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贤菩萨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凡对佛教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佛教中《华严经》被称之为经中之王。明末四大高僧中的憨山大师说:“不读诵《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宣化上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说《楞严经》是佛的头,《法华经》是佛的身体,《华严经》则是佛的思想。日本空海大师的判教,更是将华严列于禅宗之上。学佛者对华严的推崇,在佛教界把华严归纳为诸经之王与法华经相提并论。华严宗因此也称为教海。如近代的高僧弘一法师曾以“教在华严,行在般若,心归净土”而自居。因此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其中有许多条幅对联都是摘录于华严经上的名言警世。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卷帙浩瀚,内容丰富,诠义深广微妙,译传中国,共有三种不同的译本:一、东晋时佛陀跋陀罗译的六十卷华严,俗称晋译华严,或六十卷华严,有七处八会三十四品。二、唐朝实叉难陀译的八十卷华严,俗称唐译华严,或八十卷华严,有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三、唐般若三藏法师译的四十卷华严,俗称新译华严,或四十华严,是八十卷华严经中入法界品的别译本,由二十一卷扩展为四十卷,仅得一品,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为善才童子遍参善知识之后见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而宣说,虽然普贤菩萨以大行示现,然普贤菩萨的愿力却是所有菩萨中最大的,学习普贤菩萨的大愿力,大行力,对于修学佛法的人,就是要学习普贤菩萨发起殊胜的菩提心,成就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成就普贤行愿功德海。即使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说,读诵《普贤行愿品》也有无量的功德,能圆满世间的一切愿望,增益一切的福德。《普贤行愿品》是以十大行愿为核心,以证入华严法界为宗旨,以利益有情为入门,以往生净土为方便。可以说《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心要。
学习《行愿品》目的不仅在于读诵经文,关键是学习普贤菩萨的“愿”和“行”,以此调整自身心行。愿和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明确的愿力,行就会失去方向;没有切实的行动,愿就会流于空谈。行与愿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所以,我们要将《行愿品》的学习落实于行持中,在发起广大愿心的同时,精进实践,才能功德圆满,最终成佛。从这个意义上说,普贤菩萨可谓是当今和谐社会的实干家、模范者。
身为大乘学子,对四弘誓愿想必不会陌生。但是我们将“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化做自身的愿望吗?真正按这样的大愿修行,实践了吗?
《华严经》中云:
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
永明延寿大师说过:“发大愿者万行之因,能长慈悲,不断佛种,成道利生皆因宏誓。”
诸佛菩萨之所以能获得成就,正是在因地发广大愿,难行能行,契而不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的这一大愿,何等的震撼人心,而我们熟悉的阿弥陀佛,曾贵为国王,后随世自在王佛出家修行,名法藏比丘,也是在因地发四十八愿,最终成就西方净土。而净土学人之所以能通过念诵弥陀圣号,甚至每日十念就能往生,正是凭弥陀所发大愿。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的悲心与愿力,就不存在念佛往生这一了脱生死的捷径了;***师如来成就东方琉璃世界,同样是因愿力所致。由因地所发十二大愿,乃能成就“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的净土。
还有饲虎台上的的萨埵太子,割肉喂鹰的萨波达王,断臂求法的二祖慧可,“宁可西行一步死,不向东退半步生”,舍生求法的玄奘大师,在娑婆末法的五浊恶世中,以自己的默默坚守,为佛法传续作出贡献的可敬的善知识们!立大志,发大愿,正是这份不计利害的担当,这份不惧生死怖畏的勇气,这份“众生一日不成佛,我梦中宵有泪痕”的悲情大愿,这份舍生忘死追求真理的智慧的执着,成就着佛陀的完满形象,成就着佛教的伟大精神,是佛子身上不朽品质的永恒源泉。
我们今天学习的《行愿品》,则是普贤菩萨的修行法门,作为菩萨道行者,倘能依普贤菩萨的“十大大愿王”行持,就能逐渐向佛菩萨的心行靠拢,实为行之有效的捷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普贤菩萨的“十大大愿王”行持真正的落实在我们的修学生活中呢?
