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一:序文
Ettavata vibhatta hi sappabhedappavattika
Cittacetasika dhamma rupam dani pavuccati.
Samuddesa vibhaga ca samutthana kalapato
Pavattikkamato ca ti pabcadha tattha sangaho.
至此已依类别及生起过程分析了心与诸心所;在此当说色法。
色之概要有五个部份:列举、分别、生起之源、聚、转起的次第。
节一之助读说明
《阿毗达摩概要》里的首五章整体是一部名法的完整概要,其中分析了:八十九或一百二十一心的各个方面、五十二心所及它们的组合、在心路过程里及结生时生起的心、生存地、业的类别及其果报。
这首五章可算是对心与心所这两种究竟法的详细分析。在第六章里,作者阿耨楼陀尊者将再详细地分析第三种究竟法──色法(rupa)。首先,他列举了所有种类的色法,然后再解释它们依什么原则分类、它们的因或生起之因、它们组成的色聚、以及生起的过程。最后,在结束这一章之前,他简要地解释第四种究竟法,即:无为界──涅槃。
巴利文rupa(色)可解释为源自意为「被破坏、干扰、敲击、逼迫、破碎」的词根ruppati。[1]诸论师认为:「称为色是因为它遭受热、冷等色法妨害缘所造成的变易之故。」[2]佛陀本身在解释「色法」一词时说:「诸比丘,为何说是色?因为它被破坏,所以称之为色。被什么破坏?被冷、热、饥饿、口渴、苍蝇、蚊子、风、烈日及爬虫所破坏。」(《相应部》22:79/iii,86)
列举色法
(rupasamuddesa)
节二:简说:四大元素与所造色
Cattari mahabhutani, catunnab ca mahabhutanam upadaya rupan ti duvidham p’etam ekadasavidhena sangaham gacchati.
色法有两种,即:四大元素及由四大元素所造的色法。这两者包含了十一类(色法)。
节二之助读说明
色法有两种:《阿毗达摩论》列举了二十八种色法,简要来说则可归纳为两大类,即:四大元素及由四大元素所造的色法。四大元素(mahabhuta)是地界、水界、火界与风界。这些是色法不可分离的主要元素;在它们的组合之下造成了小至微粒子,大至山岳的一切的物质。所造色(upadaya rupa)是源自或依靠四大元素而有;它们一共有二十四种。四大元素可譬喻为大地,所造色则有如依靠大地而得以生长的树木。
所有二十八种色法可归纳于十一类。其中七类称为完成色(nipphannarupa),因为它们拥有自性,所以适合作为观禅的目标。其余四类色法较为抽象,因此称为不完成色(anipphannarupa)。(见表6-1)
节三:详述:真实色
Katham?
1. Pathavidhatu, apodhatu, tejodhatu, vayodhatu bhutarupam nama.
2. Cakkhu, sotam, ghanam, jivha, kayo pasadarupam nama.
3. Rupam, saddo, gandho, raso, apodhatuvajjitam bhutattaya-sankhatam photthabbam gocararupam nama.
4. Itthattam purisattam bhavarupam nama.
5. Hadayavatthu hadayarupam nama.
6. Jivitindriyam jivitarupam nama.
7. Kabalikaro aharo ahararupam nama.
如何?
一、地界、水界、火界与风界名为元素色。
二、眼、耳、鼻、舌与身名为净色。
三、颜色、声、香、味与触名为境色,后者包含 了除去水界的三大元素。
四、女根色与男根色名为性根色。
五、心所依处名为心色。
六、命根色名为命色。
七、段食名为食色。
Iti ca attharasavidham p’etam sabhavarupam, salakkhanarupam, nipphannarupam, ruparupam, sammasana-rupan ti ca sangaham gacchati.
