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卷六
离世间品第六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乐远离行,承佛威力,从坐而起,於大众中,为诸菩萨说阿兰若行,普告一切诸菩萨言:「出家菩萨,住阿兰若,应作是念:以何因缘,远离世间,修阿兰若清净妙行?诸佛子等!一心谛听!我承佛力,今为汝等分别演说阿兰若行。」
诸菩萨言:「善哉!大士!为我等辈及未来世求菩提者,惟愿说之,我等乐闻。」
是时,乐远离行菩萨告诸大众:「一切世间多诸恐怖,出家菩萨为厌世间种种恐怖,舍离父母及诸眷属,住阿兰若,修远离行。」
云何名为种种恐怖?或有菩萨而作是念:我为恐怖,一切烦恼从我生故。或有菩萨而说我所是为恐怖,一切烦恼我所生故。或有菩萨而说七慢是为恐怖,种种慢不敬善人故。或有菩萨以彼三毒而为恐怖,造无量罪,堕恶道故。或有菩萨以彼五欲而为恐怖,耽着世乐,堕八难故。
譬如世间有七步蛇,当害人时,毒力炽盛,出过七步,即便命终,一蛇毒力尚能损人,何况五蛇共为伤杀!毒力转盛,命难得全。
世间五欲亦复如是,一一欲乐,各能引起八万四千微细尘劳,迷惑愚夫,令堕地狱、饿鬼、畜生及余难处,受大苦恼,何况具足贪着诸尘!如恒河沙无数诸佛出兴於世,说法教化,隙光迅疾,终不得见,常在恶道,犹於自家,处无暇中,如戏园观。过去有佛欲令众生厌舍五欲,而说偈言:
譬如飞蛾见火光,以爱火故而竞入;
不知焰性烧然力,委命火中甘自焚。
世间凡夫亦如是,贪爱好色而追求;
不知色欲染着人,还被火烧众来苦。
譬如群鹿居林薮,贪於丰草而自养;
猎师假作母鹿声,群鹿中箭皆致死。
世间凡夫亦如是,贪着种种可意声;
不知声能染着人,还受三涂诸苦报。
譬如蜜蜂能飞远,游於春林采众花;
为爱醉象颊上香,象耳因之而掩死。
世间凡夫亦如是,爱着一切受用香;
譬如龙鱼处於水,游泳沈浮而自乐;
为贪芳饵遂吞钩,爱味忘生皆致死。
世间凡夫亦如是,舌根耽味以资身;
杀他自活心不平,感得三涂极重苦。
譬如白象居山泽,自在犹如师子王;
欲心醉乱处昏迷,追寻母象生贪染。
一切凡夫亦如是,趣彼妙触同狂象;
恩爱缠缚不休息,死入地狱苦难量。
世间男女互贪求,皆由乐着诸色欲;
人天由此故缠缚,堕坠三涂黑闇中。
若能舍离贪欲心,住阿兰若修梵行;
必得超於生死苦,速入无为常乐宫。
或有菩萨,以贪多财而为恐怖,自己财宝恒求积聚而不受用,何况能施贫乏众生!於己财宝深生贪着,於他财宝欲令损减。以是因缘,命终之後,堕大地狱,受无量苦。如是苦报,名为第一正感之果。
从地狱出,受畜生身,身常劳苦,水草不足,经多时中,酬损他财。如是众苦,名为第二正感之果。
受是罪已,生饿鬼中,困饥渴苦,无量千劫不闻浆水饮食之名,其咽如针,其腹如山,纵得饮食,随变为火。如是苦身,名为第三正感之果。
毕是罪已,来生人间,贫穷下贱,为他所使。於诸财宝所求难得,於一切时而不自在。如是余报,名相似果。
一切菩萨分明知见如是因果,常生恐怖,欲求解脱。由是恐怖,远离眷属,住阿兰若。
或有菩萨,以渴爱心而为恐怖,於诸未得一切财宝,日夜追求,生渴爱故。或有菩萨,我我所见而为恐怖,为诸烦恼作依止故。或有菩萨,以诸法见而为恐怖,与所知障作依止故。
或有菩萨,六十二见而为恐怖,入邪见林,难出离故。或有菩萨,疑为恐怖,於真正法生疑惑故。或有菩萨,以彼断见而为恐怖,执无後世,拨无因果,生大邪见,入地狱故。或有菩萨,以彼常见而为恐怖,执五趣身,恒常决定,随善恶业,无变易故。
或有菩萨,以彼嫉妬而为恐怖,不耐他荣,怀恶心故。或有菩萨,常以掉举而为恐怖,心不寂静,生散乱故。或有菩萨,以不信心而为恐怖,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无信手者,虽遇三宝,无所得故。
或有菩萨,以彼无惭而为恐怖,内无羞耻,常造诸恶,业障无明,难见佛故。或有菩萨,以无愧心而为恐怖,外无羞耻,弃恩背德,生死轮回,堕三涂故。
或有菩萨,以忿恨等而为恐怖,能损自他,互为怨结,於多劫中,障佛道故。或有菩萨,以彼忘失而为恐怖,於所闻法不能忆持,忘失文义,增愚痴故。
或有菩萨,乃至一切不善黑业而为恐怖。何以故?一切不善是生死因,轮转三界,不得出离,於是无量无边恐怖,皆能障碍出世胜法。
