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净宗 > 净土文集 > 正文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作者: admin  来源: 未知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净空法师台湾永和国父纪念馆1989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居士,今天承中和市弥陀莲社的同修们举办这一次佛学的法会,邀请我到这个地方来给诸位做五天的讲演,因缘非常的殊胜。这一次我们的讲题是“弥陀经要解大意”。

  《要解》这部书是蕅益大师做的,这部书实在是非常伟大的著作,而大师仅用九天的时间就写出来。近代的净土宗十三祖印光老法师对于《要解》推崇备至,他老人家说,“即使是阿弥陀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给《弥陀经》做一部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可见得这个赞叹是赞叹到了极处。由此可知,《要解》对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来说是非常的重要。这一次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五天,我们要把《要解》的大意介绍出来,还好我们有经本可以依据。这个经本就是把《要解》里面重要的地方摘录下来,提出来给我们做共同的研究。这份讲义最初是为大专同学们编的,是暑期还是冬令讲座我记不得了,很多年以前编的。因为时间短,能够把这样重要而且丰富的内容介绍出来,很受大家的欢迎,尤其是在国外,所以这份教材可以说已经流通全世界了。现在请看讲义,第一讲第一段:

  【一、认识佛法

  学佛,首先对于什么叫做佛要搞清楚,如果连佛都没搞清楚,换句话说,你学一辈子也不可能有所成就,所以第一个我们来认识佛法。佛法究竟是什么?这里有个简单的定义来介绍佛法。

  【佛:智、觉】

  『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当时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是在东汉,也就是后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正式传到我们中国来。今年是公元一九八九年,所以到中国来已经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在那个时候,中文的字汇没有现在这么多,佛教传到中国,中国造了不少新字,“佛”字就是新字。在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没有这个字,只有没有“人”字边的“弗”。“弗”是古字,自古就有。因为佛陀耶的“佛”跟“弗”的音相同,所以就借这个字。但是佛是人,所以把它加了个人字边,所以这个字在当时是新造的一个字,也就是佛陀专用的字,所以要晓得这个字的来源。通常我们讲佛法,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佛”的意思是智慧觉悟,大智大觉,这个智慧是无所不知,当然觉就无所不觉了,这个到后面会跟诸位再做稍微详细一点的说明。“法”这个字是代名词:

  【法:人生宇宙一切物相理事之总名。】

  换句话说,包括整个宇宙人生一切的理论、一切的现象,乃至于一切演变的程序,统统用这个字做代表,这个字是总代名词,我们就称它作“法”。“佛法”这两个字连起来用,就是对于一切法都能明了,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通达,这就叫做“佛法”。所以“佛”这个字是能觉,“法”是所觉。

  佛法传到中国这么多年,可以说一直都是非常正常的发展,但是到近代受了西洋学说的影响,于是就有不少人对佛法产生怀疑,这也是应当的。所以把佛教称为宗教,或称为哲学,这些妥不妥当?给诸位说,并不妥当。佛教究竟是什么?诸位要晓得,佛教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一切众生的教育,所以它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我们从这一段就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来。哲学,“能”与“所”是对立的,有能有所。佛法虽然讲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能所不二,能觉与所觉是一不是二,这是很不容易理解的,所以严格的说,它不是哲学。为什么它不是宗教?宗教的定义,一定要有一个宇宙的造物主、一定要有个神,佛法里面没有造物主,也没有神。

  “佛”是一个对于宇宙人生彻底觉悟的人,他不是神。你如果对于宇宙人生彻底觉悟了,你也就叫做佛了。佛法是平等的,佛说人人都可以成佛。宗教里没有讲“人人都要做上帝”这个话,没有这个说法,没听过这个说法。佛教是人人都能成佛,而且佛法教学的目的就是教大家成佛。所谓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对于宇宙人生彻底明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成佛不是成神,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它的性质跟中国孔老夫子的教育非常的接近,孔老夫子是个大教育家,释迦牟尼佛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我们要把它的本质认识清楚。其次我们要探讨:

  【佛法所求】

  我们学佛求的是什么?绝对不是求升官发财,求这个就错了。儒家的教学也不是教我们成天学这些东西,儒家教学的目的是变化气质、希圣希贤,希望我们成为圣人、成为贤人,读书旨在变化气质,儒家教学的目标是这个,没有说教学的目标是希望你将来升官发财,没有这个。佛法的教学目的是成就我们究竟圆满的智慧。经论上常常有一个术语: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弥陀经》上也有,这一句就是佛法之所求。这句话全是梵文,这边括弧里面注的就是翻成中国的意思,翻成“无上正等正觉”。“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三”翻作“正”,“藐”翻作“等”,“三”是“正”,“菩提”是“觉”,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法所求的。在这个术语里面,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正觉”,第二个阶段是“正等正觉”,第三个阶段是“无上正等正觉”,一句话里头全包括了。

