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全一卷。东晋时所译,然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佛陀欲令阿难度化鞞罗羡那王子出家,乃令阿难为之解说出家之功德,谓出家乃胜于布施等一切功德,诸功德中以此为最上。初时,佛闻鞞罗羡那王子之音乐,记彼七日当命终,遂使阿难劝其一日一夜出家。以此出家功德,命终后生于天上,二十劫间不堕三涂,常生天上、人间,最后得辟支佛果。阿难又问助人出家之福与障人出家之罪,佛具答之。
功德经
阅经得知:鞞罗羡那王子,以一日一夜出家因缘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贵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恶生老病死患故,厌世出家,剃除须发,身披法服,勤修精进,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于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辟支佛,名毗流帝。出家仅一日一夜,功德如是殊胜,三宝福田,何其大哉!而世俗中人,却多不知出家之功德利益,反受邪教蛊惑,不信因果,邪见炽盛,毁谤三宝,自毁长城,自堕地狱,可怜至极。然人生苦短,好景不长,或因环境逼迫,而厌世自杀;或因内心绝望,而自寻短见;或因病苦缠身,而痛不欲生。厌世轻生者比比皆有,生陷地狱者大有人在,却很少有人能觉悟到人间如梦,轮回路险,从而看破放下,出家修行,念佛解脱,得大自在。每念及此,悲从中来,故倡印此经,开显出家之殊胜因缘,让世人明了出家之高贵明智,学佛之迫切实惠。而出家为学佛之慈航,成佛之阶梯。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修行,信愿念佛,自在解脱,而不至于穷途末路时走上绝路,轮回恶道。世间人往往为蝇头小利,起早贪黑,积劳成疾,在所不惜;而出家功德利益如此殊胜,竟无人问津,迷惑颠倒,至此地步,或许是愚民教育致使国人不知出家利益的缘故吧。如今生逢盛世,佛教中兴,佛光普照,佛法功德犹如杲日丽天,照耀大地,处处皆有解脱之道,菩提之路,人人皆有向善之心,成佛之志,对出家有随喜赞叹之心,欢喜向往之志,皆以出家为光荣,以持戒为根本,以般若为向导,以念佛为慈航,以净土为指归,以成佛为目标,则虽未出家而堪称佛子,身在娑婆而心在净土,此身登上三宝船,彼土绽开九品莲,报身一谢,弥陀现前,莲台接引,径登彼岸,花开见佛,圆满菩提!功德真实不虚,经文说得详细。希望大家恭敬阅诵,并以此教育亲友子女,即是广结佛缘,菩萨眷属,何其幸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
时毗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 罗羡那。譬如天与诸天女共相娱乐。时此王子与诸 女,在阁楼上共相娱乐,耽於色欲亦复如是。
尔时世尊以一切智,闻彼乐音,告阿难言:「我知此人贪五欲乐,不久命终。却後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於地狱。」
尔时,阿难顶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至其舍。尔时,王子闻阿难在外,即出奉见,以敬念故,请阿难入坐。坐已未久,尔时王子起恭敬心,白八难言:「善哉,好亲友来,我今见汝,踊跃欢喜,汝今当告我佛所教法,令我欢喜。」尔时王子如是三请。阿难为欲作大利益故,默然无言。
王子又言:「 陀呵牟尼大仙,利益一切众生,有何嫌恨,默然无所说,不见少告?」时第三师,持佛法藏,利世间者,惨然告言:「汝今善听,却後七日,汝当命终,汝若於此五欲乐中,不能觉悟,不出家者,命终或当堕地狱中。佛一切智人,正语正说,记汝如是。譬如火烧物,终不虚发。汝谛思惟。」
时彼王子,闻此语已,甚大忧怖,愁愦不乐,受阿难教:「我当出家,定且听更六日受乐,第七日中,我辞家眷属,定必出家。」阿难可之。
第七日畏生死故,求佛出家,佛即听之。一日一夜,修持净戒,即便命终。烧香毕已,尊者阿难与其眷属,往白佛言:「世尊,此 罗羡那比丘,今已命终,神生何处?」