或有菩萨,以五种盖而为恐怖,五种烦恼覆盖菩萨菩提心故。或有菩萨,以憎恶心而为恐怖,於诸众生无怜愍心,修菩提行,多退转故。
或有菩萨,以破戒垢而为恐怖,污秽圣法,难得果报。或有菩萨,以彼忧恼而为恐怖,妄想炽然,失善业故。
或有菩萨,以恶作心而为恐怖,於所修善生追悔故。或有菩萨,而说狂醉是为恐怖,不识善恶,无尊卑故。或有菩萨,以非时死而为恐怖,不住正念,归无常故。
或有菩萨,以妄语业而为恐怖,生生世世所有言说,一切众生不信受故。或有菩萨,以四颠倒而为恐怖,由四颠倒轮回生死,起烦恼业,不求佛故。
或有菩萨,而说恶友是为恐怖,随不善友造恶业故。或有菩萨,以五蕴魔而为恐怖,是五蕴身从烦恼生,生已即起无量烦恼。因诺烦恼造不善业,由诸惑业堕大深坑,以是因缘而生恐怖。
或有菩萨,以烦恼魔而为恐怖,大小烦恼能续生死,退菩提心堕恶道故。或有菩萨,厌患死魔而为恐怖,发菩提心未得不退,身坏命终生退转故。或有菩萨,以诸天魔而为恐怖,天魔眷属充满欲界,障修道人退菩提故。
或有菩萨,以无记心而为恐怖,於诸善法不能进修,空过长时退善业故。或有菩萨,以彼八难而为恐怖,堕八难者从冥入冥,生死长夜难遇明故。
或有菩萨,观彼地狱而为恐怖,一堕地狱经无量劫,受大苦恼难解脱故。或有菩萨,堕畜生道而为恐怖,傍生界中受愚痴报,经无量劫难出离故。或有菩萨,覩饿鬼道而为恐怖,於恒沙劫受饥渴苦,难可值遇佛法僧故。
或有菩萨,想欲界生而为恐怖,烦恼杂起,造诸恶业,堕三涂故。或有菩萨,以彼色界而为恐怖,有覆烦恼能障定故。或有菩萨,以无色界而为恐怖,三界之中最为寂静,犹如涅槃,有情妄执而为究竟,劫尽命终坠地狱故。
或有菩萨,数数生死而为恐怖,生邪见家,难出离故。或有菩萨,厌离生死而为恐怖,死此生彼,常受苦恼,障菩萨行,求涅槃故。或有菩萨,以世间语是为恐怖,心常散乱,妨善业故。或有菩萨,以心意识而为恐怖,所缘行相不可知故。
若在俗家,由斯恐怖,昼夜相续扰乱善心,不能证得无恐怖法。
过去菩萨住阿兰若,皆能证得无恐怖法,即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菩萨住阿兰若,悉皆当得无恐怖法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现在十方诸大菩萨住阿兰若,断一切障,得无恐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汝等当知,随应修学,三世菩萨摄念身心,住阿兰若,调伏妄想,永无恐怖,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出家菩萨住阿兰若,当作何业?作何等念?日夜常作如是思惟:世间所有一切恐怖,皆从我生。一切恐怖着我生故,一切恐怖我为根本故,一切恐怖我爱生故,一切恐怖我想生故,一切恐怖我见生故,一切恐怖我为住处,一切恐怖因我生故,一切恐怖分别生故,一切恐怖烦恼生故,一切烦恼我爱生故。
若我住在阿兰若处,不能舍离我我所执,不应住是阿兰若中,不如还住白衣屋舍。何以故?若有我想,不应住止阿兰若处。若有补特伽罗相者,不应住止阿兰若处。若人具有我我所执,不应住止阿兰若处。若有法见,不应住止阿兰若处。若有具此四颠倒执,不应住止阿兰若处。汝等谛听!若有修行依涅槃相,不应住止阿兰若处,何况更起诸烦恼相!汝等谛听!若有不着一切相,应当安住阿兰若处,是名当坐无著道场,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若心调柔无有诤论,应当安住阿兰若处。於世因缘都无所着,应当安住阿兰若处。於色声香味触等法无依止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於一切法有平等见,应当安住阿兰若处。於四威仪能调自心,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能舍一切诸恐怖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诸佛子等!