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积经》,梵名Mahā ratna kū?a sūtra ,又作《宝积经》,唐代菩提流志等译,凡一二〇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一册。系纂辑有关菩萨修行法及授记成佛等之诸经而成。宝积,即‘积集法宝’之意。因其为大乘深妙之法,故谓之‘宝’;聚集无量之法门,故谓之‘积’。全经计收四十九会(部),其中,魏晋南北朝隋唐之诸译经家,用不同经名,陆续译出二十三会八十卷余,称为‘旧译’;菩提流志新译出二十六会三十九卷半,称为‘新译’,本经即为新旧译之合编本。全经内容泛论大乘佛教之各种主要法门,涉及范围甚广,每一会相当一部经,亦各有其独立主题,例如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主要论述‘般若性空’之思想;第五会‘无量寿如来会’,宣说弥陀净土之信仰;另如第二、第三、第七、第十一、第二十四会等则阐扬密教之各种重要教义。此外,本经各会所属部类亦极纷杂,如第十四会‘佛说入胎藏会’属于小乘部,第一‘三律仪会’、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属于律部,第四十六会‘文殊说般若会’属于般若部,第四十七会‘宝髻菩萨会’属于大集部。故可说全经每一会虽然各有特色,然若就整体而言,则缺乏一贯之系统。又于菩提流志所译二十六会中,有十一会二十二卷为初次翻译者,其余十五会则属重译部分。
本经另有西藏译本,题为‘大宝积法门十万章’(藏Dkon-mchog brtsegs-pa chen-poh!i chos-kyi-rnam-gran%s leh!u ston%-phrag-brgya-pa ),亦有四十九会,然西藏译本原为各会单独传译,且缺少其中若干会,后乃自汉译本补充数会,并仿其四十九会之制而集成者。本经各会之注疏极多,北魏菩提留支所译之《大宝积经论》四卷(安慧著)为第四十三会之释论,同为菩提留支所译之《大宝积经释》为第四十一会之注释,潜真之《大宝积经疏》三卷为第十五会(不空译本)之注释,康僧会之《大宝积经子注》为第十九会(安玄译本)之注释,此外,第五会、第四十八会之注疏甚多。
本经之梵本,今仅存部分断简残片。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等载,玄奘自印度归返时,曾带回本经之梵本,玄奘译完大般若经六百卷后,诸方名德又敦请玄奘再译本经,然其时玄奘已精力殆尽,而预知寂期不远,遂舍却所请。但玄奘所带回之梵本,今已不存。另据多罗那他之《印度佛教史》第十三章、第二十章等所载,本经之梵文原本,与《华严》、《大集》、《般若》等经相同,均有十万颂之多,后因辗转传译,而仅余今之四十九会一二〇卷。
《大宝积经》内有重大义理的几会,特别是小本《宝积》为大本《宝积》之先河,要义如上。以下即依次略述其余各会的大概。
第一〈三律仪会〉,三卷。唐·菩提流志新译,与旧译《大方广三戒经》同本。佛因大迦叶问,而说菩萨种种应作、不应作的三法。
第二〈无边庄严会〉,四卷,新译。佛为无边庄严菩萨说一切法自性无性,不可以相表示;然是一切诸法本性,非由染净之所建立,无住无起,本性清净。菩萨如实解了无明诸有为法,悟智见等无为法,入清净法门,获遍持光明智慧,圆满所有不思议善根等愿。
第三〈密迹金刚力士会〉,七卷,西晋·竺法护译。密迹金刚力士说如来身口心三秘密真实之法。目连欲穷佛声边际,过西方九十九恒河沙佛土终不能得,其音常近不远。应持菩萨过上方百亿恒河沙佛土,欲见佛顶相亦不能见。
第四〈净居天子会〉,二卷,西晋·竺法护译,旧名《菩萨说梦经》。净居天子问菩萨所行相貌摄受诸法,佛言梦中见相一百八事,应随梦境进修,净除业障。
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二卷,新译,与旧《无量清净平等觉》、《大阿弥陀》、《无量寿经》等同本。佛说阿弥陀佛因地愿力,极乐国土种种清净庄严,劝人往生。
第六〈不动如来会〉,二卷,新译。与旧本《阿■佛国经》同本。佛说妙喜世界种种胜妙,不动佛行愿功德,劝人往生。
第七〈被甲庄严会〉,五卷,新译。佛为无边慧菩萨说菩萨被大甲胄,乘于大乘,行于大道,为诸众生作大利益。
第八〈法界体性无分别会〉,二卷,梁·曼陀罗仙译,与罗什译《法界体性经》同本。文殊师利说一切法皆法界体性,是污染者法界体性,若知污染是法界体性是名白净。然第一义无有污染,若污染法若白净法,名佛出世。佛出世者,诸法无生,是无生法,都无生死,亦无涅盘。又广说菩提之相,菩萨闻已,能于诸法体性无所分别,即名为佛。
