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吾人所居的娑婆世界 (1),经中称为五浊恶世。五浊者:即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观此可知:其浊恶的程度,是如何之深重了。
一、
劫浊。人寿本为八万四千岁,后因德薄,而寿亦每百年递减一岁,减至二万岁时,即步入劫浊。可知人寿自二万岁至十岁之间,再由十岁至二万岁之间,皆是劫浊时代。劫本是时间之名,原无所谓清浊,所云浊者,皆因人而成,所以劫浊而体,后四浊即其体也。
二、
见浊。见即众生的见惑,因见解不正确,迷惑正见,故称见惑。分为五类,名五利使 (2),即一、身见;合执有我身的我见,和执有我所有物的我所见,名为身见。二、边见;起了我见之后,再执定死后为断灭,或常住不灭,以致堕于断常二边者,皆名边见。三、邪见;认凡事既无能生结果之原因,亦无由原因所生的结果,作善作恶,皆无果报,如此拨无因果的谬见,名为邪见。四、见取见;即认取自己的见解为正确的见地,究其实际,则并不正确,只是妄见而已。五、戒禁取见;认持某种禁戒,为生天之因,或涅槃之道,如持牛戒者,认为代牛耕田,死后能生天之类,凡执取此种见解者,皆名戒禁取见。以上五利使,皆属见浊范围,小乘得须陀洹果,即能断之。
三、
烦恼浊。即六根对六尘,所生起的贪、嗔、痴、慢、疑、五种思惑,名烦恼浊,亦名五钝使 (3),小乘得阿罗汉果,方能断之。
四、 众生浊。因见浊和烦恼的结果,使众生的福报渐衰,苦报增重,变为心钝体弱,多逢灾祸,名众生浊。
五、 命浊、众生因烦恼丛集,心身交瘁,因之寿命缩短,其间老病侵乘,生灭变幻,一旦无常,便成异物,名为命浊。
此世界因为具备五浊,故称恶世,然而二万岁以前,劫浊未起,环境平靖,吾人不生于其时。纵使今日世界,扰攘不宁,然而北俱卢洲,六欲天,依然富丽安乐,吾人不生于其处。可知此乃吾人心浊行浊之所感召,罪有应得。行者与念及此,亟应五体投地,对佛忏悔,一面清净三业 (4),勤修正法,以求早离浊世,生于净土。
【注释】
(1) 娑婆义译为忍或堪忍,谓此土众生,安于十恶,忍受三毒,及诸烦恼,不肯出离,故名忍土。
(2) 使即烦恼的异名,公使能随逐系缚罪人,烦恼亦能随逐系缚世人,使之流转三界,故名使,惑性利者,称为利使。
(3) 此贪嗔痴慢疑,名根本烦恼,其性钝,破之不易,称为钝使。
(4) 身口意三处,所作之业,称为三业。
【习题】
(一) 人寿若干岁,至若干岁之间,称为劫浊时代?
(二) 何谓五利使?试举其目。
(三) 分别解释: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四) 何谓五钝使?试举其目。
(五) 何谓众生浊?
第一课 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或作佛图、...
第二课 释迦牟尼佛 (一) 开创佛教的教主,是本师...
第十四课 菩萨十地 行者发菩提心,作度他事业,...
第四课 药师佛 我们的世界之外,四方上下虚空中...
第十九课 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一) 声闻和缘觉二小...
第八课 弥勒菩萨 菩萨姓弥勒,译义为慈氏,名阿...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行人的最后目的,为...
第十八课 声闻四果 佛弟子,闻佛小乘声教,悟四...
第五课 如来十号 十方三世诸佛,其应身 (1) 各有各...
第六课 佛法 三乘行人(1),自修行以至于成佛,皆...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1. 三十七道品,...
第三十六课 三十七道品 (三) 八圣道分,亦名八正...
第三十五课 三十七道品 (二) 五根:是信根、进根...
第三十四课 三十七道品 (一) 行人的最后目的,为...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 1. 五浊恶世的起...
第三十三课 无间地狱与阎罗王 地狱意谓地下的牢...
第三十二课 五浊恶世 吾人所居的娑婆世界 (1),经...
第三十一 大小三灾 三灾有大小之分,大三灾是世...
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课 综合指要 1. 饮酒若不...
第三十课 劫及世界成坏 劫是梵语劫簸的简称,有...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佛自度已毕,法身永...
第六课 佛法 三乘行人(1),自修行以至于成佛,皆...
第五课 如来十号 十方三世诸佛,其应身 (1) 各有各...
第四课 药师佛 我们的世界之外,四方上下虚空中...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佛的境界甚深,凡夫...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二) 释尊始成正觉,为四十一位...
第二课 释迦牟尼佛 (一) 开创佛教的教主,是本师...
第一课 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或作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