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德有关净土观法的开示
关於净土观修法门的修习方法,在佛典及净土圣贤录中,有很多记载,兹摘录其中精要的部分,以资学修此法者借鉴。
—、普贤菩萨的开示
尔时,世尊入三昧,名如来议不思境界。普贤菩萨告威德菩萨言:「若善男子、善女人,为求无上菩提,发心欲证此三昧者,是人须先修智慧,以此三昧,由智慧得故。修智慧者,应离妄语、绮语及诸无益之事。诣精舍中,睹佛形象,金色庄严,或纯金色,身相具足,无量化佛在圆光中,次第而坐。即於像前,头面礼足,作是思惟:我闻十方无量诸佛,今现在前。所谓一切义成佛、阿弥陀佛、宝幢佛、阿闲佛、毗卢遮那佛、宝月佛、宝光佛等。於彼诸佛,随心所乐,尊重之处,生大净信。想佛形象,作彼如来真实之身,恭敬尊重,如现前见,上下谛观,一心不乱。往空闲处,端坐思惟,如佛现前,一手量许,心常系念,不令忘失。若暂忘失,复应往观。如是观时,生极尊重恭敬之心,如佛真身,现在其前,了了明见,不复於彼作形象解。见已,即应於彼佛所,以妙花蔓,末香涂香,恭敬右绕,种种供养。彼应如是一心系念,常如世尊,现其前住。然佛世尊,一切见者,一切闻者,一切知者,悉知我心。如是审复,想见成已,还诣空处,系念在前,不令忘失。一心勤修,满三七日,若福德者,即见如来现在其前。其有先世造恶业障,不得见者,若能一心精勤不退,更无异想,还得速见。何以故?若有为求无上菩提,於一事中,专心修习,无不成办。譬如有人,於大海中,饮一掬水,即为已饮阎浮提中一切河水。菩萨若能修习此菩提海,则为已修一切三昧诸地陀罗尼。是故应常勤修匪懈,离於放逸,系念一心,要令自得现前见佛。
「如是修习,初见佛时,作是思惟:为真佛耶?为形象耶?知所见像,由想生故,乃至虚空,无端量处,一切真佛,皆亦如是。犹如虚空,平等无异。自心作佛,离心无佛。乃至三世一切诸佛,亦复如是,皆无所有,唯依自心。菩萨若能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极乐佛土中,常见如来,亲承供养。
(见《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二、宋代知礼大师示净土观法
观者,总举能观,即十六观也;无量寿者,举所观要,摄十五境也。且置能说,略明所说。能观皆是一心三观,所观皆是三谛一境。毗卢遮那遍一切处,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所谓众生性德之佛,非自非他,非因非果。即是圆常大觉之体。故《起信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常住法身。依此法_身。说名本觉。 一故知果佛圆明之体,是我凡夫本具性德故。一切教所谈行法,无不为显此觉体。故四三昧通名念佛。…虽俱念佛,而是通途,显诸佛体。若此观门,及般舟三昧,托彼安养依正之境,用微妙观,专就弥陀,显真佛体。虽托彼境,须知依正同居一心。心性遍周,无法不造,无法不具。若一毫法从心外生,则不名为大乘观也。…所言心性具一切法,造一切法者,实无能具所具,能造所造。即心是法,即法是心。能造因缘,及所造法,皆悉当处全是心性。是故今观若依若正,乃法界心观法界境,生於法界依正色心,是则名为唯依、唯正、唯色、唯心、唯观、唯境。故释观字,用一心三观;释无量寿,用一体三身。体宗力用,义并从圆,判教属顿。…寄语行者,观虽深妙,本被初心。若能进功,何忧不就。纵未入品,为因亦强。生至彼邦,得预大会。所见依正,微妙难思。速入圣阶,产生亦广。…尘境粗强,诚为险处。故须外加事忏,内勤理观,正助双行,加愿要制,必於宝刹,速证无生。今解观门,其意在此。(见《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三、宋代遵式大师示净土观法
欲修往观者,当於一处,绳牀西向,易观想故,表正向故。跏趺端坐,顶脊相对,不昂不偃。调和气息,定住其心。然所修观门,经论甚多,初心凡夫,那能遍习?
今从要易,略示二种。於二种中,仍逐所宜,不必并用。其有於余观想熟者,任便。但得不离净土法门,皆应修习。所言二种:
一者,扶普观意。生已,自想即时所修,计功合生极乐世界。於莲花中,结跏趺坐,作花合想,作花开想。当花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於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要与十二部经合。作此想时,大须坚固令心不散。心想明了,如眼所见,经久乃起。
二者,直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躯,坐於花上,专系眉间白毫一相。其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楞。其毫中空,右旋宛转,在眉中间。莹净明澈,不可具说。显映金顶,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注想,坚固勿移。然复应观?想念所见,若成未成,皆想念因缘,无实性相,所有皆空。一如镜中面像,如水现月影,如梦如幻,即空、即假、即中,不一不异,非纵非横,不可思议。心想寂静,则能成就念佛三昧。(《往生坐禅观法》)
四、明代憨山大师示净土观法
然一心持名,固是正行。又必资以观想,更见稳密。佛为韦提希说十六妙观,便得一生取辫。今当於十六观中,随取一观。或单观佛及菩萨妙相,或观净土境界,如《弥陀经》说莲花宝池等,随意观想。若观想分明,则二六时中,现前如在净土,临命终时,一念顿生。如此用心,精持戒行,永断恶念烦恼。以此净心,观念想继,净土真因,无外此者。(见《憨山大师年谱》)
修观者可在用功之余,对照以上先德的开示,久久必有深契与了悟,於修观一途,便能登堂入室了。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
禅与止观法门 净明山人讲 智理居士记 禅与天台止...
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要 净明山人 今天我们讲永嘉大...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 讲述:净明山人 这部经是...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上师阿弥陀佛修法 -...
禅悟的要义 净明山人开示 沈佳芳居士记 一、 修行...
净土宗功课简例 净土行者的功课因人而异,应机而...
第二章 净土宗白毫观修法述要 净土宗修持法门有...
第三章 古德有关净土观法的开示 关於净土观修法...
禅修与念佛 问:有的人24小时在修,结果不放下,...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 宋智明 如何抉择禅法与善巧行...
第六章 蒙山透关 普眼法界 讲到修行,一定要注意...
第十五章 圆归如实的道 恒河沙佛所说的经,三世...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 当一个学佛者成为自心...
第十四章 道场圆加行 三观齐妙功 圆觉必因觉觉而...
第四章 太阳圆风与狮子之剑 在圆觉的法界里,文...
第十三章 依师离四病 尽化微细惑 修入圆觉,道惑...
第三章 光明庄严的圆觉法会 讲完了经题,也就掌...
第十二章 除障显理 了相非相 师法已得,解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