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妄显真第二
行人欲生彼国出离生死,先当深识求生彼土真妄之心。
晨语:妙叶提出了:“先当深识彼土的真妄之心。”如果真妄不辩,就不是佛法了,落入了迷邪都不知道,因此修净土的前提是斥妄显真相应佛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净土之门。
如有人提倡不分真妄地念佛,但是如果失去了真妄的原则,还是佛法吗?
且谓如是极乐世界为是在境?为是在心?若在于心,但有虚想,无土可生。若在于境,虽有生处,又复失心。若谓心境二俱求生,则我身心是一,宁生两处?若心境是一,一心求生,则自今心境宛尔。虽说是一,又极乐娑婆净秽不同,况是世尊垂教,敕令舍秽求净,一义奚得?四句既不可求,或谓处处皆是西方极乐,或谓心净则是极乐,或云极乐不离这个,若作此解,皆名邪见,而余因不得以默矣!
晨语:此段是推究之法,以在心、在境,心境两处俱生,心境是一而生的四句推其是妄。
读者如能静心观照心境二义,生处四法,知真了妄,深识净土真义,才念佛观修方能与佛相应!
彼若谓极乐在心,即便妄认此心住在我今身中,既在身中,但名求心,何名求生?岂我世尊不知极乐在心,而说在西方十万亿国土之外耶?又岂不能指说内心,而但能说外境耶?
晨语:进一步破妄。身中的心是极乐吗?
今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说法,实境宛然,此是圣人诚言,焉敢不信,而不知此缘影心外之极乐正即我真心,我此真心如彼大海不增不减,而汝妄谓为境。
晨语:直指真心。此极乐实境非凡夫所可知,也非科学所能证明,乃是佛的光明境界,确实微妙不可思议!
汝谓极乐在缘影心,此缘影心如海一沤,生灭全妄,而汝妄谓为心,汝若固执妄见,不信外有极乐,信在汝缘影心内者,汝缘影心无体,不可以心求生于心。
晨语:破斥缘影心。因有妄心所以说极乐在外,若悟真心极乐即在圆明之中全体现前。
而不知彼极乐虽在西方,西方即我真心,真心无性,即彼名体以显我心,名体本空,亦即我心而示其相,心境一体生佛同源。
晨语:肯定西方即真心。而真心无性乃明白人的话,方知万法即此真心的显现,极乐妙相更是佛愿力所成。所以了悟“心境一体,生佛同源。”才是净土的真因。
求彼佛即求自心,非外示也;究自心,须求彼佛,岂他惑哉!如是则取舍忻厌,炽然著相,任我所求,岂复外心?心能具故,则知此心圆裹一切依正境界,乃至色心净秽,生佛因果,三世十方诸法,含摄无外同一受用,求一外相,了不可得,虽无外相,不分而分,净秽宛尔,故当如是而求,岂可求之于妄心也。如是愿求,佛所印可!
晨语:一切皆是真心,故任我所求,本然圆含,于中舍秽而欣净,乃是生于自心净土。而求彼土即求自真心,妙哉斯言!如是愿求,佛所印可!
与彼世之不识本心,愚痴无智,不求西方极乐之佛,但向自己肉团缘影妄心中求,谓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者,实辽远矣!然彼极乐国土非依缘影妄心,又彼弥陀色身非在众生阴体,若向我今四大缘影身心中,求本性自己之佛,不求西方极乐之佛,则妄心生灭,佛亦生灭,佛生灭故,三昧不成,纵求有得,但成生灭之佛,还生生灭之土,不成正行。经云: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彼圆觉性亦同轮转。即此义也。
晨语:破缘影妄求。明示佛身非凡夫五阴身,佛土非众生业土,乃是功德所成就的妙身妙土。所以众生应尽弃妄心之执而归净土之境,心境如一,直入佛智,方能了达真妙德。
若欲离诸妄见直生彼者,但求西方十万亿国土外极乐弥陀之佛,以称性妙观,如实观之,使彼如来本觉相好于彼显现,合我众生始觉真心,于此发明,始本相冥,生佛互感,三昧乃成,正行斯立,不生灭土始可生也。
晨语:十亿国土外的极乐弥陀,即是真心广大之量,是称性的妙观,不会以妄心局于自己的身心,使法界无量广大之德得以开显,本觉合于始觉,生佛互感,三昧才能成就。
这是净土法门最殊胜的理行之道,三昧的宝王之旨也于此体现。
故知此心遍一切处,尚不闻于地狱,何止极乐。但地狱苦处今顺性而求离,极乐九品今顺性而求生,但依修多罗教,顺佛法音,求离苦得乐,从凡入圣,实不出吾之心性。故名唯心净土,本性弥陀,非谓从妄心中求,妄心无体,焉得名为唯心本性之佛耶?