第九〈大乘十法会〉,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与梁译《大乘十法经》同本。十法者︰(1)信成就,(2)行成就,(3)性成就,(4)乐菩提心,(5)乐法,(6)观正法行,(7)行法慎法,(8)舍慢大慢,(9)善解如来秘密之教,(10)心不希求二乘。
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一卷,新译。与旧《普门品经》等同本。佛说色、声、香、味、触、人、天、善、恶等法,了知其性空,本自无生起,皆悉寂静,是名诸三昧普入不思议法门。
第十一〈出现光明会〉,五卷,新译。佛答月光童子问,说如来因地善根资粮圆满,成就相好光明等法门。
第十二〈菩萨藏会〉,内容见上文有关《菩萨藏经》之说明。
第十三〈佛为阿难说人处胎会〉,一卷,新译,与旧译《胞胎经》同本。佛说人受生入胎种种事。
第十四〈佛说入胎藏会〉,二卷,唐·义净译。佛说种种方便,化难陀离欲出家事。
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三卷,唐·实叉难陀译,与《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同本。佛说文殊师利于往昔雷音佛所初发菩提之心,过不可思议微尘数劫行菩萨道,劝教十万无量无边如来,然后作佛名为普见,刹土功德庄严,极乐世界非所比量。
第十六〈菩萨见实会〉,十六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佛成道已,还迦毗罗城,为净饭王说六界差别法门。
第十七〈富楼那会〉,三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旧译名《菩萨藏经》,亦与《大悲心经》同本。佛为富楼那说菩萨藏。
第十八〈护国菩萨会〉,二卷,隋·阇那崛多译。佛为护国比丘说菩萨清净无畏,喜舍调伏等四十八法。
第十九〈郁伽长者会〉,一卷,曹魏·康僧铠译,与《法镜经》及《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同本。佛为郁伽长者说在家种种过患功德及出家菩萨修行功德之法。
第二十〈无尽伏藏会〉,二卷,新译。佛说菩萨有贪行、嗔行、痴行等分行,说法等五伏藏,成就殊胜功德,速证菩提。
第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一卷,新译,与旧译《幻士仁贤经》同本。王舍城幻师变幻供养验试如来,不知如来现证诸法如幻,悔悟发心而得授记。
第二十二〈大神变会〉,二卷,新译。如来有大神变,说法教诫,答商主天子问,说云何名无生,云何名无生忍。
第二十三〈摩诃迦叶会〉,二卷,元魏·月婆首那译。佛为迦叶说出家比丘妄言得果,贪著名利等种种罪相。
第二十四〈优波离会〉,一卷,新译,与旧译《决定毗尼经》同本。优波离问佛戒律轻重开遮,文殊师利言一切诸法毕竟寂灭,心寂灭故名究竟毗尼,乃至是名法界究竟毗尼,诸佛世尊依此成道。若善男子于是法中不善观察,则为远离如来净戒。
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二卷,新译,与旧译《发觉净心经》同本。佛说初业菩萨既出家已,应离乐着利养、愦闹、俗言、睡眠、众务、戏论等过失,修出世道慈念众生。
第二十六〈善臂菩萨会〉,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佛为善臂菩萨说菩萨当具足六波罗蜜法。
第二十七〈善顺菩萨会〉,一卷,新译,与旧译《须赖经》同本。舍■城有菩萨名善顺,方便度人,示现极贫,佛为说法,授以佛记。
第二十八〈勤授长者会〉,一卷,新译。佛为舍■城勇猛授等五百长者,说应观身四十四种过患,厌离身命妻子,舍宅衣服车乘香鬘一切乐具,速能成就六波罗蜜,疾得无上菩提。
第二十九〈优陀延王会〉,一卷,新译,与旧译《优填王经》同本。优陀延王因第二夫人诬陷,对第一夫人及如来圣众发起嗔恚,悟后忏悔。佛为说先知丈夫过患,然后多种观察女色欲染过患。
第三十〈妙慧童女会〉,一卷,新译,与旧译《须摩提经》及先译《妙慧童女经》同本。长者女妙慧问佛︰云何得端正身乃至临终诸佛现前?佛为说于恶友所不起嗔心等四十行。
第三十一〈恒河上优婆夷会〉,一卷,新译。佛与恒河上优婆夷问答,说一切法如幻化,如虚空,心尚不可得,何况心所生法,一切法皆无所得名真修梵行。
第三十二〈无畏德菩萨会〉,一卷,与《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等同本。阿阇世王女无畏德,见声闻不起迎问礼,为王广说二乘与大菩萨人种种差别,与舍利弗等问答妙法。