以要言之,於诸烦恼得解脱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若得成就涅槃因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能善修行四无垢性,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若有少欲能知足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具足多闻有智慧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若能修行三解脱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永断能缚烦恼结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能审观察十二因缘,应当安住阿兰若处。所作已办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舍诺重担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证悟真如深妙理者,应当安住阿兰若处。
汝等当知!阿兰若处种种药草、大小树木,生阿兰若,曾无恐怖,亦无分别。菩萨摩诃萨住阿兰若亦复如是,观自身心犹如枯树、墙壁、瓦砾,等无有异,於一切法无有分别。我观身心犹如幻梦,中无有实,念念衰老,其息出已,更不复入,由善恶因,随业受报。是身无常,速起速灭,是身虚假,终不久停。如是身中,无我我所、无有情、无命者、无养育者、无士夫者、无补特伽罗者、无作业者、无有见者,如是等相,本来空寂,犹如虚空,亦如泡沫。常应念念作如是观,一切恐怖皆得解脱,如彼树木无有恐怖。时,诸菩萨得大安乐无畏生处,是名菩萨住阿兰若,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出家菩萨住阿兰若,昼夜相续,应如是观:
是阿兰若,善能修习四无垢性安乐之处。是阿兰若,善能修习知足之处。是阿兰若,於诸烦恼得解脱处。是阿兰若,具足多闻智慧之处。是阿兰若,伏断烦恼所知障处。是阿兰若,能入三种解脱门处。是阿兰若,善能证得八解脱处。是阿兰若,善能观察十二缘处。是阿兰若,善能断除业障之处。
是阿兰若,能得初果预流之处。是阿兰若,能得第二一来果处。是阿兰若,能得第三不还果处。是阿兰若,得第四果阿罗汉处。是阿兰若,证得辟支佛果之处。
是阿兰若,已办所作得自在处。是阿兰若,舍诸重担得轻安处。是阿兰若,证得二空真如之处。
是阿兰若,能修无量大慈心处。是阿兰若,修证无量大悲心处。是阿兰若,能善修习喜无量处。是阿兰若,善能修习舍无量处。
是阿兰若,能发菩提心处。是阿兰若,菩萨修持到十信处。是阿兰若,复次进修到十住处。是阿兰若,展转增修到十行处。是阿兰若,展转修行十回向处。
是阿兰若,善能修习四善根处。是阿兰若,修行六度波罗蜜处。是阿兰若,修行初地至十地处。是阿兰若,证得六根清净之处。
是阿兰若,善能证得天眼通处。是阿兰若,得天耳通及宿住智、生死智明、神境、他心,如是通处。是阿兰若,有惭愧处。
是阿兰若,不放逸处。是阿兰若,修五根处。是阿兰若,证得无量无边三昧之处。是阿兰若,能得恒沙陀罗尼门证自在处。
是阿兰若,悟无生忍。是阿兰若,永出三界断生死处。是阿兰若,得不退转。
是阿兰若,降伏一切众魔怨敌,销除业障,见佛闻法,如是之处。是阿兰若,得佛不共最上法门。
是阿兰若,修习戒蕴清净之处。是阿兰若,出生无漏三摩地处。是阿兰若,能生般若证解脱处。是阿兰若,能生解脱知见之处。
是阿兰若,得三十七菩提分法。是阿兰若,能得解脱十二入处。是阿兰若,永离有漏十八界处。
是阿兰若,微妙观察十八空处。是阿兰若,容受一切诸法空处。是阿兰若,增长十善法生之处。
是阿兰若,增长坚固菩提心处。是阿兰若,三世诸佛赞叹之处。是阿兰若,一切菩萨恭敬赞叹如是之处。
是阿兰若,毗婆尸佛於尼俱陀树下成道。是阿兰若,尸弃如来於尸利沙树下成道。是阿兰若,毗舍如来阿尸婆多树下成道。是阿兰若,俱留孙佛无忧树下成等正觉。是阿兰若,俱那含牟尼如来优昙树下成等正觉。是阿兰若,迦叶如来娑陀树下成等正觉。是阿兰若,释迦如来於毕鉢罗树下戍道之处。汝等当知!阿兰若处有如是等无量无边功德胜利。」
尔时,乐远离行菩萨为诸大众而说偈言:
出家菩萨住兰若,当作何念及何业?