  佛法承认我们这个世间人有觉,虽有觉,不正,要怎样才叫做正觉?譬如在我们这个世间有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不能说他对于宇宙人生不觉,他有相当的觉悟,所以他有很多的发明。佛为什么还不承认他是正觉?佛法的正觉有一个标准,标准在哪里?必须永远离开贪瞋痴慢、是非人我,这个东西没有了,那个觉才叫做正觉。虽然有觉,如果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没有断掉,这个觉不能算正觉,标准定在这个地方。我们想想这个世间的宗教家、科学家、哲学家,他有没有断掉?实在没有断掉,为什么?你恭维他,他很高兴;你骂他几句,他会发脾气,这就不是正觉。不但这些人不是正觉,连上帝也不算正觉,你赞叹上帝,他欢喜;你背叛他,他发脾气,这就不能算正觉。

  如果我们修学达到正觉这个标准,就是见思烦恼断了。“正觉”还有一个名称,就好像我们念书,大学毕业有个学士学位。佛法也是如此,第一个阶段毕业,你成了正觉,也有一个学位的名称,这个名称叫“阿罗汉”,你就证得阿罗汉。阿罗汉是佛教里面最低的一个学位,你证得这个学位,这就好比大学毕业,拿到一个学士学位。再往上面去就念研究所,第二个学位要证得“正等正觉”。“等”是等于佛,当然等于佛还没有成佛,只是等于佛而已。能够做到等于佛,这个学位的名称叫做“菩萨”。菩萨的学位比阿罗汉高,比佛低,好像硕士学位,得到这个学位。最高的学位是“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它再上的,它到顶了,好像我们现在拿到博士学位。诸位要知道,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教育里面的学位名称,所以人人可以成佛。就跟你们念书一样,书念得好,人人都可以拿博士学位,这讲得通。所以决定不能把佛菩萨当作神来看待,那就错了,完全都错了。在这几天讲演当中都要把这些事实的真相告诉诸位,学佛决定不迷信。我们学佛的目的:

  【究竟圆满之智慧,觉了宇宙人生实相。】

  『实相』就是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彻底觉悟、真实明了,这是我们学佛接受佛陀教育的目的。不仅眼前一切事相你明了,甚至对于过去、未来,的确没有一样不知道。在生活上的一切事物,你自然就有能力应付,你会得到非常美满的人生,真正真实离苦得乐,幸福美满一定是在佛教里面决定可以求得到的,所以这些是靠智慧。

  我们修学的目的知道了,再讨论的就是“修行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成就我们的智慧,把我们提升到正觉、正等正觉?方法非常多,但是在许多的方法里面,把它归纳起来有三大纲领,这就是佛法所修的。通常问你修什么,你们都不知道修什么,学佛学了这么久,不晓得修的是什么,这叫盲修瞎练。也许同修说,“你问我修什么,我念佛”,这是所答非所问。譬如,我问:你到哪里去?你说:我坐计程车。你这个答覆有没有答对?没有答对。我问你修什么?你答覆我“我念佛”,这就是等于我刚才的比喻一样,所答非所问。所以你一定要晓得修的是什么,这个地方把这三大纲领说出来了。

  【佛法所修:菩萨道(心)、菩萨行(造作)。】

  『道』是讲的心,存心;『行』是讲造作,我们讲的行为。佛法所修,这两条统统包括了。我们看《华严经》,《华严经》是佛教根本的经典,一乘圆教,称为根本法囧錀。《华严》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一个修学的榜样,也就是说做一个学佛的示范,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善财去参访善知识,也就是遇到一个老师,善知识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老师,向他请教。遇到老师,他第一句话就说“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首先说出他的愿望,我发愿希望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但是我不晓得怎样修菩萨道,怎样学菩萨行,请善知识为我开示”。这个问法问得非常恰当,我已经有目标,现在我不知道路怎么走法?请你帮助我、指导我。他提出“菩萨道、菩萨行”,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所谓菩萨道,菩萨是觉,道是心,换句话说,就是怎样修觉悟的心。我们的心迷,怎样叫心觉悟?这是我们学佛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我们在一切人事物里头不迷惑,这就是讲存心,要存一个觉心。其次讲行为,行是造作,我们的言语、动作、一切造作,这是行为。如何叫行为也能做到觉而不迷,不迷的行为就是菩萨行。因此修学的纲领就提出来了,纲领是:

  【三皈依

  诸位入佛门,一入佛门你就请一位善知识为你传授三皈。传授三皈是什么意思?把佛法修学的纲领传授给你。可是,今天许多的三皈传授都是形式。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拜了师父,三皈什么意思不知道,这样的三皈不但不是佛法里面的,如果你说这个三皈是真正的三皈,这是魔王外道的三皈,不是佛法的,为什么?佛法皈依的是觉,你这是迷。皈依佛了,什么叫皈依佛?不晓得。皈依我们后面这个佛像,那就迷惑颠倒了。它无知,它懂什么?你依靠它,所谓“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你怎能依靠它!这靠不住。可见得第一个皈依就错了,所以要懂得皈依的意义。“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错误的地方回过头来,依靠正觉,这是皈依的本意,也就是儒家讲的改过自新。我们知道自己的过失,赶快回头,改正过来,这叫皈依。三宝,诸位要知道,是自性三宝,不是外面的,外面的那是外道,心外求法叫外道。佛法是内学,向自性当中去求,所以三宝是自性三宝,诸位一定要明白这个意思。

