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玄义》,一卷(或二卷),隋释吉藏撰,总叙《中》、《百》、《十二门》三论的要旨。成书于仁寿二年(602)四月,是他居扬州慧日道场时应杨广之请而作。
三论玄义
全书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通序大归,二、别释众品。在通序大归中,说三论的立义,不出破邪、显正二辙。破邪是把邪计、邪执归纳为四类:(一)破外道执有实我、实法,其中:先述天竺邪因邪果、无因有果、有因无果、无因无果四执,后举震旦《周易》、《老》、《庄》三玄,一一用佛理摧破它。(二)破毗昙虽达我空而执诸法实有。(三)破成实虽明人法二空而未能穷原尽理。(四)破大乘之堕于有所得见。如此,无论内道外道、大乘小乘,凡计有所得的都加遣破。其次显正,说有人正、法正二义。三论的作者龙树论师应《楞伽》、《摩耶》等大小乘经的悬记,建立正法,这是人正。三论是究竟无余之说,这是法正。次就三论说有体正、用正二义。体正是说诸法实相无所得理,言忘虑绝,非真非俗,绝诸偏邪。用正是说为令众生契无所得的理体,于无名相中强设名相,说真俗二谛来显示它。如此,虽有体、用二正,要以破遣有所得见、显示无所得理为显正。
在别释众品中,有十三科:(一)经论相资,说诸佛为众生失道而说经,菩萨为众生迷经而造论。(二)经论能所绞络,说经以二智为能说、二谛为所说,论以二慧为能说、言教为所说。而经论互相绞络,或此能为彼所,或此所为彼能。(三)造论缘起,说龙树、提婆为诸部异执迷失佛教的本意,因而造论破他们的迷情。(四)诸部通别,说《中论》通破大小二迷、通申大小二教,《十二门论》通破大迷、通申大教,《百论》通破障大小之邪、通申如来大小两正,所以都是大乘通论。(五)众论立名,说《大智度论》从所释经、《中论》从理实、《十二门论》从言教、《百论》从偈句立名。(六)众论旨归,说《大智度论》以二慧(实慧、方便慧)、《中论》以二谛、《百论》以二智(权智、实智),《十二门论》以境(实相)智(般若)为宗。(七)四论破申,说《中》、《百》、《十二门》三论通破众迷、通申众教,《大智度论》别破般若之迷、别申般若之教。又其中《百论》正破外、旁破内,余二论正破内、旁破外。(八)别释三论,说《中》、《百》、《十二门》论同具破邪、显正、言教三义,所以合称三论。(九)三论通别以《大智度论》和三论相对来说,则《智论》为别论、三论为通论。若专就三论说,则《百论》为通论之广、《中论》为通论之次、《十二门论》为通论之略。(十)四论用假,说《大智度论》多用因缘假,《中论》、《十二门论》多用就缘假,《百论》多用对缘假。(十一)四论对缘,说提婆的出世,正为破斥当时盛兴的外道,兼除小迷及小乘有所得见。龙树的出世,为当时五百部盛兴,破小迷,申大教,令回心向大。(十二)三论破缘,说有闻《百论》始舍罪福,终破空有而言下得悟无生;有闻《百论》后出家受经,方乃得悟;有闻《百论》不了寻经更起迷执,为《中论》所破,方乃得悟;有直至闻《十二门论》方乃得悟。(十三)《中论》名题,说此论的立名有广有略,略但称《中论》,中是所论的中道实相理,论是能论的言教。广称《中观论》,由中道实相发生正观,由内有正观宣于口而为论。
吉藏于《玄义》外,尚著有《中》、《百》、《十二门》三论疏,分别就论中文句及其意义详加解释。
《玄义》此土无注解,日本古代的佛教学人,研究此书甚盛,著有《检幽集》七卷(证禅)、《钞》三卷(贞海)、(肝要钞》五卷(亡名)、《科注》七卷(薄祐)、《首书》二卷(凤潭)、《玄谈》一卷(明道)、《讲话录》二卷(前田慧云)、《讲义》一卷(村上专精)等。
妄尽还源观 《妄尽还源观》,全称《修华严奥旨妄...
金刚手菩萨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
宝积简介 《大宝积经》,梵名Mahā ratna kū?a sūtr...
法灭尽经经书实物 佛教经典,主要内容为佛陀在涅...
《毗婆尸佛经》,佛教经典,收录于《大正新修大...
一卷。唐·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静编。又称《...
简介 总十卷,又称《入于大悲大方等大集说经》、...
简介 《付法藏因缘传》也称做《付法藏传》,或《...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一卷,中国北周时代印度...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分二卷八品,唐代佛...
佛经名,佛说蚁喻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1.《雨宝陀罗尼经》,又叫《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般若译。略称...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
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一卷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
八大灵塔名号经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扬八大...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佛经名,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