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量大和尚指引“榕荫读书会”的学员学习《阿含经故事选》经典选篇《时时刻刻不染著》,并就学员们在学习讨论中提出的问题作了智慧的开示。
学员说:我打坐前会想起以前做过的那些不合理的事情,就会很痛苦。我想知道,禅修前是不是要先做自性忏或对首忏?
文章中,阿难已经告诉我们,不要念过去。因为过去不可得,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们再怎么念、怎么追悔,它都不会回来。经常念过去只会扰乱我们的心智。
忏悔是什么?忏悔就是知道过去之非,从现在起彻底放下,提起正念——业性本质空寂,我们是因执著而生忧恼。我们忏悔,就是放下对过去的念想、执著,观业性本空。
我们放生的时候经常念诵一首偈:“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这是真实的忏悔,是大乘菩萨道的忏悔。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犯错,我们过去无知、没学佛法,或者虽然学了佛法但没有力量、没树立坚定的信念,可能因烦恼妄想,习气欲望而造下一些不善业,使自己产生后悔的事,乃至一些严重的恶业。
如果我们总懊恼曾经做过重的恶业,以为自己无可救药、没办法了,若总落在这种心境,使心沉没在痛苦中,对现在、未来都没有大的利益。
因为我们的心被痛苦沉没了,就会像一个人溺水有生命危险,我们的法身慧命建立不起来了。所以,我们不应当被过去的一切所沉溺,不要沉溺在过去,应该观察:
“过去的不善行是因为我的惑——无明烦恼所引生的,现在我知道无明烦恼的过患,就要从现在提起正念,不要再随无明烦恼而起惑造业。从现在起,我要念念培育正念和正知,时刻了知、调伏我的心念,让她能够止一切恶,修一切善,做广大的利他之行。”如果起这样的念,就是真忏悔。
打坐时,最好的忏悔就是在入坐之前观察: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安般也不可得,我的呼吸也是生灭法,我们只安住在当前的正念正知上。
但是,我们对太多的生灭法起执著了,样样都追逐、执著,心太散乱了。当没办法调伏时,我们的心只执著一个——呼吸,让心调柔。
当我们的心有力量了,这个呼吸也要放掉——它不是究竟的。当我们的心有力量时,就能观察到呼吸不可得,诸法实性不可得,我们才能证入诸法实性。
诸法实性就是一切缘起相无实性,她的实性不可得。当我们了知一切缘起相无有实性的时候,就见到了实相,就像《心经》说的“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我们离开了一切生灭、垢净、增减,离开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十八界,甚至离开四谛三十七道品,我们就知道一切不可得。
当我们知道一切不可得,才是真得;我们若有所得,则非真得,都是妄想。
我们这样去用功,体验这样的正念,就安住在自己的安般上。我们就是借这个安般训练自己的心。我们要知道这个安般跟自己的过去、未来一样,都是念念无住的。
我们观察自己的鼻息,哪里有一个出和入?我们观察自己的呼吸,真的有呼出和吸入吗?出和入都是我们错误的认知,其实就是我们的心在动。心一动,我们身体的气机就动,动了就有呼吸出入。就像个风箱,当拉风箱的时候,有风出入,火就猛烧起来。其实风的出入是因为拉动风箱,感觉有风来来去去。
我们的呼吸就是这样。风性真空,真空风性,遍满法界。整个法界都是这个风性,哪里有出有入呢?其实“出入”是我们的心念在起动,使我们认为自己的呼吸有出有入。
我们若能体验到整个大地、整个宇宙都是风性——空性,就会明白因为自己的妄心执著,才有这种呼吸出入的假象。我们若能知道,就不会被这种假象所惑,但我们的心又借这个假象而安住。若如此,我们的用功可能就更得力。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榕书院
https://fojiaowang.com.cn/plus/view.php?aid=23958
四念处是修习共法 四念处禅修,是佛教根本的一些...
什么是禅净双修? 其实禅和净本来就不是两个,...
学佛修禅者在生活工作中,也难免常遭遇恶人的诽...
为何需要修习四念处? 《地藏经》中说,阎浮提众...
何谓有分心?是不是指有分别的心? 有分心可以翻...
1.熟能生巧,贵在坚持 一旦开始禅修,最重要在于...
编者按 本讲座为深圳东山寺监院法广法师2014年7月...
问:我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做事也容易风风火火...
问:三月二十一日禅师开示时提到:禅修者修未来缘...
问:请示禅师下列问题: 在禅师所教授的业处当中...
正念禅为什么被称作智慧禅呢? 那是因为通过正念...
什么是禅净双修? 其实禅和净本来就不是两个,...
禅修时的烦扰心理称为心魔,诸如烦恼心理的贪、...
若长命百岁,但不知究竟正法, 不如得见究竟正法...
问题: 禅和戒这两个怎么更好的合拍,没有那么多...
四念处是修习共法 四念处禅修,是佛教根本的一些...
为何需要修习四念处? 《地藏经》中说,阎浮提众...
阿罗汉不积聚[1],进食时如实知进食的意义[2]。...
学佛修禅者在生活工作中,也难免常遭遇恶人的诽...
修禅定首先一定要找个目标、对象,就是所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