  唐朝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三皈依,大概他恐怕后人对三皈发生误会,所以他就不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为这个讲法是完全用印度梵文。“皈依”两个字是中国的意思,“佛”是梵文,“法”是中国字,“僧”是梵文,这是梵华混杂的,往往叫我们搞不清楚。他老人家把意思翻译过来,“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我们心里很清楚、很明白,不会把意思搞错。后面他老人家又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这是皈依佛法僧的本意。所以皈依不是皈依一个人,你要是皈依一个人,那就完全搞错了。现在很多皈依都不如法,所以佛教被人家误会是一个宗教,而且误会是迷信,这是非常的冤枉,佛教里面一丝毫的迷信都没有。

  【觉而不迷(佛),正而不邪(法),净而不染(僧)。】

  修学的三条纲领,第一是“觉而不迷”,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做“皈依佛”。第二是“正而不邪”,我们从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确的想法、看法,这叫“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第三是“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净而不染”。从一切染污,佛法特别著重在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从这个染污回过头来,依自性的清净,就是清净心。所以佛法修的是什么?觉性、正知正见、清净心,我们修的是这个东西。大家明白了,你们学佛修什么?修行修什么?我们修的是觉正净,一句话就答覆了。你用什么方法修?我用念佛,这个可以,我用参禅、我用持咒,方法多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无量无边的法门,不管哪一宗,显教、密教,给诸位说,统统修的是觉正净,所以法门平等,殊途同归。如果他修的不是觉正净,那就不是佛法,就不是佛的教学。佛的教学,决定是修觉正净!觉正净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这叫做三皈依,诸位一定要清楚,不要搞错了。

  【显密诸宗,皆其修行之方便(手段)。归元无二,方便多门。法门平等,无二无别。】

  显教、密教,各宗各派,无量法门,统统修的是这三个纲领。所以学佛人总要知道,我求的是什么,我修的是什么。再跟诸位说,为什么佛教有显教、密教这么多宗派?实际上这是佛接引众生的方便。一切众生的根机不相同,佛绝对不勉强你一定要修哪个法门。好像这个大讲堂的门很多,你从外面进来,从哪一个门便利,近,你从这个门进来就好了,不必绕圈子一定要走哪个门。哪个门距离你接近,你修学方便,你从这个门进来就好了。这个门就很多,没有一定的,进来统统一样!这是讲的无量的法门。但是诸位要晓得,无量法门走到最后,好像今天这么多同修,你们从各个地方到这个讲堂来,你们走的路线不一样,从东南西北而来,你们使用的交通工具也不相同,可是你走到这个讲堂外面,那外面有几个门,你一定要从这个门进来。这就好像八万四千法门,最后到目的地只有三个门,这三个门就是觉、正、净。这三个门从任何一个门进来都一样,都可以,不一定是三个门都修。实在讲,一个门成就,那两个也都成就了,一而三,三而一。

  我们以宗派来说,譬如禅宗走“觉”门,禅宗不立文字,它用参究的方法、观心的方法、参话头的方法达到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觉而不迷了。这个人觉,他的知见当然就正,当然心就清净。六祖虽然不认识字,他觉而不迷,所有这些经典,你要不懂,你念给他听,他会讲给你听,换句话说,他教也通了,教通了是正知正见,一通一切都通达了。宗门走觉的路。教下走的路是走“正”,正而不邪。除禅宗以外,统统是教下,为什么?它要依靠经典,用经典的方法来修正我们的知见,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我们的见解、思想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佛经是个标准,为什么?佛菩萨的思想、见解。我们的思想、见解与经上讲的相同,我们的知见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的想法、做法、看法跟佛经上讲的不一样,我们错了,要赶快修正过来。所以经典是帮助我们修正思想、见解的标准,而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佛菩萨决定不要听,不要说佛菩萨不听,我都不喜欢听。要晓得念经是为自己念的,就是修正自己的见解、思想。每天拿这个标准来对一对,看自己有没有进步,念经的用意在此地。教下从这个门入。

  净土宗跟密宗比较特别,它从“净”门入,它修清净心,它依不依教?也依教,但是不重视教,重视什么?重视清净心。净土修的是“一心不乱”,密宗讲的是“三密相应”,这两个宗都特别著重在清净心,从净门入。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两宗比较起来,净土宗稳当,密宗里面魔障很多,一不小心就走错路,那个事情很麻烦。净土宗不容易走错路,所以这个法门是最稳当、最快速、最方便、最为殊胜。因此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度众生的第一法门,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这个法门难信,一切诸佛都说是难信之法!实在讲,它确实是第一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跟它相比的。诸位如果把《大藏经》看过半部以上,你才能明了,没有这个底子就很难了。佛法所修的,说出来了,“觉正净”。