如是这十八种色法合为一组,(因为它们)是有自性色、有相色、完成色、色色(真实色)及观智所思惟色。
节三之助读说明
(一)元素色(种色):四大元素(四大种)称为界(dhatu),因为它们「持有自性」(attano sabhavam dharenti)。称为地界(pathavidhatu)是因为它有如地一般,作为俱生色法的支助或立足处。巴利文pathavi(地)是源自意为「扩展」的词根,因此地界是扩展的元素。地界的特相是硬;作用(亦作味)是作为(其它元素与所造色的)立足处;现起是接受;近因(亦作足处)是其它三大元素。
水界(apodhatu)令到其它色法粘在一起,因而避免它们被分散。其特相是流动或溢出;作用是增长其它俱生色法;现起是把(同一粒色聚里的)诸色握在一起或粘着;近因是其它三大元素。根据《阿毗达摩论》的观点,水界与其它三大元素不一样,是不能够直接通过触觉觉知,而只能间接地从观察其它色法粘在一起而得知。
火界(tejodhatu)的特相是热(或冷);作用是使到(同一粒色聚里的)其它色法成熟;现起是不断地提供柔软;(近因是其它三界)。火界被体验为热或冷。
表6-1:二十八种色法
十八种完成色
十种不完成色
(一)
元素色
1.地界
(八)
限制色
19.空界
2.水界
(九)表色
20.身表
3.火界
21.语表
4.风界
(十)
变化色
22.色轻快性
(二)净色
5.眼净色
23.色柔软性
6.耳净色
24.色适业性
*加两种表色
7.鼻净色
(十一)
相色
25.色积集
8.舌净色
26.色相续
9.身净色
27.色老性
(三)境色
10.颜色
28.色无常性
11.声
12.香
13.味
*触=地、火、风三界。
(四)
性根色
14.女根色
15.男根色
(五)心色
16.心所依处
(六)命色
17.命根色
(七)食色
18.食素/营养
风界(vayodhatu)是移动及压力的元素。其特相是支持(vitthambhana);作用是导致其它色法移动;现起是带动(俱生色法从一处)至另一处;近因是其它三大元素。它被体验为压力。
从整体来看,四大元素立足于地界;由水界黏在一起;由火界维持;由风界支持。
(二)、净色(pasadarupa)是五种个别存在于五根的色法。应分辨净色与支持它们的五种器官。[3]世俗所称的眼在《阿毗达摩论》里则称为「混合眼」(sasambhara-cakkhu),是各种不同色法的组合。眼净色(cakkhu pasada)是其中之一,它是位于视网膜里的净色,对光与颜色敏感,以及作为眼识的依处色与门。耳净色(sotapasada)是在耳洞里:「在一个状如手指胶片,长着许多细小褐色毛之处」;它是对声音敏感的净色,以及作为耳识的依处色与门。鼻净色(ghanapasada)位于鼻孔里,对气味敏感。舌净色(jivhapasada)散置于舌头上,对味道敏感。身净色(kayapasada)散置于全身,有如浸透棉花的液体一般;它对触觉敏感。
眼净色的特相是准备让色所缘撞击的四大元素之净(透明性),或缘生于色爱(rupatanha,欲见色所缘)的业生四大元素之净;作用是取色所缘为目标;现起是作为眼识的依处;近因是缘生于色爱的业生四大元素(即同一粒色聚里的四大)。对耳、鼻、舌、身净色的特相等亦可以此类推。
(三)境色(gocararupa)是五根所缘之外境,它们作为与之相符的根识的所缘缘。当知触所缘是由地界、火界与风界三种元素组成。根据《阿毗达摩论》,属于粘性的水界并不包括在触所缘之内。颜色等其它四种境色是属于所造色。
整体来说,境色的特相是撞击净色;作用是作为根识的目标;现起是作为根识之境;近因是四大元素。
(四)性根色(bhavarupa)有女根色与男根色两种。这两根各自的特相是女性与男性。它们各自的作用是显示「她是女性」及「他是男性」;各自的现起是女与男特有的色身、特征、行为及工作之因。(近因是同一粒色聚里的业生四大元素。)[4]
(五)心色(hadayarupa):关于心所依处(hadaya-vatthu),见第三章、节二十。心所依处的特相是提供意界和意识界依止或支持的色法(见第三章、节廿一);作用是作为此二界的依处;现起是支撑此二界;(近因是同一粒色聚里的业生四大元素。)它位于心脏里的血,受四大元素所支助,以及由命根色所维持。
(六)命根(jivitindriya):属于遍一切心心所的命根是维持名法的命根;在此的命根则是维持色法的命根。「命」被称为「根」是因为它控制与它俱生之法。命根的特相是维持在住时的俱生色法;作用是使到它们发生;现起是维持这些色法存在;近因是当被维持的四大元素。
(七)段食(kabalikarahara)的特相是食物里的营养或食素(oja);作用是维持色身;现起是滋养身体;(近因是必须受到它滋养的处色。)
这十八种色法:至此所列举的十八种色法整体被称为「有自性色」(sabhavarupa),因为它们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性,例如地界的硬等等;它们被称为「有相色」(salakkhanarupa)因为它们都有无常、苦、无我三相;被称为「完成色」(nipphannarupa)因为它们直接由业等诸缘造成;被称为「色色」(ruparupa)因为它们拥有色法的特征,即遭受破坏;被称为思惟色(sammasana-rupa)因为它们是观智观照三相的目标。
节四:详述:不完成色
8. Akasadhatu paricchedarupam nama.
9. Kayavibbatti vacivibbatti vibbattirupam nama.
10. Rupassa lahuta, muduta, kammabbata, vibbattidvayam vikararupam nama.
11. Rupassa upacayo, santati, jarata, aniccata lakkhanarupam nama. Jatirupam eva pan’ettha upacayasantatinamena pavuccati.
