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人物 > 居士人物 > 梁乃崇 > 正文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梁师新加坡演讲:佛学与科学的异同

  作者: 梁乃崇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梁师新加坡演讲:佛学与科学的异同   时间:2004年6月5日 地点:新加坡滨海城港丽大酒店二楼会议厅(新加坡书展) 纪录:张春美 整理:周雅容、汪义丽   ※从小就想追求真理,因而选择了研究物理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欢迎大家来参加这个演讲会。我先谈一下我自己学佛的转变。很多人对于像我这样子的人很好奇,原来接受的是科学,怎么一转,变成了佛学去了,而且把佛学当作自己终身的志业,这个转变是怎么发生的?在我讲今天的题目之前,我想大家最有兴趣的是这个部分,所以我先把我这个转变过程跟大家说明。   我在很年轻、还在做学生的时候,事实上应该是从中学时代吧,心里所向往的是要追求真理。当时让我觉得,能够代表真理的学问只有一个,物理学。连科学都不算,因为物理才是科学中的科学,科学是追求真理的一门学问。所以在那个时候,我最喜欢读的就是物理学,大学就选择了物理系。后来出来工作,也进入物理的研究单位,去做物理的研究工作。   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自己知道,我想要追求的就是真理,其他的东西我是没兴趣的。当时为什么会认为,科学中的科学就是物理学,它是追求真理的,为什么会这样?那个年代,在我那个年纪,像我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是蛮多的。也可以说,在我那个年纪,选择物理学作为他第一志愿的很多,都是非常优秀的。当然这些事情,现在都已经转变了。   我在高中,差不多二年级要升三年级的时候,李政道、杨振宁得到诺贝尔物理奖。像这种事情,那时候对我们对追求物理的鼓舞是非常大的。当时会认为,如果我们把物理学研究好了,我们就知道宇宙的真理,我们就能够把人类都带到一个幸福的地方去,当时是抱着这样的热情在追求的。   为何视物理为真理   我现在要说明,物理学怎么会让我们觉得它是真理呢?这个事情,是跟科学的发展有关系的。西方科学的发展,从文艺复兴的启蒙运动时期开始,一路发展过来,慢慢茁壮。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大家觉得中国之所以积弱不振,跟中国没有科学有关,科学的研究太落后了。这些情绪上的问题、原因,也就使得我们有这样子的追求。   西方列强在那个时候,对我们年轻人的冲击是:他们之所以强,是因为他们有科学;我们之所以弱,是因为我们没有科学,科学是落后的。还有一个原因,早期的那些科学家,他们追求真理的历程也感动了我们。他们为了追求真理,像伽利略、哥白尼,为了追求真理,跟当时的罗马教廷冲突而被判刑,他们这样的奋斗历程,也是鼓舞我们追求真理的原因。   追求真理的时候,他们发现了这些物理定律。发现的过程,是经过非常严密、非常严谨的理论证明,再加上实验证明。整套的证明,不只是定性的证明,还有定量的证明。这个证明的历程、程序,他们所采取的那些规则,是非常严谨的。而且到我那个年代,在学那些东西的时候,他们已经有整套学习的规则,知道怎么去把宇宙的定律找出来。在这些寻找的过程中,那种严谨的态度,是让我们很感动的。   比如说,有一个阿伏伽德罗(Avogadro A)常数,这是十七、八世纪早就提出来,一莫耳物质的数量,不论是原子、分子或离子,都是6.02×1023个。这个数字很早就提出,但是一直都只是假说。经过一再实验证明,一直到1865 年才承认这是定律。科学家所提出来的定律,都是经过这么艰苦、这么认真、这么严谨的证明之后,才得到承认。不是轻易的、随便的说一件事情,就称为定律。   说到证明,我刚才也提到,就是有两种。一种是理论的证明,这样还不够,还要实验的证明。任何理论,不论你写得再好、说明得再好,还是假说。透过实验的证明,证实它是真的,这个时候才会成为定律。这么严格、这么认真的学问,使得当时我们开始在学的时候,就认定只有它,只有经过物理学证明的才是真理,其它的都是胡说八道,因为没有经过证明呀!没有经过证明就认为它是对的,怎么可以接受。有一个人,只是这么想一想,说他说的是真理,很多人就跟着说:「哦!这是真理。」没有经过严密的证实啊!当时像我们这种人,相信的定律只有一种,相信的真理,只有物理学证明出来的,我才接受,不然是不接受的。认为都是胡说八道、都是迷信,是这种情况。   那个时候,我等于是一个科学迷,就认定是这样。这样的认定,促使我选择了科学,认为真理只有科学,只有科学才有真理。其他什么宗教、什么佛学,脑子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些东西。认为那都是迷信,胡说八道的东西,根本不接受的,甚至根本想都不愿意去想。   物理是真理吗?   我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怎么转变成接受佛学了?这个转变怎么来的?这样转变的来源,没有像我这样全心投入,做过物理学的研究工作,专注去学,是不会知道的。也不是所有的、专注的做物理科学的人都会知道,也不见得。我的转变是三十多年前,我还着迷于物理学的时候,对于物理学了解得愈多,愈来愈觉得这个物理学好像不是我想的那种真理。   第一个让我起质疑的是,所有物理学家,他们证实、证明了任何一个定律、原理之后,都会保持一个态度:「这个真理、这个原理、定律,是可以被推翻的。」比如说,爱因斯坦就把牛顿的力学定律推翻,换成相对论,量子力学也把古典力学推翻了。像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那些大师们,他们建立了新的定律出来,但是在建立的时候,他们就说了:「我们也准备给人家推翻的,只要你能够把它推翻。」我就觉得,一个可以被推翻的东西,它会是真理吗?对我来讲,这个有问题呀!第一次开始质疑,有一点点动摇。那种动摇还不怎么强烈,只是开始有一点动摇、有一点怀疑。   