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人物 > 居士人物 > 宋智明 > 正文

空谷的回音 空谷的回音

  作者: 宋智明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空谷回音

目录

1、平常心是道
2.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何时找到本性呢
3.远离你的妄想之脑
4.事过了无痕
5.正定
6.关于持咒
7.语言文字
8.不学佛是否没有烦恼
9.念佛念不出来了,自已哭了。怎么办
10.为什么十地菩萨也念佛
11.怎样才算放下
12.真空妙有是不是一个
13.略谈无相密的特点
14.怎样开显自心的慈悲愿力
15.怎样保持慈悲中觉心不动
16.世界是你的影子
17.了了分明也是痕迹
18.一收一放也是功夫
19.天天找道不知道什么是道
20.下手处,念念不停留
21.初心学人怎样做到觉照与慈悲心的圆融
22.见怎么圆融
23.各家有不同的见地,哪一个对
24.六根门头时时放光,我怎么始终不明白
25.四种善知识
26.如何破我执法执
27.为什么先建立有再破空
28.禅密双修应注意的几点
29.顽空和正定的区别
30、见见之时,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31、修行的人是放松的
32、身口意三业都是光明
33、即今休去即休去,请开示
34、念佛不能念了
35、二十四小时都在用功
36、觉照的自然
37、朗照的智慧
38、真正的得自在
39、请讲讲保任的过程
40、佛慢与骄慢
41、怎样使心尽快广大起来
42、知见无见涅槃
43、梦中真正的自己
44、明心
45、每个法都是圆满
46、尝到了一滴水
47、见地圆所行为立
48、无明的四十二品
49、我笑骑牛更觅牛
50、本来无一物和时时勤拂拭
51、往生极乐末法时期是否必要
52、修禅密法门经过四禅八定吗
53、佛号一放,本性开朗
54、莫要守在洁白地上不起身
55、缘起差别
56、师父讲的显现功德怎样显现
57、活在当下
58、透明的心土
59、众生何时尽
60、一念就是无念
61、心法的好处
62、密宗净土修法,我就是阿弥陀佛,用不用观想
63、无相密的灌顶
64、怎样报佛恩师恩
65、成佛的标志
66、佛菩萨替众生消业和因果违不违背
67、念佛昏沉
68、修二十四小时
69、不寻求什么
70、修道人有护法
71、运转身心
72、自性的真知真见
73、契入阿弥陀佛信愿之海
74、为什么见不到整体的梦境
75、真正的开悟后是无念是正念
76、少年一段风流事
77、见性以后,透过境界
78、悟了实相的悟才是大悟
79、楞严经舍识用根怎样用
80、透脱自在的时候
81、禅密结合的行持又是很殊胜
82、绵密觉照不加任何方法
83.修行的时候忘记了修行
84.一心不乱才能往生
85.应该很平常
86.不要压抑自己
87.人生的艺术
88.生活自在
89、梦里入定
90、都是因缘
91.睡眠和修行的关系
92、佛的拈花微笑是怎么回事
93、一切法本无染净
94.可不可说茶缸就是佛性
95.道的根本
96.瓜熟蒂落
97.一愣,什么也不知道了,是不是空呢
98.密宗说的拙火是怎么回事
99.用空观是否有用
100.那你就做游戏
101.化淫欲心的楞严咒心
102.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103.我们能否有这一天
104.那我们应该走哪条路
105.放下这些杂事不是不负责任吗
106、这样度众生是否太慢了
107、本性的流露
108、怎么能一生当中具足三身
109、什么是大心
110、在幻化的轮回中永度众生就等于了道了吧

 

1.平常心是道
因为在这个上面,再也没有奇特,再也没有东西,所以说平常心是道,心里没有东西,那么一切东西都是道,一切东西就变得非常平常,本来就是平常,自认为开悟,打坐坐得好,地位高,自已了不起的心一起来,就叫不平常,或者成为“老修行”,落在经验与境界里头。如果把这些拿掉,自性的智慧光明,便在一切万物中显现,自已没有东西了,那么一切显现的东西都是它的自性所现的真实的道,法住法位。那么这里就是很平常,本来就是平常,一花一草,都是自性的流露了,修道的人最忌讳的是他在修道的过程中,有东西在,甚至有了了分明在也是障碍,觉得自已有智慧,有自己的经历,有自已的功夫、地位、神通,甚至与人比较,我的神通比你高,我的光明比你大,比你好,比你远,这里一比较,就不平常了。


2.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何时找到本性呢?
既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你在哪里?还要到哪里找?何必要去找呢?回光方知本无无。


3.远离你的妄想之脑
有时觉得不念(咒)的时候脑子里好象在念?
不要执著脑里面,没有脑,不要执著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为什么称为无相密,内要离开身心,身体的感觉,心里的分别,还有外境,就是显现任何境界你都不能动心,不观想,不观像,不观光,这叫无相密。无相密就快得多,快在哪里呢?身体一下子就超越了,因为观想的境界也超越了,这在一般人经历次第观修,要花二十年才做得到的。要观想成就再化空,心密直接从这里上来,妙就妙在这里。心密为什么能这样呢?因为汉地很多人多生以来都已经经历过了显教密法,更多的是禅宗,那么在你内在的种子里面,就有这些根性这些智慧。诺那活佛就这么讲,他说汉地有这样的根性,因为有般若的根性,他不一定须要经过全部的次第来获得证悟的境界。所以说直接就转到无相上来了,般若之路要快得多,所以心密有很多人开悟了。


4.事过了无痕
问:我工作忙,每天接触的人事,还有梦中的事,一点印象都没有,就象流水一样过去了,这种情况持续好几年了,是否是修行中的一个过程。
答:为什么会这样呢?分别心去掉了,分别心和执著心去掉了,人的经过,所做的事情,就留不住,不会留下影子,没有留下影子呢,就没有生死。我们的生死业报是因为我们起了分别,起了烦恼,起了执著,造了业,留在八识田里,而会产生许多东西,积累深厚的时候,就成了一生的业报。而我们现在通过修法,没有分别,没有烦恼,没有执著,又不造业,他心里就空了,当你经过事情的时候就留不住,就心无所住。心无所住,而明明了了观照你的生活或者你的工作,什么事到了的时候,都会做,都知道,心是直接应用,那么叫“生其心”。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明明了了,直接应用,心无挂碍,那正是我们般若智慧现前的一种作用。但是这里面有差别,有的人当下的时候还是有分别,但过了就没有了,现在做事的时候还有分别,那么这个分别也要去掉。直接--比如说你说话,想起来说的和你直接说的不一样,如果你说话做事是直接流露的,那是自性的妙用,如果想起来说的,那还是执著还有分别。
般若智慧现前,那是自性直用,自性直接的作用,没有转弯抹角,没有这样考虑那样考虑,没有种种计较,直接起用。自性起用就叫自性放光,这个时候你就有一种无形加持力,没有烦恼的覆盖,自性直接通过六根放光,这里再进一步,吃饭睡觉你都不在意了,(那么久了)整个光明逐渐转化,整个四大发生变化,逐渐转化,从粗四大到细四大,从细四大到清净四大,身体“融化”以后就起神通妙用了,起化身,放大光明,或显现净土庄严境界。


5.正定
问:通过修行已内无身心,没有意识,感觉自已象不存在一样,但心里明白,这是正定吗?
答:这是正定,这明白之心也不可得,比如说你正在明白身心世界都空了,正是在这个时候了了分明,正在了了分明的时候,不要起一个心去了了分明。如果觉得自已了了分明,这个觉得还是妄想,还是分别。连这个心也要去掉,那么正在这个时候,就是实相现前,正定啊!就得到正定,这个地方回光一照,那就本来面目就全体显现。


6.关于持咒
妄想来了不理,不要排斥妄想,只要回到咒上来就可以了。到一定时候,持习惯了,就不要盯着它,让它自然持咒。再进一步,你跟着它持咒,它在念你就跟着它,你就照顾它就可以了。再进一步,咒就是心心就是咒,分不开来。再进一步,咒也没有了,心也没有了。能所双亡,根尘脱尽,孤明朗照,全体如如。
下坐后走一百步,或躺在床上养一下,十分钟,不睡,不念咒,什么都不做,也不要想着是休息,这样的十分钟,非常有用。


7.语言文字
看起来费劲的,不想看的就不要看了,选择与自已有缘的文字,特别亲切,特别感动,有所启发,然后产生一种智慧的因,用这个正因来做功夫,它才有活力。
看到心花开放,特别舒畅,特别明白,就不要看了,停下来享用它,享有它,再看下去又覆盖了。看书是把智慧引出来,把门打开,语言毕竟是方便。


8.不学佛是否没有烦恼
不学佛的时候,整天在烦恼中,觉得是自然的,学佛以后,开始正面对待人生问题,开始想到解脱,开始引发功德善根,有一个观察力去分判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解脱,什么是不解脱。因此不学佛终日在烦恼中而苦于无法解脱,开始学佛的人,向往解脱而其力未充未得解脱。到了真正明悟自性,照体独立,依智观法,方能逐步了脱烦恼。乃至烦恼习气消融殆尽,才彻证菩提


9.前一段时间念佛,念不出来了,自已哭了
悲心发动,善根现前,应思惟佛的功德而引发无上道心。修到一定的时候,佛号也要放下。


10、那为什么说十地菩萨也念佛呢?
那是念佛的功德法身、报身、庄严,无量智慧,不是念佛号了。


11.怎样才算放下呢?
在你生活当中,在你的缘份里面,有一个东西对你有影响的,使你牵挂、动心,乃至粘着不舍,你就知道这个没有放下,那么用智慧除其惑执,又用实际把它化掉,如喜欢吃这个,偏偏就不吃这个,逐渐淡化,也就放下了。


12.真空妙有是不是一个?
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不著一切相,不离一切相,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不可言说。你认为是真空妙有,你已经失去真空妙有了,已不是真空妙有了。不但是你没有办法开口,诸佛菩萨也无开口处。


13.略谈无相密特点
金刚乘认为一切都是坛城,是普贤王如来示现的道场,(认为诸佛菩萨高高在上不是无相密,觉得诸佛菩萨同自已的兄弟一样也不是)见到佛菩萨和你自已一样也不是,还是落在分别对立上,直到你见无所见,无见而见的时候,见一切相都是实相,你才是无相密智慧的一种相应。
你对佛菩萨敬等于没有敬,但是流露真诚的敬仰,如实的悲心,心的光明与诸佛映合,而如是都是你自已的显现,对一切众生万物,都是同样的显现。
没有因为见到佛菩萨会特别恭敬一点,也没有见到众生轻慢一点,这样才是无相密心地的智慧,真实功德的流露。


14.怎样开显自心的慈悲愿力。
安住自心本位上,观照历代祖师或诸佛菩萨的悲愿之行,引起我们智慧内薰的种子,在一切众生因缘当中,观察众生的苦,从我们自性引发止苦的智慧方便。然后,在不动的心上,时时发愿,正行正持,回施功德,于是力用渐显广大,心能转物,利济无穷!