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辩会〉,一卷,与《离垢施女经》及《得无垢女经》同本。波斯匿王女与声闻迦叶、舍利弗等,及菩萨文殊、观音等,问答法要。
第三十四〈功德宝花敷菩萨会〉,一卷,新译。佛因问,为说持诵十方现在佛名所得殊胜功德。
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一卷,与先译《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同本。文殊演说诸佛不思议甚深境界。
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四卷,与《如幻三昧经》及《圣善住意》等同本。文殊与善住意于佛前问答不施不悭、不戒不犯、不忍不诤、不进不耽不禅不乱、不智不愚、无凡夫无佛、不因缘不无缘等甚深法。
第三十七〈阿阇世王子会〉,半卷,与旧译《太子刷护》、《太子和休》二经同本。王太子问佛︰何因缘得端正莲华化生、知宿命、生天上、得六神通等?佛随问演说。
第三十八〈大乘方便会〉,二卷半,东晋·竺难提译,与《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等同本。佛因智胜菩萨问,说诸菩萨依回向,随喜,以一抟食给施一切众生,一香一华供养十方佛等善权方便法门。
第三十九〈贤护长者会〉,二卷,原名《移识经》,隋·阇那崛多译。贤护问佛,众生有识如宝在箧,不显不知,身谢识迁,如梦迁化,受种种身,往来苦乐等事。
第四十〈净信童女会〉,一卷,新译,波斯匿王女问菩萨正修行法、得坚固力、安住生死、成熟众生、六度、四无量等。
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一卷。本名《弥勒菩萨所问经》,与《大乘方等要慧经》同本。佛说菩萨成就深心等八法,于胜进法中不退不转,速成菩提。
第四十二〈弥勒菩萨所问经〉,半卷,与旧译《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等同本。佛说弥勒以善权方便安乐行,昼夜六时礼佛忏悔,劝请诸佛,愿于来世人民无垢秽奉行十善时成佛。释迦以身命布施,勇猛精进,愿于五浊恶世成佛度生。
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
第四十四〈宝梁聚会〉,二卷,北凉·释道龑译。佛说沙门善恶垢净,梵行非梵行种种事相。
第四十五〈无尽慧菩萨会〉,半卷,新译。佛说十波罗蜜及入十地先相等法(与华严部《庄严菩提心经》同)。
第四十六〈文殊师利说般若会〉,一卷半,萧梁·曼陀罗仙译。文殊师利菩萨说般若波罗蜜及一行三昧法。
第四十七〈宝髻菩萨会〉,二卷,西晋·竺法护译。佛说六波罗蜜、三十七菩提分法、菩萨净行等。
第四十八〈胜鬘夫人会〉,内容见上文有关〈胜鬘夫人会)之说明。
第四十九〈广博仙人会〉,一卷,新译。佛为广博仙人说三十三垢染布施不得果报及说种种上施、生死转识、诸天欲乐衰相等事。
关于《宝积经》的注释,《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有释文与经配合,但不牒经文。对勘四译,唯晋译结构比较相近,可以对读。元魏·菩提流支译有释论一种,名《大宝积经论》,凡四卷,不详作者,译文也错乱拙劣。西藏藏经中同有此本,题安慧作,考其体例,是依《瑜伽》配合经文,详为之解,家法井然,或者真是安慧之作。第四十一〈弥勒菩萨问八法会〉有释论五卷,名《弥勒菩萨所问经论》,元魏·菩提流支译。第四十七〈宝髻菩萨会〉有释论《宝髻菩萨四法经论优波提舍》一卷,天亲菩萨造,元魏·毗目智仙译,也都可资参研。
五部之一
《大宝积经》,在中国佛教界,被称为五大部之一,有着崇高的地位。《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盘》组成中国佛教史上所称的五大部。
蕴涵意义