证明之前要先接受假设   后来再深入之后,更加了解,所有物理的定律,都要证明之后才被接受,这是很好,这是让我佩服的地方。但是我也发现,所有的物理定律,在证明之前,一定要先接受假设。有的时候我们说这个假设是公设,有的时候又叫做前提等等,但是意思就是假设。而这个假设不能证明。一定要接受一个假设,如果不接受这个假设,没有假设做基础,就没有办法推理,也没有办法实验,根本就不能去证明任何事情。   它之所以能够证明,是因为先接受了假设,而这个假设没有办法证明的。这一点,科学家是清楚知道:「哦!这个假设我不能证明,但是必须要接受,接受了以后才可以去做证明的事情。」这个时候我就发现,证明的基础,还是建立在不能证明的假设上面。先接受了不能证明的假设,才可以去做证明。这件事情,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只有理论的证明是这样,后来深入去了解,连实验的证明也是一样,要先接受假设。   实验的假设是什么呢?大家一般可能不会很注意,因为你反复去做实验,要证明这个实验是同样的结果。比如说你可以是今天做这个实验,明天又做一次实验,做了同样的实验,你认为这两个实验是同样的实验的时候,你就做了假设。假设什么呢?今天的这个时间,跟明天那个时间是同样的。可是你没有办法证明,今天的这个时间、跟明天那个时间是一样的,你没有办法证明的,但是你必须接受。   当你这样接受的时候,你才可以说,我这个实验是同样的实验,得到同样的结果,那么我们就说:「哦!你看!这是没错的。」假如今天的时间、跟明天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话,虽然其他都一样,可是这是不同样的实验呀!怎么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呢?这个是经过了深刻的反省以后,你才晓得,我们接受的假设,我们做一件事情,我们接受的假设多得不得了,不是一、两个而已。   另外一个,比如说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你在新加坡做、我在台北做,我们说我们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到同样的结果。那你就做了一个假设了:台北的空间和新加坡的空间是一样的,你又没有办法证明这两个空间是一样的。所以,科学所有的证明活动,必须接受假设。为了要证明,就必须先接受假设,而且这个假设不是一、两个,多得不得了,一大串。   开头的时候,我以为只有理论的证明有假设,因为理论先要把那个假设讲清楚、交代清楚。后来发现,实验里面也是一堆假设,一大堆假设,你都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接受了,然后去证明,才得到了定律。我以前很佩服科学用证明得到了定律,非常的佩服,因为这些定律都是证明出来的。后来我发现,唉呀!这个证明先接受了一个不能证明的假设,而且接受了一大串,理论的、实验的都是。因此我就开始警觉到,我不能够嘲笑宗教。   我的无神论崩溃了   当时我所了解的宗教,还不包括佛教。我当时了解的宗教就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还没有进入我的生活圈。我发觉我不能嘲笑他们信仰上帝,我以前的态度是嘲笑的,认为那是迷信,看不起它。我想,如果他们的上帝就是假设,他们所信仰的上帝,就是宗教上的假设,那么科学有什么资格嘲笑他,你自己不是也接受了一大堆假设吗?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不敢以无神论自居了。   我觉得我没有资格用物理学、用科学来贬抑、批评宗教,也可以说,那个时候我的无神论就崩溃了,这就是我转变的开始。我觉得我不能够排斥宗教,我不能鄙视宗教。我那么相信科学,所以我也要同样地去接受宗教,我觉得这是一样的。所以我就开始尝试去接受当时所了解的基督教、天主教。   平等对待宗教   为什么会接触这两个宗教,因为我周围的朋友,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很多。我父母是天主教徒,一看我已经不是无神论,就开始跟我传教。拿《圣经》给我看,讲道理给我听。我也很虚心的到教堂去、把《圣经》拿来读。可是我读不下去,去听也听不下去。但是我不排斥了,我不否定他们,我尊重他们。我这个转变只转变到,让我从无神论者,变成一个可以平等对待宗教的人。我抛弃了无神论,但是并没有成为任何一个宗教的信徒。因为我读基督教、天主教的《圣经》,听他们讲道理的时候,他们的讲法对我产生不了感动,也不会给我力量。   不像我的朋友、或是我的父母亲,那个宗教给他们力量,他们会感动。但是我不会感动呀,我就是没有办法。所以我觉得,我对得起他们,因为我真的去努力、去尝试接受,但是没有办法,所以也算交代得过去了。   这时还没有碰到佛教,所以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我也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我把上帝想成、等同是一个假设,这个既然是一个假设,我可以把它假设成上帝、也可以假设成真主、也可以把它假设成玉皇大帝等等。这个是我可以去操弄的东西,所以对我来讲,产生不了力量。   同时我也知道,物理学的进步,比如说,从牛顿的古典力学进步到相对论,进步到量子力学,最重要的地方,就是把牛顿的假设改掉了。后面的推理、逻辑还是一样的,只是把假设改掉了。所以每一次物理学的大突破,其实都是改变了假设。选择了不同的假设,后面的定律就不一样。也可以说,不同的假设会生出不同的定律。那么,如果我想要一个什么样子的定律,其实只要在假设这边操控一下,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任何一个定律,它有这个特征。   莫名奇妙喜欢禅宗的公案   所以对我来讲,我可以操控假设的话,我就不觉得它能带给我力量。不像我的朋友们,假设对他们是有力量的,我也很羡慕他们,能够得到那样子的力量。我很诚实的去做了这样子的努力,但是没有达到,所以不是我的偏见,其实是我没有办法做到。就在这一段时间,我接触到一本书《禅学的黄金时代》,很好玩的,这本书的作者是天主教徒,这是很早以前的书了。 