15.怎样保持慈悲中觉心不动。
你若觉得观音菩萨或地藏菩萨就是你自已的显现,在慈悲当中怎样保持觉心不动,不要有意保持,在缘中自然显现,刻意去保持就成了执著,要打破自私的执著,才能完全显现,吃饭穿衣睡觉等一切都不是为我们自已。是为了早日成道度众生要吃穿,工作是为众生而行的,真实的智慧才能显现出来,这里有一点是为自已的话,这就不是智慧了,比如说你喜欢吃这个菜,比如说你喜欢金钱。只有舍弃所好、占有、感觉、欲望等,当你舍得干干净净,一切都布施了,那么慈悲心会自然显现。


16.世界是你的影子
观时观不起来了,心空了,但过一阶段又随着习气而转,玩得心散了?
那是没有大死大活,如果在空里面再努力下去,离开一切缘再用功,认识到空的主人,空的背后是什么,这个时候,你的源头找到了,以后你在生活当中,所有的玩都成为你的妙用,你自已不会流失在你所做的事情上。这个空就是无明,没有开智慧,在空的觉受中要回光返照。世界就成了影子,与你不相干,但你能显现它,有个空的分别不行,没有真见性,连空也没有了,活泼泼的,虽然在做事,没有污染,虽然玩,也是了了分明,不动,没有影响。
但不能在境界里流浪太久,要绵密觉照,连成一片,不能座上座下分做两个。


17.了了分明也是痕迹
有个了了分明的本身也是痕迹,了了分明也不住,没我去分明,虽了了分明,只是不知道了了分明。修行人到了身境两空,如果分别它,认为这个就是主人,还是颠倒,如果在空、觉、光明的当下没有分别它,全体自性的显现,那么就不是第六意识,就差这一点点。真如也是假名,识神也是假名,了了分明也不落了了分明,不刻意去感受了了分明,正在了了分明当中,你不要想到是了了分明或不是了了分明,当你有一种感觉已经是识心的作用了。在了了分明当中,一点的起念都知道,都不执着,都不会停留,空的感觉会影响你无住的智慧。有的人见到空性,灵知,但未能在一切处见性。有的人了了分明的觉受还在那里;有的人连这一层也没有分别,非常的自然地显现在一片当中,又不一样;有的人清净一片,灵知了了,是遍照内外,透彻一切,非常真切,自然地流现在一切当中,更无作意,体现这样功德的人不是很多。更多的是见性以后,又被覆盖,需要经常用功,反复打开,逐渐由生到熟,绵密保护方能成片。所以理悟者多,证悟者少,即指这种情况。
净念相继,悟后以性起修全在功夫,念念觉照,不落痕迹,一点不粘着,一点点没有落处。一有落处,一觉就化掉,化除越干净,觉照功夫的光明的力量就越大。粘着的越多,本性越经常被覆盖,他就没有力量,事情到了,做不了主,会流浪生死。所以悟后全靠做无念的功夫。
一点不粘着,你的心要很明朗,观照说话做事,都是直接的流露,中间没有分别,没有烦恼的障碍,而且在直接流露当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种乱。多余的东西,多事的东西要去掉,要使我们的生活安处在一种清净的缘起当中,一种非常直接的规律当中,一点不多事,不多余,恰到好处,这就是一种自性体现在生活当中的智慧。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那你就多出来了,一定要穿这件衣服,那不就是自性的覆盖吗?又迷惑了。


18.一收一放也是功夫。
想做的时候不去做,不想做的时候就去做,练心的过程。
问:那顺心的人离的远远的,不顺心的人去靠近他不是太惨了?
你透过这一层,就不会再有悲惨的事情发生了,再也没有你愿不愿的心境出现了。喜欢、不喜欢的,对立的都不住在任何一端,这是真功夫。


19.天天找道不知道什么是道?
当你悟到什么不是道的时候,这就是道。


20.下手处,念念不停留
心不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无心之心,心是空的,怎么停留呢?虚空停留在什么地方?


21.初心学人怎样做到觉照与慈悲心的圆融
不要去分别众生的苦和乐,只要安住在你的本位,你不要粘着苦和乐,不要在你的心里建立众生相,建立众生的苦乐,你的乐是本乐,你的光明是本有的光明,而这个苦不能放在心上。众生的苦反映到你这里来了,不要说某个人的苦来了,或执著某个人对你的一种影响,你要把你这一边的苦化掉,怎么办?起来了怎么化?你就知道了。而且有智慧力,所以这就产生力量。力量差的人和别人讲话都很累,和别人在一起受不了,和业障重的人在一起很难受,这时不能多讲,且不能与之多来往,开始的时候,以保护为主,要保护自已的觉性,后来力量大了,就任运,任的境界是没有关系的,承当的起来,但是本质上不是苦(累)的,但力量大,还是一个过程。禅宗在见上是一下到底,(与佛见无别,但在行上不扎实),教下是一层一层。虽然慢但是有进无退,有能力的大祖师最好是兼弘。


22.见怎么圆融
心中心的见,无见之见,超越一切见的见,就是心中心见、大圆满见(要方便一些)。是方便引导的一个知见,一方面通过方便引导,使这个人证道之后,依大圆满来印证他,证明他。印证之后,大圆满就没有了,大圆满在他心里面消失了。那么他就能应和万物,万物都是大圆满,一切万法澄然在心里面显现,显现无差别,显现本然的真实状态,本然的自性,一切万法显现在当下,没有分别取舍,没有身心内外,没有能显和所显,就是大圆满。
为什么有的祖师讲自已的门派的见地最圆满,最殊胜,最最彻底,最最究竟?为什么这样讲?这是为了使他的弟子安心在他的传承门派里用功,不要在外面分别了,都是一样的,而且在一样当中,我们这派最殊胜,成就的最快,要这样讲,使弟子有信心。师父自已没有分别心,说自已的法门高是为弟子这样讲的。


23.各家有不同的见地,哪一个对?
安住在自已的本性上,不要去分别这家那家。都是佛法,一体平等,应机不同,故方便说。
当你刚刚见性的时候,一无所有,一切都是空的,但是在空里而灵知了了,而不住空,你说是什么见,到后来你进一步了,看到了物物都是本性现前,八风当中,动静来去,都是本性放光,那你是什么见?行动也好,停止也好,做事也不说是事;说话也好,不说话也好,都是这样,那你是什么见?后来就是修无所修,行无所行,根本没有自性,根本没有智慧可得,一切万法都是原来这样的,这里面不可说有见相见性,不可说有上有下,不可说有成就非成就,这个地方是什么见?都是你自已的经过而已, 自然自然的会发现了,当你走在街道上,一路走过去,看到车、看到树、看到房子,各种的人事,在每时每刻,会显现它们,当你走过这段路的时候,过去的没有了,过去见到的没有了,那是心的显现,如有分别有执著的话,你会比较说:过去见到的是那样,现在见到的是这样,未来见到的是怎么样,就有差别了,但是你能见的东西会变吗?不会变的,你就安住你的本来的那种正见上,不动的智慧上,去显了万法,都不相差。


24.六根门头时时放光,我怎么始终不明白?
你有没有六根啊?
有啊,眼耳......
那你就不能放光,当人没有六根的时候,你就在六根门头放光了,你还有六根怎么能放光呢,这个看也看不到,你说有没有呢?它常常出现,但找也找不到,越求越远,不求也就到了。
没有能所你在哪里呀?正在这个时候,活泼泼的不住在一切相当中,就是我们自性放光,叫六根门头,虽然没有能所,但是一切了然。不分别而知叫真知。


25.四种善知识
岗波巴大师讲有四种善知识,凡夫、开悟的,地上菩萨、果位的善知识,其中凡夫善知识的功德最大,因为初心学人只见到相,见到自已的执著,见不到果地佛。所以,今后无论修到什么程度,都不要忘记接引自己入门,引导自己开始正修的善知识,要永远恭敬供养。


26.如何破我执法执
当体空。打坐中身体不见了,身见就破掉了,我的感觉,我的空,我的清净,再去掉,就找不到我及那个能找是什么,这里面回光一照,就见到自性的真我。
你的智慧功德愿力,清净庄严境界都是法,执着了都是知见上的痕迹。
对广大法界的法,都没有执著,都没有分别,了达一切法的秘密,通达一切法的因果,法执就去掉了,整个法界都是无量的空,无量光明、智慧、愿力。方便的空,这个空非常广大,非常清净,对空的安住也没有微细的执著。这个空非常广大,非常圆满,非常具足,把空执破掉,空执破净的话,俱生无明,俱生最后的一品无明,也没有了,就圆满成道,圆满成佛。


27.为什么先建立有再破空
先建立好的东西,再把粘着去掉,否则易走向狂慧的一面。两头都失掉了。
有的人空了什么也不顾虑,见的力量非常大,但没有开发功德,这个自我也是非常大的,虽然感到自在,不具功德、有傲气,什么生死、烦恼,都不顾,不以为然。一般人会被摄持,但不是平常心,没有利他的真功德。认为这个是最高的,不会把这个放下,不甘居人下,也会很孤独,且空见失去后,即随之漂流。
修来修去没有智慧,你修个什么呢。不转换自己的心态,见再高有什么用?空不能显现功德,岂不是豁达空?


