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 佛经的传译 (一)
释迦牟尼佛出于印度,其弟子结集三藏时,皆是梵本 (1),所以后来佛法传到中国时,必须经过翻译,才能成为华文本。法宝虽富,若无人翻译,则中土人民,固不能沾其恩泽,若所译不善,则亦乖失真义,与佛语不相符,流弊所及,必至贻误后人。因此。学识淹博,思想高超,译笔流俐,精通梵文、中文、佛学等,皆为译经师所必具的条件,缺一不可。而译经师之名,亦与经律论并寿,成为千古不朽的人物。
中国译经工作,开始于摄摩腾、竺法兰,传所译有五部经 (2),四部失传,今所存者,惟四十二章经。
东汉至西晋末,百六十年间,为翻译的幼稚时代,东汉桓、灵、献、三朝,译师最著名者,有安世高 (3),自桓帝建和二年,至灵帝建宁中,二十余年,译出三十余部,多属小乘经。又支娄迦谶,简称支谶 (4),在灵帝时,先后译出佛经二十三部,多属大乘。
三国时有法时 (5) 僧铠 (6),昙谛 (7),皆译律本。又月氐国居士支谦,入东吴三十年间,译出大小乘经典八十八部,一百十八卷。唐居国 (8) 沙门 (9) 僧会,到东吴造建初寺,译大乘经论七部二十卷。又印僧康僧铠,于曹魏嘉平中来洛汤,译出无量寿经。
西晋五十二年间,译师十二人,所译几达六百卷,其中以沙门竺法护 (10) 最多,共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包括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各类经,以及律论,有敦煌菩萨之称。
东晋百余年间,缁素译师有十六人,其中瞿昙僧伽提婆 (11),译阿毗昙心论 (12),及中阿含经六十卷,增一阿含经五十一卷,小乘经教,始有较大规模的译籍。其次,佛陀跋陀罗 (13) 在卢山译经论禅律十三部,百二十五卷,中以六十华严,及摩诃僧祗律四十卷,为最重要。
与东晋同时者,北方则有三秦 (14),历时八十年,译师共十二人,前秦六人,惟沙门法喜 (15) 译中阿含经五十九卷,增一阿含经五十卷,为较有价值,但皆不传于世。西秦仅一人,出品无关重要,其中最特异杰出者:为后秦五人中的鸠摩罗什 (16),他自弘始四年起,至十四年止,先后译出大小咒般若经 (17) 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论藏中,有大智度论百卷,中论四卷,百论二卷,十二门论一卷。后三论,即三论宗所据而立宗者,其后有人加入大智度论,称为四论宗 (18)。
此外有佛陀耶舍 (19),原为罗什之师,弘始十年在长安,与沙门竺佛念 (20) 等,共译四分律 (21) 六十卷,长阿含经二十二卷。
【注释】
(1) 印度语言,近似初禅梵天,故经之未译者称为梵本,即印度语文的经典。
(2) 为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经、四十二章经等五部。
(3) 本安息国王太子,名安清,号世高,父王薨,嗣王位,因厌世,让位于其叔,出家学道,博通三乘教,由是游历诸国,弘宣佛法,至洛阳,先习汉文,继翻佛经,所译者,有大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道地经等,凡三十九部经论。
(4) 为月氐国沙门,于桓帝时来洛阳,四十年间,先后译出佛经二十三部,六十七卷。
(5) 名昙柯迦罗,译为法时,为中印度沙门,通大小乘,精戒律,曹魏时至洛阳,译出僧祗戒心,中国僧伽之守戒律自此始。
(6) 为康居国沙门。
(7) 为安息国沙门。
(8) 与大月氐同族,领土在新疆北境,及俄领中亚一带。
(9) 译为勤息,为勤修佛道,息诸烦恼之义,是出家修道人的通称。
(10) 敦煌郡人,八岁出家,经书过目成诵,日达万言,经教无不练达,游历诸国,通西域语言三十六种,带回梵本甚多,自敦煌经长安洛阳至江左,终身皆从事译经工作,其助手聂承远,聂道真父子,后各自当译师。
(11) 译义为众天,宾沙门,博通小乘三藏,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应慧远之请,在卢山共译阿毗昙心论,后又应王之请,在建康译中阿含,及增一阿含经。
(12) 尊者法胜,嫌婆沙论之博,而将其要义摘出,名阿毗昙心论,共四卷。
(13) 中印迦维罗卫人,少孤出家,博通经教,精禅律,后弘化中国,慧远迎居卢山,从事翻译。
(14) 一、前秦。是晋时十六国之一,氏族姓苻,据关中,历七主四十五年,后后秦所灭。二、后秦。是晋时十六国之一,羌族,姚苌弑苻坚,自称秦王,据长安,历三主,三十四年,为东晋所灭。三、西秦。是晋时十六国之一,鲜卑族,乞伏国仁,乘苻坚败,称大单于,其子乾归称秦王,据甘肃金城,历五主四十七年,为夏赫连定所灭。
(15) 昙摩难提,译为法喜,所译延至后秦建初六年乃毕,非前秦专有。
(16) 本印度人,而生长于龟兹,出家后,通大乘经论,洞其秘奥,姚兴迎至长安,待以国师礼,博览旧译,义多乖谬,因出梵本,从新译,姚秦弘始十一年, 寂于长安,临终火化,舌不焦烂。
(17) 罗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有二种:一、二十七卷本者,称大品般若经。二、十卷本者,称小品般若经。
(18) 三论宗后分南北二派,北派明胜大师,加入大智度论,称四论宗。
(19) 义为觉称,罽宾国沙门,学问淹博,记力甚强,罗什曾师事之,后被姚兴迎至长安,助理译事,凡罗什有未达之义,每向其请益。
(20) 为凉州沙门,通梵华文字,在前后秦译事中,皆充传语之职,后亦自译十住断结经等十二部,七十四卷。
(21) 昙无德将上座部律藏中,合于己见者,采集成文,凡四次才宣说完毕,每说一次,即成一分,因名四分律。
【习题】
(一) 中国译经工作,开始于那几位法师?
(二) 一、三国时译律本的,是那几位法师?二、到东吴造建初寺的沙门是谁?三、译无量寿经的是谁?
(三) 西晋间,号称敦煌菩萨的,是那一位译师?他所翻译的经,包括那几类?
(四) 一、译中阿含,增一阿含经的谁?二、译六十华严经的是谁?
(五) 一、三论宗所依据的是那三论?二、一百卷大智度论,是谁译的?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 杂阿含经 (1) 一、 在家之人,...
第十一课 称为佛菩萨名号(一) 金刚经 (1) 说:「凡...
第十二课 称念佛菩萨名号(二) 南无架裟幢佛 若有...
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二) 当武帝居集会议,...
第二十三课 佛经的传译 (二) 北凉 (1) 昙无谶 (2),...
第三十一课 佛门分宗的理由 佛法广大精微,包罗...
第卅七、卅八课 综合指要 1. 般若是破诸相的,所...
第三十八课 读经录要 (三)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1. 成实宗的指归,...
第三十六课 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一...
第三十五课 成实宗(二) 六 圣贤位阶 本宗的修行位...
第三十四课 成实宗 (一) 一 成实论的传译 佛灭后九...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综合指要 1. 相似的宗,可以...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四、十二处十八界各摄尽...
第三十二课 俱舍宗 (一) 一、俱舍论及其主旨 佛灭...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 经 书之称为经者,不限于佛...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时间的演进,促使世...
第六课 十八界 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
第五课 三苦八苦 三界无安,众苦充满,不独我们...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有人以为:淫欲是身...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