就在我不晓得怎么办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这本书。看了以后我就非常的欢喜,这本书主要内容,就是讲禅宗在唐朝的一些历史,还有它的公案。禅宗有很多公案,我看了以后非常的欢喜。我看一遍就欢喜一遍、看一遍就欢喜一遍,如此这般,欢喜了五、六遍之后,猛然发觉,里面讲的公案我一个都不懂。   奇怪了,这里面讲的公案,我一个都不懂,我怎么在那里欢喜啊?就觉得很奇怪,这件事情就让我觉得很惊讶。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不是一个莫名其妙的人,但是看了不懂还这么欢喜。那个时候,我就警觉到,禅学里面有东西,是什么东西我搞不清楚,但是一定有原因的。   学佛之路开始启动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去接触佛法。我就去看《六祖坛经》,然后又知道,胡适批评《六祖坛经》是伪造的,他从敦煌石窟里面得到了一些什么。所以我就去图书馆,把胡适对于敦煌石窟,有关禅学研究的资料,全部调出来看。也去看了胡适跟日本铃木大拙在夏威夷召开东西哲学会议,互相间的辩论。   因为我怕自己又糊里糊涂,接受了一个不正确的东西,所以把他们里面有争议的,尽量把它搞清楚。这个禅学,到底在搞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会莫名其妙的欢喜呢?我就想去了解这些东西。当时我已经看出来胡适对禅一点都不懂,他只是考证历史;铃木大拙懂。   我晓得这个人懂、那个人不懂,可是我自己还是不懂。对啊!这是什么东西?那个时候看了《六祖坛经》。《六祖坛经》里面讲到一个事情,就是六祖写完他那个有名的偈子以后,五祖就把他找来,到房间里面单独教他《金刚经》,教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时候六祖就大彻大悟了。   我在想这个是关键,什么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但是我还是不懂呀,什么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没有人懂啊。看过《六祖坛经》的人就知道,六祖听了《金刚经》这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大彻大悟了,就说出:「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何其自性本自清净。」马上就说了这些。   我就在想,这个里面是什么东西?关键点就在《金刚经》。但是只晓得重点在这边,还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不知道。只是好像做研究一样,慢慢找、慢慢找,找到重点了,但是那个重点是什么,还是不了解,那个秘密并没有解开。但是对我来讲,已经开启了一个学佛的路,我就很有兴趣要去了解它。我就找书看、去学、东问西问,有人喜欢佛学的,就去找他,成为朋友。或者是有什么大师来要讲什么,就去听。就是找机会去亲近佛学。因为我已经知道,重要的东西在这里。   遇到华藏上师   但是这样子学,还是没头绪,还是没有了解。就在那个时候,就认识了我的师父,就是吴上师,我们现在称他 华藏祖师。认识了他,我就跟他学,他有一本《金刚经讲义》,一般人看他那个讲义,觉得他写得不清不楚,但是我看了以后,如获至宝。我在他那个讲义里面,就懂了《金刚经》这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我懂了。   这句话一懂,前面所有的谜题都解掉了,答案已经有了,我完全懂,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但是这个懂是非常深的,所以我也没有办法在今天教给大家,说我到底是懂什么东西,其实讲不出来的。但是我还是尽量想办法,讲出来给大家听,能够了解多少就算多少。   佛法是无住,科学是有住   主要有两个东西,是什么呢?无住,所以另外一个状况就是有住,无住、与有住的差别。什么是无住?我要讲无住就很难,但是有住就很好讲。什么是有住?必须要有假设,我才能够证明定律,这就是有住。住在哪里呢,住在假设上,这就是有住。无住是什么呢?不需要有假设,我可以证明定律,我可以生出定律来,不需要假设。意思是,上帝也可以不要。   如果住在这个上帝上面,我就可以证明基督教出来。佛法是什么呢?没有上帝,什么都没有,空性、什么都没有。生出一个什么呢?生出佛法。所以佛法是无所住而生的心,那个心就是佛法。差别就在这里,我能说的话,只能说到这里,没有别的说法了。   科学是不能够以无住、没有假设,而去证明定律,这是不可能的。科学必须要有假设,必须住在假设上面,所以科学整个是有住的。还有其它的宗教,要有信仰对象,那也是有住的,所以这两个是旗鼓相当的。佛法不同,佛法是无住,祂没有假设,可以生出佛法来。生出的佛法,就是生出来的心,那就是佛法。用有所住而生出来的心,是科学的定律,无所住而生出来的东西,就是佛法。所以关键点就是有住和无住,这样子我把它分辨出来了。   无住是根本状态   大家可能会要问一个问题。我当时自己就问这个问题:「可能吗?无住是可能的吗?这个应该不可能吧,只有有住的状况吧,哪里可以无住呢!有这种情况吗?」我当时就问这个问题。我问这个问题,我马上可以给自己回答,无住是可能的。   我们常常也在无住的状态下生出心来,为什么可能?我们都有灵感,灵感没有根据任何假设,自己就这样生出来了。我们有很多直觉,就是知道;原因、理由,不知道。这种事情很多,所以我们是有无住的状态。再说一句,这个假设怎么生出来的?这个上帝怎么生出来的?无住生出来的,对不对!   所以,无住的状态,是一个更根本的状态;科学那些假设,它是从无住生出来的。它可能不是从无住生出来的,但是你去推算的话,推算到最根本的时候,它还是从无住生出来的。很多那些假设,它得到假设的时候,可能是第N个假设,第N个假设可能是从第N-1个假设生出来的,N-1是从N-2那个假设生出来的,但是你推到后来,假设1,一定是从无住生出来的。这个不但可能,而且实际的、真实状况就是这样。   当我了解到这里的时候,你说我还有什么办法不接受佛法?没有办法,我已经没办法不接受佛法了。同时我也知道,我从小想知道的真理,原来在佛法里面。