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宗范段落讲解
--如何成道的问题
(一)悟心之人自解做活计,翻转本体做功夫。
悟心的人,理悟后通过打坐用功,觉照,离开了道理,离开了文字,离开了相对的境界,直到后来根尘脱落,能知所知所有的分别心都脱落了,在空的无相当中,灵知了了,见到本来面目,叫做见性。见性以后,知道我们本性体是空的,但是这个空不是空的感觉。这个空是本来空,本来如是。一切诸法虽然有种种相貌差别,但他的体性是空的,在我们六根所对的六尘当中,当下了知,一切诸法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非内非外,这样了然的一种了知,就是见到了诸法的性。正在这个当下,不是石头木头,而是灵知了了,在灵知了了当中,一尘不染,一法不立,一丝不挂,时时刻刻都是这样,能够说话和做事,但是当下的心是空灵而无住,这个时候称之为见性。然后保护它,时时照顾它,见性后还要明心,明心的状态,明这个起心动念。你的心是什么样的心。虽然我们说体性是空而没有分别,但是心有它的作用,你的心是慈悲呢,还是嗔恨呢,是焦虑呢,还是安详呢,你的心是狭窄呢,还是广大呢,无量差别的心,都要明白,去化解它,叫自解做活计,是活的功夫,不是教来的,时时刻刻化解自已的心,虽然具备慈悲智慧庄严功德,而没有一切染污,这叫做心的功夫。明心之后念念都觉照,觉照使心越来越活泼,使我们的烦恼执著越来越轻微,觉照的力量越来越强,本性在一切因缘当中都能作得主,自心的光明越来越透彻,二十四小时或经常的透彻明了,明了的程度,可说是衡量修行人差别的一个尺度,你的觉照力量多大,你的觉照能不能够在任何时候显现,不被尘劳烦恼所覆盖所迷惑。不受外道邪思邪见所影响,是不是不被任何境界任何手段所影响。这就是一种力量。
在生活当中,各种各样习气,自然会去了各种各样的习气,不住在贪婪等烦恼上,也不住在清净上。他不会说,我没有贪婪啊,我很清净啊,他没有这个。
(二)上上升进
不妨炒很多菜给众生吃,也没有好吃不好吃。了缘,欠人的债要还掉,修到后来,不受自己情绪的影响,天气的影响,乃至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和影响,我们感情上也不欠人的债。生活当中也不欠人的。而且要广做布施.供养。利益。但是做这些时候,没有一点执著和回报的心。这样是同体大悲。没有执著的缘,这样是好因缘。殊胜的缘,了缘,缘了了以后,你就成功了,行住坐卧在一片光明当中,觉照当中,寂照同时,灵知了了,一片当中,开始睡觉的时候不知道,后来睡觉也灵知了了,那气脉就可以变化了,身体转了以后,境界也跟着转,转境界就起机用,随心自在,大机大用,身心的变化,世界的变化,都在你的本性当中,大机大用后,随类示显,无碍自在,方能圆满无上的道。
所有的功夫都是本性的功夫,本性的觉照不是向外求法,都是本性的妙用,翻转本体做功夫,终日使得十二时,全性在修,全修在性。
你没有被时间所用,你没有被他人所用,都是你自性起用,全体的佛性去修,性修不二就是大圆满。全部的修在性上。
“其间多生调熟,不离当生便证圣位。”
不离这一生,就证到圣位,六祖讲终生不退者,定入圣位。大珠云,顿悟人不离此生即得解脱,即修时即入佛位修,顿悟者,不离此生即超三界。
“又云如此功业,由行为本。”
古德讲,未悟之前,全贵见地,自已透脱,而不是老师学来的。既悟之后,全重行履。不在见地上了,不去讨论,而在绵密的觉照当中,做到真正心无挂碍,解脱自在。
“若不降心,而入取证无有是处。”自诳诳他,彼此俱堕。努力努力,然禅宗下客,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在天台教中有云,虽平等法界无说无示,而菩萨行位,终是炳然。
初登欢喜地,庆快平生,即迷而觉,然后在行为当中,处处与本性相应,保护它。进一步观照分明,内不覆正念,外不触恼众生,自然获六根清净,动念即了,则到二地。
到了第三地,虽然能做到这一点,但众生对你有意见,有打击,毁谤或苦难的境界,压力的境界,你的心能透得过,不影响你了,在这些境界上都很安稳,也能安忍不动,也能空灵无住,是三地。
你的心态对人对事物非常自然,随缘,非常亲切,非常安详的,你能承受一切,而且知道生活一切都是它的因缘,自已在因缘当中,不取不舍,不会动了,这关过了以后,这里面包括许多,你的名利呀家庭呀,男女呀等压力呀,这里面都要一一透过。
