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手菩萨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金刚一字的梵文是“缚日罗”、“伐折罗”,本来是指神话中的武器。现今金刚为钻石的简称,也可比喻身材巨大有力的人。
金刚一词的来源释音金刚,即矿物中最精最坚之金刚石。《三藏法数》所下定义一语破的:“金刚者,金中最刚。”以金刚所造之杵为金刚杵,为古印度兵器,后逐渐演化为密宗法器。而金刚杵在藏传密宗里又为男根之表徵。 金刚由金、铜、铁和山岩制成,有四角或一百个角,还有一千个利齿。古印度兵器金刚杵也作为丰产的象征,在佛教密宗中则表示伏魔、断烦恼、坚利智的法器。而所谓的金刚力士就是一些手持金刚杵,在佛国从事护法的卫士。金刚密迹又叫密迹金刚、密迹力士、秘密主,是手持金刚杵给佛担任警卫的夜叉神的总头目,在佛教中金刚密迹成了护法“八部众”之一。
十字金刚杵
(1).即金刚石。因其极坚利,佛家视为希世之宝。《大藏法数》卷四一:“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此寳出於金中,色如紫英,百鍊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寳。”《太平御览》卷八一三引 晋 郭□ 《玄中记》:“金刚出 天竺 大秦国 ,一名削玉刀,削玉如铁刀削木,大者长尺许,小者如稻米。”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法身与金刚齐固,常住与至理俱存。”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缚喝国》:“伽蓝北有窣堵波,高二百馀尺,金刚泥涂,众寳厕饰。” 季羡林 等校注:“梵文Vajra,音译跋折罗,即金刚石。佛教之金刚常喻坚贞不坏。”
(2).引申喻如来之智慧。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十二:“金刚喻如来之秘密慧也。金刚无有法能破坏之者,而能破坏万物,此智慧亦尔。”
(3).指金刚力士。执金刚杵的佛的侍从力士。 宋 元照 《行宗记》卷二上:“金刚者,即侍从力士,手持金刚杵,因以为名。”
(4).指寺院山门内所塑的天王像。《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三门楼下素(塑)金刚,院院教画丹青像。”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 韦驮 、伽蓝之属。”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纔进得古刹回廊,参了 韦驮 、谒了金刚。” 巴金 《爝火集·忆个旧》:“其实 李鑫 并不是身长丈二的金刚,然而他的人格放射出万丈光芒。”
(5).见“ 金刚杵 ”。
(6).《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称。 明 徐渭 《大苏所书<金刚经>石刻》:“《金刚》、《楞伽》二经,并 达磨 首举以付学人者,而 文忠 并两书之。”
(7).指五行中金的刚劲之气。《晋书·地理志上》:“ 梁 者,言西方金刚之气强梁,故因名焉。”
(8).方言。指某些昆虫(如苍蝇)的蛹。
四金刚1.即四大金刚。
四大金刚易错认为“四大天王”就是四大金刚,这是错误的。在佛教中,金刚和天王是不可混淆的。
烈火金刚形容人的意志坚强,经过严峻考验而不改变。
立地金刚比喻人力大气壮,异常威武。
金刚藏1.佛教语。金刚神之化身。
金刚禅1.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
金刚杵1.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也采用作为表示摧毁魔敌的法器。用金﹑银﹑铜﹑铁等为之﹐长八指到十二指﹐中间为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等的刃头。
金刚骨1.指枣木作的杵臼。 2.植物名。即菝葜。
金刚坚1.佛珠。传说有毒能消毒﹐有热能除热﹐并能使怨家亲善。又名如意珠。
金刚揭帝1.即金刚力士。
金刚揭谛1.见"金刚揭帝"。
金刚力士1.佛之侍从力士。也称密迹金刚或执杖药叉。
金刚努目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金刚怒目怒目:睁大眼睛,眼珠突出。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形容面目凶恶。 # 见“金刚努目”。
金刚圈1.一种用作武器的金属圈。
金刚砂①指碳化硅,纯的为无色晶体,硬度很大,质脆。工业上用做研磨材料。 ②用做磨料的金刚石、刚玉、碳化硅等的统称。‖也叫钢砂。
金刚山在朝鲜半岛太白山脉北段。最高点毗卢峰海拔1638米。山体由花岗岩等构成。奇峰峭壁,清泉飞瀑,林木参天,为著名游览区和疗养地,是朝鲜第一名山。建有许多休养所。
金刚神1.佛寺门两胁所立之金刚夜叉。
金刚石矿物,碳的同素异形体,多为正八面体结晶,纯净的无色透明,有光泽,有极强的折光力,是已知最硬的物质。用做高级切削和研磨材料等。也叫金刚钻。
金刚石婚1.西方风俗称结婚六十周年或七十五周年为金刚石婚。
金刚水1.佛教密宗受灌顶时所饮的香水。也称誓水。
金刚舞1.舞名。
金刚眼1.见"金刚眼睛"。
金刚眼睛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指目光锐利能洞彻原形的眼睛。
金刚钻金刚石。
金刚座1.指释迦牟尼成佛之座。
护法金刚1.执金刚杵(杵为古印度武器)守护佛法的天神。即今佛寺山门前所塑的守护神。见《大宝积经》卷八。后亦用以比喻卫护某种事物的人。
金刚不坏身1.指佛身。
金刚老儿当1.明武宗时宦官的别称。
时轮金刚法会1.佛教密宗中的一种仪式。
大金刚黎叔 1.黑黑的黎叔,计量少女的偶像。
上乐金刚