所以我转变成一个真诚的、也很努力的佛教徒,或者一个佛教的修行者。这个事情太重要了,所以我提前退休。物理的工作,研究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嘛,都是有所住的心啊!无所住的,才是重要的东西嘛。   所以我提前退休,专心来做佛法的工作。这样的一个转变,没有一点点勉强,是很真诚的,在为真理而奋斗的一个历程。大家如果知道了这个故事,应该就不会觉得我是一个奇怪的怪人。怎么搞的,佛学是一个迷信的东西,科学是一个很明智的、最合真理的东西,你这个人怎么搞的,放弃了明智的真理,去接受了这个迷信的东西。这到底怎么回事?我相信,听完我这样子的过程,不会有人有这样子的想法。   佛学与科学的相异之处   好!再来我们就回到我们今天的讲题,来看《佛学与科学的异同》,它有什么异同?这两个东西都在我的心里面,所以我能够感受到它们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的地方。我先把相异的地方列出来。第一个,就是刚才所说的,一个是无住、一个是有住。科学是有住,不只是科学有住,佛教以外的宗教,都是有住的。   再一个,佛教认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部分是心,而科学认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是物。佛学认为,这个世界是幻化的,科学认为世界是真实的。佛学认为这个世界是有灵魂的,而科学认为没有灵魂的。佛学讲的心,主要是讲无分别心,而科学要求的是分别心。佛学是要离相的、而科学是要执相。佛学讲空、科学讲有,重点是摆在有。佛学讲的事情都是永恒的,其他的宗教也讲永恒,他们讲永生,意思就是永恒;科学是讲生灭的,也就是不永恒的。   还有一个东西,佛学讲「能」,我现在就把它讲成「能知」;科学是讲「被知」,也就是「所」,就是被观察的对象。这里有很重要的不同,佛学认为我们的世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认为这个世界是幻化的,可是科学认为这是真实的,所以这个地方是很不同的。佛学会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人死了以后灵魂不灭,灵魂还在;科学认为人没有灵魂,死了什么都没有,这是科学的。   两者的相同处   我们再来看相同的地方,佛学跟科学有相同的地方,这是很奇怪的,而且相同的地方还很多。第一个,佛学讲「真空生妙有」,科学就是「霹雳说」,就是「宇宙生成论」。这个还是假说,不过现在讲宇宙生成论的学家都接受,它还叫假说,不叫做定律,因为宇宙没有办法做实验的,所以它是一个假说。科学家认为,我们这个宇宙怎么生出来的?就是在一个真空的状况,什么都没有、真空的状况,产生了一个大爆炸,砰!宇宙生出来了,这个叫「霹雳说」。现在的科学家、天文学家,都接受「宇宙生成论」这样的假说。   再一个,佛法是讲无分别的,科学里面有没有讲无分别呢?有,就是李政道、杨振宁的「对称性原理」。对称性原理就是无分别,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如果你不是学物理的,没有深入去了解的话,你看到对称性,不会晓得它是无分别。是深入了解以后才晓得,哦!他讲的是无分别。   他当时讲的是左和右,到底有分别还是没分别。后来李政道,把物理学里面的守恒律,就是能量不灭定律、什么电荷、动量不灭定律,这些守恒律,全部都可以从一个无分别导出来。这些守恒律里面,80%他可以导出来,还有20%他导不出来。守恒不变的守恒律,都可以从一个对称性的没有分别,就把它导出来。所以这个是很奇怪的东西,对不对!   再来一个,这个不二,其实跟无分别也很相同。在统计力学里面,就有一种叫做「全同粒子」,所谓全同粒子就是,统计力学里面一定要让它相同的,如果它不相同的话,统计力学就不存在了。什么东西相同呢?比如说,这一颗金原子跟另外一颗金原子,是完全相同的,不会说第一个颗金原子跟第二颗金原子,它们有差别,不可以的。如果有差别,就天下大乱了,一定要相同。那我们人呢,张三、李四,能够完全相同吗?是没办法的,是不是。但是我们也会把它弄得相同,就像投票的时候,这个人投的票,跟那个人投的票,是等值的,这是人为把它相同的。全同粒子不是人为的,就是认为完全相同,如果不相同,这些统计学的定律就没有了。   《楞严经》里面,佛在讲「地」的时候说:「你看这『地』的性质,粗糙的时候就变成了大地,像地球一样,细的时候,就像『微尘』。然后可以一直细分下去,分到最后就变成所谓的『邻虚尘』,如果把『邻虚尘』再分,那就变成『空性』」。「邻虚尘」这样的论说,非常像现在物理学里面讲基本粒子的状况。我们物理里面就有基本粒子,像夸克这种基本粒子,就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它都要在高速、高能量的加速器里面,一撞击以后才会出来的。出来的时间都非常的短,一下下就没有了。所谓一下下,就是10-20秒,都是一闪就没了,就变空了。所以邻虚尘,这个「尘」已经靠近虚空了,稍一靠近就变虚空,名字都取得好传神。   我们在佛经里面,常常看到「微尘」这个名词。微尘,它应该属于,我想不是那么小的,应该就像原子、分子那样的东西。像这样子的东西,佛学跟科学都在讲呀。而且它们还有一个相同,就是,科学是追求真理,佛学也是在求真,这个也相同啊!再来呢,佛学也要证的,悟修持证或是信愿行证,最后都要证啊;科学也是在证明,这个也相同呀!   佛学有所谓的信,当然科学也有信,信什么呢?信假设。不过一般的佛法还是在讲信的,深的佛法,是信到不信,信等于不信,这个有点不同。再来,佛教一部很重要的经典《金刚经》,讲的东西就是《金刚经》的句型。这样子的句型,科学有没有用到?科学也常常用到。不过我今天举的这些例子,倒是没有用到,科学也有类似的东西就是了。   好!所以它有这么多相异,又有这么多相同,这真是很奇怪!相异就相异了,怎么又有相同,相同怎么还有相异,这是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相异跟相同的部分,都是那么多、而且又那么深入,我今天接下来就讲这个部分,来说明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现场问答】   师:我想请问一下,我讲的这些相异和相同,有没有问题?