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诠书《善见律》
萧齐·僧伽跋陀罗译。十八卷。又称《善见毗婆沙律》、《善见律》、《善见论》、《毗婆沙律》。收在《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系注释锡兰所传律藏之典籍。依《历代三宝纪》卷十一所载,三藏法师(或说觉音)持律藏至广州,临离去时将之付与弟子僧伽跋陀罗,永明六年(488),僧伽跋陀罗与沙门僧猗(或僧袆)共译于广州竹林寺。此即本书传承之始末。
全书初有归敬偈,次为外序,记述佛灭后三次结集、阿育王派遣传道师、摩哂陀至锡兰传教等事;其次分〈比丘戒〉、〈比丘尼戒〉、〈鶱陀伽〉、〈大德舍利弗问优波离律污出品〉四篇,加以注释。此中,〈比丘戒〉中分立四波罗夷、十二僧伽婆尸沙、二不定、三十尼萨耆、九十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众学及七灭诤等部份,但注释具足者唯四波罗夷、十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三分而已。在〈比丘尼戒〉中,注释波罗夷、僧残及波逸提之少分,而未注释其他部份。〈鶱陀伽〉即揵度,分受戒、布萨、安居、革履、衣、药等十三聚解释。〈大德舍利弗问优波离律污出品〉中,列举有关犯罪之数等共三十一条问答,一一加以解说。
本书与南传巴利本一切善见律(Samantapa^sa^dika^,即巴利律藏之注释书,系西元五世纪初,佛音论师于锡兰撰述而成)比照之下,不一致之处颇多,故不宜直接以巴利本一切善见律视为本书之原本,但可确定本书系基于巴利本一切善见律而来,概为巴利本之抄译本。又由本书所记之波逸提法有九十条,在众学法中又附记有关佛塔之条文,显见系受四分律之影响而增加者。或谓本书即为注释四分律者。但因本书注释之语句常与四分律不相吻合,故学者间亦有持反对意见者。
据历代三宝纪卷十一载,三藏法师(或系指佛音)曾携律藏至广州,付予弟子僧伽跋陀罗,永明六年(488),僧伽跋陀罗与沙门僧猗共译于竹林寺。是即本书传译之始末。该书并谓僧伽跋陀罗以香花供养律藏,而点下一点(表一年),共得九七五点,即所谓“众圣点记”之说。此外,巴利本一切善见律于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以后,由高楠顺次郎、长井真琴合力校订出版。其注疏有巴利本之 Sa^ratthadi^pani-t!i^ka^。(出三藏记集卷二、卷十一、法经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六、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八、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八、律宗纲要卷下、根本佛典の研究(长井真琴))
本书相当于巴利文《一切善见律注》,比较二者,本书乃节译《一切善见律注》而成。文中亦可见受自《四分律》之影响,如本书所载波逸提法有九十(巴利本有九十二)即受《四分律》影响所致。巴利本《一切善见律注》于西元五世纪初,觉音(Buddhaghosa)于锡兰所著,为巴利《律藏》的注释。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以后,曾由高楠顺次郎、长井真琴合力校订出版。而关于本书与巴利本之间的比较,高楠顺次郎于1896年曾做研究比对,其后,长井真琴亦有深入的研究论著发表。
妄尽还源观 《妄尽还源观》,全称《修华严奥旨妄...
金刚手菩萨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
宝积简介 《大宝积经》,梵名Mahā ratna kū?a sūtr...
《毗婆尸佛经》,佛教经典,收录于《大正新修大...
法灭尽经经书实物 佛教经典,主要内容为佛陀在涅...
一卷。唐·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静编。又称《...
简介 总十卷,又称《入于大悲大方等大集说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
简介 《付法藏因缘传》也称做《付法藏传》,或《...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一卷,中国北周时代印度...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分二卷八品,唐代佛...
佛经名,佛说蚁喻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1.《雨宝陀罗尼经》,又叫《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般若译。略称...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
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一卷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
八大灵塔名号经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扬八大...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佛经名,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