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性,和佛性、实相、如来藏等概念,义一而名异。《大乘玄论》卷三称:“经中有名佛性、法性、真如、实际等,并是佛性之异名。”《涅盘经》也说“佛性有种种名,于一佛性,亦名法性、涅盘,亦名般若、一乘,亦名首楞严三昧、师子吼三味”。 指诸法的真实体性;与‘真如法性’、‘真法性’等同义。《大般若经》卷三六○载,法性与法界、不虚妄性、平等性、实际等,皆为真如的异名。
(梵dharmata^,巴dhammata^,藏chos-n~id)
《菩萨处胎经》卷六有真法性或真性之说。《大智度论》卷三十二说,法性与如、如如、实际、实相等意义相同。
《圆觉经》云(大正17·917b)︰‘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大智度论》更将一切诸法的总相、别相,都归为法性。法藏在《大乘起信论义记》中释‘法性真如海’时,说法性是真体普遍之义,以一切法为性,遍染净,通情、非情而显深厚之义。慧远《大乘义章》卷一也说,法性是一切法的体性。
但是,《六波罗蜜经》卷一及卷十谓法性无定性;《无量寿经》卷下云(大正12·273a)︰‘诸法性、一切空无我。’《大智度论》也说,诸法无实相,诸法空空毕竟如是,同为一空是为法性。因为无定性、平等一如,所以能成差别的万法。如三论宗不许谈诸法实有,而说真空为法性。此外,周遍十方的佛身也被称为法性法身或法性身。法身所住之地也被称为法性土。
着相(佛教解释) 着相是一个佛教术语,意思是执...
沙门 (佛教解释) 沙门又作娑门、桑门,起源于...
世尊(佛教解释) 佛陀十号之一,《四十二章经》...
辟支佛(佛教解释) 辟支佛,辟支迦佛陀(辟支迦...
五阴-简介 【五阴】 一色阴二受阴三想阴四行阴五...
口业(佛教解释) 口业 即由口而说的一切善恶言...
六根(佛教解释)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
苦海 拼音:kǔhǎi 释义 (1)道教佛教指尘世间的...
白骨观(佛教解释) 白骨观是佛家修持法之一,为...
五阴是色、受、想、行、识,为构成人身的五种要...
心佛(佛教解释) 心佛 1.依心成佛的意思。 2...
化缘(佛教解释) 化缘 化缘,佛教术语。佛教认...
心地(佛教解释) 指人的存心、用心; 佛教语。...
少欲知足(佛教解释) 佛经中所常期勉信众的生活...
斋日(佛教解释) 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
调伏(佛教解释) 调伏 调是调理的意思,调理身...
苦行 苦行 苦行(,Tapas)印度系列宗教包括印度教...
礼赞(佛教解释) 对某事物或人物的赞美现代汉语...
道场(佛教解释) 梵文Bodhimanda的意译,音译为菩...
礼拜(佛教解释) 礼拜 “礼拜”条第一义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