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的智慧
目录
缘起
说信仰
说病苦
说往生处理
说经营理财
说斋家之道
说修行
说社会现象
说宗论教
说慈济世界
缘起
一九八九年,证严上人发表了第一本著作“证严法师静思语第一集,”出版以来,匆匆已经第十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一九六六年,证严上人开创了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志业,一路走来,也已经第三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无论是过去十年里,还是过去三十三个年,世界的变化很大。
沉浮在变化里,匆匆忙忙的;全球的人类,已经共同挤到公元二千年的门槛外了。
大家探头望进二千年的门里,也望着二千年以后的未来,试图探寻,公元二千年以后,我们将会去到那里?
随着“千喜年”步伐急促地靠近,人们不安地探询,何处以我们到让我们“心安”的答案?
然而,现代社会一般的价值观,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答案,似乎除了造成“忙碌”与“慌乱”以外,也不容易再有其他了。
社会上,如此焦急、忙乱,不安的心情,总是让上人深觉心痛;
因此,只要上人在花莲,无论如何疲累,在许许多多天未破晓的清晨,总会听见上人轻声透过静思晨语,试图唤醒沉醉的梦魂,抚慰不安的心灵。
就像音符一样精炼,十年来,这些清晨的话语,谱成一本又一本的著作。
每天,全球各地,总有数不完的访客,志工与志业体同仁,怀抱着疑虑与这安,殷殷期盼上人开示。
如此疑虑与不安的心情,也总让上人内心不忍;因此,无论多忙,上人总是耐心而慈悲的教诲,试图轻柔的以智的话语,抚慰不安的心灵,拔除苦痛的根源。
就像利剑一样的精确,十年来,这些坚定与柔美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化成一本又一本简单易懂的著作。
十年来,上人的著作,超过了二十册。
无数的失望生命,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回头;
无数的禁锢心灵,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开放;
许多的破碎家庭,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和乐;
许多的美善因缘,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具足。
因此,站在这跨越“千喜年”的关键时刻,为了让不安的社会与烦恼的心灵得以平安自在,静思文化有责任将上人过去十年出版的著作,逐一校对,稍加增删;并结集成套,以虔诚的心,全球发行。
虔诚祝福,全球的读者们,“心安”。
结集成套,分三阶段出版:
一九九九年五月,全球慈济日,出版平装套书二十册;
其中,佛与系列五册,人生系列十五册。
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精装佛典系列套书五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跨入公元二千年的最后一个月,出版静思语系列七册:
其中静思语第一及第二集,平装精装同时出版;
此外,五册中英文对照的口袋型迷你静思语,也同时平装出版。
静思文化,藉著一九九九年〖证严上人著作,新版集结发行〗,能在感恩的心中,享受“心安”的无限宁静与幸福。
静思文化谨识
说信仰
⊙师父,我们平常烧香
拜佛是一炷香好,还是三炷香好?
如果家里空间够大、空气流通,可以烧三炷香,可是如果空间狭小、空气不流通,那么一炷香就可以了。不要让整个屋子烟雾弥漫,心理反而烦恼:有时也可以满心虔诚的双手合十,“心香一束”不是也很好吗?
⊙建医院、盖寺庙和放生三者,何者功德大?
功德很难讲,见仁见智,一切全在自己的判断。建医院即是放(人)生。一个人得救即是一个家庭得救,进而减少社会问题。因此,建医院与盖庙、放生何者功德大,希望大家以智慧判断,只要欢喜做的,即有一分随喜功德。
⊙诵经与素食,真有功德吗?
有人以为只要念经,佛就会保佑他,为他消灾,这是错误的观念。要知道,经者道也,道者路也。众生浑沌,时常迷失而误入岐途。佛陀讲经说法,即是要指导人生的去向——不要走错路。
至于诵经的意义,则如行人问路。现在距佛陀住世时已经两千多年,我们既不得佛陀当面授教,但他所说的教法,都记载于经典中。因此学佛者,必须依循读诵,藉以了解当初佛陀所教导的方式。依经文而行解修证,如此即可消灾。若光念而不深入了解,不好好修正自己的行为,即使每日念得数十万遍,也是枉然。
信佛不一定要素食。但素食乃是培养爱心与慈悲心,因为蠢动含灵皆有佛性:生灵也是血肉之躯。“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见其生不忍视其死。”根据医学研究,素食不仅对血液循环有帮助,甚至可防止传染病。
⊙念何经可消何种业障?
念各部经均要诚信,发愿深切,希望好事都甘愿做,果报则欢喜受:如念《地藏经》即应有地藏菩萨一样的愿力。念《普门品》即需要有观音菩萨一样的慈心悲怀,造福人群。
⊙近来民间流传一种宗教,只拜《法华经方便品》,不拜佛、不念佛,您的看法如何?
佛教乃教导世人转迷为觉,要智信而不可迷信,念佛拜佛即以佛之精神为己之表率:念观世音则是追求如大士观世音之精神,在惶恐时有一分自在的定力与勇气。而经文的佛言佛行,指引我们护持的方向道路。《法华经》是佛陀所说之法:如只信奉《法华经》,而不敬重开导的说法者——佛陀,岂不自相矛盾?
⊙有人说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不能住生西方,要念“阿弥陀佛”才可以,真的吗?
若平时行为不端,念什么都不能往生西方。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念观音圣号,为什么不能往生西方呢?
⊙师父!为何静思精舍都持念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释迦佛传法住世,我们应有“难遇”的感恩之心。
入佛门应明了成佛之道在于行,而不只在文字相上钻研。佛门弟子应忍人不能忍之苦,行人不能行之事,方显学佛本色。时时发“我不救度众生,谁救度众生”弘愿,心轮不得转,*轮焉得转?
⊙一般民间所说的“普度”,与佛教中的“普度”有何不同?
民间的“普度”,据说从七月初一即开鬼门关,让孤魂野鬼游荡人间。许多好事的活动都不喜欢选在七月份,怕鬼找上门来。在街头巷尾,到处都可看到家家大开杀戒。多少无辜的牲畜,都被万物之灵的人类,串杀作牺牲(礼)品,以巴结鬼神。
佛教所谓“普度”,按字面解释,“普”是普遍、普及的意思,也具有平等的意义:“度”即是从极苦的彼岸,度他到快乐的彼岸。也就是说:六道众生,在最危急厄难、困乏之中,能帮助他解脱出来,得到身心自在,这才是真正佛教中所谓的“普度”。
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平时吃喝都相当富饶,尤其知识水平提高,更不应妄信而滥杀牲畜。拜拜是表示诚意,只要香花、水果即可,这是一分虔诚的恭敬心。总而言之,佛陀教给我们的是端正心智的教育,绝对不可颠倒迷妄。
人间有饿鬼,也有地狱,人间到处都有饥寒苦难的众生。那些饥寒苦难的众生,时而可见,这些人犹如处在人间饿鬼道中,要靠我们来帮忙拔除他们的饥寒,使其得以饱暖自在。
人间的地狱道——医院,是可以用我们的力量去帮助的。有很多人因为缺少医疗费用,而无法获得妥善的治疗,只要给予帮助,就可使他们得救而站起来,帮助他们更生,解决他们的痛苦。这就是将“普度”精神表现于行动,一如观世音菩萨发挥了闻声救苦的圣行。
⊙听说躺着听法师讲经的录音带,会五百世堕入畜生道,真的吗?
人应该要有智识。录音带既是法师所讲,法师是三宝之一,讲的内容又是佛法,听时就应该端端正正的,好像面对着讲话的人一般,表示尊重。如果说因为很累,所以躺着听,这是放纵自己,是不重道。你应该自己去思惟:“我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听说不可以……”。
⊙有人说出家功德很大,居士做得再多也是居士,这话可信吗?
佛性平等,众生皆是未来佛。
⊙佛是神吗?
不是。佛与我们一样也必须生活,肚子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服,疲倦时要休息,寿命终了就要离开人间。所以我常常说:我们不可将佛神化,不要认为佛是神;佛是真真实实的人,而且是圣人,他与我们凡夫境界不同之处是:
第一、佛有智慧:第二、佛有仁德:第三、佛陀福慧具足:佛是一位完人——完美、圆满的人。
⊙有人说皈依愈多位师父愈好,是吗?
这是不正确的。僧即僧众,皈依三宝后,每一位师父都是我们的师父。
⊙有人说,建寺是救 心,建医院只救人,哪个功德大?
佛住世时,寺院很少,僧众每天行脚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因此,在当时如果有人建精舍,让僧众安心修持,功德很大……。而今,东部需要救人、济世,故以佛教精神致力于千秋的志业,何况佛陀亲口说:“八大福田中,看病功德为第一。”
⊙“拜佛”与“拜忏”的意义何在?
拜佛是信仰的目标:而拜忏则是:改善人生,美化心地,至真至诚地反省——忏悔。众生心地污染,昏沉黑暗,一切事理不明,就会常起人我是非的争执、计较。忏悔,就是要洗掉我们这分恶劣的心思习气。
⊙“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都是大家所熟悉、恭敬的,就只“大势至菩萨”乏人礼拜,为什么?
我们常说“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是辅助阿弥陀佛度化众生的二大胁士。众生因为各有业因,才会来到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很苦,所以又称“堪忍世界”,众生在“堪忍”中需要有人关怀,才能解脱身心的痛苦。
大势至菩萨强调自修、力求精进。而观世音菩萨和娑婆世界比较有缘,所修的“耳根圆通法门”专听娑婆世界众生的苦难音声,进而循声救苦、护持众生。
娑婆世界犹如一座大医院,众生就像病人,而观世音菩萨就如同大家的护士。健康的人可照顾不健康的人——医护人员并未生病,却天天进入医院:主要目的即在照护、帮助病人——就是说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愿力,比较契合娑婆世界众生的需要,所以大部分人都会亲近他。
⊙师父,我有心想要虔诚地拜佛,也有心想要虔诚地念佛,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我在拜佛时,心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念佛念没多久,心就不能专了!许多时候明明在念经,眼看着经文,口中也念着经文,但心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我想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有,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心无法专一,智慧当然也就无法开通了。
我们修习佛法并不是要学聪明,而是要学得智慧,智慧是由定而生,若心能专念不散,从事入理,则能产生智慧。比如说:念佛,即要念得佛心即我心,念经亦要念得文从眼入,句从耳入,理从心得,如在佛前闻佛亲口说法,这才是真智慧!
