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俱舍论》(简称《俱舍论》),义为对法藏论。全论通过五事(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内容与八品词句进行抉择,主要讲述一切万法之总相、别相、性质、类别,对世出世间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详细阐明流转与还灭的因果法则,真实开显四谛真理,为所有希求解脱的修行人指明一条修行途径。本论已全面归摄《对法七论》之精华,若认真研习此论,明白其中道理,也就相当于学习了《对法七论》;若能学好此论,亦可为深入三藏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有人将此论称为
“聪明论”俱舍论已全面归摄《对法七论》之精华,若认真研习此论,明白其中道理,也就相当于学习了《对法七论》;若能学好此论,亦可为深入三藏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有人将此论称为“聪明论”。
有人认为:《俱舍论》是小乘共同法门,它没有密法那样殊胜,没有必要学习。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对法七论》由七大阿罗汉所造,作为圣者撰著的论典,如果不值得凡夫学习,则将成为众人之可耻笑处。而且,这部《俱舍论》是“六大庄严”之一——世亲论师的论著。世亲论师在佛涅盘以后,对佛法弘扬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他本人能背诵九十九万部般若颂,且得佛陀亲自授记,被人们称为“第二大佛陀”。我们现在能够闻思这部论典,也是往昔积累了无量福德,与世亲论师具有殊胜的缘分,因此大家应仔细阅读《世亲论师略传》,在相续中对其生起真正的信心,这样对于学习这部《俱舍论》有很大利益,亦一定会得到如佛一般的加持,从而对本论所述内容生起真实定解。
《俱舍论》的讲义,在藏传佛教中非常多,在汉传佛教也有一些,但这些注释特别古,读起来晦涩难懂,现在的修行人若想深入研究非常困难,另有一些则十分简单,并未涉及《俱舍论》的真正内涵。这一次我们根据蒋阳洛德旺波尊者的《俱舍论释》(下文中均简称为《讲义)进行讲解,这部《俱舍论释》不广不略,并且已经圆满开显了《俱舍论》的深刻奥义。
------索达吉堪布 阿毗达磨俱舍论颂讲记
【俱舍论(Abhidharmakosa-sastra)】
Jushelun
佛教说一切有部论典。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印度世亲著,玄奘译,30卷。相传世亲早年尚未信仰大乘佛教时,先在说一切有部出家,后又接受当时新的佛教学说。在克什米尔和犍陀罗,为信众讲《大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颂,全论讲毕,成六百颂(最初为五百九十八颂),即《俱舍论本颂》。后世新续作长行注释,合称《俱舍论》。论是以《杂阿毗昙心论》为基础,广泛吸取说一切有部重要的阿毗达磨如《发智论》、《识身足论》、《法蕴足论》等以及《大毗婆沙论》的要义,并参考当时的经量部学说,不拘成说,根据自己的观点,把说一切有部的全部教义,概括地加以归纳而成。
《俱舍论》本颂的结构同《杂阿毗昙心论》一样,贯穿说一切有部学说“以四谛为纲”的传统精神。但对《杂阿毗昙心论》已经加以改造。《杂阿毗昙心论》有六百多颂,本颂也有六百颂,但不是互相吻合,而是有所增删、合并,并重新组织。 仅是颂文,连篇章、段落也都重新作了整理。因此,该论之讲四谛,别具特点。和《杂阿毗昙心论》十一品的结构不同,本颂分为八品,世亲作注释时又加了《破执我》一品,与本颂无关。《俱舍论》全体九品结构,体现了佛教“诸法无我”的根本主张。此外,又总结性地把纵构成宇宙万法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五位七十五法,即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法四十六,不相应法十四,无为法三。这个结论,对以后讲说一切有部学说的人有很大影响。
由于此论解释说一切有部的重要宗义,词不繁而义显,义虽深而易入,简明扼要,分析精致。因而在印度曾获得好评。特别是论中分析的五位七十五法,成了佛教教义的基础,具有小乘佛学概论和佛教百科全书的性质。后来凡学习小乘俱舍之学的,无不以此五位七十五法作为入门之要。《俱舍论》的五位七十五法,在世新改宗大乘后,又扩充为五位百法,并写出《大乘百法明门论》。此论在印度风行各地,引起迦湿弥罗有部学徒的激烈反对,有众贤论师历12年写成二万五千颂的《俱舍雹论》即《顺正理论》,以破《俱舍论》。对《俱舍论本颂》重新作了解释,为婆沙师辩护,驳斥经量部之说。又有节本《显宗论》,重新订正《俱舍论》原来的颂文,阐明说一切有部正宗主张,后被称为新说一切有部学说。另一方面,此论也引起世亲门人的高度重视,认为破斥婆沙师的偏执,说有善巧,可作为通向大乘的阶梯之用,因而竞作注疏,与大乘论书兼弘。但注疏的梵本大都散失,只称友的《明了义疏》尚存,日人获原云来曾校订其全部印行。
1934~1938年间,印度罗睺罗在西藏寺院里陆续发现了约在12~13世纪之际所写的《俱舍论本颂》和《俱舍释论》的梵文原本,摄影携回。1946年由郭克雷校勘其《本颂》刊樱
早在陈天嘉四年(563),真谛就在广州制旨寺译出《俱舍论偈》1卷,五百九十七颂。又译出《阿毗达磨俱舍释论》22卷,通称“旧论”,而称玄奘所译为“新论”。原来中国佛教学者研究阿毗达磨的毗昙师,都以《杂阿毗昙心论》为主要论书。及至真谛译出《俱舍论》,乃渐改学《俱舍论》,遂有俱舍师出,并出现大量注疏本,惜大都已散失。《俱舍论》及其注疏的西藏文译本有世亲造《阿毗达磨俱舍论颂》、《阿毗达磨俱舍论释》,众贤造《俱舍论疏释》,陈那造《俱舍论疏要义明灯论》,安慧造《俱舍论大疏真实义论》,满增造《俱舍论疏随相论》,称友造《俱舍论疏明了义论》,寂天造《俱舍论疏要》用论。这些译本都收在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之内。此外西藏格鲁派等历代大师曾撰有《俱舍论》注释多种。
远在唐代,日本学僧道昭、智通、智达、玄昉等先后来华,从玄奘和智周学习《俱舍论》,归国传授,建立俱舍宗。后虽附属于法相宗,但此论极受重视,成为必修的基本典籍。学者注疏竞出,数量比中国还多。1973年龙谷在学还把梵本和汉藏日英译收集在一起,出版《梵本藏汉英和译合璧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之研究一界品、根品、世间品》一书。(高振农)
妄尽还源观 《妄尽还源观》,全称《修华严奥旨妄...
金刚手菩萨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
宝积简介 《大宝积经》,梵名Mahā ratna kū?a sūtr...
《毗婆尸佛经》,佛教经典,收录于《大正新修大...
法灭尽经经书实物 佛教经典,主要内容为佛陀在涅...
一卷。唐·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静编。又称《...
简介 总十卷,又称《入于大悲大方等大集说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
简介 《付法藏因缘传》也称做《付法藏传》,或《...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一卷,中国北周时代印度...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分二卷八品,唐代佛...
佛经名,佛说蚁喻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1.《雨宝陀罗尼经》,又叫《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般若译。略称...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
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一卷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
八大灵塔名号经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扬八大...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佛经名,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