本经的经题,古代的译者,或从人立名,如〈大迦叶品〉,〈普明菩萨会〉 。或从法喻得名,如《大宝积经》、《宝顶经》、《摩诃衍宝严经》、《佛遗曰摩尼宝经》。或从人法喻得名,如《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然据经文的「珍宝之积」、「宝积」、「宝严」来说,本经实应名「宝积」。古人或译为「宝顶 」,或译为「宝严」,梵文都是Ratnakū?a。 什么叫宝积?宝是譬喻,凡稀有的,珍贵的,有妙用的,叫做宝。宝所喻的是法宝;宋译作「正法」,也就是妙法。正法,是佛所证的,依此而觉悟成佛的 。约圆满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如来的自证化他,是最清净的妙法(喻如白莲),如《法华经》所说。但是,菩萨也能分证妙法;二乘圣者, 也同样的契证妙法,所以说∶「须陀洹初得法身」等。正法虽是本来如此的,但从实践而体悟来说,这是稀有的,珍贵的,有妙用的。因为唯有信解、随顺、通达,才能转迷启悟,超凡入圣,才能了生死,才能度众生,才能无边福德庄严,才能究竟成佛。这是不共世间的正法珍宝。
本经与《金刚经》一样,「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依三乘共证的正法说。三乘圣者的体证正法,都不离无所得的中道。所以古人说∶「无所得小,无所得大」。又说∶「一切大乘经,同以无二显道为宗。乃至小乘经意,亦不外此」。然本经的主要意趣,是宣说大乘行,著重在从加行位到通达位。大乘的核心 ,是大菩提愿为本,大悲心为上首,空慧为方便的。如本经所明的菩萨道,略分三段:一、修广大正行,重于菩提愿。二、习甚深中观,重于空慧。三、作教化事业,重于大悲心。综贯这三德而修行,才成为菩萨正道。
依此来解释经题,可约宝积、宝顶、宝严——三义来说。
一、正法的珍宝,是依三德而证正法。这是真实菩萨行,一定是广集无边福智功德珍宝的。如经中说到真实菩萨,就说有「四大藏」、「摄诸善根」、「无量福德庄严」。为了说明「菩萨福德无量无边」,用大地等十九种譬喻来显示。所以菩萨的正法珍宝,是宝积;这是经题的本义。
二、极广大的,才能极崇高。如宝塔一样:塔基广大,又一层层的叠积起来,才有高耸云空的塔顶。所以,由于正法珍宝的无边积集,显出了菩萨体证正法的高超。如经说菩萨是真实佛子,绍隆佛种;初发心菩萨,就已胜出声闻,为人天所礼敬。因为是宝积,所以成宝顶。积是积集,积集了就崇高。《维摩诘经》有香积世界,奘译作香台,台也就是高的意思。这与一般的好高骛远,说心说悟,而不知平实的广积功德,是怎样的不同!
三、这样的正法,极广大又极崇高,显出了正法的宏伟庄严,不同于小乘,如塔的广大崇高,显出了宏伟而庄严一样。所以又称为宝严。同一梵语,而古德三译不同,意义还是一贯的,相显相成的。梵语摩诃,译为大而含有多与胜二义。本经所说的正法珍宝,宝积是众多义; 宝顶是殊胜义;积而至顶的宝严,是大义。所以本经叫《大宝积经》。
金刚手菩萨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
妄尽还源观 《妄尽还源观》,全称《修华严奥旨妄...
基本信息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宝积简介 《大宝积经》,梵名Mahā ratna kū?a sūtr...
法灭尽经经书实物 佛教经典,主要内容为佛陀在涅...
永明延寿阐明唯心思想的著作。一卷。收在《大正...
《金刚三昧经》,隶属“般若波罗蜜”经类。经文...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分二卷八品,唐代佛...
一卷。唐·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静编。又称《...
《毗婆尸佛经》,佛教经典,收录于《大正新修大...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分二卷八品,唐代佛...
佛经名,佛说蚁喻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1.《雨宝陀罗尼经》,又叫《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般若译。略称...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
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一卷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
八大灵塔名号经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扬八大...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佛经名,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