所以佛陀教导弟子要摄心,心能摄在一处,就能得定力啊!
⊙佛经土说“宝塔从地涌出”,是否真的如此?
所说的宝塔即是我们的心。“塔”是心德、显德之意,也就是显现自性道德的崇高。所以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师父,您说的话很有道理,我也想为社会做点事,但我身体不好,您保佑我身体好,我一定会好好做。
我但愿能够保佑大家身体好;老实说,我身体也不好呢!
⊙作为一个佛教徒,是不是一定要皈依?
最好是。因为在皈依后,心理上能自我勉励、自我检讨,警惕自己是一个佛教徒,不可走错路。
⊙贫病的人,难道就注定一辈子受苦?
纵然定业不能转,然而只要坚定毅力,不屈不挠、忍辱、精进,总有否极泰来,业消福至的一天。
⊙师父!我要生生世世追随您!
好呀!我到地狱去,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母亲在世时是个受过菩萨戒的虔敬佛教徒,但因为配合父亲的饮食习惯,她依然烹煮荤食给父亲食用,是否因此而造业得病,以致往生?
信佛不一定素食,佛教东传后,由于中国丛林可以耕作、自立炉灶,因为环境允许,所以我们得以素食,而素食的主要意义在长养慈悲心。
学佛是持心息妄,不要挂碍、执着于外相,否则会学得极不自在。
人生四事(生老病死),是连贯而来的,生是死的开端,死是生的起点,佛教称逝世为“往生”,可见生即是死,而死是去了再来。
人生在世最怕遇上“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情形,而你母亲自病发到往生,前后才一个半月,且听说她往生时极为安详,并没有一般癌症患者的痛苦反应,这实在是不可思议,你们应该替母亲庆幸,并振作精神,继承她的志业——出任委员或慈诚队,以延续她的慧命。
⊙师父,我想皈依三宝!.
好!但是,要皈依,必须做到“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师父做得到的事,你也要能做到,你能吗?
⊙师父,您这一生做那么多善事,以后一定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不想去西方极乐世界,我还舍不得离开娑婆,我甚至还想到地狱去哪!
⊙我和先生经常吵架, 真怀疑是不是八字不合?
脾气愿意改好,八字就会合,要时时为自己祝福。平日多念观世音菩萨,以观世音菩萨的一分爱心,普爱周遭的亲友,时时起一分欢喜心,久而久之,不但自己脾气会改,相信也会影响先生。夫妇之道应相敬如宾,互相多礼让。
⊙有时欢喜做又很后悔,想行善也很烦恼,无法控制情绪,怎么办?
这是缺少培养一分欢喜心,应常常保持欢喜心;工作时,要心存感恩,凡事应善解之。
⊙信奉佛教、弘扬佛法一定需要出家人吗?我认为在家人所接触的社会层面比较宽广,也比较方便做社会公益的服务。
出家人住持佛法,在家居士护持佛法,对佛教而言,两者是“理同相不同”。
例如组成一家公司,必定要有董事长、总经理,同时也必须搭配各单位员工来作业,才能使得公司顺利营运发展。又好比一栋房子,是由屋顶和墙壁架构而成,有墙无顶,或有顶无墙,它都不能成为一栋房子。
佛、法、僧统称“三宝”的整体。佛陀是我们历万劫难遇的明师,因为稀有,所以称他为“佛宝”。
佛陀既以色身示现人间,难免形寿异灭,但他所传的教理却是不生不灭的智慧,此即“法宝”。
法理无形无相而能永久不灭,但在娑婆世间却要假藉形相才能显示道理,而“法由声出,声由文显”,为了让无形的谛理做有形的教法,就必须靠僧伽承传,所以出家人被称为“僧宝”。所谓“天下佛教由僧传”,如果没有出家人,佛陀的慧命便无法延续。
⊙算命的说我今年劫数难逃,我好惶恐……
不要迷信算命,不要疑心生暗鬼。把凡夫心变成佛心,多培养慈悲心,就有福了:有福就可以破灾!
⊙算命的说我今年有大劫数,他可以帮我化解,不过要花一笔钱……!
一善破千灾。业是自己造的,当然也要自己去转,不要盲目的想花钱消灾!罪从心起亦从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切莫心存侥幸。
⊙有人说睡觉前不能念佛,可有此事?
“阿弥陀佛”是文字相,是一句佛号:其实佛就是人,因为他慈悲又有智慧,故称为佛。念佛是为了警惕自己,让自己有如佛一样的慈悲,所以要时时念佛,与佛同住。
睡前当然可以念佛,还要虔诚地念,但是要默念以表示尊敬。
⊙我常在睡梦中梦到死人,怎么办?
生就是死,死就是生,梦到“死”,表示“生”——生财、生福。凡事善解,什么挂虑都没有。
⊙几年来每逢初二、十六皆拜土地公。今入佛门,只拜佛不拜神,可以吗?因有人言:请神容易,送神难。
要看自己是否有正信、正念?有道是疑心生暗鬼。心中有疑,什么都挂碍。心中坦然,念念只有佛,就什么事都没有。
⊙婆婆的坟地今年六月份拣骨重修,而七月份公公的身体一直不顺,是否风水冲犯了什么?
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业报,不应猜疑于一把骨头或一块土地——只要心正意诚,处处都是好风水。
⊙以前的房客搬家以后,居然把自己祖先的牌位留下来没有带走,请问该怎么处置?
其实,那也没有什么,如果为求“心安”,就把它供奉到百家祠堂或一般寺庙里好了!
⊙为什么在我信奉佛教以后,反而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请问迄就是所谓的“魔考”吗?
行走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有坎坷、境遇困难的时候,你该庆幸在信奉佛教之后才遇见诸多困境——因为此时你已有了信仰,它能让你更有勇气、毅力来面对逆境、冲破难关。如是因如是果,会发生任何状况都是源自业力使然。
⊙我时常梦见师父,但师父说什么都忘记了!
梦中的话可以忘,但现在说的话要记得。
⊙前一阵子被朋友倒了六百万,透过任何途径都无法讨回款额,我该如何?
不增不减啊!是他倒你的,你现在才能如此心安理得、无碍自在。如果是你倒了人家的,现在你的心一定会忐忑难安、不得平静,所以你应该为“还好不是我倒他”而感到高兴才对。
只要不种恶因,且常抱欢喜心,即使面临困境,也能心开意解。
⊙为什么别人发愿赚钱来布施都能如愿,钱也赚了,好事也做了,而我却不能如愿?我所做的投资不赚钱的话,就不能多做布施了!
凡是有所求的愿,就不正确,慢慢来,不要急,所谓:“因地不真,果遭迂曲”,虽说有多大的愿就有多大的力,但是起心动念有别,则果报不一。
⊙在家念大悲咒,有何用?
念佛、持咒均在至心虔诚,心无杂念,即得大自在。
⊙对基督教应持何看法?
人与人之间本应彼此和睦相处,任何宗教能流传久远,都有其宗教价值,我们应尊重他们的教义与人格。
⊙我曾于路边拈香礼拜、焚烧冥纸,从此噩运连连、家道不安;四处问神卜卦,都说是举香时撞邪灵、烧冥纸招来冤魂,我日夜都生活在痛苦中,可否请求师父帮忙化解?
拈香,只是一个动作;冥纸,也不过就是一张纸而已。不要挂碍、不要执迷,不要把“没有什么”硬想成“有什么”。事实上,你所说的这些东西,全都是你自己的心念起疑,心安就自在,福报自然源源而来;心不安,任谁也无法帮忙你化解。
⊙每个宗教都劝人为善,如何才不会选择偏差?
不错,但各种教理有究竟与非究竟。如佛门中谈六道轮回,但佛菩萨精神是超越人天六道的。外教言:“你信我,方得救。”而佛门却随缘度众生,爱一切众生,不只爱同道者。
⊙我们要用何种心态面对“婴灵”的问题?
佛教讲慈悲,最好不要有堕胎的事发生。然而一旦成了事实,也不可能以区区小钱,即能抹煞这个定业。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啊!业因最好不要去造,否则心中有鬼,心神不定,不是鬼与人缠,而是人与人缠。
⊙我以前信仰他教,如今欲入佛门,却有一分惶恐,惶恐当初入教时的誓言,不知道这个誓言会不会应验?
好比一般帮派,加入时要立誓、饮血酒,一旦弃暗投时明,政府必会保护你的,何况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呢?
⊙上个月,我到精舍住了一天,用了精舍的电,有人说这是盗用常住物,可有此事?
学佛首要学平常心,不必太执着,如果这样,又有谁敢学佛呢?况且佛门言:广结善缘,即使出家人也很欢喜结缘的。
⊙有人请我代问师父,生肖属羊的人,可不可以购买坐东朝西的房子?
我不知道,也不会回答:因为我不知道他是人还是羊?
请转告他不要迷信,福人居福地,只要心念纯正,东西南北都一样。
⊙我想安置佛像,希望家庭平安。不知要安在哪个方位?也不知哪个时辰比较好?
其实,家中安置佛菩萨像,只是在启发你、告诉你——面对佛像时,要常生恭敬心:并且提醒你要虔诚念佛,念得佛菩萨的那分慈悲心,就是你的慈悲心。
我们应该知道,最灵感的佛,是活生生的人,因为人真会救你啊!你要求身外佛的灵感,倒不如反求自性佛的灵感。更进一步要做到人家有困难来求你时,你能有求必应,这就是人间的活菩萨了。
⊙近年来,耳边常有人控制着我的行动,颇感困扰,现在该怎么办?
人人都有幻想杂念,只要不把它当作一回事,认真做该做的事、忙该忙的工作,则幻听、幻觉自然慢慢会消逝。
⊙我本身属虎,当年儿子结婚时,我曾欢喜地掀开帘子,看了媳妇一眼,迄今已四、五年了,媳妇仍然不孕,有人说是被白虎冲犯,迄是真的吗?
俗语说:“有子有子命,无子天注定。”百善孝为先,父母是堂上活佛,哪有婆婆看媳妇会犯冲?世间事都是因缘业力,时时心存善念,一善破干灾,即无冲、无煞。
⊙娶媳妇没看时辰,有没有关系?