有没有我讲这个相异的地方,你们觉得「咦!没有相异啊!」,我讲相同的地方「咦!这好像不是相同呀!」有没有这样子的问题?   问:刚才您提到永恒的生命,佛学不是常提到无常……。 师:是,无常就是生灭。   问:生灭应该在…… 师:就是无常。   问:可以放在左边吗?因为佛经也常提到……   师:哦!是有,对的。不过我这边要讲的是,科学里面没有永恒,佛学会提到永恒。没错,生灭是佛学里面有的,讲无常啊、生灭啊,是这个样子。但是佛学还有永恒,所谓永恒就是不生不灭,这个部分在科学里面是没有的。   科学里面,认为寿命最长的东西是质子。所有宇宙里面的东西都会坏掉的,寿命最长的就是质子。所以有人就想要测量,质子的寿命到底有多长?质子的寿命大概估计是在10 31年到1033年,这是非常长的寿命。不管是多少,反正不是永恒嘛,所以这是可以测量的,是可以估计的。在科学的观念里面,认为这个宇宙是会坏掉的,会生起、也会坏掉。比这个宇宙寿命还要长的,就是质子,但是质子的寿命也是有一个限度的。     问:我们学习的时候是用英文的,麻烦您提到物理学的名字时,可不可以用英文名字。因为我学物理的时候,都是用英文的。   师:哦!这样子。我的英文不怎么好,抱歉。OK!你来帮忙翻译一下。 译:刚才提到的质子就是proton。Proton的寿命,比宇宙universe还要长。   师:OK。那霹雳说呢? 译:就是Big Bang,有学物理的就会知道。对称性原理就是Conservation laws. 师:Conservation是守恒;不是对称,对称是Symmetry。   问:请问能量有寿命吗? 师:能量一定有寿命,因为能量的单位里面有时间。 问:有时间的话就是…… 师:就有寿命。 问:我印象中,好像有一个定律叫做「物质不灭定律」? 师:对。 问:那个是不是科学? 师:是科学。 问:那不就是等于永恒? 师:那个不灭不能等于,那些守恒律都表示不灭,但是都是有条件的。 问:也就是您说的假设。 师:对。那个条件一不存在,就没有了,这样子。 问:谢谢。     问:请问一下,《金刚经》……   师:我本来要用的例子是管理学、不是科学,不过现在的管理学也算科学的话,这个就用上了。我本来想写的是:「管即不管」,什么是管即不管?企业管理学里面提到,最好的管理,就是你不用管他,他自己管理自己,这是最高明的管理。管即不管,要管到不要管。这是企业管理学里面自己提出来的,「管即不管」就是《金刚经》,《金刚经》就是这样的东西。   问:老师,可不可以稍微讲一些有关灵魂的东西。 师:没错,接下来我就是要讲这个东西,所以先不回答。还有问题吗?     「能知」与「被知」是同时存在又互相对立   没有问题了,我现在就讲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所谓的「能知、被知」,这个在佛学里面原来就有的,它就是所谓的「能所」。「能所」这个东西,就是我现在所说的「能知」和「被知」。我用「能知」和「被知」这样的语言,大家比较容易懂。如果讲「能所」的话,恐怕解释了半天,大家还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处在「能知与被知」这样的关系当中。比如说,我今天在这里演讲,我讲的话你们听见了,我讲的话是被听的,所以它是被知;而你们听见这些话,这些话被你们听到了,所以你们是能听。我站在这里,你们看见我了,我是被你们看见的,所以是被知;而你们是能看,所以你们就是能知。所以我们在任何一个状况下,都有所谓的「能知与被知」这样的一个对照关系。   我现在再举个例子,比如说这本书,我手把它拿住了,我这样一拿,这本书是被拿的、而我的手是能拿。所以我的手是属于能知,而这本书是属于被知,这个关系是普遍存在,在我们的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之间,时时刻刻都存在的。这样的能知与被知的关系,是我们很根本的一个关系。   能知与被知的这个关系,我们讲得更抽象一点,还有一种,比如说,我今天在讲「佛学与科学的异同」这样的一个题材。这个内容是一些想法、一些思想,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也被你们知道了?所以这个想法也是被知的,而你们知道这些想法,你们就是能知。在我们的思想这一个层面,也有所谓的能知与被知的对照关系。能知与被知的这个关系,只要早上你一醒来,眼睛一睁开就发生了,就存在了「能知与被知」的这个关系。   现在我再把它讲得更清楚一点,我们把这个世界,看成就是有这两个对照关系;一个被知的东西,它就不是能知;是能知的时候,它就不是被知。这两个是同时存在,但是互相对立的。状况就像什么呢?就像一块磁铁,一边是南极、一边是北极,这样一个磁铁,你把它切一半,能够把南极和北极切开吗?切不开的。你把它切一半,切开的地方就又变成南极、北极,你怎么切都切不开的。   从世界的四个层次看能知与被知   这个能知与被知也是一样,你怎么切也切不开的,它就是有两端,这两端同时存在,而且是对立的。就好像我们的硬币一样,就是有不同的两面。像这样的情况,我再把它讲得仔细一点,我把世界分成四个层次,就是有世界这个层次、有我们身体这个层次、还有我们的识心这个层次,再来就是我们的自性这个层次,这个是佛法的语言啦。   识心就是我们会想东想西的心,这样的心就是识心。另外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冷静、不动的、不生不灭的心,在更深的部分,这就是自性。这两个合起来就是我们的心,我们通常把心分成有生灭的、和不生不灭的两个层次。我们整个宇宙,就是世界,一切物质就在这里。世界、身体、识心、再深一层,就是自性,这样子的四个层次。   世界与身体的界线   那我们来看,这本书属于世界里面的一部份;我手这样一拿,我们来问,能知与被知的界线,是不是就在我的手、和这本书中间。这本书是世界的一部份,我的手是我身体的一部份,所以这时候,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就画在世界与身体的中间,这个没有问题。同样的这个地毯,我这样去踩它,这个地毯也是属于世界的一部份,而我的脚是属于我的身体的一部份,所以能知与被知之间的界线,还是画在身体与世界的中间。诸如此类,这种事情很多,就像这个桌子,我去拍拍它,也是一样。   