八、空界名为限制色。
九、身表与语表名为表色。
十、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及两种表色名为变化色。
十一、色积集、色相续、色老性及色无常性名为相色。在此,积集与相续是指色法的生(时)。
节四之助读说明
不完成色:从第八至第十一组的色法被称为「不完成色」(anipphannarupa),因为它们不是由四种色法之因(见节九至十四)直接造成,而只是完成色的素质。
(八)、空界(akasadhatu):于《阿毗达摩论》,空界并不只是指空间,而是诸色聚之间的空隙,令人能够辨识它们为个别的个体。空界的特相是划定色(聚)的界限;作用是显示色(聚)的边际;现起是色(聚)的界限或(色聚之间的)孔隙;近因是应被区划的色(聚)。
(九)表色(vibbattirupa):巴利文vibbatti(表)是指把自己的思想、感受与态度表达给他人知道的方法。有两种表达的方法,即:身表(kayavibbatti)及语表(vacivibbatti)。前者是心生风界的特别作用,使到身体移动以表达自己的意念。后者是心生地界的特别作用,使到能够发出声音以表达自己的意志。这两种都有表达意念的作用。它们各自的现起是身体转动及言语之因;各自的近因是心生风界与心生地界。
(十)变化色(vikararupa):这类色法是完成色的特别呈现方式。它包括了上述两种表色,以及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三种色法。
当中,色轻快性(rupassa lahuta)的特相是不迟钝;作用是去除色法的沉重;现起是色法轻快地生起及变易;近因是轻快的色。
色柔软性(rupassa muduta)的特相是不僵硬;作用是去除色法的僵硬性;现起是不对抗身体的一切作业;近因是柔软的色。
色适业性(rupassa kammabbata)的特相是适合身体作业的适业性;作用是去除(由于风界不平衡而造成的)不适业性;现起是色法不软弱;近因是适业的色。
(十一)相色(lakkhanarupa):这类有四种色法。当中,色积集(rupassa upacaya)与色相续(rupassa santati)都是指色法的「生」(jati,生时)。它们之间的差别是:前者是起初或开始时的色相续流之生起;后者是色相续流随后不断地再生起。例如:在结生时身十法聚、性根十法聚与心色十法聚的生起是色积集,(而在五根具足之后)这些色聚的生起是色相续。
色积集的特相是开始建立(或成长至诸根具足);作用是令色法开始生起;现起是起始或完成的状态;近因是生起之色法。
色相续的特相是(在诸根具足之后,真实色法)持续不断地生起;作用是连续地结合;现起是不间断;近因是当被系结的色法。
色老性(rupassa jarata)的特相是色法成熟与老化;作用是导致坏灭;现起是虽然还没消失但已失去新性;近因是正在衰老的色法。
色无常性(rupassa aniccata)的特相是色法完全坏灭;作用是令到色法消失;现起是色法灭尽;近因是灭尽的色法。
节五:二十八种色
Iti ekadasavidham p’etam rupam atthavisatividham hoti sarupavasena. Katham?
Bhutappasadavisaya bhavo hadayam icc’api
Jivitahararupehi attharasavidham tatha.
Paricchedo ca vibbatti vikaro lakkhanan ti ca
Anipphanna dasa ca ti atthavisavidham bhave.
如是依据各自的特性,十一类色法可分别为二十八种色。如何(是二十八)?
元素、净色、境色、性根、心色、命根色与段食是十八种完成色。
限制(空界)、表色、变化色与相色是十种不完成色。如此一共有二十八种色。
Ayam ettha rupasamuddeso.
于此,这是色法的列举。
色之分别
(rupavibhaga)
节六:一种
Sabbab ca pan’etam rupam ahetukam, sappaccayam, sasavam, sankhatam, lokiyam, kamavacaram, anarammanam, appahatabbam eva ti ekavidham pi ajjhattikabahiradivasena bahudha bhedam gacchati.
于此,一切色是一种,因为它们都是:无因(无根)、有缘、有漏、有为、世间、属于欲界、无所缘、非当断。
节六之助读说明
一切色是一种:一切色都是无因,因为它们不与善、不善或无记因相应,只有名法才会与因相应。一切色都是「有缘」,因为它们依靠四因(之一)生起(见节九)。色法是「有漏」,因为它可以成为四种漏的目标(见第七章、节三)。它是「有为」与「世间」,因为没有任何色法能够超越五取蕴的世间。一切色法是欲界:虽然在色地里也有色法,但色法依本性是属于欲界,因为它是欲欲的目标。色法是「无所缘」的,因为它不能像名法一般识知所缘。它是「非当断」的,因为它不能像烦恼一般被四出世间道断除。
节七:多种
Katham?
Pasadasankhatam pabcavidham pi ajjhattikarupam nama; itaram bahirarupam.
Pasada-hadayasankhatam chabbidham pi vatthurupam nama; itaram avatthurupam.
Pasada-vibbattisankhatam sattavidham pi dvararupam nama; itaram advararupam.
Pasada-bhava-jivitasankhatam atthavidham pi indriya-rupam nama; itaram anindriyarupam.
如何?
五种净色名为内色,其余的是外色。
净色与心色六种名为依处色,其余的是非依处色。
净色与表色七种名为门色,其余的是非门色。
净色、性根色与命根色八种名为根色,其余的是非根色。
Pasada-visayasankhatam dvadasavidham pi olarika-rupam, santike rupam, sappatigharupab ca; itaram sukhuma-rupam, dure rupam, appatigharupab ca.
Kammajam upadinnarupam; itaram anupadinnarupam.
Rupayatanam sanidassanarupam; itaram anidassana-rupam.
五净色与(七)境色十二种名为粗色、近色与撞击色,其余的是细色、远色与非撞击色。
业生色是「执取色」,其余的是「非执取色」。
色处是可见色,其余的是不可见色。
Cakkhadidvayam asampattavasena, ghanadittayam sampattavasena ti pabcavidham pi gocaraggahikarupam; itaram agocaraggahikarupam.