时时欢喜,即时时吉祥。
⊙为何我日日心烦,胃又不好。是否因往生十多年的先生今年风水重修,动了风水、动了香炉而不好?
人一往生,二十四小时内,身体和神识即分离了,只要神识一离开这个躯壳,色身即如同废物一般,与草木同朽。中国人的习惯留个风水,意在让子孙慎终追远。像印度总理甘地夫人,往生后即火葬,她交代善后,骨灰一些撒在山上,一些撒在海面,什么都不存。因此不要疑心。
至于,你的胃病是情绪所致,只要心情放松,饮食正常,胃病自然会好的。
⊙我是远洋轮船船长,前些日子,船上的同事不慎坠海,经搜救九十二小时仍无结果。从此,我心中一直不平静,最近又发生车祸,加上有人告诉我印堂发黑为不祥之兆。我心中很惶恐,不知如何是好?
同事的遭遇已经过去,那是个人的业力,你不要太在意,只要你已尽心援救,就可安心,不要将此事放在心里。
至于,机车撞到你的轿车,只是彼此一时的疏忽。你应该庆幸又过了一劫,彼此都能大事化小。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时时心存善念则时时吉祥。不要怕印堂发黑,只怕心念不清,一念之差惹来不安,如能培养乐观的心,时时持善念善解,多为需要帮助的众生付出,自然一切平安。
⊙祖先之灵不安,是否也会回来?
灵魂在往生满七七四十九天后,即随今世所做的善恶业而轮回六道去了,由不得他自己作主!
⊙我曾经在一座庙里问卜,观世音菩萨附在一个占童身上给我指点迷津,好像还很准耶!
意识清醒的人,为什么要去信那半催眠状态下的指引呢?何况,观世音菩萨绝对不可能附在一介凡夫的身上说话。不可再执迷。
说病苦
⊙医生说,从超音波中看到我的肝胆有层阴影,想到身体不好,心中很害怕。
身体有阴影,可以就医,但是心里不要有阴影。《般若心经》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布,远离颠倒梦想。”所以,首先心中没有挂碍,才能远离恐怖。
⊙我学佛多年,佛理也懂得不少,但是,本身面对病魔时,却仍然惶恐,无法自在,怎么办?以何方法能求得佛的感应?
佛教的修养并不是全要依靠佛的感应,最主要是在培养勇气:佛言“定业不可转”,要以一分坦然的胸怀及因果观,勇于接受随身显现的业报。这才是学佛的真谛和目标。
⊙师父,我感觉病情愈来愈糟,怎么办?
没有什么好忧虑的。
生死、死生,从佛家的观点来看,每个人的生命过程都有一种“分段生死”——生是死的起点,而死是生的开端,其实,舍了这个臭皮囊,可以从头再来,一切尽人事、听天命。
如果业报未了是走不了的,何况吃苦便是了苦,痛过一次就是消了一次业,所以要欢喜接受。
⊙我罹患舌癌,每天都好痛苦、好悲观,不知道该如何过日子?
身体愈不好,愈需要把握分秒多做一些事。把心放宽,应持以乐观,切莫要悲观:况且悲观还会影响到全家。再者,心不要有挂碍,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自然就远离颠倒烦恼。
⊙我这一生病苦连连,大小手术不断,现在得了癌症,还得接受放射治疗,实在烦不胜烦。最近又经常失眠,而倍感痛苦。请问师父,您有什么良方,可以解除我的痛苦?
凡事靠一念信心,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乐观,你要安下心来,顺其自然。
无法成眠是因为压力大,要有“放下”、“由它”的心态,让精神舒缓,不要专注在睡不着的念头上。
人身有两种作用:一是造业;二是受业。造业是未来受报,若多造善业,不但现在欢喜,将来也必有善果收获。对自己目前的状况,可视为接受往昔的业报,既然是造业受报,就要拿出勇猛心欢喜接受。
该做的事已经做了,该尽的责任也尽了,眼见儿女们如此孝顺,该无憾才对。把慈济的工作交给他们接棒,让善根不断。要有愿,不要求,无求才能自在。
⊙“请师父多保重。”(编案:这是一位罹患口腔癌,年仅二十六岁,已得硕士学位的李先生,在师父去看他时,用笔写下的期望。)
一天的痛苦过去,即消去一天的业障,你的心境要常保持安详。我常自我发愿:有一天的力量即做一天的工作,今生做不完,还有来生。菩萨的工作是永无止尽的。
⊙师父呀!我善事做得不少啊!可是,为什么我还是常常生病呢?
那我呢?你看,我现在不是在打点滴吗?我也会生病呀,
⊙我父亲生平爱铺桥造路,常叹并未犯下任何错事,为何会遭受癌症的果报?
这是你父亲前世的果报!前因今果,今因后果,今生虽种善因,但果未成熟啊!
⊙有一位年轻人罹患了淋巴癌,好像是“业障病”,我可否带他来请师父看看?
什么叫做“业障病”?我并不会看病,有病要找医生,我自己也会生病啊!
每个人尽力付出自己做人的功能,就是自救;然后,把身体交给医生,把心交给佛菩萨。能够如此,即使是所谓“业障病”,也能够欢喜承受。
⊙人到老病时,的确需要子媳的孝顺。但是,现在的社会能够尽孝道的子媳实在不多……
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等到病障现前,自己身心不得自在时,子媳再孝顺也只是尽人事而已。人在健康时,就应该多做善事利益人群,依这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等到老病时才依靠子女为你布施植福,那就太晚了!
⊙我时常觉得自身百病丛生,了无生趣。
不要时时把心放在身上。看看周遭,还有好多要做的事。以一分欢喜心,勇于接受现前的业障,千万不要忘了自己心中这颗善种子。
⊙我是一个病人,想向师父说的是:您的身体要照顾好呀!许多人都还需要您呢!
感谢你,每个人对生命的价值观不同;依我自己的生命观点,我觉得“有病”才是真正督促我成功的一股最大力量。
说往生处理
⊙人往生后要如何处理?
[一]人往生二十四小时内尽量不要去移动,以免增其痛苦,灵前尽量保持肃静,最好佛号声不断,让亡灵神识平静的随佛号而去。 [二]往生四十九天内祭拜尽量避免杀生,家属能持斋素食更好。因为在四十九天内,亡者即依生前所造的福业、恶业而上生下坠趣入六道。如再以牲灵祭拜,则牲灵之怨将再加诸于亡魂身,更增添其业障。这时刻是子嗣报答亲恩的最后机会了,丧礼中避免喧哗,程序力求庄严肃穆,简单隆重:一则避免浪费,二则亦可提高丧礼水准。
⊙佛教教人往生后,需要二十四小时助念,不可移动。而如果发愿后将躯体捐出,是否不得往生善处?
死后将躯体捐出,乃生命的延续。佛陀曾言:“头目髓脑悉施人”,绝对没有一个救人的人还下堕地狱的,今日的科学证明了二千多年前,佛陀的正知正觉。
⊙一年前,儿子好端端的睡午觉竟至一睡不起,心脏麻痹往生了。每想到儿子就伤心痛哭不已。
不如转这分痛苦的心虔诚念佛,对他更有帮助;哭是一分情锁,反而束缚得他不能超脱啊!
⊙孩子意外往生,我日夜苦苦恩念,一直无法释怀……
“百善孝为先”,这孩子从小你就为他烦恼到现在;如果你真疼他,就不要再烦恼了,将烦恼转为信念,就是孩子的功德。子女与父母间亲缘的长短是一定的,人生没有不散的筵席,生出来就注定有死的一天,生死之间,最重要在于如何转业。有人说:人死了要为他“做功德”。其实,最重要还是亲人的心态,如果由于小孩的死而转变了父母的人生观,使父母觉悟人生无常、及时行善,这就是孩子的功德,因为他来人间度了父母。
本来小孩出生是要来侍奉父母的,但是,从小你就为他烦恼、忧心,直到成年:往生了还不断为他痛苦,这会增加他的业。父母的心业转,孩子的业才能转。
⊙我已经去法院办理器官捐赠的公证,但是后来我听说;人死后十二小时才可移动,而捐赠器官必须在两小时内切割。我听了很害怕,我该怎么办才好呢?
假如你怕苦、怕痛,可以取消啊,人如发一分菩萨心,菩萨心即是自身尚存一口气,就让人来“节节支解”,且能不生嗔恨,那么更何况一息不来?如能把器官捐赠给需要的人,移植在别人的身上,就如延续自我的生命,是何等不凡有价值啊!
菩萨是生活在愿力中,他有一分愿力,若有痛楚也会痛得“痛快”,如果没有这分愿心,那就会很“痛苦”。
⊙人往生后,一定要等四十九天才能再投胎吗?
不用等!业力强的马上转世,即舍此投彼!
⊙师父啊!我的业好重啊!
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业,业重就欢喜接受。今天的事,让它欢喜过去,不要常常哭;哭得家中愁云惨雾,佛菩萨及善神怎么会来呢?佛心与人心一样,他天天听到你的祈愿,即使想来护持你,看到你哭丧着脸,也爱莫能助啊!
⊙儿子没有一点儿坏习惯,可是,却因癌症世,想到他,我就伤心欲绝。
往生对你儿子来说是解脱,你应该多念佛回向给他。”来念佛会让你心情平静,再者因为他的往生,使你警觉人生无常,因而精进行善念佛,这就是他的功德,把功德回向给他才有用,光是伤心反而增加你儿子的业呀!
⊙就读国主大学的女儿,月前不幸车祸往生。我自认本身没做任何罪业,为何爱女会夭折?去问神卜卦或牵亡,是否可知她在哪里?
问神、牵亡,只在求心安,不如多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即有无量光明。行、住、坐、卧皆可念,至心虔诚,即有感应力。母女连心,母亲心苦,她也不得安宁,不如将念她的心转为念佛,以爱她的心来爱普天下的孩子。
⊙一会员因幼子意外身亡,日日与遗像相对伤心不已。
这是他的世缘,缘尽则了,如一直伤心,这分情锁反会将他锁住而不得超生;况且上有高堂,下有其它子嗣,不应执着的只想一个孩子。
⊙十多岁的女儿,数月前因病往生。我们除了捐出二十万在其所就读的国中设立奖学金。还每月以爱女名义捐赠建院基金,但仍然无法减少悲伤之情。
人生在世,只是因缘所系,缘起则聚,缘尽则散。人往生后多为其念佛求往生极乐,如一味执着而以情锁系缚,反而使她不得超脱,增加业障。
⊙人往生时,要为他诵经超度,应如何诵?
