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课 大众部的一再分派
大众部在佛灭二百年的初期,即行分出三部,其教义有如下述:
一、一说部
因说世出世法,惟一假名,故名一说。其教义略谓:我非实有,三世诸法,皆非实有,即由世间而进于出世间的法,亦非实有,凡此诸法,乃至生死涅槃,惟一假名,无体可得,是即此部对于一切法的总观念。
二、说出世部
因说世间法,但有假名,出世间法,则皆真实,故名说出世。其教义略谓:我非实有,过未法亦非实有。十八界乃至俗谛 (1) 一切法,均非实有,惟真谛 (2) 中,一切出世间法,乃为实有。其理由为:世法皆由业生果,从颠倒生,颠倒则不实,故世法但有假名,都无实体。出世之法,非颠倒生,故道及道果,皆是实有。
三、鸡胤部
此从部立之姓立名,故名鸡胤。其教义略谓:我非实有,过去及未来法,亦非实有,惟现在非为实有。此部专弘论藏,谓经律是佛方便的教法,应舍经律,惟依正理勤修,速断烦恼。
次于佛灭第二百年中期,大众部中,复出一部,名多闻部;不久更出一部,名说假部,其教义有如下述:
四、多闻部
此从部主的德学立名,故名多闻。其教义略谓:我非实有,法为实有,佛说无常 (3)、苦、空、 无我 (4),涅槃寂静 (5),此五者能引人修道,出离世间,故法为实有。
五、说假名
认世出世法中,皆有少分是假,故名说假。其教义略谓:我非实有,过未法亦非实有,现在法则分为二:一、十二处十八界法,因能所对立,根境相对,此皆假设,故非实有。五蕴法,则能所不对立,直就法的自性而分类,故是实有,余义则同大众部。
次于佛灭第二百年的未期,大众部僧,多居于制多山,因重提大天五事,引起辩论,分为三部,名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其教义有如下述:
六、制多山部,七、西山住部,八、北山住部
三部中,辩论优胜者,仍居旧地,故名制多山。其余二部,或迁居山之西,名西山住部,或迁居山之北,名北山住部。其教义同谓:我非实有,法的过去未来,亦非实有,惟现在法为实有,余多同大众部。
大众部自佛灭第二百年初期至未期,共分出八部,连同本部,则为九部,其情形略如左表:
【注释】
(1) 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此等事相,在俗为实,故云谛。凡世间事物及其意义,皆名俗谛,亦名世谛,世俗谛,覆谛。
(2) 圣智所见真实的理性,离于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谛。凡修出世间法,及其所证的境界,皆名真谛,亦名第一义谛,胜义谛。
(3) 一切诸行,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故诸行皆是无常。
(4) 一切有为无为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故诸法中无我。
(5) 涅槃的境界,灭一切生死苦,无为安乐,故涅槃是寂静的。上述诸行无常,涅槃寂静,名小乘三法印。凡合于此三原则者,则是佛正法,有如世间印信,用为证明,故名法印。
【习题】
(一) 佛灭第二百年的初期,大众部分出那几部?
(二) 一说部对于诸法的总观念是怎样?
(三) 佛灭第二百年的中期和末期,共分出那几部?
(四) 何谓俗谛和真谛?
(五) 小乘三法印是甚么?法印二字,是何意义?
(六) 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他们共同的教义是怎样?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
第十二课 称念佛菩萨名号(二) 南无架裟幢佛 若有...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 杂阿含经 (1) 一、 在家之人,...
第三十一课 佛门分宗的理由 佛法广大精微,包罗...
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二) 当武帝居集会议,...
第十一课 称为佛菩萨名号(一) 金刚经 (1) 说:「凡...
第十三课 小乘修道的过程 修道之有过程,亦犹旅...
第卅七、卅八课 综合指要 1. 般若是破诸相的,所...
第三十八课 读经录要 (三)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1. 成实宗的指归,...
第三十六课 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一...
第三十五课 成实宗(二) 六 圣贤位阶 本宗的修行位...
第三十四课 成实宗 (一) 一 成实论的传译 佛灭后九...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综合指要 1. 相似的宗,可以...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四、十二处十八界各摄尽...
第三十二课 俱舍宗 (一) 一、俱舍论及其主旨 佛灭...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 经 书之称为经者,不限于佛...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时间的演进,促使世...
第六课 十八界 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
第五课 三苦八苦 三界无安,众苦充满,不独我们...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有人以为:淫欲是身...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