世间所有诸恐怖,皆从我见我所生。
若能断除我我所,一切恐怖无所依;
若有能执我见心,毕竟不成菩提道。
不着诸法及众生,心无诤论修正念。
四威仪中调伏心,应住兰若常寂静;
能断烦恼心知足,住於兰若空寂舍。
入三解脱无相门,住於兰若离尘垢;
能观十二因缘法,四谛二空真妙理,
世间八法不倾动,如是大士住兰若。
能观自身如枯木,亦如水沫及幻梦,
不着二边平等相,如是萨埵住兰若。
罪业缠缚无常身,本来虚假元无实;
我法二执及罪相,於三世中不可得。
自身他身无有二,一切诸法亦如是;
谛观法性无去来,如是菩萨住兰若。
栴檀涂身及赞叹,以刀屠割并骂辱,
於此二人无爱憎,如是菩萨住兰若。
出家乐住阿兰若,昼夜应作如是观:
阿兰若处真道场,一切如来成正觉;
阿兰若处妙法空,出世正法之所生;
阿兰若处圣所尊,能生三乘圣道故;
阿兰若处圣所宅,一切圣贤常住故;
阿兰若处如来宫,十方诸佛所依故;
阿兰若处金刚座,三世诸佛得道故;
阿兰若处涅槃宫,三世如来圆寂故;
阿兰若处大慈室,菩萨住此修慈故;
阿兰若处是悲田,三世诸佛修悲故;
阿兰若处六通室,菩萨於此游戏故;
阿兰若处大无畏,能断一切恐怖故;
阿兰若处三摩地,诸求道者得定故;
阿兰若处陀罗尼,诸持咒人神力故;
阿兰若处善法堂,增长一切善法故;
阿兰若处菩提室,菩萨修道得忍故。
若欲永超三界苦,菩提涅槃当修证,
徧周法界利群生,应居兰若菩提室。
所修六度四摄法,回施三有及四恩,
自他俱入甘露城,同证一如真法界。
尔时,乐远离行菩萨摩诃萨为诸大众说是法已,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为大众及未来世求佛道者,分别演说阿兰若处殊胜功德,利益安乐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趣向菩提正真觉道。汝所成就无量功德,千佛共说不能穷尽。」
尔时,会中智光菩萨、无量阿僧只菩萨大众,闻阿兰若最胜功德,即得闻持陀罗尼门;无量众生,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千亿众生,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厌身品第七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世尊!我等既悟出家菩萨摩诃萨厌离世间,住阿兰若,调伏其心,修无垢行。然此菩萨住空闲处,自於是身,应作何观?」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为众生起大悲心,请问如来入圣智观妙行法门。汝当善听,今为汝说。」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善男子!出家菩萨住阿兰若,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四威仪中微细观察,是有漏身,三十七种不净秽恶,是不可爱,是不坚牢。当观此身犹如坯器,外以杂彩、金银七宝,巧饰庄严;内以粪秽种种不净,填塞充满,两肩担负,随器而行。其有见者,皆生爱乐,不知器中盛满不净。有六黑蛇,常在此器,一蛇随动,器即破坏,毒害臭恶,竟无所堪。
世间之人庄严其身,如彼彩画盛不净器。贪瞋痴三,名为心病;风黄痰癊,名为身病。内外六病,能害身心,如彼六蛇居於器内,一一蛇动,器即破坏,一一病发,身即无常。善男子!出家菩萨处於空闲,观察是身,名为第一不净观相。
出家菩萨於日夜中,又观自身臭秽不净犹如死狗。何以故?彼身亦是父母不净为生缘故。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蚁子台安住众蚁,时有白象来至台边,以身触台,台即崩碎。善男子!此台所谓五蕴之身,白象是为琰魔罗使。身归後世,如象坏台。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而作是念:我今此身,从顶至足,皮肉骨髓共相和合,以戍其身,犹如芭蕉,中无实故。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无有强力,皮肉薄覆如涂附墙,亿万毛发如草生地,微细风大,出入毛孔。谁有智者,当乐此身?刹那刹那衰败转故。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养毒蛇而取其害,我今虽以饮食、衣服,资长是身,而不识恩,毕竟还令堕於恶道。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譬如怨家,诈作亲友,伺求其便,而将毒药断彼命根;我身如是,本非真实,终致无常,非圣爱故。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水上泡,虽复妙好瑠璃珠色,刹那因缘起灭无恒,有为念念不久住故。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乾闼婆城,虽现相状而不实有;今者我身亦复如是。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犹如影像;我身亦尔,虽有非真。