当我一拿书的时候,世界这边全都是被知;身体,我这个手这边是能知;意思是,身体一直到识心、自性,这一串都属于能知这一边。世界是被知的,身体、识心跟自性是能知,界线很清楚,是不会混淆的;是被知就是被知,是能知就是能知,是这样的对照关系,而且这个界线很清楚,就立在那边。   身体与识心的界线   我们现在再做一件事情,大家把眼睛闭起来,你能不能感觉到你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头、胸部、手、脚,一定可以感觉。你的身体被你知道啦!被谁知道?被识心知道。这个时候,这个身体被知道了,所以它是被知的,能知是识心。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身体和世界都是被知的,而能知是什么呢?是识心一直到自性,这边是属于能知。这两个对立还是一样很清楚:属于被知就是被知,属于能知就是能知,这两个并不混合,它的界线是很清楚的。   自性与识心   我们刚才只是做了一个动作,把眼睛闭起来,把身体六根的感官不用,只是这样做。这时候,我们的身体就被我们知道了,我们没有用眼睛这些感官来知道这个身体,可是身体是被知道的,这个很清楚。我们再来问一件事情,我们的想法,也就是我今天讲的内容,就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想法也会被我们知道啊,你知道你有这个想法,所以你的想法就是被知道。想法被知道的时候,表示这个识心被知道。当识心被知道的时候,识心以下全部都被知道,所以识心、身体、世界,全部都被知道,只有自性是能知。   这样子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家会想,这个自性这边,是不是还可以再画一条线,一半的自性被知道了,另外一半的自性在知道它,会不会这样呢?会。如果这一半的自性被知道了,那这一半的自性,到识心以下都是被知,另外一半是能知。假如这个状况发生了,我们做一个规定,这一半被知道的,就把它归并到识心这里来。这是人为的规定,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规定。如果不这样规定,这样一半一半一直划,划不完的。所以我们就做一个人为的规定,被知的这部份自性,就属于识心,只要做这样的人为规定就可以了。   这样一个规定定下去之后,识心就是被知。我们再来看,身体、识心这两个地方的角色是很特别的,这两个角色是混合的。它有的时候是能知,有的时候是被知,是混合的。自性这里就永远是能知,我就叫祂纯粹的能知,因为祂不会有的时候变成被知,这里不会。而世界、这个物质区是永远的被知,根本不会有机会成为能知。   纯粹的能知与纯粹的被知   为了让下面进行得比较容易,我们只讨论纯粹的能知、和纯粹的被知,这样比较简单一点。在中间这个混合区,你就知道,它有的时候是能知;有的时候不是。但是有一个特征,只要它是属于能知的话,它一定要跟纯粹的能知站在一边,一定要靠着这个纯粹的能知,才可能成为能知的一部份。真正能知的来源,就是从这个自性、这个纯粹的能知来的。   好!我们知道这个事情了,我就问,如果我们这个世界,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叫做心、一个叫作物,就是心与物。那么,你会认为心应该是在被知这边呢,还是在能知这边?心是不是在能知这边?心一定在能知这边嘛,对不对!一定在这边。物呢,一定在被知这边。如果我们来看纯粹的能知和纯粹的被知,那就更清楚了,物一定在被知这边,心一定在能知这边;中间混合区,就有时候是物,有时候是心。   心、物搞不清楚,常常是因为在混合区,搞的我们昏头转向,到底是物还是心;现在如果把它这样子分类了以后,知道中间有混合区,你就很清楚了。所以把混合区弄清楚,是很重要的。我们用能知与被知,才能够把「心」和「物」定义清楚,不然没有办法定义清楚。   从主动权来判定「心」与「物」何者重要   科学只定义「物」,他们认为「心」是虚幻的,是由物生出来的,看又看不见、摸又摸不着,常常搞不清楚,所以会认为「心」是不存在的、是虚假的。而「物」实实在在,很清楚呀,所以这是真的。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真的,而「心」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不太确定,所以是虚的、假的。   但是我接下来要问一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掌握主动权。我要做一件事情,比如说,你们今天要来这里听演讲,你们会做决定:我要来,这就是你有主动权;你也可以决定,我不要来,这就是主动权。我要问,这个主动权是在能知这边,还是被知这里?我不需要再证明了,你们一定知道这个答案,主动权一定在能知这里,被知是没有主动权的。就像这个地板,我就是可以踩它,我要踩就踩,不踩就不踩,主动权不会在地板那里,主动权一定在能知这边,也就是,一定在心这里,不会在物这一边,物这边没有主动权。   好!大家都知道有主动权这件事,你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感觉到;那我就要问,有主动权的是真实呢,还是没有主动权的是真实?或者另外一个问法,有主动权是重要的呢?还是没主动权的重要?当然是有主动权才重要嘛,你如果没有主动权了,你有什么重要。   佛法重「心」,科学重「物」   但是以科学的观点来看,认为「物」是重要的,「心」不重要;「物」才是真的,「心」是虚的。这样的话,他的主动权就没有了。当主动权一丧失的时候,他就不能做主。所以佛法会认为,众生为什么会轮回生死、身不由己,因为他把主动权放弃了。当他把主动权放弃了、或者忘失掉了,他的主动权就没了,他就会在生死中轮回。当我们把主动权收回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了生脱死。   那怎么恢复?就是把你的能知,纯粹的能知能觉恢复。纯粹的能知能觉就是自性,所以要悟本来面目,你能够悟本来面目,就是恢复了你纯粹的能知能觉。你的纯粹的能知恢复了,主动权就回来了,就不会在轮回生死当中、就能了生脱死、就能掌握主动权,这就是佛法。 