一般人何德何能可为人诵经超度?不如虔诚地念佛号,让亡灵安息。如能请法师到家中,为家属开示,让家属能慎终追远,则更贴切实在。
⊙五岁的孩子车祸身亡,我们将儿子眼角膜捐出救人。而亲友都认为:当父母的好残忍,使孩子不得全尸。
眼角膜布施别人,延续你孩子的光明,即是生命的延续。你是为孩子做大功德,成就了一位小菩萨,你们是天下最伟大的双亲。
⊙夫婿因意外往生,令我一直陷在颓丧中,无法振作精神。
万法都是因缘生灭,夫妻、父子、兄弟的因缘也是一样,一旦缘尽,各奔前程,互不相干。如果一味执着思念,不但添加亡者业力,让他超生不得,又于事无补,倒不如专心念佛,助他往生,这样不是更有意义?
⊙夫婿往生后,我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沈潜体悟,才从哀伤中苏醒过来。人心实在很脆弱,在没有悟道前,永远都在挣扎;现代人,物质腐蚀人心,尤且其心性的退化更严重了!
人生在世,爱既能得,也能失;爱别离是一种痛苦,抓不住的东西,不要勉强,勉强更苦。
我好希望把佛教生活化,回归人类的真如本性。就像喝咖啡,我们常忘了咖啡里也有水,而佛法就是咖啡里的水。
⊙父亲往生四十九天内,全家茹素,胞弟多年来的肠胃病,因四十九天的茹素:竟不药而愈,兄弟姊妹更加亲近了。家族问几十年的恩怨,一时消泯,更加亲切融洽。
你的爱心有多少,眷属就有多少的关爱。
你有求,则他必有争,如一味地要求别人,只会为自己招来无穷苦恼。
⊙要如何帮往生者超度?
人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怎么超度?虔诚念佛就好,人随业轮转于六道,各人的业力岂是他人随意可转的?
⊙我儿子因故丧生,白发人送黑发人,真是痛苦啊!
你的孩子来这世间的缘就到此为止了,就像风筝一样,你要把手松开,让他无挂碍地飞去,如果一直苦苦思念他,等于牵绊住他。你每天悲哀、啼哭,这股“不孝”的业力将由他来背负。
何况,你每天哭哭啼啼也会影响整个家庭的气氛,让家里笼罩着一片阴霾,久了也会产生霉气呀!倒不如把这分思念的心神用来念佛、行善,为他在世间造福,这样不是更有意义吗?你的孩子来世间短短十几年就走了,能促使你们夫妇了悟人生,因而进入佛门,这将是他这短短一生中最大的功德了,是不是?
⊙有时去助念,病人一口气一直断不了,有人就建议念往生咒,助他往生,这样可以吗?
多为他念佛就好。临命终的人,一口气断不了时,心里是很惶恐、很痛苦的。你看他身体一动也不动,好像没有知觉,其实意识还是很清醒。此时,大家在一旁轻柔地念着佛号提醒他:“好好念佛,不要有杂念”,可以使他的神识得到安详。总之,业不尽,死不了:业既尽,再怎么留都留不住。人在生前,就要积极地福慧双修,以求去来自在。
⊙我儿子发生车祸,但是对方赔偿不公,我真不甘心。
既然学佛,就应有一分慈悲之心。学佛后,有佛法为依皈,业力现前,应欢喜接受,不应再结恶缘。有道是:“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
⊙如何解脱舍离亲情的痛苦?
用感情把病人拖住,他既割不断又贴不近,对他本身而言也很痛苦;设若你能洒洒脱脱地以智慧的利剑斩断情丝,该断之时不要藕断丝连,就能彼此解脱了。
只要能看开透彻道理,就能够解脱自在;若不能看开,还是一样痛苦。
说经营理财
⊙如可拟订理想的企业管理办法?
文字愈少的原则愈好,将其建立成风气,是最好的管理办法。
⊙做事业应把持怎样的态度?
如何处理公司中的传言是非?
以诚以正。是非止于智者,如果没有是非及人事问题,那么这就不是凡夫的世界,而是佛菩萨的世界。学佛者应有超越凡夫的勇猛心,对人时时把持“三无”——普天之下,无我不爱的人、无我不信的人,也无我不能原谅的人。对事时时以信心、毅力、勇气三样来激励自己。将前三句及后三句好好的体会应用,碰到逆境才能考验出你的肚量。把是非当教育,就没有是非了,这也是学佛历程中的一分增上缘啊!
⊙以前常想事业要怎么变化推展比较好。结果,变来变去都没有变好,现在已不敢想了。
做人要踏实:唯有踏踏实实的,才会稳定自在。
⊙如何理财最适当?
佛陀教育弟子,理财之道有四:一分为奉养父母;一份为家庭生活费;一分则为子女教育预备金;再一分则用作谋求社会福利的志业。
说斋家之道
⊙要如何才能让先生也信佛?
要先生能接受信仰,不如先修持自己,有心修持即有所得。有朝一日,当先生发现你的形态改变、气质柔和了,家事、人事都更加圆融了,自然而然地,先生对佛门就会起好感及兴趣。
⊙每次要先生七点半赶回来载我去念佛,但先生总是来不及,我为此很烦恼。
你错了!当太大的就要让先生无后顾之忧,你这样赶来赶去,念佛时,心能专吗?所念的功德,弥补不了你的烦恼。行住坐卧都可念佛,相夫教子是当太大的本分。
⊙母亲长期念佛茹素,但为人并不慈悲,且对祖母、养祖母不孝,实在不堪当子女的榜样。我们可以尽量多做些好事,替她赎罪吗?
你们应该自我庆幸,兄弟姊妹皆成器,没受到母亲不好的影响:虽是母子关系,但你们并未与她共造恶业——共缘而不共业。更要庆幸还好母亲只是心理有病,而不是精神异常,若是后者,必定会带给你们更多的困扰。
以往,你们所做的好事,并非替母亲赎罪,而是为自己结好缘。比如你孝顺养祖母,无意中却使养祖母更气你母亲的不孝,如此,只是加深你与妈妈之间孰好孰坏的悬殊。
从横面看,你是个好人,知道人情世故;从纵面看,你不应该责怪长上。你是自己子女的榜样,现在不敬母亲,将来子女也会不敬爱你,所以你要自我警惕,一定要宽容、原谅母亲。
至于母亲的信仰,与她本身的作为无关,无需擅加置评。
⊙儿女都已成年了,我还是放心不下,好苦恼!
能放下当且放下,亲情重一分,烦恼即长一分,子孙自有子孙福,因缘稍纵即逝,何况人生无常,应当及时把握因缘,多为自己储存道粮。
⊙我和婆婆年纪相差悬殊,代沟很深,真不知该如何与老人家相处?又怎样才算是一个皈依的三宝弟子?
现代社会的媳妇,不像古代的家庭,尤其职业妇女有其独立的思想,但老一代年事已高,要老一代改变他们的思想,太残忍了。凡事尽量求全,需要年轻人能多委屈一点。长辈因为对晚辈有一分关注的爱心,才会多说几句关怀唠叨的话。万法因缘起,善缘也好、恶缘也好,欢欢喜喜接受即能随缘消旧业。
将佛陀说的、师僧所说的,都能一一信受奉行者,即是皈依的三宝弟子。
⊙夫妻应该如何相处?如何教育子女?
夫妻间相处的言行,对下一代的子女,不仅是直接的身教,无形中也是子女们处世的范本。真正的佛教家庭着重于礼仪,礼仪乃是人生至真最美的形态。凡事客客气气,互让互爱。真正的学佛者,要去除我执、我相,扩大心胸。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孩子现读小学四年级,将来是否可以让他们读佛学院?
要看孩子的兴趣,如果孩子没兴趣,读了高不成、低不就,将来在社会上也不好过。
⊙我对独子从小用心栽培,从来不曾让他帮忙家事;而今他学业、事业有成,并且结婚生子,组织小家庭。没想到,媳妇竟把所有的家事都丢给儿子去做:甚至,连小孩也要他带,我看了实在万分的心疼、不舍。
既然你这么疼爱你的儿子,就要好好去爱你儿子所爱的人。他愿意为他所爱的人付出,你应该为他欢喜啊!
试着把媳妇当作自己的女儿,想成女儿得到了一个好女婿,你就不致于心疼儿子了。况且是儿子愿意接手家事,只要他做得欢喜,小俩口彼此能配合,没有纷争就好,你何需埋怨呢?
⊙我的会员带着他智障的儿子回精舍,那孩子一见到大殿的佛像就跪拜顶礼,旁观的人都大呼神奇!
不要讲神奇,只是他具有亲近佛教的慧根,要多培养他后天的深缘,才能不受周遭的恶缘引诱。对孩子要“爱他,但不是宠他”,更要和外界广结善缘,才能让孩子成长,思想端正。
⊙孩子不乖、不读书,怎么办?
其实,父母对孩子只有尽责任,而没有限制其发展的权利,要多为孩子种福,以母亲的心怀来爱众生;以菩萨的智慧来教育子女,不要太为子女操心,否则,无形中会加重他的业。
⊙送儿子到日本求学,为什么儿子毫无感激之心?是否十九岁运气就不好?
对儿子不可有求回报之心。
佛门谈开启智慧,不必去追求看不到的神啊,鬼啊!心不要生疑;有疑即生怪。当母亲的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并且内心常保持正知、正见。
⊙师父,要怎样管教孩子才算恰当?
生养子女就如同种树苗,树苗植入土里刻意加太多的水分和养分,根会很快腐烂。对孩子也是一样,要配合他们的根性,让其自然发展,过分保护、溺爱孩子,反而害了他。
⊙师父!我很发心在做慈济啊!为什么儿子老是和那个我不中意的女孩来往呢?要儿子和另外的女孩相亲,他都不肯……。
发心施舍行善,是要用宽广的爱心做基础,目的在让普天之下的众生得以离苦、幸福快乐,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要娶太太的是你儿子,不是你;你应该以他们的幸福为考虑的重点。再说,两人如果有缘,无论如何也无法拆散他们:若是无缘,硬要他们凑在一起也不可能!
