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律宗 (二)
五、印度戒律分裂为五部
佛在世时,因事制戒 ,随机散说,由是乃有戒律。佛灭后,优婆离结集律藏,升座诵读,共八十次,名八十诵律,这是戒律的根本。后百余年,去圣渐遥,有一部份放逸 (1) 之徒,渐感觉戒律的拘束,由是乃擅加修改。阿育王 (2) 时,优婆多 (3) 门下,分裂为五部,此五部中所用之律,亦各不同;萨婆多部名十诵律,弥沙塞部名五分律,迦叶遗部名解脱律,摩诃僧祗部名摩诃僧祗律,昙无德部名四分律。以上除迦叶遗部失译外,其余四部,皆传于中国,然而弘布最广,化缘独深者,惟有四分律,后世丛林中传授戒法,
皆以四分律为根据。
六、中国律宗的成立
元魏 (4) 以来,律师 (5) 辈出,多主四分律,每加以疏释 (6)。隋唐时,大乘佛法风行,此等小乘消极戒律,渐感不适用,唐初终南山道宣律师,观察众机,乃不得不以大乘教义,释小乘法,于是就四分律,明其戒体 (7),立其行相 (8),调和大小二乘,解行相应,遂成四分律专宗,亦名律宗,或南山宗。
七、止持作持律与四分律内容
释尊所制戒,概括地说起来,不外止持与作持二门。止持是持此戒以止恶,即是诸恶莫作之意。作持是持此戒以作善,即众善奉行之意,此止持与作持二门,可以摄尽一切戒律。四分律者,其中初分所明的,是比丘戒法,第二分是比丘尼戒法,第三分是安居自恣 (9) 等法,第四分是房舍等法。第三及第四分内,又分为二十犍度 (10),今列表于左:
八、具足戒分八段五篇
比丘及比丘尼二部戒本,名具足戒,简称具戒,受具足戒,亦间称受具。其中分为八段,即一、波罗夷,译为断头,是极重罪 (11),二、僧残,是残命义,必持众僧行忏悔法而救之,三、不定,是嫌疑罪,罪性尚未确定也。四、尼萨耆波逸提,译为舍堕,舍是指犯罪品物,悉应舍与僧众,堕谓犯罪应堕地狱,五、波逸提,译为堕或单堕,义与前同,六、提舍尼,谓可向人忏悔之罪,七、众学,谓比丘应学的戒,八、灭诤,谓灭息诤论。又此八段中,不定、众学、灭诤三段合为突吉罗,突是恶,吉罗是作,指身口二业恶作之意,如是则八段便成五篇。今将具足戒中,比丘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二百四十八戒,属于此八段及五篇者,分别列表于左:
【注释】
(1) 是唯识论中,二十随烦恼之一,谓不守规矩也,又离善方便亦名放逸。
(2) 译曰无忧,公元前二百七十年间,统一全印度,保护佛教,派遣宣教师,大弘佛法于各地,建立八万四千大寺,及八万四千宝塔,供养舍利,为孔雀王朝雄主,参看中级第十六课注十一。
(3) 译为大护、近护,为付法藏第五师。
(4) 南北朝时的北魏,本为托跋氏,孝文帝改姓元,故史称元魏。
(5) 详中级第廿八课注一。
(6) 慧光作略疏四卷,智首作广疏二十卷,法砺作中疏十卷,道宣作行事钞、戒疏、业疏、拾毗尼义钞,比丘尼钞等,定宾作饰宗义记十卷,怀素作四分开宗记十卷,玄恽作毗尼讨要三卷,唐代疏释此四分律者,有二十余家。
(7) 道宣屡参加玄奘译场,通达法相,故遵三时教,立三种戒体:对有教,以色法为戒体,对空教,以非色非心法为戒体,对中道教,以心法为戒体。
(8) 以戒律虽就六尘施设,然而它却能薰习阿赖耶识中种子,去恶生善,此亦根据法相义。
(9) 僧众于七月十五日,夏安居已毕,在大会中,可以任凭众人恣举自己所犯之罪,对他比丘而忏悔之,名为自恣,又名随意,谓可以任他人随意检举自己之罪也。
(10) 梵语犍度,华言聚,或蕴或结,即律中篇章之名,一犍度即一篇或一章,或一品一节之意。
(11) 详初级第二十八课注六。
【习题】
(一) 优婆离多门下分裂为五部,此五部何名?各用何律?
(二) 举出道宣律师对三时教,所立的三种戒体。
(三) 何谓止持及作持?
(四) 四分律内,各分所明何法?
(五) 何谓受具?
(六) 解释一、波罗夷,二、僧残,三、舍堕,四、提舍尼,五、突吉罗。
(七) 在具足戒中,比丘应受若干戒?比丘尼应受若干戒?
第四课 华严宗 (一) 一、华严经有三本三译 大方广...
第一课 律宗 (一) 一、戒律的重要性 律居三藏 (1...
第廿三课 真言宗 (一) 一、显密略义与小史 在佛法...
第廿六课 真言宗 (四) 十一、六种无畏 无畏是安稳...
第廿五课 真言宗 (三) 八、六大缘起 地水火风空识...
第九课 天台宗 (二) 四、百界千如 此宗认一切法,...
第卅四课 净土宗 (五) 十四、组织念佛饬终团 行人...
第十六课 法相宗 (三) 六、种子与现行 前七识所作...
第三十课 净土宗 (一) 一、净土宗得名的由来 净土...
第卅一课 净土宗 (二) 五、极乐国缘起及其概况 往...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 综合指要 1. 念佛明明是心...
第卅六课 总说 释尊应种种机,说种种法,故有大...
第卅五课 净土宗 (六) 古德法语摘要 念得阿弥陀佛...
第卅四课 净土宗 (五) 十四、组织念佛饬终团 行人...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 综合指要 1. 大家都没有天...
第卅三课 净土宗 (四) 十一、作观想以留印象 观想...
第卅二课 净土宗 (三) 七、弥陀第十八十九二十愿...
第卅一课 净土宗 (二) 五、极乐国缘起及其概况 往...
第廿八、廿九、三十课 综合指要 1. 见性当然有大...
第三十课 净土宗 (一) 一、净土宗得名的由来 净土...
第八课 天台宗 (一) 一、天台宗的渊源 北齐 (1) 慧...
第七课 华严宗 (四) 八、六相圆融 此宗更分析法界...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相传华严经由文殊与...
第六课 华严宗(三) 七、十玄缘起 十玄缘起者,谓...
第五课 华严宗 (二) 四、法界缘起与法界三观 本宗...
第四课 华严宗 (一) 一、华严经有三本三译 大方广...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人类本来是多欲的凡...
第三课 律宗 (三) 九、通别二戒三聚净戒及广中略...
第二课 律宗 (二) 五、印度戒律分裂为五部 佛在世...
第一课 律宗 (一) 一、戒律的重要性 律居三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