所以,佛法就特别在讲「能知」这个部分,而「被知」这个部分,他是知道,但是他知道这里是没有主动权,所以他不会放太多的心思在这里。佛学跟科学,他们的重点是不同的,科学的重点是放在被知、物这一边;佛学是把重点放在能知、心这里。所以佛学不断的在探讨能知的性质,不断的体会纯粹的能知的性质。   真正的能知不可被知   今天我要再说明一点,纯粹的能知可不可以被知?不能被知。被你知道了就是被知,不是能知,所以祂是不可被知的。不可被知当然也不可被说呀,你只要说得出来,就是被知。所以我说「祂是能知」,都不是真的,只要被我说出来的,都不是真的。这也就是佛陀经常会说的一句话:「不可说」,没有办法说,说出来就错。禅宗也说言语道断,只要说了就断,因为说出来就是假的;因为被说了就是被知的,所以它已经不是真的能知。被写了也是被写,所以它也不是真的。   那真的在哪里?就是能说、能写的「能」就是,但是不可被说、也不可被写。这样的性质,我们如果要来描绘它,还是希望有一个比喻。佛陀很慈悲,就有一个比喻。祂说这个纯粹的能知,就是什么呢?就是空性,是空的、是无的,或者说像虚空。拿虚空做比喻,就是因为它不可被知。但是虚空还是被知啊,我们又不得不说,所以说出来都是比喻。   所以佛陀也讲,祂说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比喻,都是标月的手指。标月指,就是指出月亮的手指,标月指不是月亮。比如我指着天空说,月亮在那里,大家都看手,就说这个手是月亮,那是弄错了;所有说出来的,都是标月的手指,不是月。为什么会这样说,就是因为,说出来的就是被知。佛法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这里,与人沟通的时候,要传递佛法的道理,最困难的就在这里。这个地方已经说到头了,懂不懂,就靠大家悟不悟了,没有办法。   佛学与科学又是互相介入的,故也有相同处   那么我还是要回来,回到为什么佛学与科学有这么多相同的东西,又有那么多不相同。为什么?物理学,就是在处理物质世界这个部分,这个地方是被知的,要处理这个被知,还是要用到能知,能知还是掌握主动权。所以虽然说它们是不一样的,可是在处理这个物质世界的时候,照样要用到自性,因为他要用到能知的部分,而这个能知的部分,一定包含了自性。所以能知在处理物质的时候已经介入,这个纯粹的能知、自性,已经介入到他处理的物质世界。   佛学的重点是处理自性,以纯粹的能知,来表达东西的性质,要处理这一个。看起来这个是探讨「心」,科学是处理「物」,这两个根本不相干。怎么不相干呢?一定会相干的。为什么呢?有能知,一定就有被知,你切不开的。有被知,就一定有能知,他们根本就连在一起的。所以佛学这里,也会带有被知的世界的性质在里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就是刚才提出来的,佛学与科学有这么多东西是相异的,可是又都是相通的,原因就是,他们是互相介入的,并不能够断然分开,其实是分不开的,我们想把它分开也分不开的。因为他们本身就同时具备了能知与被知的性质、这样的特性在里面,所以没有办法分开。   自性与法性   那么如果用佛法的语言,来说明这个关系的话,自性是什么?自己的本性。法性是什么呢?世界的本性、法界的本性。自性与法性的关系,本来就是相通的。用佛法的道理来看的话,科学处理的是法性,而佛法较专注在处理自性,但是也会注意到法性。所以这二者是相通的,也会有相异的道理是在这里。   以重要性而言的话,佛法才是重要的,因为佛法注重的是自性、纯粹的能知能觉,掌握了主动权;科学没有掌握主动权,所以它的重要性不及佛学。但是科学所做出来的成果,不能小看,也是很重要,因为他整理出来的东西就是法性。   修行者第一步,他是要修自性这个层次,这个层次修完以后,他要进入法性,要修法性的。所以了解科学,对于修法性是有帮助的,不能小看这一块,这一块是很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更高层次的一个修行,是必须要进入科学的领域所涉猎的范围。但是这样子的进入,跟完全不管,而且否定掉自性这个部分,只做科学,只管法性这个部分,那是不同的。那是一种自我矮化、自我局限,又掌握不到主动权,那是最不可取的。我想这个题目,我就讲到这里。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现场问答】   问:请问直觉一定在自性这里吗? 师:在这个中间。 问:那我们作梦的时候…… 师;那就更低了,做梦就更低了。   问:请问有何方法,更快的修自性。   师:就是更快的悟本来面目。其实没有什么快慢,只有一个办法,努力去修。只有这个办法。如果心里面还有快慢的话,欲速则不达。所以最好把求快的心要放掉,这样才快得起来。     灵魂就是识心和自性的混合体   问:师父,刚才有一位同修问到灵魂的事情。   师:OK,刚才有人问到灵魂。灵魂是在哪里呢,用这个来分类的话,灵魂就是识心跟自性这个部分。人死掉的时候,就是身体坏掉了,因为你的身体坏掉了,所以你的世界也跟着坏掉,都坏掉了。可是你的自性和识心,并没有坏掉,还是存在的。但是识心这里会有变动,其实识心变动完全不稀奇,因为我们没有死的时候,识心就是一直在变动,这个部分是一定在变动的,不变的唯有自性,没有变化可言,完全不会变。   所以我们的灵魂有不生不灭的自性,还有一个会生生灭灭的识心,混在一起,这样就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灵魂,当我们的身体没有了的时候,一般人就会认为什么都没有了,灵魂也没有了,跟他讲话,他有意见也不会表达,我们就认为他死了,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的看法,我认为是错的。为什么这样是错的,我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   如果我们有一个电话在这里,接了一根线,它就可以打电话给另外一个电话。我们如果从甲这个电话,打给乙这个电话,结果乙这边无法接,没有反应,那么我们可以做两个判断,一个是这个电话机坏了;还有一个判断是电话机没坏,只是中间的线断了,它无法传达,这也是打不进去啊,意见也无法表达啊。我这样比喻,中间的这个线就是一个人的身体,这个电话机就是他的灵魂。如果电话线坏了,我们就说电话机坏了,对吗?不对呀,我们不能这样子讲,我们看见的是电话线坏了。