《八大人觉经》说:菩萨观见众生“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发大乘心学道,普济一切众生是首要的任务,“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是大乘菩萨的人生态度。大乘心里面包括了菩提心、大悲心、方便心。太虚大师说:“菩提心为因,大悲心为本,方便心为究竟。”一个菩萨行者发心,一定要有菩提心、大悲心、方便心,才算是发大乘心。
台湾有个小女孩,因患了神经母细胞肿瘤,必须靠骨髓移植挽救生命,证严法师四处奔波,终于找到了配型相符的人,但这位大富豪不肯捐献骨髓,证严法师为了挽救小女孩的生命,亲自到大富豪家说理求情,她的一片虔诚心终于感动了大富豪,小女孩得救了。
类似这样的感人事迹实在是举不胜举。面对种种的艰难险阻,普贤精神的实践者们没有困惑,没有动摇,更没有退缩,崇高的使命使他们深深懂得:穿上袈裟就要无私奉献,拿着佛珠就要慈悲济世。一位法师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我没有皮尔卡丹打扮出来的风流,没有大哥大装饰出来的派头,我只是大地上的一株小草,激流中的一朵浪花,我以风华正茂的青春,来到学修的行列,走上默默奉献之路,磨练了意志,完善了自我!”
他只是我们百万僧侣中最普通的一员。
正是这些普贤精神的实践者,用真诚的爱心,在祖国的大地上,留下了光辉足迹:春节前夕南方雪灾中赶赴救助、伸出援助的友爱之手;华航澎湖空难中前后穿梭、不辞辛劳的僧侣身影;……这些都是普贤精神实践的生活见证。
正因为无数古来大德的崛起,才使一个佛教在历史的长卷中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
而就在你我的身边,普贤菩萨的实干、敬业精神又一次奏响了新时代的最强音。怎能忘记,成功的背后,隐含着多少人夜以继日的艰辛与劳作。
普贤菩萨从开始发心修行,直到成为法身大士,都是在修习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既各自独立,自成一法,有互相联系,共成一体。所谓:法不孤起,愿不独行。一愿即起,九愿必随。
普贤菩萨的第八愿“常随佛学”,就是要我们以佛菩萨为榜样,不仅要学佛所言、更要行佛所行,像菩萨那样以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为使命。只有这样,才能积集成佛资粮。从这个意义上说,行佛所行,证佛所证,才是“常随佛学”的意义所在。
“常随佛学”就是要以诸佛菩萨,历代圣贤为学习榜样。或许有人会觉得,那些榜样离自己太遥远,除敬仰之外,很难实际效防。那么,近代的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弘一大师,印光大师等高僧大德,也从各个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如虚云和尚的苦修精神,太虚大师的博大胸怀。弘一大师的严持律仪,印光大师的精进念佛,都值得我们今天这些佛子努力学习。不仅要向他们学习,还要向现实中的师长道友学习。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我们懂得谦逊之道,具有开放胸怀,就能在每个人身上发现值得学习的长处。
作为一个佛陀智慧与慈悲的传播者,普贤精神的实践者,在我们出家的那一天起。我们的身心便不再是自己的身心,因为我们深受三宝的恩德,我们接受十方的供养。我们的青春就交给了佛教的事业,我们的生命就属于所有的众生。佛法的前途就是我们的前途,佛教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众生的解脱就是我们的解脱。我们唯有“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修普贤行,行普贤道,入普贤愿海,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无尽的弘法事业中,把普贤菩萨的实干、敬业精神真正落实在生活中,方不负出家一场。愿大家人人都成为和谐社会的实干家、模范者。
《普贤行愿品》略释 来定法师 让我们打破时间和...
《普贤行愿品》的往生思想 一、问题的所在 《普...
华严普贤行愿忏仪 晋水高丽国师 敕赐崇教大师 净...
读《普贤行愿品》的两颂偈谈我们日常的修行 文...
略说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梵名Samantabhadra三曼陀跋陀...
浅谈《普贤行愿品·恒顺众生》与和谐社会 觉智...
峨眉山与普贤崇拜 四川教育学院 龙 晦 普贤与文殊...
【普贤之美】 美佛慧讯 第六十三期 晓祝 讲到普贤...
普贤的实践品格及其现代价值 方立天 普贤菩萨是...
尕藏加: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提交“普贤与...
【普贤之美】 美佛慧讯 第六十三期 晓祝 讲到普贤...
无边的愿行—普贤菩萨 录自--四大菩萨 文珠法师讲...
略说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梵名Samantabhadra三曼陀跋陀...
普贤菩萨十大愿与和乐家庭 颜尊严居士 〔一〕前...
十方普贤菩萨在峨嵋 ◆ 陈清香 擅长雕凿铸造巨型...
普贤菩萨与峨眉山 韩廷杰 普贤菩萨是佛教传说中...
《华严经》与普贤菩萨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
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 峨眉山佛教协会 宽明 普贤菩...
兼济的普贤行——沈家桢“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提...
略论清代净土信仰与普贤菩萨 纪华传 普贤菩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