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课 诸家的判教 (二)
净土宗所判教相
昙鸶大师判为难行与易行二道,以全凭自力,求不退让,为难行道,譬陆路步行则劳苦,此指其他法门而言。以乘佛愿力,求生净土,即得往生,入于大乘正定之聚,为易行道,譬如水路乘船则安乐,此指净土法门而言,道绰大师判为圣道与净土二门,行人于此娑婆世界,末法之时,去圣遥远,理解精微,先断惑而后证果,名圣道门。依弥陀愿力,往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直至成佛,名净土门。圣道艰难而净土容易,此与难行易行二道,所见略同,二者都是说明全仗自力,与兼借他力的差号处。
律宗所判教相
此宗判如来一代时教,为化教与制教二类:化是化导众生,凡诸经论中所示禅定智慧的法门,使人断惑证真者,都是属于化教类。这中间分有三教:一、说诸法性空无我者,名性空教,摄一切小乘教。二、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者,名相空教,摄一切大乘浅教。三、说诸法外尘本无,实唯有识者,名唯识圆教,摄一切大乘深教。 制是制定戒律,如四分律、五分律、十诵律等,为佛所制的律仪,所以统众防非者,都是属于制教类。这中间分有三宗:一、说一切诸法实有的萨婆多部,其律本十诵律,属于实法宗。二、说诸法惟有假名的昙无德部,其律本四分律,属于假名宗。三、终南山道宣律师 (1),就四分律,以种子为戒体 (2)。跻戒律于一乘圆顿大法,属于圆教宗。
密宗所判教相
密宗所判定的判相,只分显密二种:如来应化身 (3),为地前 (4) 菩萨,及二乘凡夫等,说三乘教法;以及他受用身 (5) 为地上菩萨,说一乘法 (6),皆是显教。自受用身 (7),自受法乐,与自眷属,说如来内证智境,谓之密教。又应化身所说大小乘三藏,十二部经中, 所说的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法门,皆是显教;大日经、金刚顶经等,说金胎 (8) 两部法门,以及陀罗尼印 (9),灌顶仪轨等,皆是密教。
三论宗所判教相
此宗各大德所判教相,各有不同:菩提流支谓如来一音 (10),具说大小一切无尽法门。鸠摩罗什谓佛以圆音 (11),但说一法,随众生心量,生起种种差别。凡此皆名一音教。吉藏大师 (12) 以华严经为根本*轮,以大小乘诸经,为枝末*轮,以法华经归一佛乘,为摄末归本*轮,此名三轮教。
中土大乘八宗中,惟禅宗不立文字,并不判教,其余七宗,所判教相,略如上述,至其他诸师,各据己见,所判尚多,未及备录。故唐清凉国师 (13) 不主分教,谓「如来一味法雨,虽随机施教,最后终归一实,有何可分?」行者当知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则真善学矣。
【注释】
(1) 凡出家人,善解律藏,或专精戒律者,称为律师。
(2) 授受戒法之后,受者身中,得到一种防非止恶的功能,名为戒体。此处所指,是立第八识中,非色非心的戒种子为戒体。
(3) 如来现佛身教化众生,名应身,现九界身,皆名化身,合称应化身。
(4) 初地之前称地前,为凡夫菩萨,初地以上称地上,为法身菩萨。
(5) 佛的报身,有自受用他受用之别;自受内证法乐之身,名自受用报身,对于初地以上菩萨应现之身,名他受用报身。
(6) 即一佛乘。
(7) 详注五。
(8) 金刚界和胎藏界,简称金胎。 金刚界者:表金刚不坏之义,以明智慧坚固不坏,能摧破烦恼,犹如金刚也。胎藏界者:表如胎藏子之义,以明理体广大,能摄万德,犹如胎藏也。
(9) 陀罗尼译作总持,能持、能遮、谓持善法不使散,恶法不使起也。陀罗尼印,即四种陀罗尼中,忍陀罗尼法之印,谓忍住于实相之理,然后以此实相印,印证大乘深经也。
(10) 谓惟以一种的音声也。
(11) 佛声圆妙,故称圆音。
(12) 隋会稽嘉祥寺吉藏大师,以寺名称为嘉祥,为三论宗之祖。
(13) 华严宗第四祖澄观,住五台山,唐德宗赐号清凉国师。
【习题】
(一) 何谓难行道与易行道?
(二) 何谓圣道门与净土门?
(三) 律宗所分的: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如何判别?
(四) 显教与密教,怎样分别?
(五) 三轮教是谁判的?内容怎样?
(六) 清凉国师不张分教的理由安在?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
第十二课 称念佛菩萨名号(二) 南无架裟幢佛 若有...
第八课 读经录要(一) 杂阿含经 (1) 一、 在家之人,...
第三十一课 佛门分宗的理由 佛法广大精微,包罗...
第三十课 三武一宗的灭佛 (二) 当武帝居集会议,...
第十一课 称为佛菩萨名号(一) 金刚经 (1) 说:「凡...
第十三课 小乘修道的过程 修道之有过程,亦犹旅...
第卅七、卅八课 综合指要 1. 般若是破诸相的,所...
第三十八课 读经录要 (三)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第三十七课 读经录要 (二)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第卅四、卅五、卅六课综合指要 1. 成实宗的指归,...
第三十六课 读经录要(一) 大般若波罗密多经 (1) 一...
第三十五课 成实宗(二) 六 圣贤位阶 本宗的修行位...
第三十四课 成实宗 (一) 一 成实论的传译 佛灭后九...
第卅一、卅二、卅三课综合指要 1. 相似的宗,可以...
第三十三课 俱舍宗 (二) 四、十二处十八界各摄尽...
第三十二课 俱舍宗 (一) 一、俱舍论及其主旨 佛灭...
第七课 经咒忏赞颂偈 经 书之称为经者,不限于佛...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1. 时间的演进,促使世...
第六课 十八界 合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
第五课 三苦八苦 三界无安,众苦充满,不独我们...
第四课 转轮圣王 转轮圣王,为世间第一有福之人...
第一、二、三课 综合指要 1. 有人以为:淫欲是身...
第三课 戒杀放生文 明莲池大师作 (1) 盖闻 :世间...
第二课 八念对治恐怖 佛弟子欲求寂静无为之道,...
第一课 修观对治淫欲 吾人的世界,属于欲界范围...