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起源,在于世尊的正觉。虽然从历史记载上看“传灯”似乎成为问题,然而“传灯”授受,心心相印,有其由来。根据《景德传灯录》卷一说,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在座大众中唯有其弟子摩诃迦叶微笑示意,于是佛陀便对他说:“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并说偈言: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然后又告诉迦叶:“吾将金缕僧黎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战,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教。”
经过这场大法授受,大迦叶尊者便成为弹宗第一祖。自此历代祖师传法付衣,成为大法传授、灯灯相续的真传,直到菩提达摩继承这一传授,而成为第二十八祖。槃普通年间,菩提达摩尊者来到中国,传授给慧可,于是达摩成了开创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也付与慧可僧伽黎衣和宝钵以为法信。所谓“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并说:“吾灭后二百年,衣钵止而不传,法亦大盛。”乃说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然后又对二祖慧可说:“吾有《楞伽经》四券,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由此而知,达摩祖师传法授衣后,还传授了《楞伽经》四卷,并说明此经是如来心地,要二祖慧可弘扬此法,开示众生悟入。从而指出了《楞伽经》对禅门学者的重要性。
但是,达摩大师又说他所传授的禅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从而又指出了禅的立宗基础及体验的方法;既然是“教外别传”,故无所依的经典,既然是“不立文字”,;故也没有文字上构思推究的理论,只以“见性”一事为“成佛”之道。根据这些教导,所以禅宗接化学人,都是用解粘去缚的手法,应病与药,使学人直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以心传心,师徒默契而已。禅的至眼是亲证真如法界,而不是一种真理的概念,这必须如实体验才得理会。所以说禅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但也并不轻视经典,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如中峰和尚在《山房夜话》里说:“譬如四序成一发之功,而春夏秋冬之令,不容不别也。其所不能别者,一发之功也。密宗,春也;天台、贤首、慈恩等宗,夏也;南山律宗,秋也;少林单传之宗,冬也。就理言之,但知禅为诸宗之别传,而不知诸宗亦禅之别传也。会而归之,密宗乃宣一佛大慈悲拨济之心也,教宗乃阐一佛大智开示之心也;律宗乃持一佛大行庄严之心也;禅宗乃结一佛大觉圆满之心也。日本临济宗的创建者荣西禅师在《兴禅护国论》里说:“与而论之,一大藏教,皆是禅所依之经典,夺而言之,无有一言为禅所依之经典。”
由此当知,扫除了禅教的矛盾。教即是禅,禅即是教,故教无可舍,一切教都是禅。所以禅宗对于经典的看法,也和其他各宗不同,可取则取,可舍则舍,不受任何束缚,自由任用。心有助于禅旨的举扬,三藏教典,拈来就用,用罢即了。这是禅的经教观。从参禅者自己用功方面来说,有时也须看经教,所谓“以教照心”,就是根据经典J听说的思想来对照自己的体验,鉴定其正确与否。从这点来说,禅师也有应用经教的时候,古来禅门大德,从看经教而开悟的也大有人在。所以“不立文字”不等于不用文字,因此,初祖达摩大师在传《楞伽经》四卷给二祖慧可大师,是有其深远用意的。
慧可大师在承受《楞伽经》之后,即于邺都随宜说法,一音演畅,四众归依,如此积化三十四载。《楞伽师资记》说二祖曾引《楞伽经》云:“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死,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十方诸佛,若有一人,不因坐禅而能成佛者,无有是处。”这就说明二祖对之楞伽经》的重视。
但是,慧可的讲话《楞伽》是专附玄理而不拘文字的,并且说法也时有变化,所谓通变适缘,随缘便异(后来法冲从慧可后裔得着的传授,即是如此)。这完全是一种自,由解释的方法。因而在他北去邺都讲学之时,就受到文学之士的鄙视,还生出种种是非,使他流离多年,终身潦倒。只是由他创始的这一种讲经方法,却给与其后各家以很大的影响。他们都同样地自由自在来引经据典,到了神秀组织五方便法门,更发展到极点,随意驱使经论都做了它的注脚(因此宗密的《圆觉经大疏钞》谈到神秀的禅风以“方便通经”做标题)。慧可的撰述观已无存,他是怎样的自由解经,难以举例。不过,据《楞伽师资记》所说,从楞伽师的第一代求那跋陀罗起,就已提出经文…诸佛心第一”这句话(后世还说成“佛语心为宗”)来做一宗的宗旨。原来此句指的是佛说的枢要,心字是核心的心,译经者还附经说明。但禅师们还不理会这些,仍旧随意借用了,认为是心灵的心。这是自由解经最典型的一例。慧可的讲说方式,大概也相差无几。所以他终于明白地提出四卷本《楞伽》来和当时新译的十卷本之说相对抗。在达摩祖师去世之后,他又为道俗徒众奋其奇辩,呈其心要,使他的《楞伽》创解一时间言满天下,从此便有了常常随身带着四卷木《楞伽》的禅师。这些事实都可以说明原始的禅宗思想是怎样的和四卷本《楞伽》密切相关。
《楞伽》的四卷本和十卷本,其内容有详略的不同,可不待言.但它们最根本的分歧,还是在于依《胜鬘》而说佛性的——段。四卷本此段将佛性和人心看成一事,以为不过说起来的名目有些区别而已(说佛性用“如来藏”,说人心用“识藏”,经文结合两者说成“名为如来藏的识藏”)。丽十卷本就完全不一样,它将两者截然看成两事,即已特别加上了“如来藏识不在阿黎耶识(即“识藏”的异译)中”的一句,又一再说它们是“二法”。从这一分歧点出发,四卷本原来只说有一心,一种自性清净的心,而十卷本则说成二心,净心和染心,其它有关的理论也都跟着有了变化。所以慧可声称受了达摩的付嘱,必需用四卷本《楞伽》为践行的依据,是有其用意的。
另外,六祖以前的禅宗传法,不但对正传付与《楞伽经》,对旁出也毫无例外地传法必授经。《灯录》还在二祖旁出的慧满禅师传中说:“常赉《楞伽经》四卷,以为心要,如说而行。盖遵历世之遗付也。”慧满禅师所持《楞伽经》当然是从二祖那里承受而得,并且如说而行,即显示了参禅者遵从禅门历世的遗付,以及重视《楞伽经》的印证,也说明达摩大师所说入道的“二入四行”与《楞伽》宗旨是一致的。
楞伽经全文原文:【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
楞伽经和楞严经是什么关系?区别是什么? 《楞伽...
北凉译:昙无谶所译,四卷 《楞伽》是中天竺国昙...
第一部分 序论 身如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
楞伽经简介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卍:执著言教,昧于真实。 卍:生灭是识,不生灭...
一、本经的异译 四卷本《楞伽经》具足称为《楞伽...
《楞伽经》的主旨,实实在在说的是如来藏的法义...
入楞伽经梵本新译 自序 《入楞伽经》(Lankavatar...
经文: 【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
楞伽经全文原文:【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
如来藏思想的一个简单表述,即认为众生皆有一个...
从八识看《楞伽经》的如来藏思想 《楞伽经》主要...
一、本经的异译 四卷本《楞伽经》具足称为《楞伽...
惟贤法师 一、概论 (一)《楞伽经》要义 佛语心为...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 译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
妙境长老 2002年于法云寺禅学院 《楞伽经》的四种...
福建闽南佛学院讲师 湛如法师 《楞伽经》是当初...
《楞伽经》的主旨,实实在在说的是如来藏的法义...
经文: 【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