时佛世尊,天人之师,一切智人,以大梵音,胜出雷鼓迦陵频伽众妙音声,以八种音,告阿难言:「此 罗羡那比丘,畏於生死地狱苦故,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净戒故,舍此世已,生四王天,为北方天王沙门子,恣心受於五欲快乐,贪受五欲,与诸 女,共相娱乐,寿五百岁。五百岁已,命终转生三十三天,为帝释子,具受五欲,极天之乐,天妙 女,恣意千岁。寿尽生焰天,为焰天王子,自恣受天色声音味触,快心欲乐。受天二千岁已,命终生於兜率天王子,恣心受於五欲快乐,目视相欲,心自厌足,常谈法语解脱智慧,寿天中寿。满四千岁已。命终往往自在天上,为天王子,受受种种五欲妙乐,於 女中,化应恣意八千岁。八千岁已,命终生他化自在天,为天王子,此第六天,其中欲乐,下五天中,所不能及。生此中已,受最妙乐众乐之藏,受此乐时,心极迷醉,具足受於诸妙胜乐,万六千岁。如是受乐,於六欲天,往来七反。」
「此毗罗羡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後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恶生老病死患故,厌世出家,剃除须发故,身披法服,勤修精进,持四威仪,常行正念,观於五阴苦空无我,解法因缘,成辟支佛,名 流帝,於是时,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於善根,令诸群生种於三乘解脱因缘。」
尔时,阿难叉手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所须,得几所福?若复有人,毁破他人出家因缘,受何罪报?唯愿世尊,具尽告示。」
佛告阿难:「汝若具满於百岁中,问我此事,我以无尽智慧,除饮时时,满百岁中广为汝说,此人功德,犹不能荆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为国王,受天人乐。若有於此沙门法中使人出家,若复营佐出家因缘,於生死中,常受快乐。我满百岁,说其福德,不可穷荆是故,阿难,汝满百岁,尽寿问我,我至涅盘,说此功德,亦不能荆」
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盘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善观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恶苦,久乃得脱,若生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於百岁,常问是义,我百岁以无尽智说是罪报,亦不可尽,於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终不记此人当有得脱时,所以
者何?皆由毁出家故,或成就无边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缘故,受无量罪,由障出家故。」
「於此清净智慧镜中,为於解脱诸善法故。若见出家修持净戒趣解脱处,破他出家,为作留难,以是因缘故,生便常盲。不见涅盘,由毁出家故。」
「常观痴等十二因缘,应得解脱。以毁破他智慧眼故破出家缘,覆慧眼故,从生至生,常盲无目。不见三界,缘障出家故。」
「出家应见五阴二十我见人趣正道。破出家因坏正见故,所生常盲,不见正道。」
「出家应见一切法聚善法住处,应观诸佛清净法身。以破出家善因缘故,所生常盲,不能睹见佛法。」
「以因出家应具沙门形貌及与持戒清净福田种佛道因。破出家故,於善法中断一切望,由是罪缘,生生常盲。由毁出家故。」
「出家应善观察一切身心,皆苦、无常、无我、不净。破他出家,为作留难,则破此眼,破此眼故,不见四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趣涅盘城。是罪缘故,所生常盲。
乃至不见空无相无作清净善法向涅盘城。是以智慧之人,知出家者,应当成就如是善法,不应破坏善法因缘,获如是罪。」
「谁毁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门正见因缘者,终不能得见涅盘城,所生常盲。」