28.禅密应注意的几点
一、发菩提心。
二、无相的见地,虽然念咒,等于无念,不以咒为念,不以心为心,心咒两空,身体、气脉、境界都不执著。
三、昨天今天不起对比。
四、师兄弟间的境界感觉不对比,不论高低不评价。
五、上座一心念咒,下座绵密觉照,白天晚上打成一片,不落梦的感觉。(在梦中知道)
六、百坐以后,和语录印证,越来越亲切,明白,本性的觉照会逐渐显现。
七、可修立断法,喊一声断或嘿或呸字,就是彻却。经常这样做。
开始朦胧,后来清晰,(首先在坐中)身体就没有了,一片空,经常在这个空里面。
微细的地方要绵密一片,师兄弟之间不做印证,会起疑惑。上师印证后一信永信。
八、持咒时咒是一个轮,(音)不断地转,然后融入进去,于空乐明中,觉而不住,透出一片天地。


29.顽空和正定的区别
顽空没有觉照力,正定是灵知了了,外面能听得到,外面有时候能反映,有时也不反映,心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是透明的,实相正定,犹如水晶一般。
正定再往上,虽然做事情很忙,但也是这样,睡觉也是,说话也是,用就是体,他人就是你自已,在你心中显现,众生的烦恼就是你的烦恼,在你这里化掉了,就叫度众生。用空灵的心把这个化干净,有执著的慈悲也要化掉,不要去感觉别人的病,不要把病当病,才能有力量化解众生的烦恼和病痛。


30、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这个地方没有一点分别,没有一点东西,思想到不了,境界到不了,本来的面目也只有自已知道,自已也非自已,这里面叫不可得。
问:那可理解为归于平常?
平常是方便说,也没有平常和不平常。
道不与世法违背,一切世法都是佛法。


31、修行的人是放松的
正念咒时不起一切念.
进一步心咒消融,心不是心,咒不是咒,了了分明,一念不生。说话做事都是这样,有即非有,空即非空。
修行的人是放松的,不能紧张着修,放下身体的感觉,不让任何一个神经产生紧张。心是自然,柔软。然后在全部放松中提起正念,猛利向上,一心精进,契入念源,使自力、他力、咒力,融合为一。


32、身口意三业都是光明
修行好的人,身口意三业都是光明,菩萨以无度之心度一切众生。
金刚沙、宝印、佛号都是光明,如果有缘遇到(指中阴),就会马上解脱。


33、即今休去即休去,请开示。
要休去就当下休去,不再等待。
休去不是休去事情,是休去执著,放不下的用智慧去观照,为什么放不下?人在世上难免有错误,以后改正了,做得更好一点。
一切都是因缘,差别安立,心一直是空的。
解脱不是临终的事,每一念当下,都是解脱。心念、情感都不能执著。


34、念佛念到不能念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让它自然,不要去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不要想它是好还是不好。
这时候也是一片好时光?
没有好,没有不好。
还是分别?
没有及,没有不及。


35、二十四小时都在用功
早晨醒了,不要马上做事,先在无念空灵中觉照养定,使白性明朗现前。白天做事都是成片的,在觉照功夫当中,睡觉时梦境心不动,了知自已在做梦,认识梦中的自已,形成整体的循环,24小时都在用功。


36、觉照要自然
觉照当中多一个心出来,有意地去觉照,就会很累。
觉照要自然,平时功夫要做得好,做任何事情不过分累,不受它的拖累,时时保持轻安、欢喜、自然、宁静,好好安养在这种状态之下,就保住了。时时刻刻安养它,不能忘,保持一种安详、清静,习惯了,时时刻刻都在这样当中,睡觉也是这样。
有的人认为空了,一切无所谓,本来就是清净的,那就错了,不是相应。所以要洞明因果,善巧行止。


37、朗照的智慧
清净无住,朗照的智慧,身体每一个毛孔都放光,到了这一步,就有力量了,有加持力,别人和你在一起,会特别欢喜。悟后真修,若以为本来一无所有,什么都不做了,还是一个凡夫。
保,五年、十年。保,不能随缘,可以在边缘上擦,不要进入,力量大的时候,穿透它,透境界,还是没有动,不受污染,这叫自在。
有的见性的人,有福德智慧,非常圆满;有的人不是这样,那是过去多生以来没有培福报、智慧及善根种子。所以要开发菩提心,对一切众生慈悲爱护,逆境也可以练心,一切都会过去的,心变得宽容慈悲,自已的事不着急,只要别人开心就好啦。


38、真正的得自在
一个人在五欲世界里呆久了,非常向往解脱,内心又出现一种不平等的东西。而自然显现的(清净之心)不在于染污或清净,所以净土宗修到一定的境界,最好还是能够回来,融为一体,归到平常。
宗教使人净化,但是走偏也会污染。执著不能回应到现实生活中来,反而产生压抑紧张。不正常思维,正常的生活,都不正常了。但也是一个过程,原因是对现实的不适应,太多痛苦,烦恼急求于解脱,急于离开世俗法,那么佛菩萨或其它宗教给你一个美好的理想的境界,给你一个天堂,给你一个净土,给你庄严的境界,让你去圆这种境界,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解脱,然后把世俗的烦恼放下了。放下之后,如果建立了光明、庄严,如果心灵能够真正改变过来,变得纯净,变得无私,变得没有烦恼,变得有智慧,那么这种庄严,这种智慧,再回过来,在现实当中,体现出来,这是宗教真正的目的。如果只进去,回不来,那么这种人只生活在理想的境界里面,他不会到现实中来。所以为什么讲不二法门,为什么维摩诘居士讲的众生的地方就是菩萨的净土,就是指这个。并不是离开了这个另外有净土,离了众生的净土是心灵上的净土,是一种理想境界。当然理想境界会出现啊,出现光明,出现佛菩萨,都有的,不是没有。但是停留在这个地方就不平等。不平等,对现实的世界和心中的境界就有矛盾。有矛盾的话呢,他心里面并没有真正的安逸,没有真正的安逸,就没有真正的得自在,因为他不敢进入世俗世界,不敢和一切众生同事,共行,有这个问题存在。
禅宗它已经超越了宗教,完全回归了光明和自性的显现,看的问题看得很透彻。是一个真正的O。


39、请讲讲保任的过程。
一个见到本性的人,对根本的问题已经了达,比如说生死的问题,生命的本源,自心的灵知的源头,了达了,而且非常自信、自肯、不再受各种理论的迷惑,各种各样的讲法,你会知道他正确或不正确,不会跟着某种理论产生疑惑,或动摇,这是最根本的,叫信。见性的人,他首先建立在信上,而且没有慢心,没有骄慢,骄慢的开悟不是真开悟,本性本体上没有骄慢。还有一点,就是没有邪见,比如说破因果,比如说对三宝的否定,比如说其它佛法(法门)的否定,比如说对功德开发的否定,如果否定这些的话,就叫邪见。这个见性不是真见本性,因为真见性的人,不否定功德的显现,不否定缘起的因果,不否定事物的差别的存在,就是见性当中,本性中具有万法,就是六祖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具万法,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里面就是说一个真开悟的人,在根本的建立,根本上的相应,是不疑,是信;第二就是没有慢心,是平等的回归,第三就是没有邪见,能够出生功德,自性的功德,这是开悟的三大要素。
这三大要素不具备,不是真正的开悟的人。至于怎么得呢,就是说第一,对于本性不断地跟它相应,不断地觉照。但在这个上面不再安立一个东西,安立一种观念。不是概念,不是观念,是自然的观照。就这种情况,一个是你多生的善根,还有在这种时候诸佛菩萨加被故。
使人陷入某一种执著之中,是魔所为,而以执著破执著是善知识。再化归本面的清净而无住。


40、佛慢与骄慢
生起佛慢的同时,对众生也升起了恭敬,觉得众生也和佛一样,和我自心没有区别,这是正的,但也要扫掉。
不会认为自已就是圣人,因为无圣可得。在世俗当中,不会认为有所染污,也不会提倡染污,或者执著一种什么境界。他不会有两头,既不执著清净光明的一面,也不执著世俗染污烦恼的一面,它两头都不住的,那是禅的智慧。不以境界高低衡量修证的高低,禅宗行人会经历很多境界,但不执著这些。


41、怎样使心尽快广大起来。
是什么东西障碍了你的心量,你把它化掉,你的心里面什么事物对你有一种负担,有牵挂,有执著,你把这个拿掉,你的心自然就广大了。对上师有执著的话,也会障碍你的心量,把这个执著拿掉,使上师的光明和你自性的光明融为一体,成为不二,才能在上师的面前获得自在。不会觉得惧怕或一定要这样做,那样做的一种心态就没有了,和自己朋友一样,兄弟一样,这样才比较好。不须要执著,因为这里面没有高低。


42、知见无见涅槃因
破呢,关键是破见,破人的知见。知见立知生死本,知见无见涅槃因。破种种知见,因为有知见就有烦恼,有烦恼就会产生业力,就要受报。关键要破知见,知见破了以后,一切法的存在都是实相。但是即不提倡什么,也不压制什么,随着缘起的因缘去做,既不提倡,也不压制,那他是叫本然性的显现。但是我们一个人修证到本然性之后,我们的行为在世俗当中,要随顺众生来行,因众生没有到你的本然性,众生没有到你这样的超越自在,所以要根据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意识,他们的生活习惯去生活。我们内在依然超越,我们的表现要符合大众的因缘,符合家庭、社会的某一种道德标准。如果证到本性一丝不挂,没有道德伦理,但在因缘当中要权巧示现,穿衣服不是因为自已要好看,是因为众生喜欢。令众生欢喜,所以有种种表现,但你千万不要陷进去,众生说你的衣服好看,你就开心了,那你如果真的开心了,那你就陷进去了。如果众生喜欢你,对你非常好,你因此而感动,然后回报给他一种爱,执著的爱,那你就陷进他的爱里边去了。不要因为人而动心,但是你可以施予你的一切,妙就妙在这个地方。
你能施予爱,施予慈悲,对众生利益,但是你的心不要动,你不要陷到他那里去。因为这个人对你特别好,你就激动不已。噢,太开心了,你对我这么好,我再加倍的对你好,这样就陷进去了。做老师的都一样,弟子很孝敬,老师很开心,我要加倍努力帮助他们,那师父也陷进去了,师父不能在这里面有所动心,师父还是很平常,还是和弟子一样,如果师父高高在上,师父也成魔了。这样的师父抬得越来越高,师父的傲慢心、自私心都起来了,那就成魔了。
师父您越平常我们就觉得您越高?
我也没有觉得平常啊。
没有平常也没有高?
是。
你的心里面也是要这样,也没有平常也没有高,如果你还有高在呢,你还有障碍的,你被我障碍了。但是有时候不是我们不这样做,众生的因缘不同,众生的执著不同,在随缘当中,一步一步来,一个一个层次来,不是一下子能就把众生的执著敲掉。有的人对师父恭敬,他才能去修,我们给他恭敬,到他可以把这恭敬拿掉的时候,我们给他平等。手拉着手,师兄弟一样,平等,没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过程,这叫权巧。权巧的示现,在每个人面前可能都不一样,都不同,表现的方式都不一样。所以众生就无法了解,很难分别,但是他应该通过这样的因缘接触以后,了解自已的内心,是不是得到解脱,得到安宁,得到智慧;是不是世俗那些执著的问题,是不是已从此解开了。通过自已的心去看师父,通过师父的语言来看自已,然后你在你的生活里面,用自已获得的智慧来体现出来,应该是这样才是对的。


43、梦中真正的自己
做梦还知道做梦的你自己,那行啊。你就看见自己去做梦吧,时时刻刻看着,这就是六成就法里面的梦瑜珈。时时这样观照,在生死当中就获得自在,就不再落梦境当中,很好的。
做不到的不要勉强,使自己睡眠影响,力量不够时不行的。深睡、神足、心明、知照、了梦、作主,是梦瑜伽的过程。