晨语:顺性而求的道理。人能于此了达,则妄习渐了妙德日生,直至究竟,则寂光圆现,佛德圆备矣!
彼向自己缘影妄心中求者,以色身及山河大地十方刹海为外境也;此向自己不动真心中求者,即十方刹海大地山河为内心也。若知十方刹海即内心,则打成一片,故我任意于中舍秽取净。厌东忻西,不出自心。以实有彼大愿果佛能接引故,故求无不得。若谓十方刹海为外境,则打作两橛。故才动念即乖法体,即失其用,不得自心。以但有此性具因佛无力用故,故虽求无得。又妄心但是虚妄缘影,惑为色身之内,无土可生;真心含有一切尘刹,本具极乐依正,求之必生。妄心舍外趣内,真心即外为内。内无外故,外求有相果佛,即求自心。内非实故,内求无体缘影,不见自心。妄心心境宛然,真心即心即境;妄心生灭无据,真心不动不摇;妄心在因无果,始终生灭;真心因果一致,性修交彻,故知从真心妄心求者,其别若是。
晨语:比较妄求与真求的差别。再细心体味内外、自他、心境等义,佛法已过大半。净土是一切法的归宿,所以入净土者,下必再入它宗,而应圆摄一切!
论时则何啻日劫相倍;论处则何但天地悬殊;论体真则圆裹十虚,妄则居于身内;论用真则横截娑婆,直出生死,妄则煮砂为饭,经劫难成。是故行人发菩提心求生净土,岂可但求自己缘影妄心,不求西方极乐真佛,良可痛伤!譬如欲西而面东,欲升而抱石,从水求火,从火觅水,奚可得焉?
晨语:结归时、处、体、用四方面的不同。悟真则日劫相倍;知处则功德妙生;就体则圆证无方;论用则道力无尽。
嗟今之人不识真心遍一切处,即色显体,而妄认缘影事,谓是本性,谬之甚矣!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必被消灭。分别影事妄认为心,亦复如是。若或识子是贼,贼不为害;知意是妄,妄亦奚伤。但不可认彼为是极乐依正也,四明法智大师所以有指妄即真之说,观佛观心之谈,终不拨于极乐依正实境。
晨语:感叹执着虚妄心相的修行人不识真心,都以缘影妄心而求。此理事妙义,要真正透彻明白,方能在念佛观修时起大作用。
奈何后世邪见蜂起,魔侣炽然,破灭佛法,断佛种性,妄计极乐妙土在我缘影心中,而不肯西求,可胜颠倒!彼闾巷之人未闻正说,以此邪见密相传授,疑误人者虽不逃于地狱苦报,尚有可恕,而我出家四众圆顶方服者同此见解,尤可伤悯,倘若真为生死,则必以此说为是。
晨语:破后世修净土之邪见。劝勉真修之士应以圆融正见为本,起真心实境求生之愿行。
若有障重之人,于此法门不能随顺者,则当更审缘影妄心境界云何。此虚妄心既无有体,但随我生灭,遂即妄说为我,妄认我故,便谓此心住在我今色身之内,谓此色身住于今之世界,谓此世界还住今之虚空之中,此虚空性广大难量,遍舍尘刹,如是则空大界小,心劣于身,一念转微,不可举示,岂可以至微至末一念无体之妄心,而于此求极乐依正之妙境乎?不可求而求,岂不甚惑?
晨语:了妄心。一念至微至末的缘影妄心如何能具极乐?达人即知念佛法门实际就是开显真心功德的异方便啊!