若复有人满白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净戒;若复有人,於此阎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须臾清净出家,於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若有颠倒 乱姊妹女,不应 处强生悭嫉,此中罪报,不可计限。」
「若有一人,能正思惟有出家心,欲舍诸恶。若复有人,破坏此人出家因缘,不令愿满,是罪因缘增长於前,复倍百劫。」
尔时,阿难复白佛言:「世尊,此毗罗羡那,所种善根,生尊贵处,当受福乐,为过去世亦有善行,为但齐今一日一夜出家功德受尔许福?」佛告阿难:「汝不应观过去因缘,於此一日一夜,清净出家,故此
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间之乐最後人中,生福乐家,壮年已过,诸根熟时,畏於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
佛告阿难:「我今说喻,汝当善听。譬四天下,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满中阿罗汉若盗麻丛林,若有一人,满百岁中,尽心供养此诸罗汉,衣服、饮食、病瘦医药、房舍、卧具乃至涅盘
。後若起塔庙,种种珍宝花香璎珞幡盖伎乐,悬诸宝铃,扫洒香水,以诸偈颂,赞叹供养,所得功德,若有人为涅盘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以是因缘,善男子当应出家修持净戒。诸善男子,诸须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应留难出家因缘。应勤方便劝作令成。」
时诸大众闻佛所说,莫不厌世,出家持戒。有得须陀洹,乃至阿罗汉者,有种辟支佛善根者,有发无上菩提心者。皆大欢喜,顶戴奉行。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扬佛法的作用,而与佛、法并列为“三宝”。 因此,出家人的功德和地位是很尊贵的。戒律规定:出家人不可以礼拜国王、父母、六亲,也不可以敬事鬼神,对于所有在家人士,出家者一律不可以礼拜。
为什么佛制出家人不可以礼敬白衣(俗人)呢?这绝非以特权或等级制度凸显出家人的身份,以佛陀的智慧、慈悲,决不至于如此造作。其真正原因是因为出家的功德之大超出想象,出家人的福德和功德远远大于在家人,故在家人礼敬供养出家人能修福积德,反之则会折损在家人的福寿。所以,《顺正理论》说:“诸天神众,不敢希求受五戒者礼,亦不求比丘礼,以惧损功德及寿命故。”
想想,以天神的福德高于人类,都不敢接受比丘礼,也不敢接受受过五戒的在家居士的礼拜,一般在家凡夫有多大的福德堪受出家众礼拜?可见佛教的戒律和教义都是建立在慈悲利人的基础上,而无半点私情。
《四分律》记载,宾头卢尊者出家前是一个国家的大臣,出家后证得阿罗汉果位。他的顶头上司——该国国王优填王每次到宾头卢尊者修行的寺院参礼,宾头卢尊者都只是坐着,没有起来迎接国王。有一次,陪同国王前去的诸位臣子看不惯,在回程的路上挑拨国王说:“宾头卢这样对待国王,实在是不礼貌、不尊敬。”说了一堆坏话。国王被激怒了,打算下次来寺时,如果宾头卢再不起身迎接,就杀了他。后来,当国王再去寺时,一到大门口,就看见宾头卢尊者走上前来迎接,一共走了七步。国王生气地说:“以前本王来的时候,你动也不动;今天为什么却下座来迎接呢?”
宾头卢尊者平静地说:“国王以前来,都是带着善心来,所以我不必起座迎接。可今天却不同,国王是带着恶心来,如果我不起来迎接国王,恐怕会被国王杀害的。”
优填国王听后,大吃一惊,稍后叹了一口气说:
“善哉!弟子实在愚痴,不应该相信别人乱说,分不清凡夫与圣者,差点造成过错。”
宾头卢尊者说:“国王!请你发露忏悔,可以避免堕入地狱受苦。但已经无法避免的是,由于我起来走了七步,你的福德受到了折损,七日后国王必将失去王位,遭受到十多年的痛苦。”
果然,七天后,邻国率兵来攻打,优填国王被打败活捉,戴上锁链被囚禁十二年。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能否得到启发或启示?不信佛的俗人自不必说,即使一些修行多年的在家居士,去寺院时也会在意师父、法师是否对他好?是否热忱招待他?如果不热情的话,以后就不搭理了,仿佛自己很尊贵、很重要,而出家师父们是吃他“头路”的。这是一种很错误的心态,不但不能得到佛法利益,反而折损自己的福德和寿限,实在是愚痴之至!