44、明心
明心:知道自己任何一个心态,去化解它;见性:见性本有,明心不可得。
见性的时候,心也不可得,不一定去明心,正在明心的时候,性也在心当中,无所谓见和不见,即是一个又是两个。


45、每个法都是圆满法
每个法都是圆满法,只要走到底都能成就。
和本性不断的相应,这里面就会有所开发,善根、功德等等,开发以后,会打破很多东西。身体的障碍呀,心理上的障碍,缘份的障碍,睡眠的障碍,欲望的障碍,我们的能量逐渐的会显现出来,能量、善根、功德会自然显现出来。但不明白开发功德,产生了执著分别,叫落魔道。迷失了本性,获得的功能神通极力地去应用它,推广它,这就是魔的行为。这个见性的人不等于你就没有魔,也依然会有魔。你落在一个地方,执著了就变成魔。口头禅,讲得很好听,破别人善根,断失,这就是魔;讲些题目别人答不出来,(让人)心里很痛苦,很不安,这样久了以后,也会成魔;或者认为淫欲无碍,提倡淫欲,广行淫欲,这样也会成魔。不能故意去提倡什么,执著什么,故意去建立什么。但是通过一种方便去破斥什么,有时候方便时建立,建立后再破斥,在你的内心来讲什么都没有。这本来无一物,何处落尘埃?如果你内心有东西,以这个东西来提倡应用,这个就成为魔。只有你内心里面没有东西,随缘度化,那么你始终不会成魔。无论什么境界来了你不动心,通过修证心地法门在见地上首先做到没有东西。
哪能保证十年后说十年前说的话还是对的?
对的,见性的境界始终是一贯的。
刚开始见性和成佛这中间没有变化。这才叫见性。


46、尝到了一滴水
破一分无明见一分法身。是说事用上,见性以后,还要破思惑,破执着,在缘起上还要进一步的破。使法身更加广大圆明,更加圆满,更加彻底,无限制的开发。但是最初的灵明智光和广大法界的法身光没有区别。就象我们尝一滴水和广大的海水没有区别,但你并不等于拥有了广大的大海,你只是一滴水,尝到了一滴水的滋味,你已经认识了大海。所以说见地上的圆融、透彻不等于修证上的圆融透彻。所以通过见地的透彻,在事相上磨练,不断的转变,一直到我们在一切缘起事相当中,也同样圆满透彻,没有障碍,那叫证道。
顿悟之理与佛同畴,你所讲的一句话等于佛的话,不会有一点错误,但是你能讲这句话,讲的很透彻,也不能说我说的就是佛所说,如果认为我就是佛的话,那就是魔说了。
无论横说直说,你的话不会违背佛所说,这叫真正的彻悟,如果你讲的话会违背的话,那就不是彻悟。无论怎么讲都要不会违背佛法,才叫彻悟。


47、见地圆所行为立
见地圆所行为立,这个时间还很长,一生不退必成圣果。能够解脱生死,能够成为三界外的圣人,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会再退转、再染污。他的真实的境界永远不会退,无论遇到什么境界他都不会染污,比如说遇到世间的五欲、男女,或者生死颠倒当中,他所证的道不会退转。
小乘破见惑。大乘一破一切破,但只是智慧破,而不是功行破。直到功行圆满,才破尽一切。
如果在空性当中,灵知了了,只是破见惑。如果在烦恼当中,他也见性,知道烦恼不可得,知道在尘沙惑一切众生一切法门当中,也能够了达这一切,也是本性的显现,也不执着,也能通达,也能明白。如果他在一切无明(无知)分别、无分别的彼此的执着,如果能通达不二,见到真实的实相,那无明惑也破了,同时破。
破见惑,非常强,其它惑就弱一点。无明惑就更弱了,只破一点,没有完全破。只是破无明的边缘,还不到破一品无明。破一品无明,即是彻悟,而且证了,证法身了。在一百个世界可以现身做佛,八相成道。体性上悟没有变化,智慧上有彻不彻,境界上有圆不圆,位置上也不同。以前见到的不是很清晰,很透彻,到后来,越来越清晰,明了透彻,圆融广大;作用上,力量上有变化,以前见性只保自己,后来所见的性,能够透过境界来利益众生,由于力量大众生当下就见性,你的加持力使众生跟你讲话的时候,哈的一下就见到了。


48、无明的四十二品
无明的四十二品破起来是要一品一品破?
一般是这样,一品一品的破。
那一簇破三关,犹是箭后路,是从理上说的?
是见上的破,而不是事上的破,事要渐次断尽;理上的顿悟也要好几次,通过后得智使根本智得到提升和圆满,师父的开示就重要在这里。增加了信心,哈,就是这样,更加肯定,从上诸祖就是这样,你现在也获得了,如是如是,就是这个意思。


49、我笑骑牛更觅牛。
我笑骑牛更觅牛。是说见道了就不用修道了吗?
就是说见道以后在我们本性上修,不要在心外修,见道以后还另外执著一个修道,另外执著一个方法,那就是骑牛觅牛。本身是牛啦,用这个牛好啦,但是本身不离一切法,如果你能够通过本性去运用的话,那么什么东西在本性之外呢,你吃饭也是法,睡觉也是法,持咒,做工作哪一个不是修行呢,哪一个不是法呢。
反过来讲一切都是佛法,这就叫无修之修,不是绝对的无修。
很多人认为无修、无证、无得就好了。不是,见到本性以后无修之修,无证之证,无得之得,不是没有证,是无证之证,无修之修,象一个穷人,他说我钱不在乎,一百万一千万都无所谓,但他还是一个穷人。如果他得了一百万一千万,在家里,他说我无所谓,那是无得之得,他的以无所得之心得到了这笔财富,这叫作真实。这里面区别很大,一个人在烦恼习气中能化掉,化掉以后,他说我没有修啊,本来没有烦恼啊,那这样的话叫真实,本来没有烦恼,因为他不著在烦恼上,烦恼来了,他能化掉,他不落在上面,这才叫无修之真修。


50、本来无一物和时时勤拂拭。
也不妨用“时时勤拂拭”。时时勤拂拭和本来无一物一样的,没有区别。只要在见上不立,不落在本来无一物上,也不落在时时勤拂拭上,两边都不立,即本来无一物而不著在本来无一物上。所以说我们的心性不著在空寂上,那么妄念来了,烦恼来了,我们要把他化掉,化掉的时候,不落在化掉上,不落在这种烦恼上,那么虽然时时勤拂拭,还是本来无一物,这叫圆融。


51、往生极乐末法时期是否必要?
往生极乐不是临终的事情,就是现在的当下,你的心通过觉照,获得清净,清净之后,在你的内心当中显现自性的光明,显现阿弥陀佛的愿力。显现种种庄严,显现净土的功德,可以说是往生净土了。这是事理圆融的净土,以这个净土应用在人世之间来关照众生,来慈悲众生,就是度众生。以净土的功德来利益众生,来回向给众生。不是说我们力量不够,等到临终或现在多念佛那是往生净土,那是接引的方便;接引众生要有智慧,执著重的人的一种方便。而你要现量的显现净土,显现阿弥陀佛的功德,让你自己成为阿弥陀佛的化身,在这个世界上等于你住在净土里而让一切众生通过你的教导、通过你的慈悲使他们化作净土里面的圣贤。


52、修禅密法门经过四禅八定吗?
一般来讲都要经过的,有时候就是很短暂的过去了,不执着而已。但进入实相正定之后呢,四禅八定就消失了,因为是灵知了了,不须要这种定了,那是死定,是比较死的一种次第过程。本性受到定境的影响,比如说定中的空啊,定中的澄静的境界,或是定中产生的一种快乐,或是定中出现的光明啊,或者没有呼吸了,没有心跳了,这只是一种过程。但见到本性以后,活泼泼的这些都不执著,即相离相啦。它没有这些东西了,不须要了,但是也不妨显现。象释迦佛他入涅槃的时候,顺逆出入四禅八定,他也不妨这样做。


53、佛号一放,本性开朗
打坐念佛的时候,不知道呼吸了,这声佛号忘了,想也想不起来了,收也收不回来了,不敢坐了,怕坐偏了,怎么办?
这已经入定了,已经一心不乱了,这个时候不要找回来(佛号),放一放,什么都不管,这个时候你自己就明白了。
知道身体吗?
也不知身体在哪。这种定境要继续深入,把它定透,这里面不要作意,不要想什么。继续坐,坐到后来你就会脱落,会明白。佛号消失后,自性会显现,佛号一放,本性开朗。
阿弥陀佛的光等于说的另一个层次(空间),当你相应的时候,就进去了,往生就是这么往生的,现在念佛当中也可以进去。
念佛帮助别人消业,你慈悲他,就要承担别人的业,要受一点苦,念佛回向给他,然后他们就听你的,因为你替他背了业。当然,你即是佛,你也即众生,无二无别,方能化一切业归于法性。


54、莫要守在洁白地上不起身
两种关:(1)守在洁白地上不起身,执着定境。
(2)、执着空性而放逸任缘,与菩提不相应。
你没有执著,把自已的一切回向给众生,打破自已和众生的界限,而不执著,融于众生当中,承担众生的业。(初修的人)不要过多的承担,承担一个转化一个,你的光明就多一分,就成了菩提的眷属。不度众生不能成佛,不会圆满,菩萨没有自己,只有众生。虽然有众生不做众生想,不执著,利益不做利益想,心无所住,这样福报会越来越大,智慧会越来越高,方便会越来越多,悲愿越来越能够摄持众生,众生见到你会越来越亲切。
时时刻刻生起菩提心,又不执著,自然发现,充满着菩提心,但是发无可发。否则,讲得都是毗卢顶上行的话,但是不发菩提心,结果内心并不真正清净,并不庄严。见到本性偏在空上,扫荡别人的善根,就会造业,所以要给众生方便,给众生慈悲。(这里一是除烦恼习气,二是生起悲愿菩提心)。


55、缘起差别
没有佛没有众生,其实不圆满,我们要空尽一切法,一切相,一切烦恼,一切执著,又要显现一切功德,显现缘起差别,这才叫圆满。缘起里面有无量差别,不是见到空就完了,见到空才刚刚开始。


56、师父讲的显现功德怎样显现?
那你去体会吧,你去体会怎么去显现。
怎么样具有慈悲,怎么样具有智慧,怎样才能显现悲愿,要自己去显现。


57、活在当下?
一个明白本性的人他会活在当下,身体心理不受外界影响,这就是道力。不但不受影响,而且能够转变外界的事物,比如度人开始随顺他,使他对你有信心,后来逆着他,使他对你的执着没有落处,然后顺也自在逆也自在。
开始要清净,把众生的染污去掉,去掉以后又不执著于清净的境界。再后来呢,行一些非道之行,行一些染污之行,在染污里面不动心,不执着这个时候,修道的人就得了自在。(修道之人时时处处不损恼众生。)
怎样都不对,怎样也都对,对的自然对,不对的自不对。