Vanno, gandho, raso, oja, bhutacatukkab ca ti attha-vidham pi avinibbhogarupam; itaram vinibbhogarupam.
眼与耳不到达(其所缘境),鼻、舌与身则到达(其所缘境),这五种是取境色,其余的是不取境色。
颜色、香、味、食素(营养)与四大元素是八不分离色,其余的是分离色。
节七之助读说明
内(ajjhattika):在此「内」是指作为名法之门的五净色。虽然其它种类的色法也能在身体里生起,但只有五净色被称为「内」。
依处(vatthu):见第三章、节二十。
门(dvara):五净色是识知之门,即心与心所接触目标的管道。身表与语表是业之门,即造身业与语业的管道。
根(indriya):五净色称为根,因为它们在各自的范围里有控制力(indra)。它们每一种都在执行各自的看、听等作用方面控制与它们俱生的色法。性根色控制男性或女性特征的显现。命根色控制俱生色法,就有如领港员控制船一般。
粗色、近色与撞击色:在此粗等三词所指的并不是一般的含义,它们是指作为根识生起的管道的色法,而完全与体积和目标的远近无关。这些色法有十二种,即:五净色与七境色,触所缘算是三种境色,因为它是地、火及风三大元素。
没有直接地使到根识生起的色法称为细色、远色及不撞击色,同样地也与体积和远近无关。
执取(upadinna):十八种业生色名为「执取色」,因为它们是受到渴爱与邪见推动而造下的业的果报。由业之外的因产生的色法名为「非执取色」。然而,一般上身体里的一切色法都称为「执取色」,而无生命物的色法则称为「非执取色」。当知与其它成对词不一样,「执取、非执取」并不是包括完全不同的色法,因为有九种业生色也能够缘于其它因而生起(见节十)。
眼与耳不到达(其所缘境):根据《阿毗达摩论》,眼与耳是不到达(asampatta)其目标的净色。若要眼与耳作为识的依处,其目标必须没有与它们直接碰在一起。反之,其它三净色则直接碰触(sampatta)其目标。
取境色:巴利文gocaraggahika(取境)是用来譬喻作为识生起的依处的五净色。但五净色是色法,并不能真正的识知目标。事实上是依靠它们而生起的根识才能识知目标。
不分离色:四大元素与颜色、香、味及食素(营养)四种所造色合称为八不离色(avinibbhogarupa),因为在一切的色聚里都有这八种色法。其它色法则可以存在或不存在于某些色聚里,所以称为可分离色。只拥有八不离色的色聚(kalapa)名为「纯八法聚」(suddhatthaka-kalapa)或「以食素为第八法的色聚」(ojatthamaka-kalapa)。
节八:总结
Icc’evam atthavisati vidham pi ca vicakkhana
Ajjhattikadibhedena vibhajanti yatharaham.
如是智者依内等正确地分析二十八种色法。
Ayam ettha rupavibhago.
于此,这是色之分别。
色法生起之源
(rupasamutthana)
节九:四种生起之源
Kammam, cittam, utu, aharo ca ti cattari rupa-samutthanani nama.
色法生起之源有四种:业、心、时节(热能)与食(营养)。
节十:业为生起之源
Tattha kamavacaram rupavacarab ca ti pabcavisati-vidham pi kusalakusalakammam abhisankhatam ajjhattika-santane kammasamutthanarupam patisandhim upadaya khane khane samutthapeti.
于此,自结生起始的每一剎那里,二十五种属于欲界与色界的善业及不善业在内相续流里产生了以行为缘的业生色。
节十之助读说明
业生色(kammasamutthanarupa):在此业是指过去善心及不善心里的思心所(cetana)。二十五种能够产生色法的业是十二种不善心、八大善心及五色界善心里的思心所。无色界善心里的思心所只能产生无色界的结生,因此并不能产生业生色。
从结生的生时小剎那开始,在每一心识剎那里的生、住、灭三个小剎那里,业都产生了色法;业继续在一世当中如此产生色法,直到死亡心之前的第十七个心为止。业生色有十八种:在九种业生色聚里的八不离色(见节十七)、五净色、两种性根色、命根色、心色及空界。当中,八根色及心色只由业产生;对于其余九种,只有在业生色聚里的才是业生色,在其它色聚里的是由其它因所产生。
节十一:心为生起之源
Arupavipaka-dvipabcavibbana-vajjitam pabcasattati-vidham pi cittam cittasamutthanarupam pathamabhavangam upadaya jayantam eva samutthapeti.
从第一个有分心开始,除了无色界果报心与双五识之外的七十五心都会产生心生色,但只有在「生(时)」才能产生(心生色)。
Tattha appanajavanam iriyapatham pi sannameti. Votthapana-kamavacarajavan’abhibba pana vibbattim pi samutthapenti. Somanassajavanani pan’ettha terasa hasanam pi janenti.
