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遵奉的净宗十三祖,是经宋元明的逐渐推选而形成的。净宗立祖之说始于宋代,南宋宗晓法师(1151一1214年)立莲社六祖(未立宗)。以慧远为莲社始祖,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宗赜五人继之。云:“莲社之立,既以远公为始祖……继此道者乃有五师,一曰善导师,二曰法照师,三曰少康师,四曰省常师、五曰宗赜师、是五师者,莫不仰体佛慈,大启度门,异世同辙,皆众良导。”
尔后,宋代的志磐法师在《佛祖统记》中,除专叙天台宗以外,兼及禅宗、华严、法相、密宗、律宗五宗。净土不立宗而以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为莲社七祖。宗晓、志磐同是夭台宗的学者,宗晓立莲社六祖,志磐立七祖(志磐在宗晓的排名基础上,略有删增,删除宗赜,增加承远与永明延寿,后人排列大致依志磐所述),这种排名只是为净土教提供师法楷模而已。当时还没有净土宗的称谓。
元朝东林寺普度法师,因为当时白莲教假借佛教别有作用,于是撰《莲宗宝鉴》十卷,又著《庐山复教集》一卷,而自称白莲宗,但是却无定祖之说,仅在他的奏文上叙及宋高宗时子元禅师提倡念佛,撰有白莲忏法,并入内庭讲念佛大旨。自此以后,净土宗这个名称才得以通行,而定祖之说尚未确定。
到了清朝中叶,才将宗晓、志磐的莲社七祖和净土宗的名称相提并论,增加了明代的莲池大师为八祖。清道光间,悟开法师增推蕅益大师为九祖,省庵大师为十祖,彻悟大师为十一祖。民国年间,印光大师又改推截流大师为十祖,省庵大师、彻悟大师递降为十一祖、十二祖。印光大师往生后,四众弟子加推其为十三祖。这样,净宗十三祖的谱系方告圆成。
净宗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净宗二祖长安光明善导大师、净宗三祖南岳般舟承远大师、净宗四祖五台竹林法照大师、净宗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净宗六祖杭州永明延寿大师、净宗七祖杭州昭庆省常大师、净宗八祖杭州云栖莲池大师、净宗九祖北天目灵峰蕅益大师、净宗十祖虞山普仁截流大师、净宗十一祖杭州梵天省庵大师、净宗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净宗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
日本人也有一个净宗谱系排列,所谓三国七祖。印度有二位祖师:龙树菩萨(公元2一3世纪)、天亲菩萨(公元4一5世纪),中国有三位祖师,昙鸾大师(公元476一542年)、道绰大师(公元562一645年)、善导大师(公元613一681年),日本有二位祖师,源信大师(公元942一1017年),法然上人(公元1133一1212年),日人以为:凡净宗安心血脉,佛世尊传诸龙树,祖祖相承,心心相续,以至今日,无有毫差。
我国隋唐时所列净土教祖师,常以慧远、昙鸾、道绰、善导四大师并列。昙鸾、道绰二大师,对净宗根本理念的建构,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且专修净业,志求往生,属于“功德高盛”之列,然而,在现在净宗所列十三祖之中,并无他们的地位,这亦属一桩费解的公案,许多净宗学人都存有这一疑窦,并试图找寻一些原由。有的认为,昙鸾、道绰二大师的著作久已散佚,只是本世纪初杨仁山居士才从日本请回汉土。然而,如果以是否有净宗著作为衡量净宗祖师资格的话,这种说法似难成立。现今十三祖中,亦有不少未有著述的,如承远、少康、省常三大师即是,或著述少份亦有多位,如法照、截流、省庵、彻悟等。印光大师曾就此质询答复云:“彻祖省祖之少著作,亦各人之心愿耳。其道德之忧劣,固不以著作之多少为定。古今有法身示现,但少数言句,无所著作者,多多也。何得在此处生疑。须知吾人欲了生死,实在不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可见,从昙鸾、道绰二大师著述之失而复得来揣忖原由,似不能成立。
印顺法师对此亦有一说,云:“四明石芝晓法师,为一天台宗学者,虽弘扬净土,与昙鸾、道绰不同。昙鸾与道绰,判易行与难行、净土与圣道二门。以为念佛往生,持戒与犯戒,定心与散心,愚痴与智慧,并承佛悲愿而生。易言之,但须念佛,即得往生,犯戒等根机不在简别之列也。净土与圣道之判,即信愿往生与戒定慧——圣道之别。故其弊,不重戒定慧之圣道,而以往生为纯由佛力。善导承其余绪,所作《观经四帖疏》,即有此意。日本学者唐代来华,传承此善导之法流,乃演出弃髦戒法,甚至专凭信愿,不重持名(盖以持名而至一心不乱,即由念佛而得三昧,等法圣道之真宗)。杨仁山老居士,曾专书以弹真宗,即于善导之说,致其微词。日人每谓念佛有慧远流、有善导流,然在中国,宋元明以来,渐融此二流,即不废圣道而特重信愿持名。于昙鸾、道绰等之极端说法,不加尊重。石芝晓法师双取慧远与善导,不取昙鸾与道绰,殆有此意乎?”