58、透明的心土
毕竟发生过,发生的当下就没有了,吃饭每天在吃,都没吃到什么,种种的游戏而已。
佛土有理有事,理土一片空灵的世界,一片灵知,广大的法界,一丝不挂,一尘不染的境界,透明的心土遍一切处。自心光明的庄严,不要另外去求净土,众生到你这里就好象到了净土一样,净土无所不在。事上净土有种种庄严相,应众生机缘而显现的功德差别。理事不二,唯心全具。


59、众生何时尽。
众缘所生怎么有穷尽,生生不已啊,众生本来都是佛,众生显现的境界当中,是如幻如化的,如果真有那一天,众生不是众生,佛也不是佛了。
有没有那一天呢?
那就不用(能)说了。


60、一念就是无念
担心自己不能一心不乱,不能往生,也会产生障碍。忽视了信愿,一心不乱的好处在光明当中一心不乱地念佛,世界的东西都能放下了,也许会显现极乐世界的庄严,真正的净土在当下就具备了。
只有这一念,没有第二念,一念就是无念。娑婆世界的苦恼众生这么多,不去救度,觉得於心不忍,而极乐世界都是菩萨,你到那里只是去学,是一个学校,舍弃这里的众生与你的本愿不相应,所以要赶紧把自己修好,救度众生,到需要老师的地方去,你已经有力量,有智慧有慈悲还等什么。(对机而言)


61、心法的好处?
不执着任何一个宗派。只是会归自心,从自心汇一切法而归于平等大用,随机授法。
基督教和佛教哪一个好?
上帝在你身边不等于你就是上帝。基督教的天堂是空的,没有功德和庄严。信神的人是上帝的奴仆。佛教的教理最圆融,修法最完备,果证最圆满。


62、净土修法(密宗的)我就是阿弥陀佛,用不用观想?
观想时是就是了,不用着相?
也可观想,开始时有些执著后来就化掉了,没有执着,因为你没有显现阿弥陀佛的时候,那么你只是世俗的境界,当你显现阿弥陀佛的时候,你和阿弥陀佛走近了一步。再融入你的身心,再显现妙相庄严。
坐和不坐一个样的时候,就不用坐了。不要执著多少多少座的数字。


63、无相密的灌顶
以无言之言传授,开启本来智慧,获得开悟。通过打坐觉照,由空而契,弟子与上师心与心的相应。光明相融,从而获得真实的灌顶。


64、怎样报佛恩师恩?
应该以师父的精神体现在生活当中,对一切众生像师父对待你一样。


65、成佛的标志?
以凡夫心研究佛的境界非常困难(不可能)。佛说三身四智八解脱,乃至十八不共等皆是。
无为:主观客观的消融,不作意。
彼岸:无为不生起功德,是小乘的,不是彼岸。真正的彼岸就在此岸,也在中流,因为真正的涅槃在一切众生当中,一切因缘当中,常住不灭,在一切处。
最极圆满究竟境界,不可思议境界。
那多少人成佛了?
无法计算。


66、佛菩萨替众生消业和因果违不违背?
佛菩萨在大光明当中,一切众生都是他自己,所以他承担众生的业也就是在自心中显现他自己的光明,没有区别。
如果你能证到一切众生都是你的显现的话,那你这个愿力就可以实现了。能造业的心是第六识,第六识分别一了,就不会再造业了。不取不舍而了了分明。现在进而把七识的根去掉,把八识的种子化净,于是就圆显如来藏的功德妙用。


没有分别,没有对立的感觉,直觉真照,第六识就消亡了。
67、念佛昏沉怎么解决?
业重,要忏悔,要诚心。精神不足宜眼睛睁开出声念。不要在疲倦时打坐。


68、修二十四小时
(打坐结印持咒)修二十四小时,修完像换了一个人,是一片透明。衣服穿暖一点,修时很苦,和死差不多,一切不怕,诸佛会加被,苦到极点,一切都变了。


69、不寻求什么。
打坐有了好境界,或轻安欢喜,一起贪着就影响下一坐的质量,要留有余味。闭关须要福报,否则可能生病。障碍未除,也可以先消障。
见性以后闭关养道,不寻求什么。一百天是最短的,有三年三个月零三天。有十年、三十年的关,三十年就可在关里化身度人了。


70、修道人的供养与布施。
供养法中一种是吃的,一种是给你能量,不饿,精神特别好。把自己能量供养给别人,打一个念头就这么容易、简单。如果你不贪着的话,对自己没有执着,一个念头就是光明。如果你执着出不去,如果你不执着出去的话,诸佛菩萨一定会给你放光,因为你不执著,你没有我,和佛祖就相通了。到后来你的心空了,没有执着,那么就和佛菩萨相通,你把相通这种功德回向给众生,你和众生也相通了,就成了整个一片光明海。把自己一切布施给众生,一点不留。有病的人在你旁边就好了,你的功德大,整个地方都会平安,力量小的保周围,或保一个城市,佛出世的时候整个地球都吉祥。


71、运转身心
运转身心没有实修,空谈没有用。精进修和不精进修差别太大了。无论目前什么事情放下来抓紧修。己经精进的人放下一切精进中形成的痕迹。
运转身心,转一字很妙,转得动,转不动,不知转的人修不成功。转了以后烦恼即菩提,不落烦恼见,有人讲我烦恼也不要除,烦恼即菩提,我整天在烦恼里面我也不执著烦恼,这种人永远是愚痴的,绝对不成道。
用观转?
用智慧转,用种种方便转,转了以后不留痕迹就是了。菩提者,觉。自性的大觉就是菩提,转烦恼以后自性的觉性,大觉,清朗之觉,那已经转了。


72、自性的真知真见
不能等待,不能着急。
没有能没有所,当下就是。
歇下来,烦恼也不可得,佛的功德也不可得。
回头是岸,退步原来是向前,放下就是向上。没有我,有什么染净,有什么是非,有什么内外,但这一切我都知道啊,但是我没想知道啊,正在知道的时候,不加了知,不再用知道了,不须要再知道了。正知的时候,就无知。无知的时候无所不知,这个当下就叫般若智慧,因为它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的了知。没有执着的了知就是正智慧的知,无知之知,无见之见,是自性的真知真见。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我们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从这里显现的,我们所讲的话,都是这样的一种无体现出来的。不用分别直接流露,想都有不用想。所以说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得来很简单,得不到很复杂,千难万难。
就是,我(怎么)还在找呢?
不用再找了!
是啊!
当下就是了。
这不就是么,刚才您印证了,本来就是,原来我都见过多少次了,不知道。
因缘时节到了,不到,见一百次一千次都不能当是。
没有什么特殊的?
一点都不奇怪。
也没有什么特别?
谁知特别,谁立觉知。
本来原来就有啊?
对!本来就有,每个明白的人都知道本来就有啊。
这么简单啊?
船子和尚也是以死证明我得到的也是这个,别无奇特。
(默然)


73、契入阿弥陀佛信愿之海
净土行人,不断契入阿弥陀佛信愿之海,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就如在净土里面一样,清净庄严,不受染污,使自己体会到虽然人还在娑婆世界,但是与净土不违背。很多人有一种矛盾,心里觉得这个世界染污不清净,心里面不安,不能安心工作,安心生活,觉得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很想早一天往生,又担心能不能往生,要把这个矛盾的心理化掉,把西方的功德庄严引用到现实中,进一步体味到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在这世界上度化众生,种种示现,这样的话你能安心于任何时候,安住于佛的光明,以你的智慧和慈悲来利益众生。


74、为什么见不到整体的梦境?
被我们的自心所障碍,我们身心有分别有执著,我们心里面有很多东西,被我们情根所障碍,我们受制于我们的目前,眼睛不能超越色,耳朵不能超越声音,根尘相对的当中,我们给它束缚住了,因为什么呢?不空。心不空,身体不空,境界不空,因不空的缘故不能显现全体的法界,诸法的实相不能显现,如果我们的身心世界化空的话,那么法界的全体完全显露。阿弥陀佛就以意方便来显现净土,以清净的梦幻来转变染污的梦幻。然后使人出离染污之后,获得解脱,获得庄严,然后再回到清净的法界,原本的法界,这是一个过程,像一个恶人先让他成为一个善人,然后把善也去掉,回到真实的地方来。


75、真正的开悟后是无念是正念?
正开悟的时候,无念即正念,正念即无念,无一切分别之念,正念分明,了了分明。亲切了知,在了知当中呢,不取不舍。无有分别计度,种种比量,它是全体的现量。现量所现的一切万法是它的当体,是它的原来,是它的真实。所以说无念当中,正是正念了知,虽然正念了知,而无一念可得。


76、少年一段风流事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这句香艳体的禅诗是什么意思?
明心见性的一刹那,离开了根尘世界,灵知了了的时候,这种感悟,这种体会,永远也不会忘记。
像情人四目相对的触电一样,那种只有他们两个知道,那种感觉,明心见性也只有自己了知,别人无法了解,没有办法讨论。独自知,只有一个知,这个知上,没有其它知,真切的了知,不是指那个(男女阴阳等等)。“只许佳人独自知,”男女情欲的事情都是末边事,垃圾一样,没有什么大事,只要真见佛性,在家人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但心是不动的,心一动本性就覆盖了,马上回光返照。到后来这些都没事,没有这些事情。自然没有事,虽然没有事,如果别人有事(夫妻对方),你不妨做游戏,而你如如不动。那么这是机缘中的事,机缘中的事是机用,大机大用,对于你自心没有障碍,所以这些不须要研究。这句诗表明了见性的感受那么深刻,只有自己知道。


77、见性以后,透过境界
见性以后,透过境界,调伏习气,灵知了了,然后显现自性的大光明藏。显现自性的功德,然后透过一切的关。透关是自然的,缘来了就透,在缘上不住,无碍,这叫透关。不是找一个关来透。过去我们有很多缘,有兄弟姐妹,也做过夫妻。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他们可能会来,可能会遇到。有的事情有的是报恩之缘,有的是报冤之缘,都可能出现。而我们在这个显现里面如如不动,透过它,走过这条路,自然的利益他们,把他们情执也化解了,冤债也化解了,友谊也化解了,我们欠他的债一一化解,无碍。化解到后来,我们能够做到在一切境界当中自在,然后现大圆光明,十方圆明世界自然会显现。
见性以后自心澄现于万法的时候,安住不动。