既了此义,则知如是空性无边,虽不可量,元不出我大觉清净心中,如彼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况此色身在世界耶?况此妄心在色身耶?故知妄微身著,界大空圆,从纤至洪,不出我今本心之内,故知我心如空,彼空如尘,我心广大无涯无底,圆裹十方三世一切虚空微尘刹土、一切众生色身妄念,欲求一法在于心外,了不可得,何特西方极乐非心外耶,造次颠沛尚不可离,况净行庄严要期西迈透脱生死,岂求外耶?
晨语:证真心。真心广大圆明,包裹一切。若悟此理,证入三昧,则净土妙成于此。
经云: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譬如百千澄清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又云:妙觉明心遍十方界,舍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又云:十方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晨语:以楞严经证明。如已悟自心,则正可印证净土在真性内,无生而生,圆契佛意矣!
以是义观,既十方宝刹依正色心是我本有,我今决志求生本有之土,求见本有之佛,有何不可,尔谓外求?
晨语:妙哉自家自求,一切都在真心中,而以极乐为至真至胜的妙境,所以求生西方与佛相应,是一切求中的无上妙求。
我既愿求,心能感故,彼佛为我愿现之时,即我自家底本有心佛显现,心佛真实,何有外来。既无外来,彼佛显时,即我心显;我心显时,即彼佛显。我心即是彼佛之心,彼佛即是我心之佛,一体无二,性本圆融,何可舍彼西方极乐内心之佛,而妄计别有唯心佛也!
晨语:心佛互相显现,此是真心妙显的境界,乃是自性功德开发的妙用。不仅净土宗如此,禅密诸宗,华严境界,也无不如此。所以悟人,一悟一切悟,而证念佛三昧者,一证一切证也。
或曰:虽妄心,岂不亦具依正之法,何必使人求乎外境?答曰:妄心设具一切依正之法,岂不亦具西方极乐,若知西方极乐一如娑婆之实境可求,可说心具,若谓此心即是心外更无实境,此则但是妄心虚想,有何实焉?而谓心具,又即境之心名真心,离境之心名妄心,故知真妄虽同,即离为异,即得离失,即是离非,其旨明矣!
晨语:意谓西方不是虚构,而有真实的境界,所以即境为真心,离境为妄心。
又如法师少康,因念佛故,称佛名时,佛从口出,状若连珠,亦存其相,使其众会皆得见也。佛既有相,土焉不实。更有一等,谓于事则有,于理则无。或云:处处皆是净土。伤哉此辈,深惑难祛。又禅宗南阳国师,为禅客举无情说法之话,虽不专言净土旨趣,亦痛末世向缘影求佛者多,故此说中不得不备。
晨语:举例证明真心具相,妙用含德。
南阳国师的公案,正举扬了真性净土的妙境。引御选语录中631页中文云:
僧问:“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有人不许,云是邪说,亦有信者,云不思议,不知若为?”
师曰:“此盖普贤、文殊境界,非诸凡小而能信受,皆与大乘了义经意合。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乎?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黄花既不越于色,岂非般若乎?深远之言,不省者难为措意。”于是禅客作礼而去。
阅者自可悟禅净不二之旨。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
禅与止观法门 净明山人讲 智理居士记 禅与天台止...
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要 净明山人 今天我们讲永嘉大...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 讲述:净明山人 这部经是...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上师阿弥陀佛修法 -...
禅悟的要义 净明山人开示 沈佳芳居士记 一、 修行...
净土宗功课简例 净土行者的功课因人而异,应机而...
第三章 古德有关净土观法的开示 关於净土观修法...
第二章 净土宗白毫观修法述要 净土宗修持法门有...
禅修与念佛 问:有的人24小时在修,结果不放下,...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 宋智明 如何抉择禅法与善巧行...
第六章 蒙山透关 普眼法界 讲到修行,一定要注意...
第十五章 圆归如实的道 恒河沙佛所说的经,三世...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 当一个学佛者成为自心...
第十四章 道场圆加行 三观齐妙功 圆觉必因觉觉而...
第四章 太阳圆风与狮子之剑 在圆觉的法界里,文...
第十三章 依师离四病 尽化微细惑 修入圆觉,道惑...
第三章 光明庄严的圆觉法会 讲完了经题,也就掌...
第十二章 除障显理 了相非相 师法已得,解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