于此,安止速行也保持姿势。但确定心、欲界速行及神通心也能产生(身与语)表。于此,十三悦俱速行也能生笑。
节十一之助读说明
心生色(cittasamutthanarupa):从结生心之后的第一个有分心的生时开始,心生色就开始生起。结生心不能产生心生色,因为此心初来到新一世,所以在投生时只有业生色生起。十种根识(双五识)缺少产生色法之力,而四无色界果报心只能在无色地里生起,所以不能产生心生色。根据诸论师的看法,名法是在生时最强,色法则是在住时最强。因此心只有在它最强的生时才会产生色法,而不会在住时或灭时产生色法。
安止速行等等:保持身体姿势是心的一种作用。二十六种安止速行(十色界、八无色界与八出世间安止速行)只是保持身体坐、立或卧的姿势。上述所提及的确定心、欲界速行心与神通心三十二种则不单只保持姿势,而是也能产生身表及语表。
十三悦俱速行也能生笑:普通凡夫只能通过四种悦俱贪根心及四种悦俱大善心八者之一生笑。有学圣者则通过其中六心之一生笑,即除去两种悦俱邪见相应的贪根心。阿罗汉则通过四种悦俱大唯作心及无因生笑心五者之一生笑。
节十二:时节(热能)为生起之源
Situnhotu-samabbata tejodhatu thitipatta va utu-samutthanarupam ajjhattab ca bahiddha ca yatharaham samutthapeti.
包含热与冷两者的火界在达到住时即能根据情况在内及外产生时节生色(热能生色)。
节十二之助读说明
时节生色(utusamutthanarupa):从结生心的住时开始,在业生色聚里的火界即能开始产生时节生色。在此后的一世当中,由一切四种因产生的色聚里的火界都能在住时产生时节生色。外在无生命物的火界也能产生时节生色。
节十三:食(营养)为生起之源
Ojasankhato aharo aharasamutthanarupam ajjhoharana-kale thanappatto va samutthapeti.
称为食素的食,吞下之后,在达到住时的时候,即能产生食生色。
节十三之助读说明
食生色(aharasamutthanarupa):从吞下后开始,在受到(消化之火)支助之下,(食物里属于时节生)色聚的食素即能产生食生色。在已达到住时的食生色聚里的食素能够(在其它食生食素支助之下,)再产生新一代的纯八法聚,而该八法聚里的食素又能产生另一个八法聚;如是食素能够如此产生十至十二代的食生八法聚。当孕妇所吃下的食物的营养传送到胎儿里时,它即能在胎儿里产生色法。由其它三因(即:业、心与时节)产生的色聚里的食素也能连续地产生几代的食生八法聚。一天里所吃下的食物能够维持身体长达七天。
节十四:依生起之源分析
Tattha hadaya-indriyarupani kammajan’eva, vibbatti-dvayam cittajam eva, saddo cittotujo, lahutadittayam utucittaharehi sambhoti. Avinibbhogarupani c’eva akasa-dhatu ca catuhi sambhutani. Lakkhanarupani na kutoci jayanti.
于此,心色与八根色是业生。两种表色只由心生。声是心生与时节所生。色轻快性(色柔软性与色适业性)三种是由时节、心与食所生。八不分离色与空界由四因所生。相色则不从任何因而生。
节十四之助读说明
说话的声音是由心生,非说话的声音是由时节生。色轻快性、色柔软性与色适业性三种是由好的时节、开朗的心与品质高的食素所生;不好的时节、沉重的心与不良的食素则产生色法的沉重性、僵硬性与不适业性。空界是位于由四种因所生的诸色聚之间的空间,因此视之为由四因所生。在下文会解释为何三种相色并不是由任何因所生。
节十五:总结
Attharasa pannarasa terasa dvadasa ti ca
Kammacittotukaharajani honti yathakkamam.
Jayamanadirupanam sabhavatta hi kevalam
Lakkhanani na jayanti kehici ti pakasitam.
从业、心、时节与食所生的(色法)各有十八、十五、十三与十二种。
已说相色并非由任何(因)所生,因为它们的自性只是生起等素质。
Ayam ettha rupasamutthananayo.
于此,这是色法生起之源。
节十五之助读说明
十八种业生色是八不离色、八根色、心色与空界。
十五种心生色是八不离色、五变化色、声音与空界。
十三种时节生色是八不离色、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声音与空界。
十二种食生色是八不离色、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与空界。
依因的数目,二十八色可再如下地分类:
有一因的色法:八根色、心色及两种表色,一共有十 一种。
有二因的色法:声音,只有一种。
有三因的色法:色轻快性、色柔软性与色适业性,一 共有三种。
有四因的色法:八不离色与空界,一共有九种。
没有因的色法:相色,一共有四种。
聚的构成
(kalapayojana)
节十六:简说
Ekuppada ekanirodha ekanissaya sahavuttino ekavisati rupakalapa nama.
由于同生、同灭、拥有同一个依处及同时发生而名为色聚的有二十一种。
节十六之助读说明
色法不会单独生起,必须组合成色聚(rupakalapa)才能生起,而在此列举了二十一种色聚。有如一切心所拥有四相一般(见第二章、节一),组成色聚的色法也有四相。在一粒色聚里的所有色法都同生同灭,它们都拥有同一个依处,即俱生的四大元素;此四大元素是所造色的近因,而任何一个元素的近因则是其它三大元素。再者,它们从生至灭都同时发生。
节十七:业生色聚
Tattha jivitam avinibbhogarupab ca cakkhuna saha cakkhudasakan ti pavuccati. Tatha sotadihi saddhim sotadasakam, ghanadasakam, jivhadasakam, kayadasakam, itthibhavadasakam, pumbhavadasakam, vatthudasakab ca ti yathakkamam yojetabbam. Avinibbhogarupam eva jivitena saha jivitanavakan ti pavuccati. Ime nava kamma-samutthanakalapa.