78、悟了实相的悟才是大悟
见性以后,修虹光法,开五智,成就即身成佛的道业。上师认为不修虹光法也能显现光明,到三地以后,就能显现光明。见性以后在六根当中,在一切缘当中,没有影响了;到二地,自然能持好戒律。不持而持。
在境当中,难忍之事,压力、疲劳、是非、能安忍不动是三地。第三地忍过来了。就放光了,这是真实不虚的。你要加持一个人就容易了,你放一道光,一照。哈,这个人就感受到了,就能见到这片光明,消除业障。
到了第四地,觉照越来越强,日夜成片。任何时候一片当中,再也不间断了,成片当中起觉照的力用,任何时候都是朗朗的觉照在一片光明,再也不会覆盖。在一片光当中,意生身就出来了。一个身化出来,到哪里去度众生,从这里出来的,这里(真心本性)出来的才是真的。
第七识没有执着就化出来了,肯定放光,而且会有神通,是真神通。(不是鬼通报通等)
开始是个小孩子,发着金光,会变化,开始不能说话。只能从定中出来,还不算成道,只是小成就,但肉体无所谓了。(这)只能算是应身,不是真身,无来无去无生无灭的是真身。(师此段讲的是显应化身,为本性的起用,切莫着相做为评判成道的标准,无生无灭之法身,方是道的根本)
一般禅师修到三地,三地以上记录下来三千多位,未记录的更多。重点在前面,后面这生不到来生也会到,最起码要四地,这点做不到就没有把握了,做到了就可以度众生了。
真正的悟叫不二,只悟到灵知了了,还是小悟,叫见性。悟了实相的悟才是大悟,悟诸法之实相非空非有,即空即有,但不是一种道理,不是概念所说。在具体的事情上,当它显现的时候,你都能够当下悟到即空即有,非空非有,非实非虚。在你的概念上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感觉,你对一个善的人是不是对他好一点;对恶的人是不是讨厌呢?如果你有这个在,就不算是彻悟。彻悟的人超越概念,超越是非的分别,超越好坏的度量。他在一切境界当中,他的心不会因为境界而成比量、概念、执着。一个最坏的人到你这里来你不会觉得他坏,不会落在坏上,一个妓女开悟了,(考验禅师)那么禅师去见她,妓女脱光了身体相见,禅师不会觉得你怎么这么样难看,你怎么这个样子相见呢?他没有啊!还是相见,这样叫彻悟。对生与死,对来与去他明白没有动,没有生死可得,没有来去相,这种悟叫彻悟,遇到很惨的事情、很不好的事情,他的心知道不可得,不会落在上面,这叫彻悟。像德山托钵,这叫彻悟,而且叫末后关,不但悟上能做到,而且实际当中能做到。


79、楞严经舍识用根怎样用。
根也不用,识也不用,一切不住,根和识都不住。
最好把名相差别的东西都化掉,化做广大的觉照,觉照也是方便说,无念无觉,即念即觉。
那么用闻性?
性也是假名。


80、透脱自在的时候
通过修法,一切打破。一切相对境界,所有的概念所有那种建立起来的东西。因为他去呵佛骂祖,一法不立,所有的东西全体都把他炸坏了,全体都坏掉,两边的东西,净和染,好和不好,彻底打破后悟到了自性的圆照,圆现。本来没有染污,没有是非,没有好恶,没有圣凡,都是一念灵知的显现,这个时候体证到灵知无所不在,是万物的根源,由这个根源显现一切万法,所以说都是平等一如的,没有差别相。但是如果没有彻底破掉,那么心在这个方面有分别有执着就有对比。
禅宗真的破得彻底,自己在这些境界上似乎不会动心,无论染与净,处与非处,时与非时,善与非善,一切处他不动心了,这叫透脱。透脱以后他不落知见,不落语言上,不落情感上,见地上任何时候不落两边的见,讲出的话见地上不会有落处。一不落于自住的境界;二不落在别人的境界上;三是情感上没有落处,这是很难的,情感上没落处,思惑才能断掉。三种没有落处,透脱自在的时候,再转过来,以自心体现的光明清净智慧慈悲愿力来随缘建立众生,在不同的众生的因缘当中,显现不同的行为,都是为了度众生超越他的分别执着,超越他的业力,帮助他回到真实的地方来。


81、禅密结合的话又是很殊胜
真正透脱的人不多,很多人会在事相上,境界上,功行上,去粘着,去执着。用功的人要做到一丝不挂,但是不能妨碍别人,到二地起码要修到外不损恼众生,内不染污于本性。生生世世因缘当中该报恩的要报恩,该了缘的要了缘,冤家来了该受的要受,以无受而受,以自性如如不动走过这条路,和密宗有点不一样。但禅密如果结合的话又是很殊胜。以禅的透脱无碍再显现佛菩萨的功德,再显现密法的威力。那要迅速的多,成道要快得多,不可思议。因为本尊或成就者的力量能够摄持一个见性的因行的人,使他迅速开发本有的功德,要快得多,光凭自力来消融可能一辈子还不够。
无上密打破了从染污散乱走向清净的观念,禅宗直接体悟,就是无上密乘都是自心所现。密宗说吃肉,喝血,都是功德,为什么呢,显现于一种世俗的染污颠倒,最不干净的地方他在这个地方能够体现到道,体现自性。但这不是常人能够做得到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功行见地的话,就是有罪了,就会堕落。所以这里不是粘着的问题,是你的心是不是真的没有挂碍,是不是在这里还有障碍。无上密乘安住于本心而澄现于万法,澄现万法与你的自心不一不异,完全圆现。所以禅宗行人一般不显现庄严不显现光明。但是为什么不同于佛境界呢?因为不现佛相,因为他不礼拜佛,不观佛的身,佛的相不会显现;不念咒的话,本尊不会显现,但光明肯定会显现,朗月当头啊。禅宗在这个地方也要打破它,打破它才能走向平常,打破执著在事事物物上透过来,世法佛法上透过来。修密宗在本尊现前的时候,会著在这里面,到后来又通过反面的事物来把它打破,才会成就获得大圆满。到了大圆满,禅与密就是一家了。


82、绵密觉照不加任何方法
身体起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是绵密觉照不加任何方法,不能著在身体上。不执着身体,把身体化空,是最好的修身方法,你去体会,当你一天到晚都没有身体时候,还说话做事,身体自然不会漏。
最大障碍是身?
不是,是心,身体本来没有障碍,你执著了,身体就有障碍,心念对身体有执著,对身体不执著不染污,它自然融化,你坐下来就空了,气脉自然运转。
修一百天,一百天不见人,精进用功,功德不是向外做,功德是自心的显现,自心具有功德,随缘都在利益众生,不在外面做。
一种解不开的或想不开的问题。特别是年青人面临的问题更多,修到后来智慧现前,一切明白,没有问题了。
是不想问题了?
不是不想,没有问题可想。就有悟的智慧,这个地方正好用功,下手用功。


83.修行的时候忘记了修行
讲课不做讲课想,没有分别,心安住在欢喜当中,安住在自然当中,功夫就会继续下来。
把修行当做一种负担,就不会快乐,修行的时候忘记了修行,修行和你内心相应,觉得修行是你本有的事,本身的事情,修行的本身就是快乐,你在教书和亲人在一起生活,也是快乐,没有不快乐的东西。你把不快乐的因转掉了,就是快乐,你要观察什么是不快乐,觉得生活不如意觉得别人对你不好,把它去掉就快乐了。快乐是每时每刻出现的,但是被自已的执著压抑住了。
看到一朵小花开了,看到蓝天,自已以笑脸对人,别人也对你笑得很开心。
一旦想到自己,想为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你不会快乐,计较自己利益的时候,不会快乐,计较别人对你的表情,对你的态度,不会快乐,我们无所计较,这快乐就来了。


84.一心不乱才能往生?
不一定说不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临终一心皈命阿弥陀佛也能往生。
不仅仅要培养一心不乱,要培养很多方面。比如信、愿、正见、发心、回向,以及许多功德。


85.应该很平常
有时打坐用功的人,反而比世人执着更严重也有,不通人情,老是妨碍别人还不知道,老是觉得自己修行,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和别人不能相融,相处。因此,不能摆出是修行人的样子,应该很平常。


86.不要压抑自己
不要压抑自己,但要有修养,修养和压抑是两码事,因为你修养高了,很多事情上你不会动心,不会执着的,不烦恼。压抑呢,该笑的时候不笑,该哭的时候不哭。该做什么的时候不敢做,压在那里。有修养没有压抑,修养上去了,你自然而然不用压抑了,没有烦恼,自然你的性情非常直爽,非常轻安,做人非常有意义。同样的事情,做第二遍的时候不一样了,这叫修行,同样的话再讲一遍、同样的事再做一次,就更好了,内涵深刻了,这叫修行,禅宗讲心心不异。
与同修讨论,任何时候不持反对意见,任何人都有一定认识,都不是完美的,培养涵养,包容别人的意见。但可以善巧破见,方便指引。


87.人生的艺术
一生当中修好了,临终自然会好,为了死而修行,我觉得不值得,不是为了死而修行的,是了活着,是为了好好活着。而修行,是为了这一天的活着到明天的活着,从这一生的活着到来生的活着,了生死是对生死的执著把它了掉,把不好的烦恼了掉,叫了生死。解脱,解脱我们现在的束缚,现在的痛苦、烦恼、执着,人都是怕死的,不说死他不会去修,但有的人根基好,对三恶道不怕,对死也不怕,他要怎样去体现人生的价值,才去修,这样人叫大根基人,使这一生过得很好,而且这一生使周围的人也过得很好,活得很有意义。
把智慧修养、人生的艺术传给学生。


88.生死自在
中脉开的人,嗔恨心一起就死掉了,嘿..嘎(诵咒),是中脉不足的人,不得以的修法,中脉足的人,吽、吽(数声)中脉就开了。
中脉开了,想着你要去的地方,一直念吽 , 几天就走掉了,或力量强大的人,结金刚拳,几口气,就走掉了,住在净土当中,或选择胎门。但这些都还是方便,真正空净烦恼执着,则身心无碍,来去自由,于生死中得真自在。
89、梦里入定
知道某一方面习气,不要重视它,执著它,认真对待,某一天就化掉了。
在梦里不在于你醒过来,不醒过来,在于在梦里你知道自己在做梦,在梦里入定比醒着更好。


90、都是因缘
为什么我去见活佛时,他慈爱地看我几眼。
因为回家了的人在家里相见。有缘才有感应,要有根机和缘份的,才能感动他,当然,活佛对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
对人对事不要执着都是因缘。


91.睡眠和修行的关系?
睡眠前不要太劳累,不是因为疲劳而睡。显现一片光明中做游戏。
显现化身,清净光明自在和这一片光明是一体的。
还有呢?
遍法界是光明,遍法界是化身,遍法界是智慧,遍法界是福德。
不要落在目前的感觉上,想哭的时候不要执着我要哭,哭时不再是哭,笑时不再是笑,做什么事,都是如是如是去做,身心如如不动。