  在此地也可以说把三皈传授给诸位了,你就晓得什么叫三皈。所以不可以迷信,三皈依决定不是皈依某一个法师,皈依某一个法师的观念是错误的。总而言之,大家记住一句话,佛教里面没有迷信,你的路就不会走错。我今天进来,没有想到讲堂里面供养这样一尊庄严的佛像,我看到这个佛像就又想到一个很迷信的事情:开光。佛像不开光就不灵,要请一个法师来给它开个光它就灵了,这是错误的观念,是迷信。开光的意义本来非常好,现在大家迷惑了,搞错了,开光是佛教本来有的,你们自己搞错了,误会了。开光是什么意思?一尊新的佛像塑造成功,塑成了,启用典礼的时候要把佛像供养的意义跟大家说明白,是藉这个佛像开我们自性光明,不是我们替它开光。我们有什么能力替佛开光?是藉佛像开我们自性光明,诸位要记住。所以我们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像,要讲释迦牟尼佛的历史,讲释迦牟尼佛的修行,讲释迦牟尼佛度众生的功德,使我们明了,对他尊敬,效法他老人家,见贤思齐,他成佛,我也一样跟他成佛,开我们的光明。见到观音菩萨,就说明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精神,我们应当效法他,我们要做观世音。看到他,想到我们自己,我要跟他一样,我要学他。所以见到地藏菩萨,要学他的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看到普贤菩萨,要学他把整个佛法能够在生活上统统做到。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文殊菩萨代表智慧。全是开我们自性的光明,是这个意义,现在好多人都搞错了。

  【佛法德用】

  这就是作用。我们依照觉正净的方法修,修了有什么好处?“德用”就是好处、利益。你依照这个方法修,一定有德有用,这个“德”跟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换句话说,你有耕耘一定有收获,“德”就是收获。你得到什么?“大觉”。智慧开了、觉悟了,你得到大觉。大觉起作用就是自性里的慈悲往外流露,这不是学来的,这大慈大悲。

  【大悲,利乐有情。】

  你对于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会利益他们,我们今天讲造福社会、造福人群,一定是这样的。

  【大慈,教化众生。】

  就是中国古德所说“作之亲,作之师,作之君”。你领导大众、教化大众、作育大众,你就会把这个使命肩负起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但自己做到了,还要能够帮助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佛法的德用,真正的作用。从这个地方看,你才晓得佛法的确没有迷信。末后我们简单做一个小结论:

  【当知佛法,方便多门、不拘形式、经权互用、利物济生。一切妄情迷执,非达佛旨者也。】

  因为不拘形式,所以才有无量法门,才有八万四千法门,并没有一定的形式。佛在《金刚经》上说过,佛无有定法可说,所以不拘形式的。学佛的人,确实非常活泼、非常自在。我看到有很多人学佛学得很呆板,学得很呆,几乎就变成佛呆子了。学佛要是那么痛苦,我学它干什么?学佛愈学愈自在、愈学愈快乐、愈学愈活泼,这是佛法。一定要明理,一定要开智慧,不可以再迷下去了,迷不是佛法。『经权互用,利物济生』。“经”是讲正面的,“权”是可以用反面的。譬如父母老师教育子弟,平常对他很爱护,做错事情也可以板著面孔,狠狠的把他教训一顿,那个教训就是“权”,平常正当教学这是“经”。这要互相用的,不互相用,小孩教不出来,该打的时候要打,该骂的时候要骂,该慈爱的时候要慈爱,要互相运用,运用得很恰当,这小孩才能成人。不是一昧的慈悲,也不是一昧的教训,都不可以的,一定要适合时机,这样才真正对众生有利益,真正帮助他。『一切妄情迷执,非达佛旨者也。』妄想、执著、迷惑颠倒,这绝对不是佛法。到这个地方,这是很简略的把佛法大意给诸位说出来,希望诸位能把佛法认识清楚。我们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能细说,如果细说这一段,至少也得六个小时才能把它讲清楚一点。请看第二段:

  【二、认识此经】

  我们今天讲净土宗《阿弥陀经》,对于这部经要有个认识。第一小段是经题,这部经本来的经题是:

  【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可是我们现在用的经题不是这个,这是翻译的人搞的,释迦牟尼佛定的经题是这个,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他把这个题目换掉了,为什么换?后面会说到。我们先从本题上看,这个重要,释迦牟尼佛所命名的。

  【称赞】

  这里头有能赞跟所赞,什么人称赞?他称赞的是什么?我们要把它搞清楚。

  【能称赞的是:一切诸佛】

  这四个字要重视,不能轻易看过,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称赞,这个我们得重视了。能够值得一切诸佛称赞的法门一定是非常有价值的法门,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法门,否则不可能一切诸佛都称赞。你们看看,其他的一切经上有没有说一切诸佛称赞?连《华严经》上都没有。诸位如果在这四个字上真正体会,你就晓得这部经是一切经里面的第一经,为什么?一切诸佛称赞。《华严》、《法华》都没有说一切诸佛称赞。这四个字决定不能轻易的看过,你才识货。这么多经典里面选出第一经,我不识货,但是我看一切诸佛赞叹它,这一定是价值最高的,选择这个没错。