其中,命(根)、八不离色及眼(净色)名为眼十法。同样地,(把首九种)加上个别的耳(净色)等则名为耳十法、鼻十法、舌十法、身十法、女性十法、男性十法、(心)所依处十法。八不离色加上命(根)则名为命根九法。这九种色聚是由业所生。
节十八:心生色聚
Avinibbhogarupam pana suddhatthakam. Tad eva kayavibbattiya saha kayavibbattinavakam; vacivibbatti saddehi saha vacivibbattidasakam; lahutadihi saddhim lahutadi-ekadasakam, kayavibbatti-lahutadi-dvadasakam, vacivibbatti-saddalahutadi-terasakab ca ti cha citta-samutthanakalapa.
八不离色组成「纯八法」。它们加上身表组成身表九法;加上语表与声音组成语表十法;加上轻快性(柔软性及适业性)三种组成轻快性十一法;加上身表与轻快性(柔软性及适业性)三种成十二法;加上语表、声音与轻快性(柔软性及适业性)三种成十三法。这六种色聚是由心生。
节十九:时节生色聚
Suddhatthakam, saddanavakam, lahutadi-ekadasakam, sadda-lahutadi-dvadasakab ca ti cattaro utusamutthana-kalapa.
纯八法、声九法、轻快性十一法及声轻快性十二法四种色聚是由时节所生。
节二十:食生色聚
Suddhatthakam lahutadi-ekadasakab ca ti dve ahara-samutthanakalapa.
纯八法与轻快性十一法是两种由食所生的色聚。
节廿一:内与外
Tattha suddhatthakam saddanavakab ca ti dve utusamutthanakalapa bahiddha pi labbhanti. Avasesa pana sabbe pi ajjhattikam eva.
当中,在外也有时节生的两种色聚:纯八法与声九法。其余一切都只是内在的而已。
表5-2:二十一种色聚
色聚名称
所包含的色法
业生
1
眼十法聚
八不离色、命根色与眼净色
2
耳十法聚
八不离色、命根色与耳净色
3
鼻十法聚
八不离色、命根色与鼻净色
4
舌十法聚
八不离色、命根色与舌净色
5
身十法聚
八不离色、命根色与身净色
6
女性十法聚
八不离色、命根色与女根色
7
男性十法聚
八不离色、命根色与男根色
8
心所依处十法聚
八不离色、命根色与心色
9
命根九法聚
八不离色与命根色
心生
10
纯八法聚
八不离色
11
身表九法聚
八不离色与身表
12
轻快性十一法聚
八不离色、轻快性、柔软性与适业性
13
身表轻快性十二法聚
八不离色、身表、轻快性、柔软性与适业性
14
语表十法聚
八不离色、语表与声音
15
语表声轻快性十三法聚
八不离色、语表、声音、轻快性、柔软性与适业性
时节生
16
纯八法聚
八不离色
17
声九法聚
八不离色与声音
18
轻快性十一法聚
八不离色、轻快性、柔软性与适业性
19
声轻快性十二法聚
八不离色、声音、轻快性、柔软性与适业性
食生
20
纯八法聚
八不离色
21
轻快性十一法聚
八不离色、轻快性、柔软性与适业性
节廿二:总结
Kammacittotukaharasamutthana yathakkamam
Nava cha caturo dve ti kalapa ekavisati.
Kalapanam paricchedalakkhanatta vicakkhana
Na kalapangam icc’ahu akasam lakkhanani ca.
一共有二十一种色聚,顺序由业、心、时节及食所生的是九、六、四与两种。
由于空(界)只是区别,相(色)只是表相,因此智者说它们不是色聚的成份。
Ayam ettha kalapayojana.
于此,这是聚的构成。
色法转起的次第
(rupappavattikkama)
节廿三:在欲世间里
Sabbani pan’etani rupani kamaloke yatharaham anunani pavattiyam upalabbhanti. Patisandhiyam pana samsedajanab e’eva opapatikanab ca cakkhu-sota-ghana-jivha-kaya-bhava-vatthu-dasaka-sankhatani satta dasakani patubhavanti ukkatthavasena. Omakavasena pana cakkhu-sota-ghana-bhava-dasakani kadaci pi na labbhanti. Tasma tesam vasena kalapahani veditabba.
在欲世间里,根据情况,于生命期当中能够毫不缺少地获得这一切色法。但在结生时,对于湿生与化生的有情,最多只有七种十法聚生起,即:眼、耳、鼻、舌、身、性与心所依处十法聚。最少的有时候则不得眼、耳、鼻与性十法聚。当如是知色聚会如何缺少。
Gabbhaseyyakasattanam pana kaya-bhava-vatthu-dasaka-sankhatani tini dasakani patubhavanti. Tattha pi bhavadasakam kadaci na labbhati. Tato param pavattikale kamena cakkhudasakadini ca patubhavanti.