92、佛的拈花微笑是怎么回事?
如来藏心没有办法说,从有言说达无言说,拈花当中,没有文字,没有内容,没有道理,那么佛也没有说,当时的听众也没有闻,无说也无闻。正在拈花的时候,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他领会了,领会是他心中的开花。佛正示现的时候正是实相妙心的显露。因为万法就是实相,一朵花就是全体的实相,只要你明白了,就是真实的道用。
一切无非是花,一杯茶,一碗饭,喜笑怒骂所有的境界,你无非是如来拈花,正在这一切变化现象当中,你的心不即相不离相,你的心当处安于空灵的觉知无能觉无所觉。你如果能在一切境缘当中,虽然境缘有变化,有好丑,你的心没有好丑,没有变化,你就见到了如来拈花的实相。
所有的日用无非是你自心的显现,而你自心在一切显现当中,如如不动,本无生灭本无好丑,本无是非,本无善恶。但是又能显现是非善恶,一切的变化,就是花,依然能够开,大自然依然有种种变化,依然有人情事故,这个显现本身就是道。
心要不动,没有对错,但是在别人眼里你有对错,即是众生的执著。也是对你的说法。


93、一切法本无染净
密宗证到自心所现的一切法本无染净,本无好坏。通过大贪,虽然具足一切贪,但是法性不受贪染,虽然具足一切嗔,但是法性不受嗔缚,虽然我慢像佛一样,大慢,佛慢现前,但是心里面还是平等如一,并没有慢心可得,吃肉没有贪着肉的滋味,依然具足大慈悲。虽然喝酒不被酒所醉,依然保持清醒的觉性。透过它见到诸法的实相,世俗人在这上面是最执着的,世俗人执著那种贪欲,执着染污的境界,起了一种粘着,而修行人拼命要离开它。而我们这个心呢,一切相没有分别。对自心无所执着,这是修行上的第一步,因为你心没有分别,平等对待一切,真心流露,所以你永远没有造业的机会,永远不会烦恼,所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功德。但是你还不能利生,只能自了,所以要开智慧,起悲愿,才没有挂碍。
世俗依薰成,胜义本来有。无二圆成义,殊妙行大道。
佛性本来具有菩提心吗?
一切万法都是它的显现,比空还要微妙。


94.可不可说茶缸就是佛性?
就是佛性,但你执着茶缸的时候,就覆盖了佛性,看不到佛性。一切都是佛性的显现,凡夫因为有情感,有执着,就染污了佛性,在佛性上起染污,起无明,不能显现佛性的真实功德, 佛性既有清净的一面,也有染污的一面,有善的一面,有恶的一面,它像空气,它无所不在,在众生这一边叫亲因缘,在无情这一边叫疏因缘,一切都是它的组合,它的显现。
举手低头,起心动念,都是海印放光,因为你的心依然是澄清无碍,没有为妄念所迷,所转,妄念当下全体是我们真心流露。真即是妄,妄即是真,在这个时候,找不到妄念,没有妄念可得,因为你说话做事,都直接流露,直接显现,是一片的透明。明明朗朗,这就叫海印放光。


95.道的根本
请开示色不异空。
色不自色,因心而色。无论色空都是你,你的显现,你心见色的时候,就有色;见空的时候,就有空;当你心不见心的时候,空也就不再是空,色也不再是色;色不再是色,色就是空,空不再是空的时候,空就是色。
我们总是把空和色分开?
嗯,不可分,也不可合,在你心里面找不到哪个是空,哪个是色。如果你不入概念的话,茶杯不是茶杯,你不必叫为茶杯,它是实相,它就是存在,而存在是怎么体现的,是你的心来显现的,你的心显现了茶杯的存在,当你心没有分别的时候,这个茶杯是好是不好?是怎么样?茶杯在你心里没有分别,那么这就叫空。
空就是心空?
嗯。真空在万物之中,真空在你心的无住的当下显现。这叫当体而空。当体,任何时候显现在你前面的时候,它是空的,而这个空就是没有分别啊,在了知他的时候,没有分别啊,没有分别的空叫真空,而能够显现他差别的话叫妙有。
喝水的时候没有分别,不但是喝水,任何事都是这样,喝就是喝,不作好,不作坏;不做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在这里面没有分别、计较,没有带着情绪。
要不要明明了了?
对,要明明了了,没有明明了了是凡夫,是无记,一般人说我喝了也不知道啊,但这没有用。明明了了,而不作意,没有分别,这还是第一步。在这个上面又能显现差别,显现它的内容,能够了知它的功能,这又进一步,就是妙有,真空来显现妙有。
在无分别里面显现差别智慧,你会很深刻体验到一切都是映现出来的,山河大地,人情善恶,都是影子,在你心里,心是透明的。心透明呢,是一片了了分明。
如如不动了无分别,但是这些事物,都呈现在你的心里。当体本空认识是对的,但是不是实证?实证不用推理,实际就是这样的,实实在在就是这样。人来了,没有来相,去没有去相,生没有生相,灭没有灭相,事物的差别没有差别相,在你的心里面都是同样的显现,而且你这个心、你时时刻刻在当下,它是可以把握得住的,不是虚妄的,(不是)要去认识要去勉强的去体会,他就是这样。就在这里原来如是,清清爽爽,明明朗朗,但它是空的,的确就没有,而你的身体也在这一片空里显现出来,空也不可得,但实实在在就是当下存在。
十几年前上师讲心经,我就坐在那里,不听而听,不闻而闻,就听着那声音,他的声音传过来,而我没有分别声音,它在听的时候没有了,身体没有了,妄想分别都没有了,也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正在这个时候,就在没有的当下,灵知了了,就这么坐着,当他讲完的时候,大家都要散会了,而我从这个空里出来了的时候,心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但是能说话,过去的记忆,过去所学的知识没有了,它不会再出现,但是别人问什么我们会答什么,答什么不用想起来回答,直接会回答。
很多见地,很多认识在心里面会沉淀下来,就形成了知见,在没有契入真心之前,这个知见会左右我们的行动,到了哪一天突然明白了自己的真心,这知见就没有了,化做智慧。不是说某个法师讲的或哪里文章看到的,或某个时候出现了某一种观念,不是,它是当下的。别人问什么答什么,是当下的。但是不是说不用那些知识,可以拿过来用,是你的工具,你不是依赖这些来说话的,自己里面能生智慧。因为你获得了真空,心身空净以后就是这个境界,而且这个空会越来越透彻,越来越明朗,越来越无碍。在一切时候,都是这样。这里面就是道的根本,这里面不加思惟,透过修(禅密法门)每个人都要达到这个地方,但是不要寻求。
显现万物的当体,没有分别,直接流露,万物不再障碍你的心,心也不落在万物当中,色的当下就是空。知道这个茶杯,全体佛性。佛性是一法不立的,一丝不挂的,一尘不染的,它是全体的空境,然后当下就显现茶杯。茶杯是有体性的,这个体性是真空的体性,这样的见才是彻底的。


96.瓜熟蒂落
打坐身体没有了才是空,不彻底,身体存在也是空才彻底。你在说话做事也是空,也是有,也不是空,也不是有,即空即有,即有即空,这个时候见才彻底。
知道自己空了?
连知道也去掉,连空也去掉,非空非知,即空即知。
是虚空粉碎吗?
你还有知在,还有空在,绝对不是。
空也不可得,空没有了,知也没有了,那叫全体。就是大地平沉的时候,这里面什么也找不到,什么都没有。这里面不彻底,会误认境界,误认境界就死在这个地方,不活不开智慧。一方面你安住在这个空,一方面又用一种理论来推理,就会两头挂着。一方面是一种功夫,一方面是一种理论,如果离开这两头,功夫也没有了,执着也没有了,理论也没有了,都是自心的智慧,那才是真实的。
真实的时候,不用理论来证实,直接用心来证实,用当体的心来证实。在这个空当中,在这个知觉当中,守了几十年,不开悟,那怎么办呢?在空里面不住空,在知里不住知,回光返照,找到知的源头,找到空的源头,谁知道空?谁在知?一直等下去,到了能照和所照都没有的时候,你就明白了。
什么时候才能到能照和所照没有呢?
没有时间,没有时候,知者自知,自然会到,这是瓜熟蒂落自然的事情。个中人要你不著在空上,不著在知上,总有一天会到的,也不破坏空,也不破坏知,破坏了又是执著,依然在空当中,你不住在上面,不落在上面,回光返照。
有时很高兴?
高兴也是执著。参究,找理论没有用,就在空当中参究,不知不觉就到了。
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吃饭不知滋味,人和人之间忘记了,名字忘记了,什么都忘记了,就是这句话头在用,绵绵密密,好,突然有一天碰到,悟入的机缘就到了。
没有分别,是不是无四相?
看你没有分别的时候,是不是执著于没有分别,你落在没有分别上也是分别,没有外分别有没有内分别。


97.一愣,什么也不知道了,是不是空呢?
这个也是根尘脱落了,但是不是很明朗,脱落有两种,一个就是一种空,什么也没有,后来慢慢知道,有觉知开始出现,这不是真脱落,乃是顽空无记状态。第二种虽知道存在,但却无念。稍近一点。都不是。唯有到了身心世界全化空了,连空也空,而灵照不昧,方才初到法身。
后来怎么样?
后来就回来了。
回来怎么样?世界有没有变化?
我就想我刚才怎么的了呢。
还想这个呢,这就是分别,对当时的境界起分别,如果在这个时候,世界变了,不是原来实实在在的世界,这世界是虚无缥渺的世界,世界是空的,这世界好象和我没有关系,我的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一无所有,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但是能了知,能知道东西,看到事物,但是这个地球,我的身体在地球上,都是空的,都不是真实的,这个时候,你见到了,见到了佛性,如果你这个时候,世界还是一样的世界,还是实实在在的,那还是没有见道。只是明了一点,没有透脱。
继续下去就明白了吗?
嗯。继续下去,明明了了了,明明了了根尘脱透的时候,我们本性的光明智慧现前,然后再回过来,世界变了,身体好象不是我的,世界不是我的,没有存在。
当时我没想有没有身体。
不,以后就是你再觉过来的时候,还是没有身体,看到人在路上走是影子,不是真实的。
见性的时候。根和尘的粘着脱开了,脱开了你看世界不是那么沉重,那么实有了,世界是虚的,这个时候是真见佛性,世界是虚的显现,只是一个影子,不是沉重的实有。
根和尘不粘着在一起时,根和尘还在吗?
根和尘宛然,宛然显现。


98.密宗说的拙火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要修拙火,因为我们的佛性显现在我们的身体上,身体是我们佛性的主要工具,通过拙火定,把我们的气脉打通,把我们的三昧真火引了出来,把五个轮打通以后,我们的身心会获得一种解放,融于宇宙的能量当中。