你既然能发心做慈济,对众生可以付出爱心而无所求,对儿子怎么反而有所挂碍、一定要他依你的标准来选择所爱呢?要提升你的爱,做到无分别相。
⊙为什么婆婆看到我就讨厌,我看到她也开心不起来?
缘是不定缘,是可以转的;你应该把这分恶缘转为善缘,只要你有信心、有决心,一定会成功!
⊙先生是独子,我和婆婆相处常发生枝节,该怎么办?
将婆婆当妈妈,时时对婆婆付出开心,宁愿孩子少买一件衣服,多为婆婆的衣、食、住设想。因为,婆婆从小与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疼入心底。你应当感恩婆婆几十年来,对先生的抚养、提携。学佛要学佛菩萨的精神,对广大众生都要普度了,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婆婆?而且对长上奉养尽孝道,即是将来对子女爱的教育啊!
⊙我结婚八年了,到现在仍然没有小孩,觉得很遗憾。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孩子的缘有的早来、有的晚来,有的根本没有这个缘,应该顺其自然。
⊙师父,我先生平常都不顾家,只要一回到家里,就对我又打又骂……
人要培养坚忍宽容,平时应该修养好的声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要让寒冰解冻,也需要时间慢慢来。
⊙我母亲年幼时为人养女,生活贫困,且遇人不淑,遭遇坎坷。后来,环境改善、经济好转,她即拚命攒钱,常为了钱财和子女反目,时起冲突,我们该怎么办?
你母亲爱财的心态,可能是基于她曾极度匮乏,欠缺安全感所致,你要借事练心、多体谅母亲。用慈施悲,以宽大的爱心对待她,可能的话,带她去医院看看人间的生老病死等苦难,让她欣慰自己身体健康,又不缺钱使用,或许可以帮助她的心态趋于平衡、稳定。如果她不改,则由你来改——改变对她的态度,对她多付出、多宽让,久而久之自然能引导她生出忏悔的心。
我相信,你母亲比你更痛苦,因为她所要的永无止境。
说修行
⊙“恒顺众生”是否会造成是非不分?
从前有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指使儿子去偷摘匏瓜,但是儿子不肯。父亲说:“没关系啊!现在四处寂暗,没有人知道。”儿子说:“你、我,还有月亮都知道啊!怎么能够做这种事呢?”所以,我们要以良知去判断何者应顺,何者不应顺,不可盲目附从。
⊙我是医学院的学生,学佛后,深深体会到好好的用心即是发菩提心,是否正确?
学佛是尽本分,在什么岗位即做什么事,不要将人间想得很渺茫,而忽略你本身就处在人间。
⊙为何有人学佛经年,平时对佛理研究精湛,修持精进,辩才无碍,甚至,对真空妙理也有研究,然而一旦自己病障现前,却难能解脱、自在?
佛教的修养并非全要依靠佛之感应,最主要在培养勇气。佛言:一定业不可转。”以一分坦然的胸怀及因果观,勇于接受随身显现的业报,方是学佛之真谛、目标。佛法乃三根普被——如人吃糖,牙齿好的可咀嚼,愈嚼愈觉香味甘甜、滋味无穷;没有牙齿的,也可含之,而体会出糖味之甜。
⊙出家修行,往生时是否都能彻悟?如果不能,是个人因素?还是佛法不够园融?
你觉得考试成绩好坏,是个人因素,还是老师的因素?
⊙世间真的有因果吗?比如,有一个人他平常做人很良善,也很虔诚,但为何他的家庭会不平安,事业也不顺利呢?
你应该相信因果。因果律中,有远因近果。佛教中说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假如过去犯了错,现在知道了,就应该真心忏悔,承受过去犯罪的惩罚;要欢喜地接受,时时刻刻起忏悔心,并且要时时刻刻发愿,随分随力做福利人群的工作。
总不能刚开始播种,就要求马上能有收获。所以说因果善恶是分明的,佛陀教我们爱人则是爱己,护人则是护己,如能好好的种善因,后来必得好果,好好地遵守戒律,所到之处都会很平安。
举个例子:比如昨日以前,你对某个人无理辱骂或骗取他人的财物:今日你在某个地方,看到另一个饥冻病危的人,起了怜悯心去救助他。而昨日被你辱骂或被骗取的债主冤家,今日找到了你,同样是不放过你,你若能知过认错,忍受辱骂,则对方恼怒易息,长债短讨。又今日被救助的这个病危饥冻者,等回复了体力,便会感激你,有朝一日遇见你,就会感恩图报……。应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陀教我们的是超乎宇宙的真理,所以我希望学佛者,先学好菩萨精神:尤其要学地藏菩萨的大愿,像他以宽大的心胸包容一切众生。如能爱无量的众生,则来生或今日,自然就会有很多拥护的人,自动合力来协助我们的成就事业,这也就是结好缘啊!
⊙“听时恩悟,境来又迷。”应如何克制?
应提起毅力、心志,立“不迁怒,不贰过”之志,有勇气即可精进。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佛教徒都会认为学佛的目的是为了生脱死,为求往生西方,离开三界、脱离六道;其实,学佛如只抱着这种观念,那就不算是真正学佛了!学佛,是要学不计较、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见解:有了正确的思维,才会有正确的行动。
现代人总是世智辩聪、满口论调,做起事来却又斤斤计较,多数人只懂理不懂事,他们所知道的道理很多,但碰到人与事时却又无法调理,这就是凡夫心。我们应该要有圣人包容万物的宽大胸怀,才能心境超脱,如果没有这分宽大的胸怀,尽管再怎么信仰、拜佛,还是会堕入魔道。
⊙何谓明心见性?
在凡夫称为“心”,在佛称为“性”,我们现在都是用心而迷了性。我们出生在人间,培养出来的叫做习气,我们由第六识来分别外面的境界,一直将人性与众生分别,我执我见,而使人心脱离了佛性;其实,佛性即凡夫心,凡夫心即我们本来佛性。因此明心见性,套一句现代的语言,即是“启发良知,发挥良能”,我们现在修行学佛,重点即在如何启发自己的良知、开发人们的爱心。
⊙五戎申有妄语戒,但在生意场上,往往非妄语不可,怎么办?
只要不损人利己,有时一句善意、圆融的妄语,也是功德无量啊!
⊙听师父说过:“佛陀也是人,是比我们懂得更多、做得更好的圣人。”又说:“宗教是唯一能洗涤、提升人心的道路”,每句话都平实易懂,打动人心,让人信受。
我的话语极其平淡、平凡。
所有的宗教,都是希望运用高超卓越的智慧,辟出一条人人能够欢喜遵行的道路。
因为人心所需,所以宗教能在社会、人间长存不废。如果把宗教当作学问探究,落入高深、奥秘的说理,而不能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则该宗教就无法达到引导、教化人心的功能。
“人之初、性本善”,并不是我说得好,而是彼此有缘;我说的话契合、启发了你内心的善念,使你感受到事、理相应的欢喜。
⊙我们是佛学院的学生,请问法师如何修持?
我无法每天深入经藏。但是,每天即是我人生道上的一扉页,过眼的每个人、每句话都是页中的字字行行——在人生中得佛法,而非在佛法中得人生。
⊙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成佛之道?
要成佛就必须先结好人缘、好好地种好因;能种好因,自然就能得好果,因此,未成佛前要先结好人缘。慈济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毫无代价地付出,人多的地方好修行,一个人如果能和每个不同个性的人都相处得很圆融,那这个人的人生就成功了,我们应该在很多人的地方适应众生,这才是真正的世世常行菩萨道啊!
⊙修行是为了圆满别人?还是成就自己?
修行如果只是为自己就无行可修。吃饭是为自己,睡觉是为自己,这些你都会,何必再修?真要修行,就要不忍众生苦,学习观世音菩萨的精神,闻声救苦。如果只为自己,就不够格修行,但求自我解脱,怎么有可能把佛法发扬光大?
子路问孔子:“我死了以后会怎样?”孔子回答:“未知生,焉知死?”同样的,学佛就是学得如何做人,如何让佛法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光是以理论理,摸不着、看不到,说归说、做归做,事理无法相应,学佛何用?
⊙如何修?如何做?何时才能证果?
你来此的感受如何?来的时候是一种心境,来了之后,一番亲见亲闻,与你所想象的必有出入,而现在又是另一种心境。
当初下决心要来见我,那是因、是愿,实际上来了是行、是做,现在的心境感想则是解、是证。
我们天天都有感受,时时都在修因证果,我今天下了一个决心,并且付诸行动,那就是修因证果。
⊙课业与学佛无法兼顾,怎么办?
你们现在应该以课业为重,学佛是培养慈悲心,时时刻刻都可以学呀,学佛是要学得以佛心为己心,不必有特定的时间。
⊙地藏菩萨誓愿度众生,为什么一直度不完,而地狱也没有空过?
众生就是自造“业”,不听话嘛!你看世间的监狱也没有空过呀,大家如果知道地藏菩萨度众生很辛苦,就要乖乖地听地藏菩萨的话,改过自新!
⊙有些人总认为只有专心念佛,不管世事才可了生脱死,是否正确?
这是不正确的。在《弥陀经》中有句话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什么是善根呢?就是慧;对佛教的教理,不去追究透彻本来的心源,又怎能得生彼国呢?众生的心是一片胡涂,要如何才能得生彼国呢?一定要有大善根:除了大善根外,还要有大福德,而这分福德源自广结善因缘,完成菩萨的道行。
⊙戒本上言,受五戒,是尽形寿受持;而受菩萨戒是尽未来际的受持,是否属实?应信为实!
⊙一位委员问:“何谓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乃梵文音译:释迦即能仁,代表慈悲;牟尼即寂静,代表智慧。表示在五浊中能不断付出,但心态很寂静、身动心不动,不为外缘所转。佛的境界是寂静上的境界,寂即光明,静即不动。如如佛性永不动摇。但他示现于娑婆世界,身劳心不苦,做任何劳作皆出于欢喜心,他的示现旨在教育佛弟子:应当时时培养慈悲、欢喜的心念。
⊙我受过菩萨戒,但是为了不让同事多疑多心,在公司午餐即吃肉边菜,但又怕影响修持,怎么办?
以一分平常心来持戒,佛在世也不要求人们一定素食!学佛者,持戒不执戒。
⊙我们常说师父的法是宝,为什么碰到自己的缺点就转不过来了?