对于胎生的有情,(在结生时)有身、性与心所依处三种十法聚生起。然而,有时候则不得性十法聚。此后,在生命期里,则会渐次生起眼十法聚等。
节廿三之助读说明
这一篇是关于在不同的生存地里,于结生及生命期里生起的有那些色聚。根据佛教,出生的方式有四种,即:卵生(andaja)、胎生(jalabuja)、湿生(samsedaja)及化生(opapatika)。湿生的有情包括了某些下等的畜生。一般上肉眼是看不到化生的有情的;而多数的饿鬼与天神都属于这一类。上文里所提到的「胎生有情」已隐喻式地包括了卵生有情。
节廿四:色相续流
Icc’evam patisandhim upadaya kammasamutthana, dutiyacittam upadaya cittasamutthana, thitikalam upadaya utusamutthana, ojapharanam upadaya aharasamutthana ca ti catusamutthana-rupakalapasantati kamaloke dipajala viya nadisoto viya ca yavatayukam abbocchinnam pavattati.
如是,在欲世间以四个方式生起的色相续流,即:业生的从结生那一刻开始;心生的从第二个心识剎那开始;时节生的从(结生心的)住时开始;食生的从食素(营养)传到时开始,有如灯火或河水之流一般不断地流下去,直至生命结束。
Maranakale pana cuticitt’opari sattarasamacittassa thitikalam upadaya kammajarupani na uppajjanti. Puretaram uppannani ca kammajarupani cuticittasamakalam eva pavattitva nirujjhanti. Tato param cittajaharajarupab ca vocchijjati. Tato param utusamutthana-rupaparampara yava matakalebarasankhata pavattanti.
但在死亡时,在死亡心之前的第十七个心的住时开始,业生色即不再生起。在之前生起的业生色会继续存在直至死亡的那一剎那,然后即灭尽。随后,心生色与食生色也灭尽。此后,在尸体里,只是由时节所产生的色相续流。
节廿六:偈
Icc’evam matasattanam punad eva bhavantare
Patisandhim upadaya tatha rupam pavattati.
如是有情死,再生于后有;
从结生开始,色法又转起。
Rupaloke pana ghana-jivha-kaya-bhava-dasakani ca aharajakalapani ca na labbhanti. Tasma tesam patisandhikale cakkhu-sota-vatthuvasena tini dasakani jivitanavakab ca ti cattaro kammasamutthanakalapa, pavattiyam cittotu-samutthana ca labbhanti.
在色世间里并没有鼻、舌、身与性十法聚及食生色聚。因此,对于那些(色界天的)有情,在结生时有四种业生色聚生起,即:眼、耳与心所依处三种十法聚及命根九法聚。在生命期里,也有心生色及时节生色。
节廿七之助读说明
由于色界天的有情是无性的,所以没有两种性十法聚。虽然他们也有鼻子、舌头与身体,但这些身体部份并没有各自的净色。
节廿八:于无想有情
Asabbasattanam pana cakkhu-sota-vatthu-saddani pi na labbhanti. Tatha sabbani pi cittajarupani. Tasma tesam patisandhikale jivitanavakam eva pavattiyab ca sadda-vajjitam utusamutthanarupam atiricchati.
于无想有情,眼、耳、心所依处与声音也都没有。同样地,心生色也都没有。因此,在他们结生的那一剎那,只有命根九法聚生起。在生命期里,除了声音之外,也有其余的时节生色。
节廿九:总结
Icc’evam kama-rup’asabbisankhatesu tisu thanesu patisandhi-pavattivasena duvidha rupappavatti veditabba.
如是当知在欲界、色界及无想有情三处的色法在结生时与在生命期里这两方面的转起。
Atthavisati kamesu honti tevisa rupisu
Sattaras’ev’asabbinam arupe natthi kibci pi.
Saddo vikaro jarata maranab c’opapattiyam
Na labbhanti pavatte tu na kibci pi na labbhati.
在欲界里有二十八种色法;在色界里有二十三种;于无想有情则有十七种;在无色界里则完全没有色法。
在结生时没有声音、变化色、色老性及死(即:色无常性)。在生命期里,则没有任何色法是不可得的。
Ayam ettha rupappavattikkamo.
于此,这是色法转起的次第。
涅槃
(Nibbana)
节三十:定义
Nibbanam pana lokuttarasankhatam catumaggabanena sacchikatabbam magga-phalanam alambanabhutam vana-sankhataya tanhaya nikkhantatta nibbanan ti pavuccati.
涅槃被称为出世间,以及是由四道智所证得。它是道与果的所缘,被称为涅槃是因为它离去渴爱这一个纠缠物。
节三十之助读说明
涅槃被称为出世间:作为此章结尾的这一篇简要地解释第四种究竟法:涅槃(Nibbana)。在词源学方面,巴利文Nibbana(涅槃,梵文Nirvana)是源自动词nibbati,意为「被吹灭」或「被熄灭」。因此它是表示熄灭了世间的贪、瞋、痴之火。但诸巴利论师较喜欢解释它为渴爱的纠缠(vana)的不存在或离去(nikkhantatta)。只要人们还受到渴爱的纠缠,他们还被绑在生死轮回里(samsara);但在灭尽一切渴爱时,人们即会证悟涅槃,解脱生死轮回。
节卅一:分析
Tad etam sabhavato ekavidham pi sa-upadisesa-nibbanadhatu anupadisesa-nibbanadhatu ca ti duvidham hoti karanapariyayena. Tatha subbatam animittam appanihitab ca ti tividham hoti akarabhedena.