99.用空观是否有用?
见性,空的观念是没有的,但是在空当中,空观能破执着,空境界,都可以空的,空念头...。


100.那你就做游戏。
有的人(指夫妻对方)对她的慈悲,还是认为不如世间的爱?
那你就做游戏,让她觉得对他很好。
那不是越陷越深?
当他陷到你的内心的时候,完全相信你的时候,完全被你感化的时候,她自我也消失了,她的执着也没有,她会完全听你的话,开始因你的慈悲而感动,最后因你的智慧而化解,所以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如果力量未到,或机缘不对。最好放下不理。


101.化淫欲心的楞严咒心。
楞严咒心可化淫欲心,结印念一遍吹一口气,吹三口,把淫欲心化掉。也可把自已精气化掉,化入中脉。女的到你这里起不来欲念。或在别的地方起来了,到你这里就化掉了。种子翻腾时,要引起你的行动时,出声念就化掉了。
不要跟着种子跑,不要著在这种不舒服的感觉里面,一心念咒,不要理它,到后来突然之间就没有了,烟消云散。从手印当中吹过去,念一遍吹一口,默念都可以,吹在头上。因为淫欲心是头上的,头上不起就不会动。念念觉照,放下一切,随缘做人。


102.虚空粉碎大地平沉
不一定要哭的,虚空粉碎大地平沉是一种类型,另外有的是通过中脉;有的是指点一觉就明白,如同本得;也有通过空乐双修,有的通过三昧定。
但我还有身体在啊。
如果没有身体落在空上,有身体就落在有上,不管是有是无,见性了了,不落有见,不落无见,没有身体还不容易么。


103.大善知识对机说法,譬如神会譬如法达,我们能否有这一天。
机缘到了开悟的机会就来了,因缘时节。开悟是自己的事情,开悟不属于师父,师父只是随着你的机缘来指点你,所以悟不在师父这边,不要指望师父给你开悟,但是你和师父接触当中,要看自己,听师父的话,看自己的心,才有开悟的机会。
不要老是琢磨师父的话,不要老是看着师父,师父是空的。


104.那我们应该走哪条路?
走你的心的路,你心在哪里,就走在哪里。你心在哪里不要住在哪里,你的心不是心,你的心不是境,当你的心不是心的时候,那你这条路就找到了。如果你心里面有妻子有孩子有很多东西放不下,那你心的那条路被它阻断了,你的心路就不通了。如果你心里面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放下了,活泼泼的用在你的目前,你的心路就通达了。


105.放下这些杂事不是不负责任吗?
正是负责任,因为你住在境界上,牵挂着种种人种种事物,那么你的心就不广大,没有智慧,就不慈悲了。你做事情的时候处处有障碍,会生烦恼,使别人也不安。如果你把他们的执著放开了,把你自己执著也放开了,那么你所做的事情正是恰到好处,无心而为,不会拖泥带水,不会种种挂碍,别人在你旁边也非常安详,非常舒服,他们在你旁边也没有烦恼,没有执着,那不是更好吗?
人不是为别人负责,其实都是为自己负责,但是菩萨慈悲呢,在为自己负责任的同时,把众生融在自己的自心当中,他的责任广大,但是没有负担。菩萨的责任是没有负担的,凡夫的责任是有负担的。一个有负担的责任最终会导致痛苦和烦恼,不但使自己痛苦烦恼,而且也使别人痛苦烦恼。如果能悟到没有负担的责任,那么一切就能自然显现,自在而行了。最关键的是你内心能够安宁,能够欢喜,能够空灵,这是最大的负责任,当你能够安心了,别人在你这里才获得了安心。
你最多的钱财,最多的感情,到最后也是空的,也是执著。你给亲人留下了百万的财富,你的感情非常深,但亲人总是要死的,总是要分离的,总是要失去的,结果还是很悲惨的。
如果你的心好象云一样,好象空中的鸟一样,不落痕迹,那么你既不害自己也不害别人。
在单位不尽心不尽力怎么行?
没有叫你不尽心,只是你的尽心不是执着的尽心,是你心灵完全的发挥,没有自我,没有执着,去发挥它,活泼泼的,去应用它,应用在你的生活当中,和工作当中。努力的去做,做了等于没做,不是你在做,就是在做。因为你所做的事情完全是你的心,而你的心完全是空的,首先你不要想到我要上班,上班要做什么,老是想着这个东西;吃饭的时候就吃饭,吃完了上路就是上路;做工作就是做工作,每时每刻就在你的当下,当下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执著,没有是非,没有顾虑,没有牵挂,没有过后的比量,你是当下的现量。结果呢,你活得很自在,你不为别人活着,也不负担别人而活着,也不为自己活着,你就是这么活着,如是如是的活着,你自在地活着,活在第一时间里,没有第二时间。
这样活着对别人有什么好处呢?
别人和你在一起会特别清净,特别快乐,觉得这个人好象不是人,这个人抓不住东西,但是和他在一起这个负担执着没有了。
想抓住的人抓不住,会不好受。不想抓住的人会很自在。
不是“人”的人,这样对家人是不是很不公平,每天对老婆很慈悲喜舍,但是摸不到你的真感情,怎么过下去?
因为空灵的人他慈悲的流露是自然的,应众生的缘来显现的,那么自然会和他相应。但是有的人会追寻,一定要他把自己的心掏出来,不掏出来不踏实,你对我好是不是真的,那么菩萨在这个时候要引导他,把这个执着化掉,如果菩萨把他的心掏出来,也是假的,给他一个安慰,那么会使这个众生越陷越深。
有的人不会问,只要你对她好就行了,但是有的会问,这种会问的人比较聪明,怀疑心比较重,需要一个永远的给她保证的东西。
所以我在人生当中没有这个根,我对别人好是因为他的发心,他的一种缘来了,所以自然会对他好。如果他没有了,自然就消失了,只是这么一个过程而已,如果要我们永远的执着一个人,爱一个人,把她放在心上,其实是不可能的。


106、这样度众生太慢了?
其实不在于时间,在于你怎么做,因为每个众生都有他的因缘,不是你能左右的,你只能顺着他的因缘,做一点事,其它都是他自己的事。度众生就是度自己,利益众生也就是利益自己,不是向外寻求一个东西。是回归到真实的本体,并不是为了家里人做什么,也不是为了工作做什么,在这个过程里面你的心,你的行得到了和谐,你自然会体现。然后你会很智慧很慈悲,你自然在你生活里面依智慧来观照,依慈悲来利益众生,能力自然会出现。所以不在乎缘上怎么样,关键在你怎么样,你如果是一盏灯,一定会照亮周围。
你的所有是无私的。自私的虽然(财富)很多,也会造业,有时为了亲人会造业更多,为了亲人会做很多事,结果你会变得自私,为家庭所困,在外面拼命努力供他们,结果便是一个修行的人供他们太多,他们的福报承受不起,他们反而因为你而堕落了。
因为你而执着了,死了也不能转世,要一直跟着你,思念你,不断的苦。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自私,不执著,你是空的,结果你以你的慈悲和愿力融化他,感化他,使他福报增加。使他也不自私,使他也慈悲起来,结果你们两个就融合了,变成一个法界,一个整体,一合相啦。
夫妻不再是男女的夫妻,是两个光照在一起,同时放光,这是很难得,这个地方没有自私,没有欲望,没有彼此的执著和埋怨。


107、本性的流露
一个人笑得非常爽,好象什么都没有,这是本性的流露,生命的本身是本性的妙用,人生所有的行为本质上就是游戏,生命的本质并不是游戏,众生来讲呢,本质是他的业报。
妙用为何有时不妙?
因为有所著,陷在这个情感执着愚痴当中,所以不再是妙了。
如果菩萨他就利用这个生命来放光,象密宗里面把身体修得清净,气脉明点放光,身体就成了报身,生命就成了妙用,所以生命有两种,一个是虚妄的生命,一个是真如的妙用。


108、怎么能一生当中具足三身?
当你一念不生、一念不灭、灵知了了、无有分别的时候,在一切处三际顿空觉照分明,这个时候证得法身。法身理体遍一切处,灵知了了,打成一片。当你在法身当中通过你的慈悲通过你的智慧观察,使你的福德和智慧逐渐开现,开现在你的当下,在这个智慧和慈悲的显现上具足光明,那么就成就了报身。你的心整个都放光,是慈悲,是庄严,是愿力,整个是一片光明,这个就成就了报身,然后你的身体通过你的用功转变以后,所有的念头都是活泼泼的,显现语言都是一种说法的清净的语言。你的身体所有的游戏,所有的应用都是度众生机缘而变化的,那么你身口意三业整个就成了化身。一生中就具足三身了。但是化身在这个世界上,众生的业重,你的光明身别人看不到,但不是没有,不开现而已,而这个光明是在法界当中,有缘的人会显现,天眼开的人会看得到,法眼开的人才能完全看到,现在见性的人,现在就开始有了,三身都开始有了,但是只是一部分一部分而已,不圆满。你的语言你的思想,你的身体如果这里面都没有执着,没有染污的话,你就是化身,如果你在这个当下具足福德,你的光,智慧的光,庄严的光,清净的光,具足广大愿力的光,就是报身。如果在这一切显现当中,一念不生,一念不灭,灵知了了,清净无住,在当下任何时候都是一片透明,那么就是法身光明。
百劫也不多,一念也不少,一念不能称为少,百劫也不能称为多,在那个地方超时空,不能落在时间相上。

109、什么是大心?
广大如法界,清净如虚空,遍一切处而无所不在,空一切法而没有了别,度尽一切众生而无所度,不是很难。
在轮回中永远度生算是广大心吗?
如果有这个在,不广大,还有轮回,还有众生,世相在,不广大。
那您发的愿中有这么说?(即生生世世轮回此界以度众生)
那是对众生讲的,不是对我自己讲的,我的愿是留给众生的,不是留给我自己的。
那留给您自己的是什么愿?
无愿之愿啊。
就是本来无愿啊,本来无愿本来无行,但是我们用愿来体现,用我们的行在众生中行,起了感召的力量,因为众生来显现的,你自已是一丝不挂的,但是他历历在目,时时现前,但是不是我,不是你。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最大的吗?
还不是最大的。
地藏菩萨,阿弥陀佛的愿最大?
这些都不算最大的愿。
最极的愿是他遍一切处,在一切处显现的时候,没有愿可得。
没有众生可度,但他实实在在的在一切缘起里面处处度众生。处处显现这是最广大的愿。这里面包容一切愿,包容一切行,但是在他的当体没有愿。
佛不都是这个愿吗?
是啊!


110、在幻化的轮回中永度众生就等于了道了吧?
永度众生,却无众生可度。
生生世世度众生,是究竟涅槃了吗?
有众生可度的时候,怎么是涅槃呢?
度而无度,又没有能度的心呢?
常住涅槃,呵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