第四地就是精进用功了,从白天到夜里,都在绵密觉照当中,因为没有事情啦,也没有自己和心啦,得罪人啦,别人给你的压力,八风啊,没有这些了,只是你的功夫了,心里面很省事,从此自已你再也没有什么事情了,不论是什么事情发生对你没有影响,无所谓了,好和坏,轻和重,从多和少,种种一切的发生,对你都没有影响,家里死了什么人,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什么痛苦。这里面正是精进的时候了,绵密觉照,你的世界一片空寂当中,灵知了了,能量非常大,到了这里的时候,意生身就出来了,三昧正受意生身,念念在正受当中,不用去再透境界了,什么都没有压力,任何时候都在做功夫,普入佛刹,随意无碍,在光明当中做游戏,任何时候,都在正定当中,在真空的寂灭的乐当中,到八地生死已了。
平时没事时没有欲望,这叫见惑断,各种讲法你都能消融,叫大乘的见惑断,面对五尘没有欲望,则是思惑断,生死即了,心始终是空的,但这是从小乘讲的。
大乘的,活泼的做,在五欲里兴风作浪,做游戏,心是空的,没有执着,是愿力因缘机感显现的方便。不是无谓的事情,这是大乘生死了。尘沙惑也断了,无明也破了(大部分),种种缘起里心湛然一片。
(三)要看受生自在不,看平时自由不自由。
禅宗见地高,忽略了密行,禅密相融是一种捷径。
要把自心、身、境依次转了,才能成道。心念转了,一片空灵无住,然后转身体,身体的气脉,通达充实,没有一点业气,没有一点执著,身体和心融为一体,变成一个非常大的能量,非常大的光明,意生身就成就了,身体有挂碍的人意生身不会成就的。(这里面分四等,第一等出三界有份,第二等临终住在光明的地方,也不究竟,还要回来,随其愿力。第三等临终勇猛放下万缘,仗此般若正因,来生一闻千悟。第四等此生未彻,精进用功,来生亦得遇佛法,受生自在。大意。)
(四)如何调习。
在一切当中,没有对待,这个地方叫常住法身,法身是无相的,看不见的,但是法身在一切地方,觉照,空灵。如果认这个就是法身还不行。如果你在一切地方都没有对待,随心自在,一切的相都是本性放光,见到最染污的最不好的境界也是本性放光的话,这个地方叫常住法身。很多人把法身缩小了,只有一点点灵光,那不够。任何时候任何境界都是它,才叫常住法身。
六祖云“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在自性当中度自性的众生。
不要落在三界的心量上,不要落在欲界,为欲望的生活为五欲所迷。不要落在色界上,被光明所迷,被定境所迷,不要落在无色界当中,被无念所迷。一切都不迷不执著,三界的心量都没有,但无一念即除生死根。你还到哪里求宝贝呢,还到哪里求加持呢。佛四十九年也没有办法说到这个地方。(正是大加持,也正是无说之妙说)。
悟得自性的人,时时刻刻和佛相应和法界相应。常住法身当中,不是得了无上的大法宝吗?
前中后念,比较过去未来现在即是轮回,一个念头,通过修行,这些念头了断了,不落概念不落观念,不被知识所迷,不被境界所动,那么我们说了妄念,了妄念关键是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才能了妄,了妄是不是心修好了呢,也不一定,还有习气有惯性,有的人会觉得孤独,有的人对家人有一种执著,慢慢消干净,消干净了呢,心也空了,念也空了,就证悟了体性,法界的体性,本来面目,有的人念一离开的话,他的心附在一种空的状态,也能见到本性的边缘,但是不等于他的心修好了,也有不好的心在里面,但是要慢慢的悟后起修。
通过念可看出一个人要是很傲慢,很执著,他还没有修好,修好的人他的心是很空灵的,他的本性非常清净,非常庄严,不会因为世间的名利或某一种因缘,起不好的心。他不好的心起不来,好的心也起不来,没有好不好,但是自然显现功德,念头修好了,就变成化身,语言也是化身,身体的行动啊,你的心念都是化身,把心修好了,就是报身,心修得大誓愿,大智慧,大慈悲,大光明,大庄严就是报身,体性修好了,就是法身,一念不生的当体灵知,三身在这里面当下具备的。
念念寂灭唤做海印三昧,不是就没有心念,心念正起的时候就是海印放光,如果比量的心起了,就不是海印放光。
(五)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
你不是凡夫,没有凡夫,不要说我是凡夫就过凡夫的生活好了。更不要建立我是圣贤,你没有办法说自已,你怎么说自已都说不清楚,因为你没有自已,根本不是自己,这里面没有一个东西,这样做这样行是菩萨行。
谁说这个不好,不随他的脚跟转,也不要随着师父转,(也许师父)今天说你大根机,明天说你根本没有开悟。
(六)诸法即是解脱,没有其它的地方可以解脱。
