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觉悟佛教网 > 佛法基础 > 中级佛学教本 > 正文

中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六课 读经录要 (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作者: 方伦居士 著  来源: 网络  点击:     放大 正常 缩小 关闭 手机版

背景色: 未选择

第三十六课 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一、
诸菩萨摩诃萨,应以无住方便,安住般若波罗蜜多,所住能住,不可得故。应以无舍方便,圆满檀波罗蜜,施者、受者、及所施,不可得故。应以无护方便,圆满戒波罗蜜,犯无犯相,不可得故。应以无取方便,圆满忍波罗蜜,动不动相,不可得故。应以无勤方便,圆满进波罗蜜,身心勤怠,不可得故。应以无思方便,圆满禅波罗蜜,有味无味,不可得故。应以无著方便,圆满般若波罗蜜,诸法性相,不可得故。(2)
二、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于一切法,不著有非有,常无常,苦乐,我无我,寂静不寂静,空不空,有相无相,有愿无愿,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船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三、
菩萨摩诃萨,达一切法本性皆空,无有毁赞、损益、慢敬、勤懈、智愚、慈暴、是非、动静、起灭等见。于著不著,亦无所著,何以故?本性空故,永断一切著不著故。

四、
舍利子 (3) 问善现 (4) 言:何者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何者是诸法自性?善现答言:无性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无性是诸法自性。由此故知:般若离般若自性,诸法离诸法自性,般苦离般若相,诸法离诸法相,性亦离相,相亦离性,性亦离性,相亦离相。若修法而不离修相,不离法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

五、
舍利子问善现言:云何菩萨修行般若时,于般若都无所取?善现答言:般若以无性为自性,故自性不可得,自性不可得,故无所取,无所执著。

六、
佛告善现:菩萨修行般若时,以应一切智智心 (5),观诸法常无常相,乐苦相,我无我相,净不净相,空不空相,无相有相相,无愿有愿相,远离不远离相,寂静不寂静相,如是等相,皆不可得。

七、
善现言:菩萨从初发心,不见诸法有生灭、来去、增减、染净。亦不见有声闻心,独觉心,菩萨心,如来心,是名菩萨无等等心。

八、
善现言:菩萨从初发心,不见诸法有生灭、来去、增减、染净。亦不见有声闻心,独觉心,菩萨心,如来心,是名菩萨无等等心。

九、
佛告善现:菩萨修般若时,虽观一切法皆无所有,不可得,毕竟净故,无乘大乘而出至者。然以无所得为方便,乘于大乘,出三界生死,至一 切智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穷未来际,常无断尽。


【注释】

(1) 略称大般若经,唐玄奘译,全经计六百卷,为般若部中,最主要的经典。
(2) 参看初级第十一、十二课课文。
(3) 详中级第十五课注一。
(4) 须菩提译为善现,又译为空生,在释尊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故于佛加被之下,能说甚深般若义。
(5) 佛了知一切法,故佛智名一切智,然而智中的一切智,则是声闻缘觉之智,为恐佛智与此相混故,特名佛智为一切智智,以示区别,意谓智中之智也。


【习题】

(一) 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要与什么法相应,才能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二) 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自性?什么是诸法自性?
(三) 为什么菩萨修行般若时,于般若都无所取,无所执著?
(四) 什么叫做菩萨无等等心?
(五) 菩萨安立无量有情于出世法,何以虽有所为,而无一实?
(六) 菩萨以什么为方便?能乘大乘,出三界,至一切智智,利乐有情。

 

【经文语译】

一、
所有的大菩萨,都应该把无所安住的方便,安住在智慧彼岸法中,因为所住的处所,和能住的人,都得不到的缘故。应该把无所施舍的方便,去圆满布施到彼岸度,因为布施的人,接受的人,和所布施的东西,都得不到的缘故。应该把无所护持的方便,去圆满持戒到彼岸度,因为犯戒和无犯戒的体相,都得不到的缘故。应该把无所取著的方便,去圆满忍辱到彼岸度,因为有行动和无行动的体相,都得不到的缘故。应该把无所勤勉的方便,去圆满精进到彼岸度,因为身心两面的勤怠,都得不到的缘故。应该把无所思虑的方便,去圆满静虑到彼岸度,因为有禅味和无禅味都得不到的缘故。应该把无所执著的方便,去圆满智慧到彼岸度,因为诸法的性和,都得不到的缘故。

二、
菩萨修行智慧到彼岸法时,在一切法上,不执著于:有或没有,常或是无常,苦或是乐,我或是无我,寂静或是不寂静,空或不空,有相貌或是无相貌,有誓愿或是誓愿,因为给这样的法,相契合故,应当说为给智慧到彼岸相契合。

三、
大菩萨通达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空的,并李有毁赞、损益、慢敬、勤懈、智慧、慈暴、是非、动静、起灭、等见。在著相和不著相两边,也都无所执著,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事物的本性,都是空的缘故,永远断绝一切著相或是不著相的区别的缘故。

四、
舍利子问善现说:什么是智慧到彼岸法的自性?什么是一切事物的自性?善现答言:没有性就是智慧到彼岸法的自性,没有性就是一切事物的自性。由这样所以知道:智慧离开智慧的自性,一切事物离开一切事物的自性,智慧离开智慧的体相,一切事物离开一切事物的体相,性也离开相,相也离开性,性也离开性,相也离开相。假如修法而不远离修相,不远离法相,这就不算是实行智慧到彼岸法。

五、
舍利子问善现说:为什么菩萨修行智慧时,于智慧都没有取著?善现答言:智慧是把没有性作为自性,所以自性得不到,自性得不到,所以没有取著,没有执著。

六、
释迦佛告诉善现:菩萨修行智慧时,把相应于一切智智的心,观察一切事物的常或无常的体相,乐或苦的体相,我或无我的体相,净或不净的体相,空或不空的体相,无体相或有体相的体相,无誓愿或有誓愿的相貌,远离或不远离的体相,寂静或不寂静的体相,像这种种的体,都得不到。

七、
善现说:菩萨由初发心开始,就不见许多事物,有生灭,有来去,有增减,有染净。也不见有声闻心、独觉心、菩萨心、如来心、这就叫做菩萨没有等等的心。

八、
释迦佛告诉善现:菩萨应该把一切智智的心,和大悲做上首,用无所得做方便,安立无量有情感的众生,在出世法,六度,乃至无上正觉上。这样虽然有所作为,而没有一项是实在的,为什么呢?因为许多事物,它们的本性,都是空的,都
类似幻化的缘故。

九、
释迦佛告诉善现:菩萨修智慧时,虽然观察一切事物:都是无所有,不可得,究竟清净的缘故,并没有乘坐大乘法,出这里,至那里的情事。然而把无所得做方便,就能够乘坐大乘法,出三界生死,到达一切智智,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感的众生,穷未来的际地,常常无有断时尽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