那些转不过来的,就是他把缺点当钻石紧盯不放,而把我的法如豆腐般地给丢了。心本来是放宝藏的,但你们不放宝藏,却到处捡垃圾来当宝贝,如果手上的垃圾不丢掉,就算是钻石在眼前,你也无法捡拾啊,
⊙请问法师如何念佛?
老实念佛,深入了解念佛的意义,念到以佛心为己心,有任何是非枝节现前,把是非当笑话,一笑置之。
⊙如一径行善道,是否只得人天福报,而失却这一念善根?
福报有二:一是佛道中的福报,一是人天的福报。人天福报乃对佛法道理不去深入,只是喜好行善,但计较之心仍在,人我是非之念仍执着。
如能以佛陀精神来做利益人间的志业,这就是福慧双修了。如一小舟于大海中乘风浪,而航线不变,守一而终,即是度人利己的福慧双修、双管齐下,菩萨道的精神主旨即在此。外人看来是牺牲奉献,而在行者本身却是一项最大的享受,成佛之道,有愿必成。
⊙师父说,要把爱扩大,这样会不会影响到对家人的爱?
尘世之爱,不比佛门之爱更透彻。世间之情,也不比佛门之情更长远。佛陀教我们把爱从家庭推广到普天下众生,多花一些精神来爱别人,并不影响自身家中的亲爱。如《遗教经》云:“喻暗室中有炬火,如以干百炬,来分火点燃,并不影响本身的光明,反而更增加室内的光明。”
佛陀教育众生时时随分随力,第一要做的即是尽家中一分子的本分事,再尽量利用时间来从事社会工作,救度众生,广结善缘,这是慈济十多年来的宗旨,也是佛陀的教育。
⊙何谓七辈妇?
[一]母妇:照顾先生如母亲照顾子女之细微。
[二]妹妇:尊重先生如兄长。
[三]智识妇:提供智慧辅助先生事业。
[四]妇妇:尽妇人之职,做好主妇的天职。
[五]婢妇:如婢侍般侍候先生,任劳任怨。以下雨妇是应该避免的——
[六]恶妇:骄、慢、习性不改之妇人。
[七]夺命妇:不做家务、不守妇道,甚或谋害丈夫者。
⊙男女之智慧有分别吗?
智慧没有分别,分别的是业力。
⊙听说师父以前常在烛光下看经、写字,并且特别喜爱蜡烛。请问蜡烛对您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每当工作繁重而心烦时,我就去看看烛火。慈济工作即如黑暗人生中之一小小火光,而自身生命亦好比蜡烛之光,时时消耗,却时时可予人光明,哪怕是微量,只要有人需要,即慷慨给予。
⊙如何避免人与人间的冲突?
人与人之间,彼此都是凡夫,意见相左在所难免,为何会有左右的分别?因为有中间,才会分左右,每个人都以“我”为中心,就无法避免冲突。但有时左会变成右、右也会变成左,所以,应时时用包容心互相宽恕。
⊙我从不为非作歹,自认是个好人。除了当好人,我还要进一步效法先圣先贤,走上正道。
做个好人不容易,必须时时持续一分好人的涵养与言行,而比好人“更好”就是圣人了。
⊙我于父业中衰时期成长,与弟弟于家道安稳期长大的心境不同,因而兄弟俩有代沟。我自认本身个性较接近申庸之道。
中庸乃佛门中最高境界,世人常误解修行即避开人群,其实修行乃修心养性,端正自身行为,然后再发挥自己修行功夫引导世人。要修心养性即先要了解世间尘事,待尘事领悟透彻,更要发心入世引度迷中之人,此为佛陀所提倡的中道。
⊙为何有人一见到师父就欢喜,这是什么缘故呢?
佛教讲因缘,因缘不可思议。
常有些人在初次见面时对我说:“和师父见面是我最大的心愿。”甚至,有远居国外从未曾谋面的人,却因梦中相见,特地回国来看我。所谓“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我想这是与他们累世结来的好缘吧,
所以,要多多与人结好缘,而不要与人结恶缘。“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关系着生生世世、人与人间的相处,怎可结恶缘呢?纵使是别人跟你过意不去,忍耐一下,也就没事了。
平日应该要广结善缘,千万不可与人结恶缘,要给人“好脸色看”,让人见到你就欢喜。
⊙为什么会有“好人不能善终、坏人却能得好报”的情形发生?
这就必须谈到三世因果。如有人禀性善良能干,但生活事事不如意。有人霸道、待人苛刻,却一再地平步青云,这即是前世果报——定业。虽言定业不能转,但对境不生贰心,时时有佛法为精神依止,即可得一分坦然的观自在。总而言之:人生无常,要为善竞争。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有人传是非、谈流言,该如何面对?
文殊菩萨修一根法门,即耳根法门,非来变为是,恶来即成善,任何是非皆善解之,即无是非。听到任何是非,皆视为修行之增上缘,万万不可堆积在心上长无明车。
⊙如何才能不与人计较?
真正自爱的人,是不会与人计较的。自爱不是私爱,若能自爱,相对的也能对他人尊重。
如同天平的两头,一头下垂,另一头就上升。你若与人斤斤计较,人格就会低落:你若谦恭低下,人格就会升华。
然而只有强忍是不够的,还要吞下去,再把它消化,到什么都没有为止。如果一再计较,只会徒增是非烦恼而已。
所以要内修谦虚——将心扩大,人人都能包容;外修礼仪——将自己缩小,钻入人人的心坎里。
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若别人以坏声色待你,不要与他计较,而应用心自我反省——是哪一点没做好,而令别人有所不满?找出症结后力求改进,直到令人见了就欢喜。
如果是对方错误,我们应该怜悯他、耐心地辅导他。如此便能一团和气,彼此和睦相处,也就不会有计较的事端发生了。
⊙为什么我常觉得心里好沮丧?
是谁让你难过呢?过日子要如脚走路,一提一放,走过就没事了。
⊙听人说,一定要念万遍佛号,方可往生西方,是真的吗?
念佛如果一直在数念几遍,心念就一直放在数字上,而非放在佛号上。
⊙为何人会有烦恼?
人若心量狭窄,容纳不了“我不喜欢的人”或是“比我能干的人”,则贪、嗔、痴、慢、疑五种心理病态,便从此产生。但总归起来,还是出于自己的心胸狭窄。
⊙做人做事要怎样才能圆融?
圆就是圆满,待人处世要用圆的方法,不要用尖的方法,因为尖的会伤害到人,同时也要小心不要去踢到别人的心。规劝别人是可以,但是不要让对方恨你,对恶人我们要包容,也要预防。
⊙要怎么去看待逆境困扰?
不论学问、功夫都要提出坚心决志,有逆境来,应知这正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宝玉是人们都喜欢的,但是要经过琢磨才有价值。花莲的王矿很多,天天任人践踏,一点都不起眼。几年前,泰国一位僧王来花莲,他说,他好喜欢花莲的玉石。我即请人找来一块很大的玉石,一半给他带回去雕成佛像,让人膜拜;而另一半放置在精舍门口,任人践踏,将近二十年了。同样的石头,经过琢磨与原石就有如此的差别。逆境就如磨王的砥石,不磨不发光啊!
有逆境来,我们应感激、珍惜这分增上缘,感激它的现身说法。时常以一分温和的心情,欢喜地接受。
做人要有一分坚定的心念,来接受层层逆境,以平静的心来转逆境。佛学乃有教无类,心中不平稳时,不妨多接触佛法。
⊙我觉得,活在世间好苦啊!。
人,总是有许多理由叫苦,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说苦的人是因为他不能堪忍啊,愈是不能堪忍的人,愈是痛苦。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我们平常说鸡蛋,没人说蛋鸡,蛋鸡生下来就被吃掉了。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最好是只谈现在。因为,过去已经过去了,把现在的精神用在过去的事,其实是浪费。而未来的事求不得,现在不好好踏实于目前的事,一直求未来是颠倒。所以,最好是把握现在。一直以世智辩聪去探讨这些事是没有意义的。
⊙常听人说您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知您如何熬过?
不去想它,也就过了。
⊙师父,我玩股票赚大钱,就拿出来捐给慈济!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最好安安分分地做事,有多少,捐多少,不要整个人跟着股票起起落落。我如果叫你不要做,那么股票跌时,你会感激师父救了你;股票涨时,你又会埋怨师父让你少赚了,你每天的心情就随着股票行情在起落,如何能产生智慧?怎么有多余的精力再做其它的事?这种钱财要能舍得放下,心才能清净!
⊙有人在台北天母发现有人贩卖师父的石雕像,索价三十八万元,这事该如何处理?
不用理会,那是石头,我是肉体。
⊙师父,我家一年来已经遭了三次小偷,把我所有值钱的东西偷光了,不知该怎么办?
你舍不得布施,就有人帮你用嘛!财富乃“五家共有”,何谓五家:贪官、天灾、战争、窃盗、不肖子孙。
⊙师父,有人假借慈济之名做生意,您不会担心吗?
话由他口中生,你能使他不开口说话吗?别担心,只要我们一本诚、正、信、实,自然能以真破假。
⊙怎样才能活得有意义?
身体好时,多造一些福;环境允许时,要多结一些好缘,不要浪费时间,自然会过得很踏实。
⊙为什么常对自己感到无力感?
要有自信心,如拜佛、信佛,切莫把他神化,应是圣化。反观自性,相信我们有与菩萨同等的毅力,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肯用心皆可发挥真如本性。
⊙我未满三十岁,夫亡子幼,堂上又有高龄婆婆,现在我独撑丈夫遗下的事业,在现实逆境中,时常压得透不过气来,想遁入佛门,请问:“如何才可以成佛?”
平日多看佛书,多接近善知识,选择自己要学的,去深入追求探访,解行并重。如以清净之心,爱子女、爱众生,此心亦如出家心志。
要成佛,先学做人,人者仁也。人人之间,如能互助互爱,有爱心、仁心、大恒心,才可渐近圣道。平日多念佛,因多念一次佛,即多接近佛陀的圣迹——心境。人生多坎坷,逝者已矣,不要耽于过去,人生道路很漫长,不要回首过去。往前看,向前走,把爱心奉献给婆婆及幼女,虽然辛苦,然而如能熬过此关,必得满堂的喝采和圆满的功德。
⊙师父,我一向身体很健康,很少生病!