印顺法师这一分析颇有见地。宋代宗晓法师以天台理念而作的拣择,实则代表着中国佛界对净宗的一般看法,自古以来,中国的佛教行人,受儒道思想的浸润,得大乘各宗派的陶冶,因而自信自肯之心颇为隆盛,这种心态与大乘佛教深层理念相契。净宗的弘传便以融会他宗,自力他力并重较受欢迎,而舍圣道专归净土的观念,尤其不重戒律,专依信心得救的说法,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同。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唐代慧日法师(慈憨三藏)的融通各宗会归净土的主张,对中华佛教影响甚巨,宋元明清各代的净宗大德及各宗诸师的归净,莫不受其影响。以致后人有对未将慧日列为净宗祖师打抱不平之声音。如日僧小野玄妙写道:“然我慈憨三藏,为伟大之净土祖师,而后世一部分净土教徒,举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少康五人,称为支那净土五祖而不列慈憨三藏之名,盖以同一净土宗,而慈憨三藏之净土教,与善导一流之净土教不相容耳。”这种观点亦属以凡夫知见强作判言,故而,这种呼声响应者寥寥。慧日法师的净土主张虽然颇具独创性,亦能适应中土行人的文化心理与根机,然以“道盛德隆”的祖师标准来衡量,尚逊一筹。
至于昙鸾、道绰二大师的历史悬案,余以为:鉴于昙鸾、道绰、善导三大师有一明显的传承脉络,故取集大成者——善导大师为代表,列为二祖,与慧远大师交相辉映,一则自力与他力并重;一则突显他力本愿。这两大净宗参照坐标,提供中国净业行人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春兰秋菊,各擅其美,只有应机之差异,并无实质之高下。
净宗祖师的成立,表证古印度净土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寻找扎根点,融汇异质文化,进而卓然独立的演进过程。初期的净宗大德大多精通老庄与儒学,如道安、慧远、支道林、刘遗民等。净土宗在华夏大地的开花结果,表明净宗自身的深邃生命力与中华文化的开放胸襟。中华文化为净宗提供了生长的沃土,净土宗提升中国文化的层次,二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析善导和尚念佛偈八首 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
我们看第二段,出自善导大师的《法事赞》。《法...
劝一切众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六时...
善导大师解释说︰「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
经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欲明一切众...
祖师解释第十八愿 一、龙树菩萨「本愿取意文」...
这段文就出在《观经四帖疏》的上品上生。我们底...
善导和尚临终往生正念文(版本一) 载《龙舒净土文...
1、善导大师《法事赞》对于「一心不乱」,善导大...
(大安法师讲) 善导继承昙鸾、道绰的净土理念,融汇...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佛言,...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一卷 比丘善导集记...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事赞 转经行道愿往生净土法...
在善导大师之前,隋唐很多高僧各自站在自宗的立...
此不问罪福多少、劝专念佛名之文。不问罪福多少...
善导大师简介 善导大师(西元613681年)中国佛教净...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说一比喻守护信心...
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此观经一部之内。先作七门料简...
现在遵奉的净宗十三祖,是经宋元明的逐渐推选而...
修习任何法门,都需要一门深入,以避免样样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