  【所赞的是:不可思议功德】

  一切诸佛称赞什么?称赞不可思议的功德。什么是不可思议的功?什么是不可思议的德?“功”是修行的功夫。

  【功: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德:带业往生,顿超圆证。】

  得的是这个,也就是不退转,成佛道。他这个德是带业往生、不退成佛,所以十方一切诸佛都赞叹。你从这个经题就能够认识这部经的价值,这部经在一切经里面的地位与重要性,我们天天念这部经都没有注意到,疏忽了。

  【一切诸佛所护念】

  这经上讲的,“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护:化他(弘护如来慧命)】

  【念:自行(圆证无上菩提)】

  这样说,一切诸佛都念这部经?给诸位说,一点都没错,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经》,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名号。你要不相信,你看看《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当年心里头在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容光焕发,阿难看到之后都吓一跳。阿难说,“我跟释迦牟尼佛当侍者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今天的精神、光彩这么好,这一定有特殊的原因”,什么原因?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念阿弥陀佛。所以你要会念佛,愈念精神愈好,愈念相貌愈庄严,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了,相随心转。心是阿弥陀佛,相也就变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相在一切佛当中,相好光明是第一,所以佛也要念佛,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

  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常念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这个事实尤其在《华严》上得到证明,《华严经》上讲“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十地菩萨,包括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除圆教之外,藏、通、别佛都在十地菩萨之下,还不到十地菩萨。登地之后修什么法门?给诸位说,就修念佛法门,为什么?因为地上菩萨智慧大,对于这个事实真相全盘了解,所以专修了。我们现在不了解、不相信、不肯接受,你慢慢修,修别的法门,修到初地菩萨,然后你就老老实实乖乖念阿弥陀佛了。可是你要晓得,这个帐要好好算一算,我们现在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有断,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我们的同修不相信,他修别的法门,修三个阿僧只劫修到初地,这时候念佛再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在西方极乐世界老早就成佛了,见了面,“老兄,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你来得太晚了”。他要绕很大的圈子,花上三大阿僧只劫。我们一生就成就了,他要花三个阿僧只劫,到后来还要到我这儿来,他的地位当然比我差多了,这个帐要会算。所以这的确是难信之法。

  下面是讲现在的经题,这部经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他定的经题是:

  【佛说阿弥陀经】

  他就用“阿弥陀佛”的名号做为经题,这个定法也很有道理。

  【深契本经宗旨】

  因为这部经里面修行的方法就是教你执持名号,所以他老人家干脆就用名号作经题,这个用意非常好,为什么?看到经题,你不知不觉就念了一声阿弥陀佛,不论有心无心,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跟西方极乐世界就结了缘,种子就种下去了,这是罗什大师的特别悲心。现在这个经题,简单跟诸位介绍:

  【佛,即本师释迦牟尼佛,广则指一切诸佛。】

  “佛说”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出这部经。“广则指一切诸佛”,前面说一切诸佛赞叹,所以一切诸佛讲经说法没有不说《弥陀经》的,你就晓得《弥陀经》是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一部经。其他一切经典绝对不是诸佛共同弘扬的。佛要为了一切众生的根机,适合根机他才讲这个经,不适合不讲。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讲的经,在别的世界上也许完全用不著,他方世界讲的经典跟我们这个世界的经典决定不相同。但是有一本经相同,《阿弥陀经》,决定相同,因为这一本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弘扬、共同宣说的,这部经决定是无二无别。所以没有一尊佛不讲《阿弥陀经》,你才晓得“阿弥陀第一”不是假话,是真的,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

  【说,畅悦所怀也;众生成佛机熟,为说此法,令一切众生一生究竟成就故。】

  “说”,这个字的意义就更深。『说』,是畅悦所怀,这是我们在一般注解上都看到这一句。究竟怎么畅悦法?在《弥陀经》上这个“说”字有特别的意义,跟其他经上佛说的那个意思不相同,这个意思是蕅益大师跟我们讲的,『众生成佛机熟,为说此法,令一切众生一生究竟成就故』。这个解释不得了,所有一切经上没有这个讲法,这是什么?你们大家成佛的机会到了,佛把成佛的法门教给你,你这一生就作佛了。你们想想,查遍《大藏经》没这个说法,唯独这部经,这部经就是教人一生成佛。你说:“我有资格吗?”没有一个人没有资格,只要你相信。你不相信就没有资格,如果相信了,你决定一生成佛。佛度众生就是希望众生快快成佛,你今天要成佛了,不但释迦牟尼佛欢喜,阿弥陀佛欢喜,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欢喜。这就是一切佛都恭喜你,你快要成佛了,这是你遇到这个法门。换句话说,其他一切法门虽然好,不能保证你一生成佛。一切经里告诉你,成佛要三个阿僧只劫,没有讲一生。这部经是一生成佛,所以这个法门叫特别法门。