虽然依自性涅槃只有一种,但依(分别的)根据则成两种,即:有余涅槃界与无余涅槃界。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种,即:空、无相与无愿。
节卅一之助读说明
虽然依自性涅槃只有一种等等:涅槃是一个不能再分解的究竟法。它是完全出世间的,而只有一个自性,那就是完全超越有为世间的无为不死界。然而,依分别的根据则成两种;该分别的根据是(体验它的)五蕴是否还存在。阿罗汉所体验的涅槃界名为「有余涅槃界」(sa-upadisesa-nibbanadhatu),因为虽然一切烦恼已灭尽,但由于过去执取所产生的诸蕴还存在。在阿罗汉死时所证得的涅槃界名为「无余涅槃界」(anupadisesa-nibbanadhatu),因为五蕴已完全被舍弃,不再后有。在注疏里这两个涅槃界也个别被称为「烦恼之灭尽」(kilesa-parinibbana)及「诸蕴之灭尽」(khandha-parinibbana)。
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种:涅槃被称为空(subbata)是因为它毫无贪瞋痴,也因为它毫无一切有为法;被称为无相(animitta)是因为它毫无贪瞋痴之相,也因为它毫无一切有为法之相;被称为无愿(appanihita)是因为它毫无贪瞋痴的渴望,也因为它毫无渴爱之欲。
节卅二:总结
Padam accutam accantam asankhatam anuttaram
Nibbanam iti bhasanti vanamutta mahesayo.
Iti cittam cetasikam rupam nibbanam icc’api
Paramattham pakasenti catudha va tathagata.
解脱渴爱的大知见者说涅槃是不死、无尽、无为及无上。
如是,如来开显四种究竟法:心、心所、色及涅槃。
Iti Abhidhammatthasangahe
Rupasangahavibhago nama
chattho paricchedo.
《阿毗达摩概要》里
名为「色之概要」的
第六章至此完毕。
[1] 根据《大义释》(Mahaniddesa):ruppati, kuppati, ghattiyati, piliyati, bhijjati。
[2] 《阿毗达摩义广释》:Sitonhadi-virodhippaccyehi vikaram apajjati apadiyati.
[3] 详见《清净道论》第十四章、段三六至七○。
[4] 译按:以下是译自《殊胜义注》(英、页四二一)对阴阳人(双性人)的解释:
「阴阳人有一个或两个(性)根?一个,女性阴阳人拥有女根,男性阴阳人则拥有男根。若是如此,岂不是没有第二类阴阳人?因为女根是特相(vyabjana)的原因,男性阴阳人岂不是没有性根色?于此(男性阴阳人),女根并不是特相的原因,因为它是肯定不存在的。
当女性阴阳人对女人生起欲念时,男性的特征即会显现,而女性的特征即会自动隐藏起来;反之也是如此。对于这些人,若性根是后来显现的特征的原因,那么,他们就会同时拥有两性的特征。但事实上是没有这回事的。如是,当知于阴阳人性根并不是(男女性)特征的原因。(那其原因又是什么?)朋友,欲念之业是其原因。
由于阴阳人只有一个性根,所以女性阴阳人能够自己怀孕,也能够令到他人怀孕;男性阴阳人能够令到他人怀孕,但自己并不能怀孕。」
第二章:心所之概要 (Cetasikasangahavibhaga) 节一:序...
Ⅰ. 经文篇 沙门果经(Sàma¤¤aphala Sutta) 群臣之言...
八圣道之正语正业正命 净化心灵的辅助 菩提长老...
第六章:色之概要 (Rupasangahavibhaga) 节一:序文 E...
观智(vipassanà¤àa) 85. 当他的心如此专注、清净、光...
八圣道之正定 纯然的专注 菩提长老著 林娟蒂 朱怡...
知足(santosa) 66. 大王,比丘如何知足呢?在此,大...
神变智等等(iddhividha¤ààdi) 90. 注:其中,善巧的陶...
佛陀与他的启示联合国首次卫塞节庆祝典礼上的...
第八章:缘之概要(Paccayasangahavibhaga)节一:序文Y...
一次与菩提长老的会晤 攀登佛法的高山 释见勛译...
智慧的修练 我生已尽 菩提长老著 林娟蒂 朱怡康译...
八圣道之正定 纯然的专注 菩提长老著 林娟蒂 朱怡...
八圣道之正念 通往觉悟的基石 菩提长老著 林娟蒂...
八圣道之正精进 达致解脱的努力 菩提长老著林娟...
八圣道之正语正业正命 净化心灵的辅助 菩提长老...
八圣道之正思惟 航向彼岸的心灵舵手 菩提长老著...
八圣道之正见 解脱道的领航者 菩提长老著 释见芊...
前往归依(saraagamana)[90] 为了通达有关归依(的课题...
阿阇世王自誓为在家弟子 101. 注:细心聆听了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