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回归之路
家的超脱与回归
凡是人总想有个家,无论是身是心不能没有寄托,否则在茫茫人生宇宙中便成了无处可归的流浪汉了。可见对家的渴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共性。
但是,即便是如此平凡而又现实的家,却因著各种阅历不同的人而有极大的差异,故有世俗的家、学统的家、僧道的家与涅槃的家。从低级的基本生活的要求与满足,直至心灵世界形而上的回归,是人从自然走向社会,又从社会回向自然,以致於解脱尘累而入於无生的愿海的必然过程。
佛在《大楼炭经》中敍述了地球人类源自於光音天人的降临,因为贪吃了地肥不能再神飞天际而只有落脚於地球之家了。然後水果、稻谷的自然生长使人自足於天真的漫漫的生命之路。後又因为贪多而人人各自占据谷物,使稻谷必因种植才能生长。劳动著的人们因交流而生情感,由情感而爱悦,由欲爱而变生理为男、女之性,於是便有了世俗的家。子女繁衍、宗族相依、部落的结盟,人类对家的执著便深契於内心了。
随著社会的发展,原始的家便丰富与复杂起来,由文字创造、概念延伸使人们认识自然,同时又以文化的印记,推向於社会的大家庭,於是国家的共业与个人的别业如此紧密地相联相关了。
人从私我的生活体现,为从贫穷的家发展为温饱、小康,以至於富有。而从社会的角度,从事於学业者,便有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宗教家等等之学统名位之家,但是这些家仍然难以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命终极的问题,故有出家的僧道继续人类向上的探索,并通过研解生命的真谛与生活的价值以求取无上之道,所以专以修证生命之本能而离俗去缠,过著澹泊而清苦的生活,於是乎山林之下,多有高隐之士的踪迹,所谓方外人也。然而有身皆苦,有心皆妄,山林寺庙虽则清净,难保无漏,难复无生。因此,悟一切家皆妄,超身家心家,直人法性无家之家,於是生命便从自然、社会中回归了原本的真实——无住涅槃的如来之家!
人生的历练过程,必先由世俗之家而走向社会大家庭,掌握世俗谛缘起法的规律。因此,在语言上、知识上、技术上、生活上、交际上、情感上等方面二学习与实践过,方是具有社会性的、人格的、完整的人,然後再在人生事业的某一个高点上,以出世的真谛智慧超越世俗与学统的家,使自心超然物外,自然虚无,不再受惑人世间的名闻利养,浩浩然一出世无为人也。但是这还不究竟,往往落於自在的消遥而不从世利乐的事业。所以最後的归结仍是世出世间不二的圆融境地,这是佛法契合任何时代而不朽的关键所在。
由此可知佛法的真解脱不在别处,就是「就路还家」,这正是说明学佛者不必厌恶、逃避世俗的家、学者的家,乃至於僧道的家,而应於因缘会和的当处,善解心结,脱诸缠缚,破除执著,悟证自性。所以,人人可以修道,处处可以解脱,只要悟人无家可家的境界,那么即是自在无碍之人了。
佛问:家在何处?
答云:「三界无家!」
佛便赞许道:「你已得比丘戒了!」
三界无家就意味著:不受欲界的五欲之乐所迷,不被色界的光明境界所惑,也不因无色界的空净而执著。出了三界的家再人尘俗中而发菩提心行六度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所谓「火中生莲」、「入淤泥而不染」,正是赞叹那些出世而又入世的菩萨的悲愿智行的人。
所以我们不必被区区的小家所束缚,也不必因为世间的学位而里碍,更不必因僧家而苦恼,透过一切境界的住著,善用目前的条件,自觉觉他,念念慈悲,随一切缘而救护众生,使菩萨的家业广大,摄受无量的众生。所谓弘法为家业也。
对於家的颖悟与超脱,便使我们回归有路。因为回归,更使人们有了稳坐本位的安然,再以此回报众生,因此,法界虽不同,但净土之家常在。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
禅与止观法门 净明山人讲 智理居士记 禅与天台止...
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要 净明山人 今天我们讲永嘉大...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 讲述:净明山人 这部经是...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晨语 上师阿弥陀佛修法 -...
禅悟的要义 净明山人开示 沈佳芳居士记 一、 修行...
净土宗功课简例 净土行者的功课因人而异,应机而...
第三章 古德有关净土观法的开示 关於净土观修法...
第二章 净土宗白毫观修法述要 净土宗修持法门有...
禅修与念佛 问:有的人24小时在修,结果不放下,...
第七章 断疑生信 绝相超宗 悟人无疑,疑人不悟;...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 宋智明 如何抉择禅法与善巧行...
第六章 蒙山透关 普眼法界 讲到修行,一定要注意...
第十五章 圆归如实的道 恒河沙佛所说的经,三世...
第五章 香象过河 一蹋到底 当一个学佛者成为自心...
第十四章 道场圆加行 三观齐妙功 圆觉必因觉觉而...
第四章 太阳圆风与狮子之剑 在圆觉的法界里,文...
第十三章 依师离四病 尽化微细惑 修入圆觉,道惑...
第三章 光明庄严的圆觉法会 讲完了经题,也就掌...
第十二章 除障显理 了相非相 师法已得,解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