  【阿弥陀,此云无量,彼土导师德号,表此法实无量觉也。】

  阿弥陀是梵语音译的,“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是觉的意思。“阿弥陀佛”,完全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量觉”,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样不觉。所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的智慧德能就跟阿弥陀佛一样,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这桩事情,诸位一定要读大经,大经就是《无量寿经》,大经说得详细,这部经的经文少,说得简略。你看大经,你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才能真正体会到,所以这部经引导我们入大经。

  【经,契经,又具“贯摄常法”诸多妙义。】

  “经”这个字的解释,我把它省略,这是讲经都常说的。

  第二小段讲“内容”,分为性质、宗旨、德用、教相,简单的跟诸位介绍。先讲“性质”,性质就是五重玄义里面的“辨体”。辨体不好懂,换个性质比较好懂。这部经究竟是什么性质?也就是佛说这部经是凭什么说的?依据什么说的?简单讲就是理论的根据,就在这一段里面。

  【性质:圆融三谛法性实相(论据所依)。】

  这八个字不好懂,这是天台家的专门术语,因为蕅益大师最初学佛是学天台,因此他注解的这些经论可以说都是用天台教观来注解的。

  【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如来现量所出)。】

  『实相』就是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都是告诉我们真相的,是依据宇宙人生真相而说的。“如来现量所出”,就是佛亲眼所见的,不是理想、推想、猜测,完全是自己见到的真实境界。

  【实相者,平等一相也。】

  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的心不平等。法界是平等的,我们的心要是平等,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在自己面前。平等心就是一心,本经所求的一心不乱,一心就是平等心,二心就不平等。如何能修到一心不乱?底下举几个例子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以一真法界为体。妙法莲华经,以实相为体。大佛顶首楞严经,以如来藏为体。名异义同。】

  这都是古德所判的,所用的名词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桩事情,名异义同,都是“实相”。究竟实相是什么?既然名词说出来了,也不得不说说,说了听不懂没有关系,以后慢慢再研究。这桩事情决不是几句话能讲得清楚,古德告诉我们:

  【觅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无;不执空。】

  虽然『了不可得』,它有,它确实存在,所以你不能说它是空。

  【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不执有。】

  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实相变现出来的,它能变现万物,虽然变现,你不能说这个东西就是有,你要说就是有,那就错了,所以你不能执著有。空、有两边都不能执著,这个事情很难懂,也很难讲,我们必须要用比喻来说。佛经上用比喻说法的例子太多了。我们人都会作梦,只要你会作梦,你就要晓得我们是凡夫,为什么?佛菩萨不作梦,阿罗汉也不作梦。你要说你修行有什么成就了,你还会作梦,那成就是假的不是真的。梦中的境界,是不是觅之了不可得?梦中确实有境界存在,你不能说它是有,也不能说它是无。你说它无,它有梦境,现象真的存在;你说它有,觅之了不可得。非空非有,这是事实的真相。我们今天眼前这个境界相,是我们众生迷!真相是什么?我们眼前的境界也是非空非有。你说是有,这个境界相也是觅之了不可得;你说它没有,森罗万象摆在我们面前,诸位深深去体会。

  现代的科学家很聪明,他们已经证实没有物质存在,我们今天认为有物质,科学家说一切人认为有物质存在是一个错觉,错觉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迷,迷就是错觉。佛法讲迷情、妄执,科学家讲错觉,意思是相同的。科学家现在认为这个境界是什么东西?是波动,光波,波动产生的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实在的,这是近代科学家发现的。所以他们看到佛经上,《心经》讲的几句话,那些外国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为什么在几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就知道这个现象?《心经》上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物质,可见得科学家到现在才知道一点点的影像,而佛法把这个事实真相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空有不二,性相一如”。所以决定不能有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是错误的。

  【实相略说。】

  我们把一切事物归纳为二大类,一个是理论,一个是事相,理与事。

  【理实真相,唯心所显。】

  【事实真相,唯识所变。】

  这个意思都是出在《华严经》上,《华严经》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所现的是一真法界,所以一真法界是真的;识所变的是十法界,十法界不是真的,是假相,这是把理事的真相都给我们说出来了。天台家讲“百界千如”,智者大师注《法华经》就是这样说法。“百界千如”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森罗万象,森罗万象是自性变现的,就好像我们作梦,梦中所有一切境界全是自心变的。

  【能显,心之本体。能变,心之德用。】

  “能显”,这是『心之本体』,心能现;『能变』是心的作用,有体当然就有作用,有体、有相、有作用。能现、能变是属于无相的;“无相”,不能说它是空,不能说它无,它有,因为它能变。所现所变的,这就有相了。所以无相、无不相,“无不相”就是有相,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能显能变”是因,“所显所变”是缘,眼前森罗万象是结果,因、缘、果。