这杯茶,立处就是真,不要到外去求一个真,一切法皆是佛法,(不要去分别)净土宗禅宗,他是外道,他是凡夫,他没有修行,这里面在你的心里面绝对是没有差别的,你看一个人绝对没有一点点看他不好的地方,这个人怎么怎么不好,过去做了什么事情,这个人被魔跟着了,这个人怎么怎么样,根基这么差,你这里面一点都没有,如果你有一那你就不真了,你的立处就不真了,做不到的时候一觉化掉,耶稣也是这么做的,也是菩萨行啦。
真正圣贤的心是没有污染的,没有看人一点点不好,当然,也没有好的执著,这个人对我这么好,这个人这么庄严,我对他好一点,我特别喜欢他,他也没有,他如果有这个在,他也污染了,他也不真了,他是很平等,很真实的,诸法即是解脱,如果你没有看到一点点不好,不是解脱了吗,看到不好,就是你的不好,你不解脱,如果你没有看到他好,没有执著,也是解脱,这就叫解脱,没有其它的地方可以解脱你。在这个地方就是解脱,所以说诸法即是解脱,你最喜欢的东西被别人拿走,那就拿走吧,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就叫当处解脱。行住坐卧尽是不思议用,不一定要打坐,当然也不妨打坐,不尽有为不住无为。
有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有为,只是不住不依而已,哪里有什么叫有为什么叫无为,没有办法说有为无为,没有办法建立有为无为,不可说不思议。
我们现在念头叫妄想吗,根本不叫妄想,如果你一执著那是妄想,如果你不执著的话,怎么叫妄想呢,就不是妄想,法性本有,禅不属坐,但反过来,讲我不用坐,坐即执著,那你又坐了,又执著了,坐在不坐的一边去了,坐和不坐都不执著,都不可说,该坐的就坐,不坐的就不坐,这里面没有坐和不坐的区别,若见此理真正合道,随缘度日,坐起相随,给你名利,你不要不要啊,给你一种缘你不要不要啊,说来的就来啦,该去的就去啦,随缘就这么过,你心里面没有,无论是坐是起都是灵知了了,都是觉照分明,这里面没有什么分别和执著,也不损恼众生,以慈悲的行利益大家,而不执著,慢慢地增长了你的净业,你的缘就特别好,跟着你的人都很殊胜,都进步了,有漏的,不好的东西,到了你这里都消融了。
你不起计度分别情感的话,这一切存在都是实相,不会有一点影响,修到寂灭的境界,心里面透明的一片湛然不动的,没有办法形容的清凉,明朗觉照寂寂然然,你走路说话还是那么一片当中。寂寂然然当中,一片空灵当中,说话做事,但这个过程当中还会累啊。什么原因,心虽然空了,身体还没有转啊,不断的觉照,增加力量,使你的气脉修得非常充实,身体也转变了,就无碍了,而且具有很大的加持力了,你的手放在别人的头上一放,这个人获得了最大的加持力,(妄想)化掉了,非常的一种光明,能量,欢喜等等。
(讲于石家庄)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
禅与止观法门 净明山人讲 智理居士记 禅与天台止...
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要 净明山人 今天我们讲永嘉大...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 讲述:净明山人 这部经是...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上师阿弥陀佛修法 -...
禅悟的要义 净明山人开示 沈佳芳居士记 一、 修行...
净土宗功课简例 净土行者的功课因人而异,应机而...
第三章 古德有关净土观法的开示 关於净土观修法...
第二章 净土宗白毫观修法述要 净土宗修持法门有...
禅修与念佛 问:有的人24小时在修,结果不放下,...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 宋智明 如何抉择禅法与善巧行...
第六章 蒙山透关 普眼法界 讲到修行,一定要注意...
第十五章 圆归如实的道 恒河沙佛所说的经,三世...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 当一个学佛者成为自心...
第十四章 道场圆加行 三观齐妙功 圆觉必因觉觉而...
第四章 太阳圆风与狮子之剑 在圆觉的法界里,文...
第十三章 依师离四病 尽化微细惑 修入圆觉,道惑...
第三章 光明庄严的圆觉法会 讲完了经题,也就掌...
第十二章 除障显理 了相非相 师法已得,解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