健康的身体到头来也是一堆废物,若不好好用来成就道业,有什么用?
⊙在偏向功利竞争的环境下,如何修行?
修行分为“刻意脱离人群”的修行,以及以“平常心在生活中磨练”的修行。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就是“把心照顾好”,布施予人是爱心,但那仅是外围的一个点;要能照顾好自己的心,才是真“爱心”,才是真正平常生活中的修行。把自己的心照顾好,心就不会为功利、名誉的竞争而做出损人利己的事。
若能把心照顾好,看得失就会很平常,得时心持平静,失去也不在意,保有这种平常心,就是把心照顾好的人,他能出污泥而不染,不被功利环境所牵动。
⊙我负责行政部门的工作,由于处事细心,要求较严谨,而被人家戏称为“管家婆”,实在不甘心。
处理事务应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为依止,其中的“同事”,指的就是大家共同完成工作,彼此合作,互相配合,才能够做得你欢喜、他快乐。
对于别人的议论,应该“用耳看,用眼听”的细心体会,检讨自己若有缺失,一定要修正改善,如果问心无愧则放下它,不去听它。
⊙修行和修养有什么不同?
修行就是修心养性,每个人的习气不同而佛性却是一样的,修行就是要好好保持这分善良的本性,所以修行也就是修养。
⊙如何保持幸福的人生?
要保持幸福的人生,就必须要保持“欢喜心”,不要动不动就发怒。每个人都爱看温和的笑脸,也都喜欢听柔和的声音,所以要好好培养形象,随时挂着慈悲的微笑,讲话的态度要注意柔和善顺。开口动舌无不是在教育,对自己、对子女、对周围的人,都要随时注意形态、声音,我们的举止行动都是由心在指挥,所以好好的保持心念欢喜是很重要的。
⊙同事间常为某些是非而争执不休,怎么办?
听话要听直接的话,好的捡起来,坏的丢掉。人生有多长?内心存放宝藏的空间有限,为什么不储存好的东西?过去的就忘掉,要心存感恩!
⊙我全心全力在做事,为什么人家都不能谅解我,还要时常骂我呢?
其实碰到这些情况,你也要心存感激才对,因为人事的艰难,彼此互相的琢磨,就是对你的一种考验,就像一支剑要有粗石来磨,剑才会锋利;一块璞王也要有粗石来磨,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有句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纯正的心不怕别人来毁谤,只要行正、心诚,任人怎么去毁谤,反而更能升华你的人格。
⊙一般人如何才能做到最基本的慈悲?
在日常生活中以爱心、信心、宽大的心和人相处,使得人事圆满。与朋友相交,能做到“无我不爱的人:无我不信的人:无我不原谅的人”就是慈悲。
⊙曾因工作关系,接触过各类宗教,感觉到某些宗教给人一股神圣而不可亲近的凛然之感,如一堵高墙。
宗教应像一座桥,把分隔的连结起来,而不是一堵墙,把连结的分隔开来。
⊙很多人对于现实生活,都感到很无奈。
今生不如意乃前世因缘,凡事逆来顺受,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学佛者应安处在逆境中,视为增上缘、是修行琢磨自己的好机缘;若处于顺缘中,就应及时精进,成就福慧良田。我们应信受因缘果报。
⊙什么叫因果?
因与果,本来就是连环在一起。一棵果树必须先有因,才有这棵树;树长大结果,果落地又成因,因果不断循环。唯有截断因,就不会产生果。
其实,应该说是因缘果报;因为有了“因”,欠缺“缘”,也不成“果”,没有果就没有“报”了。
⊙日常生活中,常生气,造诸口业,要如何改正?
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敬、感恩。人生本来多坎坷,如人人保持逆来顺受,对外来的唠叨也会认为是关心的表示。应时时警惕自己,提防犯错,不可事后再忏悔……谈改正都已迟了一些。
⊙自从学佛以后,我整日什么事都没兴趣做,只想专心念佛。起初先生还答应将努力赚钱,好让我当慈济的荣誉董事,现在却不知何故变了心,不再理我。我如此虔诚,却落到这后果,真是烦恼。
你只知天天念佛,家中的大小事务都放着不做,这样的念佛,不但佛陀觉得吵,公婆也被你惹得生气,当然先生也不满意。
你要认真地将本分事做好,克尽为人妻、为人媳的职责,做得让公婆、先生欢喜。
念佛,是要在心中念、事中现,而不光是在嘴中念而已。
⊙如何做才算做到平等?
每个人你都爱,那就是平等。
⊙我是自己生命的主宰者,对一切所发生的事负责任,积极参与人生。
这是见仁见智的想法,人生本来就应该有自我的信念。不过,人生很有趣,过于投入时,我执我慢就产生了,于是“自大”成为人生最大的毛病,以为世界没有我不行,我能运转世界,一切都应以我为“最”。然而,自我扩大后,心量就被挤小,容纳不下别人来侵占自己的地盘,这在佛教称为“我执、慢心”,就像有人过于负责任,为顾好自己的地盘而变得霸道,大有天下事非我莫属……。极少数人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胸襟。
人生最高的智慧是:能缩小自我,无碍地映入人们的瞳孔、埋藏在人们的心中,如此才能拥有人心,深植人缘,使自己处身在积极奋斗的人群中而不被排斥。
⊙师父,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常到各道场去小住、清修,为什么还是解不开苦闷的情绪?
知识分子,文字看得多,在事理无法圆融时会挣扎、苦闷,这是因为明理而不实践的缘故。你应该放宽心胸,该做的放手去做,该舍的毅然舍下,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谓的苦恼中!我
⊙我平常杂念很多,心老是定不下来,怎么办?
要一个人什么都不想是不可能的,想归想,不要管它想什么,只要认真做眼前的事即可。有杂念是很正常的,并不是心不定,如果在杂念中认为自己心不定,那就是在烦恼中又多了一个烦恼。
⊙学佛是否有令人“即刻开悟”的法门?其根基有何不同?
我吃饭,你是不会饱的,即使是佛陀,也无法令人即刻开悟。
学佛修行要脚踏实地,自己真正投入去做,做到忘我。因为有我才有病、有烦恼,若无我就没病没烦恼了。
其实心病只有贪嗔痴三项,但药却有多种——八万四千法门——这是为了要适应不同的根机。人虽有同一本性,但却有三种根机:有下品、中品、上品之分。
下品根性的人,虽然知道向善,但需有人不断教导他、鞭策他,让他时时保有善法,不令忘记。直到他可以真正深入时,才能择善固执,不受外界影响。
中品根性的人较麻烦,因为他对于道理似懂非懂,有时好像道理都知晓,却不能与人事合在一起运用。这便如海绵本身已有很多污水,无法再吸收净水。
上品根性的人有两类:一类是过去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所以只要对教理有所体会后,便能不受外界影响,心能如如不动,认清方向,再也不会有所偏差。
另一类是天资慧性,一旦认清道路,走上正法,便能持守中道,心不退转。大体而言,下品根性的人是从事而入;上品根性的人是事理并入;自命不凡的中品根性,较难走入中道。
总之,要站稳自己的脚步,去践行实在的道理,不要人云亦云,否则差之毫厘,可就失之千里了。
⊙师父,我们一起到印度去朝圣好不好?
我常常去呀,而且天天不离灵山道场啊!
⊙师父,您对人生有什么看法?
今生今世,愿如一叶小舟,于人生人海中,不管大浪、小浪,起起落落总要驶到彼岸,才不虚度此生……。人都是从原谅自己的那一分钟开始松懈,应该时时警惕!
⊙要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舍”?
人生想得透彻一点,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永远与我们为伴,再亲爱的人,再多的财物也都有离别聚散的时候,所以,又有什么东西舍不得呢?
⊙尼加拉瓜瀑布的景色好美,师父,您一定要抽空去走走!
精舍庭院小水池的滴水声,在我感觉上,已经很美了!一般人所追求的是感官的享受;圣者心中的境界,皆是美丽风光。六祖云:“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佛教讲神通,真有神通吗?神通是不是可以改运?
是有神通,但是并不重要。依我做慈济对神通的解释是“精神贯通”即有神通。譬如当初我要开始建慈济医院时,有些人认为那是天方夜谭,但是,现在我们已将天方夜谭变成事实,这是人间的神通。将大家的精神贯通在一起,产生力量,这就是神通。至于,如何以神通来转运?很简单——心开运通;心若不开,即使佛菩萨在你面前,也拿你没办法。
⊙昨夜骑车回去,看到一堆黑色物体,心起一念,管它是什么东西,压过去算了。
次日,一向对我摇尾相迎的小黑狗,居然对我又叫又追。
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因果可怕,言行要多注意!有人常怨自己命苦,需知众生举足动步,无不是造业,要小心啊!
⊙碰到愤恨不平的事,具相心“打”下去。
这是不对的。“打”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恶化,用“摸”的才能抚平啊!
⊙师父,我已经改变很多了,您不知道我以前是爱玩、爱睡,又不士吾欢读书的!
以前你是凡夫,所表现的都是被污染的行为;你现在所表现的,才是你真正的本性!众生颠倒,总是以假为真。
⊙我们看到苦难的景象,心中会很痛苦,这样不是增添烦恼吗?
佛陀见到苦难也会流泪啊!为怜悯众生而流泪是“觉有情”的泪;为了自己的欲念而烦恼,则是凡夫迷情。
⊙要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有爱心?
爱心的先决条件是要有智慧——没有色彩、没有欲念、清清净净,真正的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人伤我痛,人苦我悲”。
⊙凡夫在人我是非中常迷失了自己,怎么办?
凡夫常被因果所转,所以造业、受报不断;而圣人却能以平常心去转业。
能受天磨方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不要担心载重,只要方向盘把稳,任何车种都可以开,当别人能到达平坦道路的同时,你自己也过关了。
说社会现象
⊙法治国家是重法律规范,而轻道德法则?
人不离开法,政令是法,道德的法则也是法。政令治末,道德法则治本;政令法则用于犯罪后的惩治,道德法则用在本性的自我统御管理,以法治国,就看你从哪个角度下功夫了。
⊙世人对行善的滑稽反应,常令人啼笑皆非。行善的标准到底何在?