  【一真法界,觉了不二。】

  『不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是一不是二。彻底觉悟,你见到的法界是一真;如果迷了,就在一真里面又变现出十法界,变现出无量无边的法界,那是迷情变现出来的。不管怎么变,离不了一真。一是真,十就不是真的,没有说十真法界、百真法界、千真法界,只有一才是真实的。一真是我们所证,用什么方法证得一真?用一心。一心是能证,一真是所证,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华严教义。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说“佛在心中”。佛在哪里?佛在自己心中,自己心现的,自己心变的。“上帝在心中,天堂在心中,地狱在心中,我、人、诸法亦在心中”,没有一法不在心中;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华严》有一句总结,“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是简单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说的是境界。

  【蕅益大师云: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体』就是实相、真相。『依报』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正报』是我们的身体,『法』是法身,『报』是报身,『自』是我们自己,『他』是别人,全是我们自心所变的。『能生』是讲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发心是“能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所生』。『能赞』是诸佛,『所赞』是西方净土。『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总离不了实相,统统是实相所现所变,没有离开实相。

  【《净土生无生论》云: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我今念佛心,全体即法界。】

  这一句要注意,我们现在修净土,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能念的心就是法界全体。

  【达此者,由持名念佛,而悟入实相也。】

  这就是为什么你念佛能够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到实相就是大彻大悟,就是明心见性。我们用什么方法?用一心。念佛功夫有三等,最初的功夫是“功夫成片”,所谓成片,我这句佛号能把妄想、烦恼伏住,这是你念佛有功夫了。你心里有妄念、有妄想、有烦恼的时候,一句阿弥陀佛念了,那个妄想、烦恼、杂念都没有,这是你的功夫达到初步,这叫成片。再深一点就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你烦恼真的断了,决定不会再有烦恼生起来,贪瞋痴慢永远断掉。功夫再深一点到第三层,那就是见性了,“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见到实相,也就是我们讲的证得。然后才晓得,佛在经典里面讲的句句都是实话,没有一句是妄语,为什么?这个境界我亲自证得了,证明了,这叫诸法实相。念佛这个方法说来是容易,那是比起其他法门容易,实际上也不简单,你得要会念。念到法喜充满,把烦恼、忧虑、妄想统统念掉,这才叫功夫,这样才能往生,就是你有能力把烦恼伏住、控制住,这决定往生。这一段是讲佛说这部经的理论依据。

  【宗旨:以信愿行三要为修法。】

  宗旨就是修行的方法,这部经的方法。我们前面讲“觉正净”,那是整个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此地讲的宗旨是本经的,这部经的修行方法是『信愿行』。

  在此地也跟诸位说说净土法门。净土经典原来只有三经,专讲西方净土的,第一部经是《无量寿经》,第二部是《阿弥陀经》,第三部是《观无量寿佛经》,这叫“净土三经”。除这三种专讲净土之外,附带讲净土的经大概有几百种之多,那就太多了。附带讲的这么多经典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非常重要。所以净土什么时候提倡的?可以说是华严会上提倡的。什么人提倡的?普贤菩萨提倡的。普贤菩萨劝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非常的殊胜庄严。所以我们讲净土宗第一代的祖师应该是普贤菩萨才对。清朝魏源居士把《普贤菩萨行愿品》附在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民国初年印光老法师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四经后面,称为“净土五经”。我们现在读的是净土五经,五经是这么来的。印光老法师把这一篇东西加进去,加得非常的精彩,为什么?《大势至圆通章》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心经》还少,《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就是净土宗的心经。这个加上去很有道理,所以近代流通的都是净土五经。

  我们最近编辑《净土五经读本》,这个《读本》把五经搜集得非常圆满。像《无量寿经》一共有九种不同的本子,诸位通常只能看到一种、两种,九种都看到的很少,你不容易搜集,我们现在找齐全了,印在一起,你统统可以看到。《弥陀经》有三种本子,除罗什大师译本之外,还有玄奘大师的译本,还有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像这些非常难得的本子,我们统统搜集起来,诸位全部都看过,你才知道净土宗的大意,才对于净土有认识,了解它。《无量寿经》可以说是净土宗概论,讲西方极乐世界的缘起,这个世界怎么来的,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西方世界的概况、西方世界修行的方法,以及因因果果,讲这些,讲得非常详细。《弥陀经》是讲信愿行,完全是劝信,劝我们发愿、劝我们修行。《观无量寿佛经》是讲净土宗所依据的理论、方法,以及四土九品的因果,《观经》讲得详细。至少要三经合起来看,才能对净土宗真正有所了解,我们对于这个法门的信心才能建立,这一句佛号念得才会相应,才有力量。