这是一个僧人让母亲洗脚的公案,如果用世俗的眼光看,一定会产生误解,指责出家人不孝;岂不知佛法超情离见,不可思议,大丈夫别具手眼,慈悲无尽,有不可为外人道之处。所谓孝顺有三:一为小孝,甘脂奉养,孝以物质;二为中孝,光宗耀祖,孝以精神;三为大孝,度其灵识超升,孝以灵魂。出家人修行得道,度父母成佛,孝以佛性,此乃大孝中之大孝也。 唐朝高僧黄檗希运禅师,原籍福建人,在江西出家,得法于百丈怀海禅师,在安徽南泉禅师处得到印证。 黄檗禅师很孝顺,但为了明心见性,自度度人,出家三十年没有回家省亲,但内心深处,非常牵挂年迈的母亲。禅师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经过三十年的苦行和历练,彻悟自性。
禅师的母亲日夜思念儿子,可一直毫无音讯,每天从早到晚哀伤哭泣,把眼睛都哭瞎了。为了便于打听儿子的下落,母亲就在路旁设了个茶亭,亲自烧茶饭招待过往的僧人,并且迎到家中,为他们洗脚,以示礼敬。母亲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母亲希望通过为僧人洗脚的机会,找到他的爱子。
黄檗禅师五十岁那年,有一次在行脚参访的途中,从故乡路过时,见到了日夜思念的老母亲。
望着白发稀疏、满脸沧桑的慈母,摸索着为僧人烧水、做饭、洗脚,禅师的热泪夺眶而出。
但毕竟是开悟的一代高僧,没有哭着扑进母亲的怀里,而是静静地接受了母亲的供养,他知道,这是让母亲修福得度的上上策。
于是,黄檗禅师一边让母亲洗脚,一边对母亲说法,述说佛陀出家修行的经历,希望母亲能因此闻到佛法,得到安心。禅师为了不让母亲动情,只将右脚给母亲洗,却不把左脚给母亲洗。
黄檗禅师接连二次返家,虽然觉得难舍难离,但还是忍痛起程云游行脚,继续参访。邻居们忍不住告诉他的母亲说:刚才那个向你讲释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经常盼望的儿子埃
母亲听后说:“难怪声音好像我儿1说后就急忙追出去,一直追到大河边。不巧,这时黄檗禅师已经上船,船也开动了。母亲不顾一切地跳到河里,不幸被淹死了。
黄檗禅师站在对岸,目睹母亲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从中来,恸哭着说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黄檗禅师即刻乘船返回,为母亲殡葬,并说一偈曰:
“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华开菩提林。
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
就在黄檗禅师说偈的时候,乡人都看见他的母亲在火焰中升空而去。
我赞叹黄檗禅师的大孝大义,却也悲悯一切如母有情的执迷,祈愿众生皆能舍弃有为法,圆满菩提道!
妄尽还源观 《妄尽还源观》,全称《修华严奥旨妄...
金刚手菩萨 “金刚”为密宗术语,梵语vajra,巴利...
宝积简介 《大宝积经》,梵名Mahā ratna kū?a sūtr...
《毗婆尸佛经》,佛教经典,收录于《大正新修大...
法灭尽经经书实物 佛教经典,主要内容为佛陀在涅...
一卷。唐·永嘉玄觉撰,庆州刺史魏静编。又称《...
简介 总十卷,又称《入于大悲大方等大集说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
简介 《付法藏因缘传》也称做《付法藏传》,或《...
《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一卷,中国北周时代印度...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分二卷八品,唐代佛...
佛经名,佛说蚁喻经,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
1.《雨宝陀罗尼经》,又叫《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八卷。唐·般若译。略称...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有四种汉译本,...
佛说除一切疾病陀罗尼经一卷 唐三藏沙门大广智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
八大灵塔名号经 尔时世尊告诸苾刍。我今称扬八大...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佛经名,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