并不是会做善事即是好人。佛门中有一个名词叫“善根魔”,这种人做善事惟恐人不知,到处喧嚷自己的功德;又有一种人,他虽然默默地做,但心里总是计较自己做的多,别人做的少,这也是不对的。正确的是——我能做,就尽自己的本分去做;自自然然的,不怕人知,也不怕人不知。
⊙当前社会的脱序现象,应如何导正?
社会的影响使人脱离本性,只要有人以一分“慈父悲母”的心去引导、唤醒他们,相信他们会回归本性良知的。
⊙现在的学生难以管教,实在令人感慨!
不是学生难管,是老师素质差了。现代文明较进步,而智慧道德却没落了。有很多老师穿着怪异,加上玩股票、签六合彩,只是教导学生知识的功能性。难怪学生毕了业之后,就以功能来争取功利,有了功利心,社会焉能安宁?要学生好,首先老师要自我调整好,教导学生,要先从老师本身教导起。
⊙每个人对金钱的看法不一,像我这次捐款建医院,连父母、妻儿不知道,我自小就不爱出名,别人的赞叹对我而言是一种负担。
太在意有相、无相都是一种执着,况且做好事光明正大,也可以启发别人一起来做好事。
说宗论教
⊙请问您用什么方法来教育社会?
教育并无定法,它必须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应其机。此外,教育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成功的社会教育必须仰赖大众多方面的配合,并非单独的个人力量可为。
⊙身为宗教家的我们,应该如何对社会教育尽心?
佛陀的“慈、悲、喜、舍”即是教育的核心,努力地把这四个信念化为具体行动,落实理念。
⊙以理智来处事就对,以愚痴处事则错?
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
⊙慈济所为较偏重社会工作,您认为台湾两万位出家众皆投入社会工作而不盖寺庙,行吗?
无论何时何处,都需要出家人和寺院住持正法,续佛慧命。
⊙对习气难除的委员,您如何处理?
“慈济委员”是一个团体,彼此之间能产生“同事度”的力量,大家互相影响——遇到有人习性稍有偏差,周围的人会加以提醒、劝导,彼此鞭策、精进。
⊙您是否造成社会大众对您个人崇拜?
佛说一切无常,我只是尽全力把事情做好,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慈济的发展如此庞大,您走后,谁来接棒?
是有人担心慈济将来继承人的问题,但我相信,有朝一日当我不在时,慈济会发展得更好——因为我在时,大家认为“慈济是证严的,一切应由师父扛着”,我若不在,大家就会关心,积极承担,不愁后继无人。
因此,我一再强调、不断呼吁,慈济是“佛教的慈济”而非“证严的慈济”。
⊙慈济是否曾拟一套针对解决社会问题的明文方法?
慈济的对象极广,有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没有解决问题的固定模式。
⊙为了佛教体制,牺牲自己,唤起社会大众注意,我认为是值得的。
许多的社会乱象诸如示威游行、抗议暴动等,都是源自当初某个人的牺牲,博取社会大众的同情,致使群众产生一股冲动,而造成更大的伤害。我们既然生长在这个时代,就应顺应这个时代去做好本分事——佛法如水,随方就圆,处处皆可适应。
⊙我在马来西亚托钵,当地没有这种“化缘”的习俗,因此会有警察前来取缔,但我仍然经常冒着被警察干涉的风险而出外托钵。我认为出家人不该为了怕事而不给众生种福田的机会;这是佛制,也是出家人的责任。
国度、民情风俗有异,做法也该有不同;如果因为托钵触犯当地法令,而被当街拉扯驱赶,是否反而有损佛教形象?此外,如果当时没有化缘的习俗,民众对您的托钵行为又作何观感?
⊙请问您用什么方法,使慈济得到政府的协助和支持?
没有方法,只是认真去做、不断去做,由时间累积“诚正信实”而已。
说慈济世界
⊙有人问我,证严法师没培养后人,将来慈济事业由谁来接棒?
佛门事业,只要有贤与能,就能来接。慈济是大家的慈济,不是我证严个人的。
⊙将来如慈济医院发生困难,怎么办?
只要有信心,再大的风浪都可以克服;而这分信心,来自全省关心慈济工作的委员、会员;这分关心,就是力量。心的力量不可思议,功德也最大。
佛教徒都喜欢谈功德。而慈济委员们所做的,都不是为功德,只是尽三宝弟子的本分啊!具备这一分诚恳、尽本分的心力护持它,就不会困难了。
⊙朋友告诉我:慈济人修福不修慧,就像一只高飞的鸟,却只有单只翅膀啊!
如果光靠单只的翅膀,就能飞得又高又远,那这只鸟堪称神鸟。
⊙请问师父,您出家前所经历的事、物,是否对您在后来的思想上具有影响性的帮助和启发?
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回顾过往,也无暇憧憬未来,只是很尽心地掌握现在,谨慎地处理此时此刻。
⊙慈济是千秋百世的志业,该如何维系它的历久不衰?。
佛法讲因缘,只要是种好因、结好缘,必能得好果:慈济是个好因,此时此刻就是好缘。我之所以强调把握此时此刻,是因为过去种下的因、呈现于当下这一刻,而未来的成就也是端看此刻的努力。因此,不要空想未来,要有计划的把精力投注于此刻。比如慈济医院和纪念堂(即“静思堂”,早期称作纪念堂)等建筑,也是在一刻不停的累积下,完成了它的进度工程。
⊙法师!您真了不起,为社会做这么多事。
这是我的本分事,我不曾多做一些,也没有少做一些,只是尽我的本分、做我该做的。
师父!您实在很伟大。
伟大的事是大家做出来的,是无数人的力量成就的;单靠一个人,再怎么样也伟大不起来。我只是站在自己的本分上做该做的事,我很平凡。
⊙“慈济人”应有何担当?
慈济行列,在济贫教富中以事对贫,以理对富;富有的众生在丰足之余,往往心生颠倒,烦恼丛生,慈济的责任就在开导他们的心病、习气。慈济委员要以身作则,委员本身的气质、修养很重要,委员间应该互相鼓励、借镜。委员的举手投足、开口动舌皆为众目所视,故慈济行列中的每一分子,平日的一言一行,皆应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
⊙慈济志业已经三十多年了,这么漫长的路途,支持您毅力的来源是什么力量?
以诚以正。内心存诚,外行端正,就不怕苦,再艰巨的磨练,都当作享受。要取信于社会,就要公正;而社会群众的肯定,即是我最大的支持来源和精神力量。
⊙师父,您的身体这么虚弱,不知您以什么样的意念来推动生命毅人?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生命有限,慧命无穷。看透自己的生命,就会及时把握生命的功能。所有的学业、事业与道德,都要靠时间来累积,以这种观念来决定目标后,紧紧捉住时间,就舍不得浪费时间顾念己身。今日的慈济,是用生命毅力步步踏实地走出来的。
⊙许多人说慈济不像佛教团体,因为很少看到慈济委员们念经拜佛,但为什么他们仍然让我感觉“个个法喜充满”?
我常提醒弟子们,除了念经拜佛,更要重视行经学佛。
创办“慈济”,为的就是要让大家用脚真实去走,去体会宗教的悲智精神。
佛像只是一种象征精神的形象,而佛法则能启发凡夫去迷入悟,成就崇高的情操、完美的人格。
从善门入佛门,由行布施得到智慧,慈济的委员在身历其境后,深深体会“行经”的快乐,所以法喜充满。
⊙如果力量散开,是否更能发挥小个体的力量?
团结才是力量。
⊙感谢师父帮我调教大太,我太太自从加入“慈济”行列后,变的很温顺、很勤快,也很体贴……。
其实不是我在调教她,而是委员本身在投入“慈济”工作时,从工作中看到芸芸众生“生、老、病、死”的一面,真正去体会无常的人生,无形中会时时警惕自己,修正自己偏差的行为,尤其在团体生活中,随时可以找到各种学习的对象和机会,而做自我教育。
⊙慈诚队的十戒都能遵守,只余香烟尚未戒除,可以吗?
如果不戒,即表示你的志气不值一支烟;它害你没骨气,你应该看到这根烟就心生警惕,不要再去碰它。
我会慢慢改掉坏习惯。
要改,现在立刻改;慈济人都是分秒必争,你岂可再等待?
⊙委员说:我有很多会员都是玩股票的;每当股票行情不好时,我都不敢去收功德费。
你的心情已经随着股票的行情在上上下下了!
⊙可是股票涨时,他们捐的钱比较多。不要贪心,
⊙慈济世界要如何来成就呢?
应用万蕊的心莲,来成就清净的世界,大家都知道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从莲花化生。慈济世界需要万朵的莲花来造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世界尽管黑暗,但我们既然志愿为慈济的一分子,就必须像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一样,不为周围的环境所诱惑,要有坚强定力,才能栽培出朵朵清净的心莲。
所以我们要提出勇气,勇气是莲花的肥料,除了要撒种之外,还必须要有肥料、水分来灌溉,希望大家都能提出勇气来,尊重自己的能力。抱着有事大家一起做的观念,以恭敬心、诚心、热心来做事,就如同造就福田,就必须恩田、悲田、敬田,样样具备。
⊙好多人到医院参观,看到医院的建筑和医疗设备,都赞叹“慈济有智慧”。
别人发心拿来的每一分钱,我都不敢平白浪费掉,希望每一块砖、每一道墙砌成后都不敢轻易地破坏掉。对这座爱心医院的建设,处处无不用心谨慎啊!
⊙现代人生活安逸,而这种好日子还能保持多久?
这要看众生的行善之心能保持多久。
第一、正见 第二、正思惟 第三、正语 第四、正业...
前言 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 世间...
三十七道品讲义--四念处篇 学佛是有法门的,佛...
第一、欲如意足 第二、念如意足 第三、进如意足...
第一、择法觉支 第二、精进觉支 第三、喜觉支 第...
第十八难:随化度人 佛说人有二十难,随化度人十...
三十七道品偈诵释义 证严法师 著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已生恶令断 第二、未生恶不生 第三、未生...
第五难:生值佛世 佛说人有二十难,生值佛世第五...
第一、信力 第二、精进力 第三、念力 第四、定力...
编者后记 编者后记之一 救世先从救心起 如果您是...
总结全文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
第八觉知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
第七觉悟 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
第六觉知 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
第五觉悟 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
第四觉知 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
第三觉知 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
第二觉知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
第一觉悟 世间无常,国土危脆, 四大苦空,五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