  【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信』也不是很简单的,蕅益大师给我们提了六个纲领。第一个,“信自”,信自己。这是跟宗教不相同的,宗教,第一个你要信神,你不信神就没法子;佛教不是。佛教里头,我信佛、信菩萨没用处。佛教第一个是什么?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信自己能成佛,所以第一个是建立这个信心。然后再“信他”,“他”就是佛,相信佛,相信他可以帮助我,帮助我成佛,帮助我明心见性。头一个要相信自已,你自己没有自信心,佛菩萨对你一筹莫展,没法子帮助你,必须你自己有坚定的信心,他才能帮得上忙,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其次是“信因”、“信果”。知道修什么样的因,后来必定得什么样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此地的因果不是普通因果,跟《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的“深信因果”是一个意思,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相信这个。相信这个因果,了不起,许多菩萨都不相信,菩萨要是相信,他都修这个法门了,那他早就成佛,何必要三大阿僧只劫!要三大阿僧只劫的修行,就是对于这个因果他不相信、他不知道,他没有这个缘分听到这么完备的经典。我们这一代众生的福报实在非常大,一接触佛法就能接触到佛法第一经,就能相信这个因果,你这一生当然圆满成佛。“信事、信理”,有理必定有事,有事一定有理。这是蕅益大师给我们讲信,最低限度要懂得这六条,这才算信心具足,不是泛泛而论的。

  【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愿』,要发愿。一定要愿意离开娑婆世界,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否则的话,你不愿意离开此地,怎能去得了!所以你一定要愿意。好像现在有许多人移民到外国,移民到外国至少要愿意离开台湾,要愿意到那边去,你说“我不愿意离开台湾,我想移民到美国去”,你去得成吗?去不成。一定要愿意离开此地到达极乐世界,要发这个愿。再告诉诸位,你要不去就吃亏大了,为什么?你要不去,免不了六道轮回。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你天天都可以回来看看。到那个地方神通广大,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你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自由自在,你才晓得那个世界之美好、殊胜。

  【行: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行』就是我们要真做,怎么做法?『执持名号,一心不乱』。简单讲,老实念佛,老老实实,要认真的来念佛。所以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没有不往生的,没有不成就的,所有一切法门没有这么方便。这三个条件人人可以做得到,问题就看你肯不肯做。

  【莲池大师云:著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著事而念能相继』,就是念佛不间断。『不虚入品之功』,换句话说,决定能往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如果你执著这个理论,不肯认真的去念佛,往生都靠不住,一定要认真努力的把佛号念好。

  【德用:此经以往生为功,以不退为德。】

  这是讲功德。什么叫做“功”?什么叫做“德”?功德要认识清楚,绝对不是说在佛门捐几个钱就是功德,那没用的,你把整个家产捐出来也没有功德,那是福德,不是功德。功是要有功夫,往生是功,不退成佛是德。

  【极乐有四土,各论九品,故说带业亦得,消业亦得。带业说,旨在令人发心求生,人人有分。消业说,旨在令人精进修学,增上品位。】

  前几年,有人说“不可以带业往生”,把念佛人搞得人心惶惶。我到美国一下飞机,周宣德老居士在机场迎接我,他就提出这个问题,“我念佛念这么多年,现在听说不能带业往生,那我不就完了?”他来请教我。我就安慰他老人家,也是讲的老实话,我说:如果不能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剩下一个阿弥陀佛孤孤单单的,那有什么意思!他就听呆了,他说:怎么了?我说:等觉菩萨还带一品生相无明,是不是业?他想想,没错!“等觉菩萨都还带业,不带业的只有佛一个人,哪有不带业往生的道理!”他才笑起来了,心才放下了。没有不带业的,只是带的多少,上品上生带得少,下品下生带得多。三辈九品就是你带的多少,要是都不带业,还去干什么?不要去了,成佛了还去干什么?但是有人主张要消业,我们也不反对他,何必跟人家结冤仇?所以我就跟他解释,消业说得也很好,为什么?希望你多消一点,少带一点,你品位高一点,这个用意也不错。

  【带业生同居净土,证位不退,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处。】

  西方净土之殊胜我们没法子想像,真正不可思议,诸位要了解,一定要深入大经,就是净土五经。

  【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以横生上三土,一生补处,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

  这是真的,一点都没错,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所以十方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赞叹。

  【教相:大乘圆顿三根普被。】

  大师判这个教是圆,不但是圆,圆中之圆,顿中之顿,超出《华严》、《法华》之上,诸位若念《无量寿经》就知道。

  【大乘菩萨藏摄,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

  末后这一句非常重要,我们生在末法,业障深重,如果没有这个法门,我们决定不能成就。你要想在一生成就,一切经典里面无量无边法门,唯独这一法稳稳当当叫你一生成佛。

  【方便门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念佛法门,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至』是讲到了极处,直截了当到了极处,圆满顿超到了极处。所以《弥陀经》在一切经中又称为第一经,就是这个道理。末后这是蕅益大师的话:

  【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心要,菩萨万行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华严》、《法华》是经中之王,《弥陀经》是《华严》、《法华》的精髓,换句话说,《华严》、《法华》都比不上这个经典。有智慧的人要多想想、多体会。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要解大意2
  要解大意3
  要解大意4
  要解大意5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