正宇亲自到上海聘请释通朋法师主持道场。释通朋法师得到上师诸佛慈悲加持,引领群蒙,叩佛立下鸿愿,建立不分派别、实修实证之道场,爱国爱教、见性成佛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