如果我们知道电话线坏了,还要说这个电话机也坏了,有道理吗?没有道理,对不对。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死掉的时候,我们看见的是身体坏了,这个线就代表身体,我们只看见这个身体坏了,我们并没有看见灵魂坏了。只看见身体坏了,然后就说灵魂也消失了,这个根本是一个错误的推断。你要说灵魂坏了、没有了,你要看见,要有证据,不能够凭身体坏了,就说灵魂坏了。正如同你不能凭这个电话打不通,你知道电话线断掉了,就说电话机也坏了,是不对的,这是很浅显的道理。   所以他们认定,人一死灵魂就坏了、也没有了,这个是错误的推断,这样子的推断是不成立的。尤其他们在做这个推断的时候,对于灵魂的现象也不接受,而且他们也没有看见灵魂坏了。   身体的毁坏并不能动到灵魂层次   问:师父!请问识心从佛法来讲,是不是第八意识? 师:识心是包含六、七、八识。 问:六、七、八? 师:对,全部包含。我不想把它讲得太复杂,所以把它简化在这里讲。   问:自性是本来面目。   师:对。 在灵魂这个部分,我可以再多讲一点。我以前认识一些手脚被切掉的人,因为某种病的原因,就把手或是脚锯掉了。这些人我跟他们谈过话,知道他们锯掉的脚常常会痒,有的时候还会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已经不存在的身体还会痛、还会痒?因为那个部分是属于灵魂层次的身体,并没有被切掉,他痒、他痛,是灵魂层次的脚。   所以身体的毁坏,并不能够动到灵魂层次的部分。这个观念对人很重要,很多人很怕死,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当然很害怕,是不是!但是如果灵魂这个部分还有,还是好好的,而且更重要的,自性在这里,自性在这里的话,主动权就在这里,主动权没有丧失呀!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性才是真正的你自己。这个世界、这个身体、这个识心都不是真正的你自己,自性才是你自己。   我们都知道,钱财是身外之物,不需要在意,这个我们都懂呀。但是你还要多懂一点,这个身体是自性外之物,不重要的,跟身外之物意思是一样的,心外之身也不重要呀!   问:臭皮囊嘛。   师:对。但是它也有用处的,不能随便丢,还是很有用处的,而且也很重要,要研究它、保护它。为什么?它代表了法性啊,也很伟大的,所以并不是因此就要把它抛弃掉。   把握住主动权就如八地不动地菩萨   问:识心做不到这个程度,这个好像不定。 师:不定的话,就是主动权没有把握好。   问:就是没有做到啊。 师:主动权把握到的话,是不动的;所以八地菩萨是不动地,主动权掌握得牢牢的,那是不动的。   问:灵魂等于是永恒的,对不对? 师:永恒的部分是自性,识心这个部分是变动的;所以灵魂是有永恒的部分和变动的部份。   问:人死了以后,灵魂还存在,会存在到什么程度?会不会轮回? 师:会一直不断的轮回下去。   问:可是在另外出生的时候,他会忘掉以前? 师:对,他会忘掉以前的事情,这个是法界设计好的,要你忘掉。为什么?如果没有忘掉,这辈子日子不好过;忘掉的话,就可以重新开始。不要以为忘掉很可惜,忘掉是幸福的。   问:我想请问一下,佛教有所谓的,比如说,成佛以后就可以掌握主控权,可以选择在什么时间投胎、投胎到哪一户人家,请问这个是因为识心跟自性结合了吗?   师:识心不见得那么能够操作自如的,真正有主动权的是自性。所以自性部分的成分,份量要变得比较重,识心要变得比较轻,才有可能。如果是真的成佛的话,那当然。所谓成佛就是到达自性这里,这个地方的主动权就非常清楚了。   问:是本来面目。 师:对的。   主动权够,就可以决定自己要投生到哪里   问:师父!自性那边有主动权,是不是就可以决定要到哪里去?   师:对,自己可以决定。祂可以决定,但是祂不是说没有困难;祂可以决定,但是祂还是要遇到困难,要克服困难,才能够要去哪里就去哪里。他有很多的业报、也有很多福报,他要在这些业报、福报中间穿梭调配,才能够达到他想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状况是很复杂的,不是那么简单的。     问:假使说,一般人的话,自性如果不够、比较轻的话,识心比较重;那就是说,他就不可能选择他想要投胎的地方,会被业力……   师:对,被牵着走。 问:被业力牵着走,是吗? 师:对。 问:那就堕入三恶道。 师:种善业的话就上三善道,也可以生天的。所以你们怕的话,多做善事,多做善事会升天的。     问:请问一下,刚才您说能知、被知是相辅相成,不能独立的。 师:没有办法独立。   问:如果我成佛了,难道没有主动权吗? 师:有。   问:不要跟被知牵在一起,可以吗?比如说那个自性… 师:有。那个主动权就是去控制被知。   问:被知还是有世界啊,还是有相;可以无相吗?自性是永恒的,在无相里面。 师:哦,完全隔离吗?   问:对,不要乘愿再来。 师:OK。这个是没有进入自性的人的想法、推测,证入自性的人,没有这个想法。   问:为什么呢? 师:你想想看,没有被知的花花草草,什么都不动,什么都不变;什么都是空的、无的、平等无二的……   问:不好玩。 师:对啦,很无聊的。   问:轮回不是很无聊? 师:如果你能够自主了,来轮回就是好玩的。   问:如果好玩的话,大家就不会再轮回了,如果真的玩到不会被牵动的话。 师:那个不叫轮回,那个叫做乘愿再来、普渡众生。   问:不一定是乘愿啊。 师:修到那个地方就是菩萨。   问:菩萨会不会再被转回到六道里面呢? 师:修不好还会被转,修得好就不会。   问:请问一下,平时我们作梦,梦境里面的人与事物,是识心里面所胡思乱想的,还是前世,果真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师:两种都可能。   问:哪一种比较多? 师:看不同的人而定。程度不好的人,可能是胡思乱想;程度高的人就不是的。   问:梦里所梦见这些人与事很真实,有时候不禁要问自己,是不是前世曾经遇到过的事情,好像不是识心里面胡思乱想的。   师:对的。这个部分要解答的话,我要把这四个部分一一拆开,变成十二因缘,我才能够讲,这个太复杂了,需要很多时间。好!我想没问题了,也许有问题,也没时间了,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