(一)梵语vajra,巴利语vajira。音译作伐阇罗、跋阇罗、跋折罗、缚日啰、伐折罗、跋日罗。即金中最刚之义。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较常用于比喻武器。以金刚比喻武器,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非万物所能破坏。以金刚比喻宝石,及取其最胜之义。
(二)以金刚比喻武器,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之武器,称为金刚杵;其不为任何物所破坏,而能摧破一切,犹如金刚。故经论中常出现金刚坚固、金刚不坏、金刚身、金刚顶、金刚界、金刚心、金刚坚固之信心等词汇。又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卷上载,真谛以六种金刚之色,比喻般若(智慧)之体用,即:(1)青色能消除灾厄,以喻般若能消除业障。(2)黄色随人之所须,以喻无漏之功德。(3)赤色对日而生出火光,以喻智慧对本觉而生出无生之智稹?4)白色能澄清浊水,以喻般若能清除疑浊。(5)空色令人行坐于空中,以喻般若之慧能破除法执,而令人住于真空之理。(6)碧色能消除诸毒,以喻智慧能净除三毒。此皆以金刚之坚固、非万物所能破,来比喻般若之体;以金刚之锐利、能破万物,来比喻般若之用。
于密教,金刚一词亦常用于武器方面,如独钴(即独股形状之金刚杵或金刚铃)、三钴、五钴等,多作为诸尊之三摩耶形,乃诸尊之本誓或内证之德的表征,具有摧破众生之烦恼、去除惑业之障难、惊觉众生等各种含义,此外亦以之为诸尊所住三摩地之标帜。又持金刚杵之力士,称为执金刚,略称金刚。寺院中之四天王像,俗称为四大金刚。
(三)以金刚比喻宝石,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之色彩,于夜中亦能放出萤光,而为诸宝中之最胜者。经论中亦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之金刚三昧;以取其最胜之义。然经论中较少用此譬喻。
此外,据金刚顶疏卷一之说,世界之金刚有不可破坏、宝中之宝、战具中之胜等三义。另据北本涅盘经卷二十四、大乘义章卷九等举出,金刚有能破、清净、体坚、最胜、难测、难得、势力、能照、不定、主、能集、能益、庄严、无分别等十四德。[大日经疏卷一、卷十五、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疏、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金刚仙论卷一、秘密曼荼罗十住心论卷十、梵语杂名、慧苑音义卷上、希麟音义卷七](参阅‘金刚二义’3534)
(四)为金刚草履之略称。即指由蔺或槁做成之草履。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释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释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释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祝”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释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正信希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释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做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手菩萨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
妄尽还源观 《妄尽还源观》,全称《修华严奥旨妄...
基本信息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宝积简介 《大宝积经》,梵名Mahā ratna kū?a sūtr...
法灭尽经经书实物 佛教经典,主要内容为佛陀在涅...
永明延寿阐明唯心思想的著作。一卷。收在《大正...
《金刚三昧经》,隶属“般若波罗蜜”经类。经文...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分二卷八品,唐代佛...
一卷。唐·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静编。又称《...
《毗婆尸佛经》,佛教经典,收录于《大正新修大...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分二卷八品,唐代佛...
佛经名,佛说蚁喻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1.《雨宝陀罗尼经》,又叫《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般若译。略称...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
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一卷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
八大灵塔名号经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扬八大...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佛经名,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