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譬如外国强盛怨敌;今者我身亦复如是,烦恼怨敌侵掠善根必无常。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近怨国,城邑人民常怀恐怖;今者我身亦复如是,於念念中,畏无常怨。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无量薪为火烧蓺灬,然是猛火曾无厌足;我身亦尔,以贪爱火,烧五欲薪,其心增长亦复如是。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怜憨,恒加守护;我身亦尔,若不守护,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证。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本性不净,譬如有人厌患炭色,设诸方便以水洗之,经无量时黑色仍旧,乃至炭尽终无所益;我身亦尔,有漏不净,假使海水尽未来际,洗之无益亦复如是。
出家菩萨,又观自身如油泼薪,以火焚烧,又遇大风势不可止;是身亦尔,名五蕴薪,泼贪爱油,纵瞋恚火,愚痴风力无有休息。
出家菩萨,观於自身犹如恶疾,四百四病所住处故。
亦如大肠,八万四千虫所住故。是无常处,出息不还,即无常故。
亦如非情,神识易脱,同瓦石故。亦如河水,刹那前後不暂住故。亦如压油,於一切事受劳苦故。无所依者,犹如婴儿失父母故。
无救护者,犹如虾蟆蛇所吞故。如穴无底,心心所法不可知故。
恒不知足,於五欲乐心无厌故。恒不自在,断常二见所系缚故。
不生惭愧,虽蒙眷属养育弃舍生故。亦如死尸,於日夜分近灭坏故。唯受诸苦,於一切处无真乐故。
为苦所依,一切众苦依身住故。
如空聚落,於是身中无主宰故。毕竟空寂,徧计所执妄构画故。
如谷中响,皆是虚妄所显现故。亦如船舶,若无船师即漂没故。亦如大车,运载财宝。何以故?乘於大乘到菩提故。
善男子!出家菩萨,日夜观察,非不爱惜如是之身,欲令众生出生死海,到彼岸故。」
尔时,世尊说是法已,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修如是行,此则名为出家佛子所观法要。若有佛子发菩提心,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兰若,修习如是三十七观,亦教他修如是法要,解说、书写、受持、读习,远离一切我我所执,永断贪着五欲世乐,速能成就不坏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躯命,何况世间所有珍宝!现身必得究竟成满一切如来金刚智印,於无上道永不退转,六度万行速得圆满,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会中八万四千新发意菩萨深厌世间,得大忍力,不复退转於无上道。百千婆罗门发菩提心,成熟信根,得不退转。三万六千善男子、善女人远离尘垢,得法眼净。
7卷七 波罗蜜多品第八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
星云法师序 这部《心地观经》,依据唐宪宗在本经...
8卷八 观心品第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
4卷四 舍俗出家的殊胜意义 当时智光长者,受了佛...
8卷八 观心法要 当佛陀开示弥勒菩萨所问各节之後...
唯慈法师序 我国从东汉到北宋,是印度文化向我国...
自序 《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1卷一 《心地观经》是略称,全题是《大乘本生心...
7卷七 超越生死苦海的三大法门 弥勒菩萨,听了佛...
2卷二 报恩品第二(上) 尔时,世尊从三味安详而起...
7卷七 超越生死苦海的三大法门 弥勒菩萨,听了佛...
8卷八 观心品第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即从...
7卷七 波罗蜜多品第八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
6卷六 离世间品第六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
5卷五 无垢性品第四 尔时,智光及诸长者既出家已...
4卷四 厌舍品第三 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
3卷三 报恩品第二(下) 尔时,王舍大城东北八十由...
2卷二 报恩品第二(上) 尔时,世尊从三味安详而起...
1卷一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
8卷八 观心法要 当佛陀开示弥勒菩萨所问各节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